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生要學繁體字?教育部回應了,網友吵翻了!

2021-02-15 快微課
說臺灣小學生和大陸小學生都被老師罰抄寫。一個詞抄寫100遍。結果,臺灣小朋友抄寫到「憂鬱的烏龜」五個字,抓狂了!憂鬱的烏龜!憂鬱的烏龜!憂鬱的烏龜!憂鬱的烏龜!憂鬱的烏龜!憂鬱的烏龜!憂鬱的烏龜!憂鬱的烏龜!憂鬱的烏龜!憂鬱的烏龜!憂鬱的烏龜!憂鬱的烏龜!憂鬱的烏龜!憂鬱的烏龜!憂鬱的烏龜!憂鬱的烏龜!……近期,有政協委員提出《關於在全國中小學進行繁體字識讀教育的提案》。教育部對此作了回應,並衝上了微博的熱搜。



①文字作為記錄語言的工具,應當便於使用。自古以來,漢字由繁趨簡的發展演變趨勢十分顯著。③根據相關法律,學校教學應依法使用規範漢字。目前中小學經典閱讀和書法教育中已有涉及繁體字教育有關內容。
向上滑動可以看完整回復關於政協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第1478號(教育類177號)提案答覆的函  您提出的《關於在全國中小學進行繁體字識讀教育的提案》收悉,現答覆如下:  一、關於簡化漢字「因簡害義」「有損漢字的藝術美和規律性,不利於文化傳承」問題  文字是記錄語言的工具,作為工具,應當便於使用。自古以來,漢字由繁趨簡的發展演變趨勢十分顯著。簡化字伴隨著漢字的產生而發展,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早在甲骨文和金文中,漢字就有了簡體形式;南北朝以來楷書、草書、行書中也不斷有簡體字產生。現行簡化字即是遵循約定俗成的原則,通過搜集、整理、篩選千百年來在民間通行的簡體字,在廣泛徵求意見基礎上確定簡化字體並經過一段時間的試行後確定的,具有歷史繼承性、體系性和深厚的群眾基礎。從漢字形體構成的規律看,形聲構字是主要的構字方法,如果僅從會意字方向去理解漢字,就背離了漢字構形事實。  此外,文字並不完全等同於文化,文字是記錄、傳遞文化信息的工具,中華文化的大量信息是通過漢字記錄下來的。要讀懂這些信息首先要能讀懂漢字記錄的各個歷史時期的漢語書面語,但經過長期的歷史發展,漢語發生了很大變化,人們現在通過文字資料了解古代文化信息的困難主要在於記錄這些信息的語言從古至今發生了很大變化,認識繁體字的人不經過專門的古漢語、古代文化知識等的學習、培訓,也一樣讀不懂古典詩文,不能了解中華傳統文化、知曉中國文化的由來。同樣,現在古典詩文都已經有簡化字版,如果不經過專門訓練,也一樣讀不懂。  另據國家11個部委(局)組織的「中國語言文字使用情況調查」對全國閱讀繁體字書報困難程度調查的數據顯示,閱讀繁體字書報「基本沒有困難」和「有些困難但憑猜測能讀懂大概意思」的比例佔58.69%;「困難很多」的比例佔41.31%,多集中在西部省份。這表明,多數人基本能夠認讀繁體字。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明確規定,「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以普通話和規範漢字為基本的教育教學用語用字。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因此,學校教學應依法使用規範漢字。  但在中小學經典閱讀和書法教育中,會涉及繁體字教育有關內容。經典閱讀方面,教育部積極推動中小學經典閱讀,按照《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等文件相關要求,實施中華經典誦讀工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教育體系創新計劃等,使廣大青少年親近中華經典,青少年在學習經典的過程中,會接觸繁體字文本,認識繁體字。書法教育方面,教育部印發的《中小學書法教育指導綱要》(教基二﹝2013﹞1號),明確書法教學中文字的使用要求:「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有關規定,硬筆教學應使用規範漢字,毛筆臨帖要以經典碑帖為範本」,經典碑帖中也會涉及繁體字。  當今語言生活中,繁體字仍將在發展文字藝術、加強兩岸四地以及海外華文區溝通交流等方面發揮作用。我們將在堅持國家文字政策的前提下,充分調研,開展繁體字相關研究,更好地為社會提供語言服務。其實,早在2015年,馮小剛和張國立在兩會上就聯合提案:——恢復部分繁體字。呼籲國家恢復部分繁體字以傳承傳統文化,讓部分繁體字進入小學課本的提案。並形象的表示「親要相見,愛要有心」。馮小剛希望能夠恢復部分的、哪怕是數量很少的、非常有文化含義、生活含義的、反映祖先智慧的繁體字。比如說「親愛」這兩個繁體字,一個親,一個見,組成了親;愛,在現在的簡體字裡,是沒有心的。「這個其實是很有意蘊的,所謂的親要相見,愛要有心。但是現在我們的簡體字變成了親不見,愛無心。」

