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唐:建立就業扶貧長效機制,實現就業技能即時幫扶

2020-12-26 齊魯壹點

近日,高唐縣人社局召開就業扶貧推動會議,對各鎮(街道)勞動保障所安排部署近期扶貧工作的開展。要求各鎮(街道)要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認識重點監測和農村貧困人口即時幫扶工作對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的重要意義,確保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及即時幫扶人員及時享受到相關政策。要發揮部門職能,加強動態監測,堅持「扶貧扶志、扶勤扶能」的原則,區分不同情況,分類扶持,建立健全運作激勵機制。對培訓、就業、創業意願的人員進行及時對接。深入到貧困戶中,積極開展就業創業政策宣傳,使貧困人員樹立脫貧意識,積極營造「貧困戶參與就業創業」的良好輿論氛圍。集中力量優先扶持有強烈脫貧願望和具備一定勞動技能的貧困戶參與就業技能培訓,使貧困人口切實掌握一項就業技能。(張曉蕾)

相關焦點

  • 為清遠畢業生提供超1500個崗位,廣清就業幫扶長效機制再發力
    12月8日上午,由廣州對口幫扶清遠指揮部指導,清遠市技師學院主辦的2020年畢業生專場招聘會在清遠市技師學院舉行。這是繼廣州幫扶清遠「國企聯盟」成立後,廣清就業幫扶長效機制再發力。 「一個貧困學生就業的背後,就是一個家庭的脫貧。」
  • 區民政局等八部門關於建立社會救助兜底保障對象救助幫扶長效機制...
    關於建立社會救助兜底保障對象救助幫扶長效機制的通知(嶽雲民發〔2020〕18號)各鎮(街道)社會事務綜合服務中心、財政所、城鄉建設事務中心、農業綜合服務中心、衛生院、區直中小學: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探索建立穩定脫貧長效機制的重要指示精神,根據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的實施意見要求,按照市民政局等10局委《關於建立社會救助兜底保障對象救助幫扶長效機制的通知》(嶽民發〔2020〕7號 )精神,現就我區建立農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中低保對象、特困人員等社會救助兜底保障對象(以下簡稱「兜底保障對象」)救助幫扶長效機制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 泉州安溪建立貧困邊緣戶長效幫扶保障機制
    為切實解決村財收入低於10萬元非建檔立卡的薄弱村(以下簡稱「貧困邊緣村」)、收入略高於貧困線的農村困難群體(以下簡稱「貧困邊緣戶」)缺乏政策扶持等新問題,泉州安溪縣財政從年度預算內切出1500萬元作為扶貧專項資金,並配套其他相關幫扶措施,建立貧困長效幫扶保障機制,遏制和減少「因病因災因學因疫
  • 就業扶貧拔「窮根」 商洛貧困勞動力實現就業25.9萬人
    累計為22.8萬貧困勞動力兌付各類補貼2.29億元,其中社保補貼1170萬元,公益性崗位補貼1.13億元,技能培訓和生活費補貼5741萬元,轉移就業交通費補貼2538萬元。擴大了貧困勞動力政策享受覆蓋面,推動了貧困勞動力實現穩定就業、加速脫貧。
  • 齊心協力建立解決相對貧困的長效機制
    對於深度貧困地區而言,鞏固拓展脫貧成果、有序銜接鄉村振興需要長效、穩定的支持機制,需要強化監測預警,防止返貧致貧。而機制的建立離不開社會力量的持續關注,繼續推動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第二,扶智、扶業、扶志是鄉村發展的根本。脫貧攻堅的最終勝利是充分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改變一些群眾「等靠要」的思想觀念,充分調動群眾的積極主動性,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
  • 京蒙招聘會開到阿旗 昌平人社扶貧助就業增收
    「這是今年以來,昌平區與對口幫扶地區聯合舉辦的線下專場招聘會。」昌平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相關負責人說,「這種把招聘會開在對口幫扶地區的招聘方式,企業能與當地求職者面對面溝通,效率遠比網絡平臺招聘高得多。」當天,600餘名當地求職者參會,24人與昌平企業達成初步就業意向。 據了解,2018年,昌平區與阿旗建立對口幫扶機制,結成幫扶對子。
  • 如何用消費扶貧探索建立穩定脫貧長效機制?來看看這張企業版答卷
    此外,除了線下售賣,物美在8月10日結合多點線上正式啟動了線上自提業務,根據自提業務的擴充將扶貧商品投入到線上,打造線上線下一體化扶貧模式,讓貧困地區的商品真正走向市場。除了幫助貧困地區的優質產品走出去,物美集團也在幫扶貧困地區的勞動力實現就業。
  • 多措並舉帶動就業,寶山助力對口幫扶地區實現脫貧攻堅
    另一方面,加大培訓力度,提高對口地區整體人力資源素養;加大勞動力轉移就業的力度,提升勞動力職業技能,讓這些種子,灑在對口幫扶地區,生根、發芽、開花,並長成枝繁葉茂的大樹,這些種子如今已成為對口幫扶地區發展的中堅力量。
  • 江西:有就業意願和能力的貧困戶每戶至少一人就業
    新華社南昌10月12日電(記者 熊家林)為夯實築牢返貧致貧防線,江西省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出臺指導意見,將運用就業監測系統,以戶為單位加強對貧困戶就業務工勞動力的管理,確保有就業意願和就業能力的貧困戶每戶至少實現一人就業。
