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人大:長效機制幫扶長田村脫貧「摘帽」

2020-12-22 全國人大

「之前幹農活沒有什麼收入,現在不僅學會了百香果種植技術,一個月還有3600元工資。」2020年11月9日,正值收穫時節,在海南省東方市天安鄉長田村百香果種植基地裡,金黃的百香果已掛滿藤蔓。40多歲的脫貧戶劉麗玲像往常一樣在基地修剪藤枝,看著即將豐收的果實,她已喜上眉梢。

今年3月,經過村裡推薦,劉麗玲進入海南省人大常委會機關駐村工作隊協助村裡建立的田美合作社百香果種植基地工作,不僅有了穩定的工資、獲得產業分紅,還學會修枝、施肥等種植技術。「有了穩定的工資收入,現在的日子過得有滋有味,生活也有了盼頭。」她高興地說。

長田村地處偏遠,全村共236戶1003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26戶614人。此前,村民以種植南瓜、玉米等傳統經濟作物為主,不僅收益低,還極易受市場影響。如今,村裡新興起的百香果種植等產業,正助力村民在脫貧致富的道路上闊步前行。

2016年4月,長田村被確定為海南省人大常委會機關定點幫扶村。五年時間裡,海南省人大常委會機關圍繞脫貧攻堅目標任務,以改善貧困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培育特色優勢產業、激發貧困戶內生動力為重點,不斷探索建立穩定脫貧長效機制。截至2020年11月,全村貧困人口家庭人均純收入達12700元,脫貧成果得到了鞏固。如今,長田村實現了整村脫貧出列,作為幫扶單位的海南省人大常委會機關也在長田村裡種下了長久的幸福。

精幹的隊伍 長效的機制

如何建立一個脫貧長效機制,讓經濟落後的長田村走出困境,讓貧困戶脫貧不返貧?這是來自海南省人大常委會機關的駐村幹部駐村伊始就在思考的一個問題,也是海南省人大常委會機關在幫扶工作中一以貫之的使命。

從2016年4月長田村被確定為海南省人大常委會機關定點幫扶村開始,海南省人大常委會機關就把打贏長田村脫貧攻堅戰作為一項長期的政治任務來抓,一套圍繞著「長效脫貧」的工作機制迅速建立起來。

為統籌抓好扶貧工作,海南省人大常委會機關成立了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各工委負責人擔任組員,辦公室負責具體工作。五年來,扶貧領導小組多次召開會議,研究、部署定點幫扶工作具體事項,明確職責分工,使每項工作有專人抓、有監督檢查,落到實處。

加強脫貧工作指導,海南省人大常委會機關將定點扶貧工作定為每月主任辦公會議固定討論事項,督查扶貧工作計劃是否落實、有效等。常委會黨組和機關黨組還多次召開專題會議,開展「如何確保未脫貧人口如期實現脫貧」等專題調研,形成「一戶一策」幫扶措施和調研報告。

五年裡,海南省人大常委會領導班子成員多次到長田村開展脫貧情況調研,召開省市有關部門、鄉鎮、村「兩委」幹部座談會,研究解決長田村扶貧工作存在的問題,有力推動了長田村脫貧的步伐。

2018年6月,海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黨組副書記許俊(右一)在長田村調研扶貧產業發展情況。(海南省人大常委會機關供圖)

人才是開展脫貧工作的重要基礎。2016年以來,海南省人大常委會機關精心挑選了5位政治素質硬,工作能力強的處級幹部駐村,專職開展扶貧工作。

駐村扶貧工作隊駐村伊始,通過上千次走訪農戶,摸清村民家庭情況、生產生活情況、致貧原因,通過調取有關資料等方式,摸清底數,了解長田村的基本情況。扶貧工作隊還根據實際情況制定了脫貧計劃和脫貧措施,為下一步實施精準幫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為保障扶貧工作隊工作的開展,海南省人大常委會機關出臺了扶貧工作隊員待遇保障制度,落實駐村第一書記工作經費。為及時交流情況,海南省人大常委會機關創建了定點扶貧微信群,邀請鄉村幹部、農作物種植專家以及龍頭企業有關同志加入,全天候交流情況、反映問題、指導工作,時刻把長田村貧困戶的動向握在手上,記在心上。

在常委會黨組和機關黨組的密切指導下,駐村扶貧工作隊摸清底數,廣泛聯繫群眾,開展產業扶貧,不留死角幫扶貧困戶等行動取得了成功。

優質的產業 穩定的支撐

初冬時節,北國已是寒風凜冽、葉落金黃。此時,遠在海南島長田村的扶貧產業花卉基地內,卻展現出一番生機勃勃的景象。大棚內,一盆盆正在怒放的吉利紅花,正在全自動智能灌溉控制系統的呵護下,享受著陽光雨露的滋潤。這處花卉基地,正是海南省人大常委會機關通過產業打頭陣助力長田村脫貧攻堅的一處縮影。

