木頭有靈性:黃驊76歲鄉村木雕藝人詮釋「小木雕裡有大乾坤」

2020-12-23 燕趙都市報

刻刀在原木上翻飛,或粗獷有力,或精雕細刻,經過一番雕刻,一塊普普通通的原木,就完成了一次華麗變身。這小小的木雕上承載著一個藝術世界,人物形象呼之欲出,蟲魚鳥獸栩栩如生……這是木雕特有的傳統魅力。在黃驊市舊城鎮閻隆村,76歲的趙立行是一個痴迷於木雕的愛好者。多年來,在他一雙巧手的精雕細琢下,一塊塊木頭煥發出新的生命。

學習木匠手藝,結下不解之緣

16歲時,趙立行開始跟著村裡的一位老木匠學習做門窗、農具、家具等木匠活兒。「別看每天和木頭打交道,但我從不覺得枯燥,特別有意思。」趙立行說,自己從小就喜歡木匠活兒,跟著老木匠師傅學習,讓自己的木匠技藝增進不少。

「當時就是學習砍、拉、刨等基本的木匠手藝,別小看了這些基本功,要是學不紮實,根本沒辦法做出那些複雜、精巧的木匠活兒。」趙立行說,跟著老木匠師傅學習了整整三年的木匠活兒基本功,他每天埋頭學習木匠技藝,只要有空,就拿起工具來研究一下。

後來,趙立行在村裡的生產隊跟著建築隊幹活。由於趙立行幹活仔細,做的門窗、家具等木匠活兒都特別精巧,村裡讓他做過門窗、家具等木匠活的村民都對他稱讚有加,找他做木匠活兒的人也越來越多。於是,趙立行在自家開起了一間「小木匠鋪」。說是「小木匠鋪」,其實就是把各種做木匠活用的工具、材料等都堆放在自家院子裡,平常就在院子裡幹些木匠活兒。

如今,趙立行與木頭打交道已有60年。60年裡,趙立行對於木匠活的喜愛是越來越深,他常笑著打趣:「這一天要是不摸摸木頭,幹點木匠活兒,總覺得少點嘛。」與木頭結下不解之緣的趙立行,除了日常接單做木匠活之外,還在幹活的間隙研究起來木雕,賦予木頭另一種新「生命」。

痴迷「魯班凳」,探尋古老技藝

趙立行家的小院裡有一間南偏房,那是他的「木雕工作室」。在工作室裡,一張長板凳,上面擺放著鋸子、鑿子、刻刀等各種木雕以及木匠工具,「這些都是我平常做木雕時需要用到的各種工具。」趙立行說。工作室裡還堆放了各種木塊,這些都是他平時做木雕的材料。

在工作室的陳列架上,擺放著各種各樣的木雕作品,其中,大小不一的魯班凳、將軍案都是趙立行的得意之作。「這是2600多年前流傳下來的工藝。這個將軍案是將士們古時行軍打仗用的工具,將士們背上這樣一塊『木頭』,到了營地直接打開就能用。」

魯班凳、將軍案都是趙立行最近幾年跟著視頻教程一點點研究出來的。「製作一個魯班凳,一般需要經過開料、劃線、鑿眼、開小縫、開大縫、打磨等工序。」趙立行說,別看說得容易,其實每一條縫都特別難開,做成品的工序多,要求的技術非常嚴格,「條塊之間的縫隙不足1毫米,操作誤差幾乎要求為零。」這也是魯班凳和將軍案的奇特之處,所有的工藝是基於一塊完整的木頭,不用一根釘子以及任何金屬部件,看起來鬆散卻又不分離,打開是一把凳子或一張桌子,合上就是一塊完整的木頭。

在趙立行看來,魯班凳是木匠手藝非常傳統的一項技藝,作為一名木雕技藝愛好者,必須要學會這項古老技藝。如今,趙立行已經從第一代魯班凳製作到了第七代魯班凳,他說自己會追隨著魯班凳發展的腳步,不斷地研究製作下去。