  • 就業幫扶,撬動貧困「留守」青年「斜槓」人生
    今年8月,恒生銀行(中國)有限公司攜手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開展「恆愛守望者——青年就業幫扶專項行動」,投入100萬元人民幣為山西省運城市平陸縣和萬榮縣因疫情就業受阻的民政低保家庭青年提供就業扶持金,通過專業機構開展職業發展與規劃、金融知識、農產品直播營銷等培訓,提供就業創業跟蹤輔導,提升當地青年的就業能力,促進多渠道就業和創業。
  • 政策穩崗 技能促崗 基層拓崗 渝北 就業扶貧「兩手抓」 穩崗增收防...
    「十三五」以來,渝北區人力社保局全面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總體部署,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決策要求,通過精準摸排區內貧困勞動力情況,提供精準就業服務、開展職業技能培訓、發放扶貧就業補貼、開發公益性崗位等相關就業扶貧措施,讓貧困勞動力在渝北安心就業,通過務工實現脫貧增收。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鹹陽多措並舉促就業 精準扶持助脫貧
    西部網訊(陝西廣播電視臺《陝西新聞聯播》記者雷峰傑魏敏媛)近年來,鹹陽市堅持以「促就業助脫貧」為中心工作,通過扶持自主創業、開展技能培訓、推進轉移就業等舉措,幫助全市25.3萬貧困群眾實現就業創業,全市11.3萬戶有勞動能力的貧困家庭每戶至少1人實現穩定就業。  在禮泉縣昭陵鎮聯二村,村民王雄博因病致貧後,一度喪失生活信心。
  • 雲南省建立扶志扶智長效機制,實現「輸血」向「造血」轉變——堅持...
    我省通過建立扶貧扶志扶智長效機制,堅持群眾主體、激發內生動力,紮實開展「自強、誠信、感恩」主題實踐活動,老百姓在脫貧攻堅過程中從過去的「不願幹、不會幹」轉變為「學著幹、爭著幹」。脫貧攻堅不僅改變了貧困群眾的物質生活,也改變了他們的精神面貌,廣大黨員群眾苦幹實幹加油幹,匯聚起團結奮進的強大力量,向著幸福生活出發。
  • 神木:打好就業扶貧組合拳 鋪築貧困群眾致富路
    認定3個就業扶貧基地和7個就業扶貧社區工廠,吸納建檔立卡貧困人員就業;按照政企協作、分類施策、精準幫扶的模式,累計為貧困勞動力量身定做各類就業崗位7300多個;累計培訓勞動力2702人次,其中貧困勞動力1119人;通過政策引導,69名貧困勞動力實現自主創業,同時吸納132人實現了轉移就業……
  • 創新機制鋪開就業「綠色大通道」
    組織外出務工臨滄市著力把勞務輸出作為保障民生的基礎性工程落地落細,織密東西「就業+產業」網絡,搭建就業幫扶平臺,通過扶貧車間和農民合作社產業帶動、畢業生返鄉創業帶動、鄉村公共服務崗位安置等方式,不斷創新就業機制,有效開通「綠色就業大通道」。
  • 昆明盤龍區「三部曲」精準幫扶祿勸縣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
    昆明市盤龍區按照「政府市場兩手抓、供給需求兩對接、區域內外兩協同、線上線下兩互動」的工作思路,切實「在供給端摸好底、在傳輸端接好線、在接收端找好位」,充分發揮主城區優質就業崗位等資源優勢,進一步把精準幫扶祿勸縣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工作抓緊抓細抓實,實現有就業意願的勞動力轉移就業,已就業的穩定就業
  • 德宏:就業扶貧促增收 卯足幹勁奔小康
    就業是民生之本、幸福之基,做好就業扶貧工作,事關貧困群眾切身利益和脫貧攻堅工作的大局。一直以來,芒市緊緊圍繞上級有關脫貧攻堅的決策部署,始終將促進就業與精準脫貧相結合,以促進就業創業為抓手,以增加收入為核心,圍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和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兩條主線推進工作,全市就業扶貧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
  • 海南人大:長效機制幫扶長田村脫貧「摘帽」
    2016年4月,長田村被確定為海南省人大常委會機關定點幫扶村。五年時間裡,海南省人大常委會機關圍繞脫貧攻堅目標任務,以改善貧困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培育特色優勢產業、激發貧困戶內生動力為重點,不斷探索建立穩定脫貧長效機制。截至2020年11月,全村貧困人口家庭人均純收入達12700元,脫貧成果得到了鞏固。
  • 技能培訓促成長 新生就業多出路
    開班典禮上,南充市嘉陵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負責人就社會發展趨勢、職業技能人員需求態勢、高技術人才就業形勢等進行了深入淺出、言簡意賅的講解,並對國家安置幫教政策、地方幫扶機制等進行了詳細的宣講,促使罪犯深刻認識到掌握技能對個人發展和生存生活的重要作用
  • 武昌區紫陽街:精準扶貧送崗位 就業幫扶促發展
    荊楚網客戶端—荊楚網消息(記者李燕  通訊員李熹)記者近日獲悉,武昌區紫陽街道辦事處攜手武漢皓晟商貿有限公司,為新洲區三店街蔡河村的脫貧戶送去愛心就業崗位。今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許多原本計劃好出門務工的脫貧戶丟失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