產業扶貧是穩定脫貧的根本之策。2016年幫扶工作一開始,海南省人大常委會機關經過和鄉鎮、村裡幹部群眾討論研究,決定因地制宜發展熱帶高效農業和庭院經濟,為長田村村民提供穩定的收入。

2018年,長田村設立了田美農民種養專業合作社,海南省人大常委會機關自投資金200萬元,協調海南省林業廳投入資金100萬元、東方市政府支持資金50萬元,建設長田村200畝百香果、花卉種植產業基地。

優質的產業,離不開長效的生產激勵機制。通過「黨支部+合作社+市場+龍頭企業+農戶」五位一體利益聯結方式,村裡參與種植基地勞動的貧困戶增加了工資性收入和收益分紅,雙重增收促進可持續扶貧模式建立起來,村民脫貧的內生動力被充分激發。

為進一步拓展產業,海南省人大常委會機關還於2018年投入了120多萬元,幫助農民在已荒廢的280多畝地塊兒上建設農田基礎設施,鼓勵農民種植反季節瓜菜。

如今,隨著合作社百香果、花卉產業的蓬勃發展,長田村一年四季果美花香。據統計,截至2020年9月30日,長田村村民參與百香果、花卉基地務工7000餘人次,工資性收入98萬餘元。這兩個項目不但讓村民不出村就有工作,還給貧困戶提供了長期穩定的工作收入和股份分紅。

2020年6月,海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黨組副書記何西慶(左二)在長田村了解貧困戶對《海南省脫貧攻堅扶貧手冊》的知曉情況。(海南省人大常委會機關供圖)

內在的幫扶 思想的進步

「扶貧幹部總有離開的時候,但脫貧致富奔小康卻是一件久久為功的事業。」海南省人大常委會機關派駐長田村駐村第一書記張怡遠表示,當他來到長田村,工作中想的最多的問題,便是如何為長田村鞏固長效脫貧機制。

五年時間裡,海南省人大常委會的扶貧幹部們通過提升村基層黨組織建設,開拓村民脫貧思路,培養村民的脫貧技能,打造了一個積極向上、自發在脫貧致富路上邁進的新長田。

火車跑得快,全憑車頭帶。通過強化黨建、培養幹部、完善制度,為長田村打造一個富有戰鬥力的班子,是這幾年來海南省人大常委會脫貧幹部們的重點任務。

其間,駐村扶貧隊和村委會對黨員進行分組,由村黨支部成員任各組組長,以便組織黨員開展活動和及時聽取黨員意見,落實「三會一課」制度,規範黨組織生活。為了提高村「兩委」幹部的工作能力,海南省人大常委會多次組織村「兩委」幹部、村民小組長、致富帶頭人赴外縣考察,參觀學習農民種養專業合作社的經營管理先進經驗,開闊鄉村幹部視野。為方便村委會和黨員開展活動,海南省人大常委會幫助長田村建設和完善了村級組織活動場所、服務設施,對村委會辦公設施進行更新。

面對五年來村幹部隊伍的變化,長田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吉桂玲感慨:「如今,一個團結為民,富有戰鬥力、凝聚力的村黨支部被打造出來。這是海南省人大常委會機關在幫扶過程中,為長田村留下的最寶貴的財富。」

駐村工作隊走村入戶收集村情民情,了解農戶現實訴求。(海南省人大常委會機關供圖)

與此同時,為提高村民的脫貧技能和內生動力,來自海南省人大常委會的幫扶幹部們的努力也從未間斷——

為幫助貧困戶提高養殖、種植技術,人大常委會機關組織東方市畜牧局人員、種植專家對貧困戶進行養殖、種植技術培訓,進一步提高貧困戶養鵝、養豬養羊、茄子種植的技術。

為幫助村民學習先進脫貧經驗,人大常委會機關組織鄉、村班子成員和貧困戶代表到瓊中、樂東等地參觀葡萄、芒果種植、美麗鄉村建設等扶貧產業項目,開拓他們的視野,增強他們脫貧致富的信心。

外出務工是脫貧致富的有效途徑之一。但讓習慣了守在家中的村民轉變思路走上打工路,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為了讓村民感受到打工的好處,駐村工作隊發動村民到紅泉農場、公愛農場等地採摘芒果、修剪枝條,參加的群眾每日收入120元至200元。通過駐村工作隊的不斷努力,村民外出務工比例大幅提高。截至2020年9月30日,長田村實際外出務工人數為314人,同比增長22.65%。