一刀一刻間,蘊藏堅守與傳承

惟妙惟肖的金雞獨立、精彩絕倫的孔雀開屏、寓意吉祥的鯉魚……一件件精美的木雕作品呈現在大家面前,令人誇口稱讚。其中,一把長約80公分的寶劍懸掛在陳列架上,分外惹人注目。寶劍分為劍身和劍鞘兩部分,其中劍鞘上雕刻著一條盤旋而上的龍騰圖案。「這些圖案,都是我一點點雕刻上去的。雕刻時需要十分仔細,不然容易雕壞了。」趙立行指著劍鞘上的圖案說。

回憶起自己製作的第一個寶劍木雕作品,他說:「比我手裡的這個還要精緻。當時我給木劍包上了銅邊,陽光一照,格外漂亮。」這個作品後來被別人相中,購買走了。趙立行說,這些年自己雕刻了很多作品,其中一些被別人買走了,但是自己最初做木雕並不是為了賺錢,就是因為單純的喜歡。

為了更好地精進木雕技藝,趙立行買了很多關於木雕的書籍。一有空,他就會翻看、學習專業的木雕技藝知識。最近幾年,學會上網的他還經常在網上看視頻,學習製作更多的木雕作品。

「只要拿起這個木頭,我就忍不住雕刻。」每天吃完早飯,他就會鑽進工作室裡,開始一天的「工作」。每次吃飯時,都得老伴兒叫好多次,他才肯戀戀不捨地從工作室裡出來,匆忙吃上兩口飯菜,又鑽回他的「木雕世界」。

在他的影響下,兒子趙景剛對於木雕技藝也情有獨鍾。「你看,這些手串、手玩把件、小葫蘆……都是我兒子製作的。以前我是他師傅,指導他做木匠活。現在他是我師傅,得教我更多的木雕技藝。」說這話時,趙立行的臉上洋溢著自豪。

在趙立行看來,木頭是有靈性的,每一塊木頭都能夠通過自身的形狀,加上木雕技藝,煥發新的生命。他說,只要自己還拿得動刻刀,就會一直將木雕進行下去,也希望能夠將木雕技藝分享給更多人。

(通訊員高箐、李冠達 燕都融媒體記者李家偉 文/圖)