此外,他認為當年實行簡體字,是與當時迫切需要「掃盲」的社會環境有關,但隨著時代的更迭,如今若能通過恢復一部分具有中國傳統文化意蘊的繁體字,那更能傳承中華文化之美。「能不能恢復100到200個繁體字?讓其回到小學生中學生的課本裡來,這樣不會給孩子增加多少負擔,但是他們能夠感受到漢字和中華文化的魅力。」馮小剛也希望相關部門可以讓一部分漢字形成繁體和簡體通用。張國立也表示;「我們要讓孩子從小就知道文字的美,給他們多講講繁體字的好故事。我們過去丟了太多傳統文化的東西,希望現在找補回來一點。」對於學習繁體字這件事,中小學生家長怎麼看呢?在微博裡,網友吵翻了:
反對派:

@微博網友:


漢字由繁化簡是符合時代需求也是漢字發展的必然趨勢,文字本身是記錄和表達的工具,重要的是其實用性和方便性,繁體字難寫難記難用,雖然提倡保護傳統文化,可以讓孩子當個興趣課來聽,當興趣愛好來學,不必強求,更不應該納入考試,讓孩子能大概了解一下繁體字即可,不用達到能識別和應用的層面。

選修課沒意見,必修課那是反人類!縱觀中華文明數千年,文明進步向來都是從繁向簡,新中國文盲率逐年降低,直至今日,幾乎沒有文盲(青壯年),簡體字功不可沒!還是那就話,作為選修課可以,必修課,那是歷史倒退!

之前,一位著名主持人老梁也在他的節目裡發表過觀點:認為如果推行繁體字會造成認知的混亂。

@微博網友:正體字是華夏文字的核心,其發端於篆體,兩千年綿延不絕,為何如今就要全盤廢止?看到有人質疑:「為什麼不學甲骨文啊?」,我的回答是:嚴格意義上說,甲骨文並不是文字,而只是高度文字化的符號表達。

再回顧一下歷史。新中國成立後,中央大力推進簡體字和漢語拼音工程是為了什麼呢?我認為,是因為要消滅文盲、提高本土文化普及率吧?

這難道不應該是一種彎道超車、曲線救國的臨時性舉措嗎?

教育部回應中提到:目前中小學經典閱讀和書法教育中,已有涉及繁體字教育有關內容。很多在學習書法的孩子,也都是用繁體字學習的。所以,學習繁體字這件事,對於一些孩子來說,其實已經在進行中了……