美麗的長田 長久的幸福

鄉村美不美,事關廣大農民群眾長久的福祉。美麗整潔的村容村貌,更是村民脫貧致富後對於美好生活的嚮往。

走進長田村,只見一棟棟嶄新的民房錯落有致,乾淨整潔路面貫穿全村,富有民族特色的農家庭院圍牆別具一格,綠植遍布院內各個角落。

2020年11月,海南省東方市天安鄉長田村風景。(海南省人大常委會機關供圖)

花園般的村莊環境和暢通無阻的村內道路早已成為長田村一道亮麗的風景。收入增加的同時,環境的變化也讓村民越來越有幸福感。

很難想像,就在幾年前,長田村裡道路破敗不堪、髒水亂潑、垃圾亂倒,不少村民還長期過著人畜混居的日子。

在海南省人大常委會機關啟動幫扶工作後,在幫扶幹部的建議下,長田村召開了村民代表會議,表決通過了人居環境整治攻堅重點事項。村「兩委」幹部帶頭拆除破敗廢棄建築物、房前屋後的牲畜圈舍,規整庭前院後,美化庭院環境。在黨員幹部的帶領下,群眾自覺參與環境衛生整治的主人翁責任感明顯增強。

在推進美麗鄉村建設中,海南省人大常委會辦公廳直接投入44.78萬元在長田村新建一條長401米、寬3.5米的生產通道。該生產通道的建成,為長田村村民發展生產增收、生活出行帶來極大的便利,也讓他們徹底告別了「晴天滿身土、雨天兩腳泥」的日子。

「村裡環境的改變特別大,走在路上或是在家門前都感覺特別乾淨,平時我們外出在路上丟個垃圾都不好意思。」長田村村民張蓮芳告訴記者,收入越來越高,環境越來越美,百姓的日子也越來越舒心。

2019年年底,長田村實現了整村脫貧出列。如今的長田村,全村村民廚廁齊備,「廁所革命」群眾滿意度高,移動通信手機無信號問題得到根本解決,汙水管網已完成建設並投入使用,垃圾分類基本設施配備初步到位,特色民族村寨正加緊建設當中……

海南省人大常委會機關駐村扶貧隊在長田村定點扶貧工作取得的成效,得到省市有關領導和部門的充分肯定,東方市多次組織鄉鎮和村「兩委」幹部到長田村召開現場會,介紹海南省人大常委會機關幫扶長田村發展產業、促進增收的經驗。

脫貧攻堅戰是一場硬仗,越到最後越要緊繃這根弦。海南省人大常委會機關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是脫貧攻堅收官之年,海南省人大常委會機關將以釘釘子精神一鼓作氣,強化組織領導和工作措施,鞏固「兩不愁三保障」成果,努力不讓返貧、不新增貧困人口,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為長田村群眾帶來長久的幸福。