相關焦點

  • 守藝人趙立行用小木雕刻出乾坤大世界
    守藝人趙立行用小木雕刻出乾坤大世界 2020-12-11 18: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紅色」木雕,匠心鑄就中國夢
    這場集體性的研討,為來自林芝的千年油柏古木尋得最佳歸宿,開啟了紅色人物雕刻之旅——選取每個人物在紅色年代的巔峰時期,個頭高於原型,按實際人物1:1.1的比例,用服飾、配件以及肢體語言詮釋人物的個人特色。一花一世界,一木一乾坤。直徑1.5米以上的油柏古木色彩與人體膚色接近,這是最恰到好處的顏色。然而,木料自身避免不了有黑斑,木料紋理也是天然而成。於是,劈開一塊木頭,黑斑太多。
  • 國博展訊|「雕繪乾坤——潮州木雕展」開展
    「雕繪乾坤——潮州木雕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展。(攝影 | 餘冠辰)【走近展覽】2020年7月15日,「雕繪乾坤——潮州木雕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展。、雕刻技藝、藝術表現等角度介紹潮州木雕的技藝特點與特徵,此部分的重要展品有高浮雕彩繪《徐晃射錦袍》隨梁枋、金漆通雕《郭子儀拜壽》神龕門肚、黑漆底沉雕貼金《八寶追夫》橫肚、金漆多層次通雕《銅雀臺》方肚等。
  • 周末深閱讀|潮州木雕神龕的藝術特色和題材內容考察(下)
    正在國家博物館展出的「雕繪乾坤——潮州木雕展」上接《周末深閱讀 | 潮州木雕神龕的藝術特色和題材內容考察(下)》五、神龕與潮汕地域文化1. 神龕是潮汕人強烈的宗族觀念的載體神龕是潮汕民間供奉祖先神位的祭祀用具。平時神龕門關閉,祭祀祖先時,打開神龕門,前面放小燭臺、饌盒和供果,焚香燒燭,進行拜祭。
  • 意匠生輝:東陽木雕·黃楊木雕
    民間藝術來源於勞動與生活,根植於鄉村與城鎮,體現了人們繁衍生息的脈絡。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是生長在浙江大地上最傑出的民間藝術,在過去的歲月裡,它們美化我們的生活,為我們帶來輝煌的榮耀。舉辦這個陳列,既為後人留下一份忠實的記錄,也期待喚起人們對民間藝術保護的責任感。(摘自浙江省博物館《意匠生輝——浙江民間造型藝術》陳列「前言」) 介紹雕塑藝術專題中的「東陽木雕」和「黃楊木雕」。
  • 金漆木雕 化木為金|口述
    這是因為漆器沒有辦法產品化,所以陶器的名聲就大起來,因為用的人多,說的人多,但是漆器是最古老的、最好的,目前日本的皇家貴族還是用這個。價格我們還是以清代的衡量方式——買木多少錢,木工多少錢,做木雕多少錢,三種價錢加在一起就是金漆的錢。我們不用去開價。我做到現在,已經四十多年了。跟我爸爸從十幾歲開始學。祖傳的。79年呀,改革開放做這些仿古的工程,我老爸做到81年,我就跟他3年做這個仿古的工程。只有3年他就不用做,他已經八十幾歲了。
  • 木雕入門工具的使用與知識
    這種木雕工具刃口呈平直,主要用於劈削剷平木料表面的凹凸,使其平滑無痕。鑿大型時使用大型號的平刀,塊面的整體感效果明顯。平刀的銳角能刻線,二刀相交時能剔除刀腳或雕刻圖案。金長老師就經常用平口刀來木雕人物。
  • 中國四大木雕介紹,四大木雕有哪些特點?
    中國四大木雕介紹,四大木雕有哪些特點?大家好,我是嘉匠根藝,崖柏根雕知識系列傳播者,與您分享崖柏根雕知識中國作為有名的四大傳統木雕有:東陽建築木雕、黃楊木雕、潮州一個木雕(金漆木雕)、龍眼木雕首先,木雕木雕歷史,位居中國四大木雕。
  • 潮州木雕簡介︱潮州木雕博物館第46期
    潮州木雕是我國著名的傳統木雕流派之一,流行於古潮州府所屬地區。潮州木雕與東陽木雕、黃楊木雕、龍眼木雕並稱中國四大木雕。潮州木雕,與東陽木雕、並譽於世。是中國兩大木雕體系。2006年5月20日,潮州木雕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中國古典木雕藝術,質樸奢華
    奇木巧雕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清風徐來,水波不興。 木雕 麻雀 中國人有著根深蒂固的木頭有情結, 木材的質地、紋路、色彩,
  • 潮州廣濟橋修復工程木雕負責人李中慶:貫通潮州、東陽兩大木雕流派...
    在中國四大木雕流派裡,東陽木雕以細膩浮雕聞名,潮州木雕以立體通雕奪目。將以上二者特色技藝相結合,獨創出三維立體的「東潮木雕」,是本次展覽藝術家李中慶十年如一日的事業。