參考資料:新浪微博、2015年錢江晚報關於兩位提案報導、老梁故事會等

相關焦點

  • 中小學要學繁體字?教育部回應了!網友:繁體寫「憂鬱的烏龜」試試
    ③中小學經典閱讀和書法教育中會涉及繁體字教育有關內容。我們將在堅持國家文字政策的前提下,充分調研,開展繁體字相關研究,更好地為社會提供語言服務。感謝您對教育和語言文字工作的關心和支持!教育部其實,早在2015年,馮小剛和張國立在兩會上就聯合提案:恢復部分繁體字。呼籲國家恢復部分繁體字以傳承傳統文化,讓部分繁體字進入小學課本的提案,並形象的表示「親要相見,愛要有心」。
  • 給中小學生減負、大學生加壓?不要急,教育部回應來了
    不少的家長可能會怪老師布置的作業太難了、太多了,呼籲要給中小學生減負。 相比中小學生的課外作業、補習輔導,大學生好像就輕鬆多了,非專業課、「水課」,就成為了很多學生翹課的理由。大學生的校園生活好像就顯得太浪漫、快樂了,近年來大學生犯罪事件也是層出不窮、屢禁不止。很多人認為,是時候給大學生加壓了。
  • 在考試、語文等課堂教學中使用繁體字?教育部答覆
    國家移民管理局、教育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等16部門印發《關於推動出入境證件便利化應用的工作方案》。國家民委、教育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等12部委印發《關於在政府管理和社會公共服務信息系統中統一姓名採集應用規範的通知》等。日前,《關於兩岸三地繁簡體字互認互通的提案》提出購買車票、建議在國家有關部門電腦系統加入繁體字字庫等問題。
  • 唯大英雄能本色:太極雷雷回應「愛」用繁體字的原因是「走心」
    楊氏太極拳習練者雷雷的微博都是用繁體字寫的,有很多網友質疑,認為雷雷就是愛作秀,愛自炫,使用繁體字也是愛顯擺的一個方面。更有人表示雷雷兩戰兩敗,輸的還是不夠慘。雷雷:傳統文化愛好者今天太極雷雷就這個問題進行了公開回應,他在微博上了一個一張照片,分別是「愛」字的簡體字和繁體字,並附上文字:我喜歡用繁體字,因為過去的愛,走心!
  • 網友吵翻!官方回應了
    日前,河南南陽日報主管的南陽網上,有網友留言建議將鄭萬高鐵南陽火車站命名為「臥龍站」。對此,南陽市發改委回應稱,根據中國鐵路總公司《關於印發〈鐵路車站站名管理辦法〉的通知》,南陽市爭取命名的「南陽臥龍站」站名與管理辦法不符,與南陽同期爭取的「襄陽東津站」、「鄭州航空港站」,也因與站名與管理辦法不符,未被鐵路總公司採納。
  • 教育部最新通知:中小學生校內體育活動時間不少於1小時!
    近日,教育部針對在政協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中,關於要保證青少年體育鍛鍊活動時間的提案做出回應,確保學生每天鍛鍊1小時,嚴禁擠佔體育課和學生校園體育活動時間。中小學生校內體育活動時間不少於1小時回應指出,要嚴格落實國家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保質保量上好體育課。明確要求中小學生校內體育活動時間不少於1小時。
  • 教育部終於對手機下手了,中小學生悶悶不樂,家長樂得拍手叫好
    一些學校裡的中小學生,有的時候也會帶手機去學校,但是作為中小學生,他們的自制力還不是很好,所以將手機帶入學校之後,難免會出現在課堂上玩手機的情況。教育部對中小學生帶手機給出回應今日,教育部對關於禁止中小學生將智慧型手機帶入校園的建議進行了回應:嚴禁學生將手機、平板等電子產品帶入課堂,帶入學校的要進行統一保管。不僅如此,還對學生平時使用電子產品學習的時間做出了規定,可見教育部這次是對手機下手了!
  • 教育部發布通知,將對中小學生減負,高校大學生加壓
    中小學生減負問題多年來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焦點問題,也是基礎教育改革和發展面臨的重大問題對於當前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政協委員提出了一份《關於為中小學生減負、大學生加壓的提案》的文件,對此,教育部也作出了回應。
  • 教育部公布新學年中小學生競賽「白名單」 五大奧賽皆在其中
    中國網北京8月20日訊(記者 徐虹)教育部公布2020至2021學年面向中小學生的全國性競賽活動名單,名單分為「自然科學素養類」「人文綜合素養類」「藝術體育類」三類,共有「中國青少年機器人競賽」等35項競賽進入名單,其中,全國中學生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學以及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均入選。
  • 針對開學,教育部發布「新消息」,給中小學生帶來了兩個福音!
    教育部門深知學生的心理,理解父母的心情,針對開學,近日再度發聲,又發布了「新消息」,給中小學生帶來了兩個福音!在教育部召開的黨組會上,對於「繼續嚴抓疫情防控,有序推進教育工作」提出了建設性的工作部署。會議核心內容包括六個部分,一是抓好疫情防控工作,二是進一步做好線上教學,三是統籌謀劃中小學開學工作,四是統籌謀劃高校開學工作,五是加強開學疫情防控工作,六是抓好年度教育重點工作。