  • 一塊木頭幾把刀,現場要雕三天,看看國內頂尖的木雕大師在嵊州怎樣...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史春波 通訊員 俞其軍 攝影 喬安一把刀,在手上遊走,笨拙的木頭,慢慢有了鬍鬚、眼睛……「你看,我雕的是李白」,年近古稀的吳筱陽說12月11日,由中國工藝美術協會、嵊州市人民政府主辦的第三屆「雕聖杯」中國(嵊州)木雕大師現場創作邀請賽在嵊州文創園拉開序幕。此次大賽邀請到了浙江、福建、四川、廣西、重慶、河南等地的國內頂尖的25名雕刻藝術家參加。
  • 木雕這麼擺,運勢都要爆表了有木有?
    木雕木雕的擺放位置應該遠離門口、窗口和風口,同時不能放在陽光照射強的地方,這樣會使得木雕老化和開裂;在冬天的時候,不要把木雕放在暖氣周圍和注意室內的溫度不宜太高;木雕不可以放在陰暗潮溼的環境中,這樣很容易滋生細菌,使得木雕被蟲蛀和腐爛。木雕彌勒佛可擺放在客廳或大堂公共空間,一定要面向正門,可以讓家或公司紫氣東來,財源廣進,還可保全家富貴、平安,使人心情愉快、忘掉憂愁之事。
  • 這裡是中國木雕之鄉,木雕年產值20億,已成為當地一大經濟支柱!
    東陽因木雕出名又被譽為中國木雕之鄉,東陽木雕有千餘年的發展歷史,北京故宮及蘇、浙、皖等地,從門窗,書櫃,飯桌,床頭,到各種各樣的藝術珍品等等,都有東陽木雕作品的身影,東陽木雕不僅在國內深受喜愛,有時還被作為國禮,贈送給外國友人,古老的東陽木雕作品,現在就是珍貴的文物,價值連城的傳世佳品有見於民間,也有見之博物館收藏!
  • 蘭溪姚村留存東陽木雕一縷遺韻 系蘭溪木雕源出東陽的重要例證
    2012年被列入金華市級非遺保護名錄的蘭溪木雕,其技藝就源出東陽木雕,「播種者」是清末民初東陽木雕一代宗師郭金局。在蘭溪姚村,至今保存基本完好的慎德堂和衍德堂內就有大量木雕構件。經郭金局在蘭溪的徒弟姚金聚的孫子姚煥強介紹,由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徐土龍現場辨識,這些建築雕飾為郭金局把作完成,其中至少有9隻主牛腿為郭金局親自操刀。
  • 中華民間東陽木雕藝術(二)
    目前東陽木雕大體可分為建築裝飾木雕、宗教用品木雕、家具和日用品木雕、陳設欣賞品木雕等四大類幾千個品種。由於東陽木雕是一種平面雕刻,不僅用材廣泛,而且作品的形狀大小可以任意拼接,雕飾部位多寡簡繁可以任意取捨,適用範圍特別廣泛,大到宮殿廟宇小至案頭擺件幾乎無所不能,巨大的市場空間,是東陽木雕生生不息源泉所在。一棰一鑿寫春秋木雕相傳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
  • 物道丨苗慄三義木雕,閩臺一脈相承的雕刻藝術
    三義亦有「雕刻城」的雅稱,鄰近的大雪山、豐原、竹東等地盛產木雕良材,促進了木雕業的興盛,其中以水美街、神鵰村、雕刻南街最為有名。李玉藏18歲時便拜師學藝,師承在臺福州師傅巧朝相。其所專精的雕刻題材為傳統佛像、各式人物等,也由此開啟了三義木雕產業化發展之路。
  • 木雕之鄉又添閃亮名片 雲南劍川建成木雕藝術小鎮
    從獨具特色的木雕牌坊步入雲南省大理州劍川縣木雕藝術小鎮,寬闊的湖面上一座九孔石橋連接兩岸,木雕藝術博物館、風水塔、戲臺、白族院落……一座以劍川白族木雕風格為主,兼具多種特色的獨特小鎮徐徐展現眼前。
  • 精美絕倫的工藝——永春木雕:千工床 萬工轎
    千年木雕 名揚天下   唐朝,泉州開元寺周邊同時修建大小寺廟100多座,號稱「大開元萬壽禪寺」,為木雕藝術的興起提供了廣闊的空間。正是從這個時候起,泉州的木雕藝人開始介入泉州開元寺大規模的修建工程。就連當時的東西兩座塔,也完全是用木結構和木雕製作而成,這兩座巨大木塔後來毀於戰火,燒成一片廢墟。
  • 閩商社團領袖|李鳳榮:鳳採刀筆通造化 榮茂木雕畫雲霞
    資料顯示,李鳳榮,1963年出生,中共十八大代表,福建省十三屆人大代表,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木雕藝術大師、正高級工藝美術師,福建省非遺傳承人,2004年編入《世界名人錄》。匠心築夢 開啟新徵程莆田傳統木雕傳承到李鳳榮先生手裡已經是第六代了,李鳳榮出生在莆田的一個木雕世家,父親李農民是莆田知名的木雕藝人,「做善藝之人,雕善人之藝」是李鳳榮的人生格言。意思是做手藝人要講究敬業專業,精益求精,有再好的手藝也要記得做個有操守和品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