  • 教育部公布面向中小學生的全國性競賽活動名單!只承認這35項,家長...
    教育部公布了2020-2021學年面向中小學生的全國性競賽活動名單,共有35項賽事進入白名單,名單外的違規競賽將被嚴肅查處,今天就和指導君一起了解一下吧!
  • 教育部回應要嚴處要求家長批改作業等行為,網友們的評論亮了!
    教師讓家長代批作業最近被炒的沸沸揚揚,今天(12月10日)教育部回應了,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副司長俞偉躍在回答記者問時表示,對於杜絕將學生作業變成家長作業這一問題,教育部態度一貫堅決,對於違反有關規定,特別是布置懲罰性作業、要求家長完成或批改作業等明令禁止的行為,發現一起,嚴處一起。
  • 教育部發布最新通知,中小學生將新增一門課程,家長表示難以接受
    ,要想在激烈的競爭當中「脫穎而出」,學生們一定就需要掌握好一定的計算機基礎。」,對學生們的信息方面素養的提升,也對學生們的成長與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目前教育部已經制定了一個相關的措施。 網友看法 關於為中小學生將新增一門課程這項最新通知,有些網友們表示完全可以理解,因為中小學生們學習的課程要適應時代的發展需要,在現在
  • 網友大喊拒絕!教育部回應來了……
    點擊播放 GIF 0.0M這篇文章迅速登上微博熱搜,網友們炸了,紛紛驚呼「上了個假學」:@柒夏熙辰:為什麼要給不會讀的人方便呢,對於會讀的人來說,要改也很難的好不好@瀟渺無人煙:詩就別改,浪費作者辛辛苦苦的押韻@廚房裡的蝸牛:知識是用來學的,不是用來改的@堇色安年犬夜叉:多音字也是一種文化,不希望改,可惜了@香香是仙女啊:好不容易費勁記住了 你告訴我說我又錯了@山南水北只因你:我怎麼感覺我還得重新回去上一遍學呢或者三十年後,我孫子孫女會不會笑話我:奶奶,你都讀錯了,你真的上過大學嘛
  • 教育部再發通知,中小學生寒假提前,家長:我舉雙手贊成
    不過好在,最近教育部發布了最新通知,要將「中小學寒假時間提前」,據筆者了解到的放假時間,最早會在2021年1月5日前放假,家長:我舉雙手贊成!教育部再發通知,中小學生寒假提前教育再發通知,為了確保大家的安全,多省已經要求本地的教職工、中小學生不要隨意出省,如果有需要必須進行申請,回來之後也要進行相應的隔離,不能夠在學期期末這段時間,除了什麼叉子。
  • 教育部「最新」回應,大四還沒開學就要畢業了
    隨著新冠肺炎情況逐漸得到控制,全國多省市已經宣布了開學時間,其中青海省已經開始正常上課了,最近的開學諮詢都是關於中小學生的,那大學生什麼時候開學呢?畢業生的畢業設計和工作又該怎麼辦呢?近期教育部對以上問題也是做出了回復。
  • 教育部通知來了!禁止中小學生帶手機進校園,家長們都拍手稱好
    從以前的打電話發簡訊的功能一步一步的進化,手機已經全面的智能化,中小學生帶手機進校園的現象已經十分普遍,孩子們對手機的依賴感越來越強,應不應該讓孩子帶手機進學校一直以來就是家長和老師糾結的問題!在今年有人對教育部進行了提議,建議教育部禁止中小學生帶手機進校園,這一提議也引來了教育部的關注,教育部正式的做出了回應:「關於禁止中小學生將智慧型手機帶進校園」的建議,教育部將會與相關部門建立健全的網絡安全長效機制建議綠色網絡,引導中小學生合理上網,健康上網是加強中小學網絡保護的重要內容!
  • 評論:學習繁體字不宜做強制要求
    北師大教授萬安倫表示,現在很多年輕人不認識繁體字,不利於文化傳承,「我建議在中小學的語文課本中加入繁體字,讓孩子們從小學習認識繁體字」。  這並非是第一次有人建議恢復繁體字教育。近年來,有關恢復繁體字、重視繁體字的建議、呼聲更是不絕於耳。前幾年,宋祖英、關牧村等21名文藝界政協委員也曾聯名遞交了《小學增設繁體字教育的提案》,建議讓孩子們把握住中國傳統文化的根。
  • 教育部首次向全國中小學生發布閱讀指導,而我卻很擔心
    不過現在不一樣了,就在4月23日,教育部首次向全國中小學生發布了閱讀指導目錄,這是史無前例的,而消息一經傳播,便快速衝上了熱搜榜首!在這份目錄中,總共遴選了300種古今中外的圖書,涉及四大類:人文社科、文學、自然科學和藝術。與其同時,目錄中還對每一本書進行了學段上的說明,方便了家長和學生的選擇。
  • 教育部給全國中小學生10條建議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2月16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樊未晨)記者今天從教育部獲悉,當前,全國教育系統正在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中小學生們都收到了延期開學的通知,暫時只能待在家裡學習和生活,這樣的變化或許會讓中小學生們感到不適應,為此,教育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專家指導委員會給出了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