策劃:於浩、王萍、李小健

記者:李磊、王博勳

責編:舒穎

相關焦點

  • 遼寧人大:在脫貧上助力 在幫扶上獻計
    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脫貧攻堅工作重要指示精神,落實黨中央決策和省委部署,履行定點幫扶寬甸滿族自治縣職責分工,發揮定點扶貧牽頭單位作用,遼寧省人大常委會站在寬甸脫貧攻堅最前沿,不獲全勝,決不收兵。遼寧省人大常委會黨組副書記、副主任孫軼調研寬甸縣定點扶貧工作。
  • 福建人大:精準發力助脫貧
    「如何建立穩定脫貧長效機制,鞏固和提升脫貧成果?」「採取哪些措施來保障貧困家庭兒童義務教育?」……2019年9月26日,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舉行聯組會議,對福建省脫貧攻堅工作情況開展專題詢問。
  • ...打造脫貧不返貧長效機制青島「防貧保」構築防返貧「攔水壩」
    精準扶貧,兩類重點保障對象「上保險」脫貧攻堅,貴在精準,重在精準。家住萊西市南墅鎮西院上村的王維英,2014年被扶貧機構認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扶貧機構通過扶植農業種植、提供公益崗位等方式進行幫扶,2018年其家庭人均年收入達到6850元實現脫貧。眼看著日子越過越好,可今年5月份,一場冰雹,讓王維英家種植的葡萄幾乎絕產。
  • ...致富的渠道——全國人大機關助力內蒙古「兩旗」脫貧的幫扶之道
    2015年,察右前旗和太僕寺旗的貧困發生率分別為11.82%和5.23%,2020年3月4日,「兩旗」正式脫貧摘帽,2.99萬名貧困人口全部實現脫貧。  在「兩旗」脫貧攻堅的進程中,全國人大機關的定點幫扶發揮了重要作用。2016年以來,全國人大機關累計為「兩旗」投入幫扶資金和物資2000餘萬元,協調引進各類幫扶資金和物資3.05億元,先後派出11名優秀幹部赴當地扶貧掛職。
  • 中國剩餘52個未摘帽貧困縣全部實現脫貧出列
    2015年1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實施的《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指出,到2020年確保中國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2016年4月,中辦、國辦印發《關於建立貧困退出機制的意見》,明確促進貧困人口、貧困村、貧困縣在2020年以前有序退出,確保如期實現脫貧攻堅目標。
  • 「理通三迤」駐村幫扶工作不能懈怠不能鬆勁
    作者:朱勇今年是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面對疫情的影響,各項工作難度更大、任務更重、要求更高,但隨著貧困村脫貧出列,一些駐村幫扶幹部思想認識上有所放鬆、精神狀態有所懈怠、幹事勁頭有所減退,認為脫貧出列了、普查結束了,就可以歇歇腳
  • 人大來幫扶 脫貧邁大步——貴陽市人大常委會幫扶息烽縣石硐鎮大洪...
    正在庭院邊自來水龍頭下洗菜的楊付群,四個「變」字概括了貴陽市人大常委會這幾年幫扶的成果。楊付群是息烽縣石硐鎮大洪村裡的勞保協管助理,今年家裡收入有好幾萬元,房子加蓋了一層,正在搞室內裝修。楊付群家的庭院12月9日,走進大洪村,記者看到楊付群家庭院裡的青菜長得綠油油的。
  • 832個國家級貧困縣脫貧摘帽
    深化易地扶貧搬遷後續幫扶。強化配套建設,提升完善集中安置區公共服務和配套基礎設施,確保小孩有學上,生病有地方看。同時要做好防止返貧監測幫扶。及時通報支出驟增或收入驟減家庭的預警信息,提前介入幫扶消除返貧致貧風險。下一步要謀劃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戰略相銜接。
  • 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裡」——辰谿縣長田灣鄉雷家坡村脫貧攻堅...
    懷化新聞網訊 2016年3月,辰谿縣審計局扶貧工作隊正式入駐長田灣鄉雷家坡村,在三年的時間裡,使一個落後貧困的老上訪村變成了充滿生機的文明村先進村。雷家坡村隸屬長田灣鄉,位於辰谿縣東南方, 土地面積8.9平方千米,耕地面積1400畝,其中水田面積1304畝,生態林面積6500畝。全村有10個村民小組,312戶,總人口1380人,貧困戶106戶、448人,已脫貧40戶、180人,2018年脫貧61戶、252人,2019年脫貧5戶、15人。
  • 中山結對幫扶的昭通市4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
    今日中山市政府新聞辦召開中山市脫貧攻堅成果發布會,中山市委農辦、市扶貧辦常務副主任王少強介紹中山市東西部扶貧協作、對口幫扶總體情況及主要成果。發布會現場還遠程連線中山對口幫扶潮州、肇慶以及對口支援西藏、四川等基層一線扶貧幹部介紹相關情況。
  • 從脫貧摘帽,到鄉村振興!這些幫扶新項目,今天在永平脫貧攻堅現場...
    在去年永平脫貧後,如何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走向鄉村振興?今天(8月28日)下午,復旦·永平脫貧攻堅現場推進會召開。在推進會現場,6個定點幫扶項目籤約,6個公益項目進行了捐贈,同時,復旦大學教育培訓基地揭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雲南省民族商會向上海復旦大學教育發展基金會捐贈了價值2100萬醫療器械設備,指定用於支援永平縣醫療能級提升。
  • 單位(部門)2020年脫貧攻堅定點幫扶工作總結(範文)
    2020年脫貧攻堅定點幫扶工作總結2020年以來,在市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市脫貧攻堅工作領導小組的幫助指導下,XX局積極推進定點幫扶村脫貧攻堅工作,順利完成XX市2020年初既定的貧困村出列任務,確保貧困村能夠順利「摘帽」。
  • 小店區對口幫扶陽曲縣14個村脫貧
    五年來,小店區對口幫扶陽曲縣14個村脫貧,區直14個部門各包一村,共計投入對口幫扶專項資金1.31億元,幫扶陽曲縣892戶共2012名村民脫貧,14個受幫扶貧困村全部摘帽,圓滿完成了脫貧攻堅任務。「原來在村裡搞農業種植,年收入很低,現在打工收入每年有兩萬多元,而且不出村就能就業,家務和農活都不耽誤!」
  • 海南日報數字報-以必勝決心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瓊中縣委書記孫喆表示,「勇當先鋒、做好表率」關鍵在真抓實幹,瓊中堅持把專題活動與當前各項工作緊密結合,立下摘帽軍令狀,嚴守生態底線,黨員幹部一條心,以必勝決心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以生態優勢助推經濟保護齊發展。
  • 央龍村脫貧摘帽 - 中國能源報-人民網
    近日,中國能建定點幫扶村——廣西壯族自治區西林縣足別鄉央龍村核定實現脫貧摘帽。自2013年以來,中國能建積極推進央龍村改善基礎設施、文化教育設施、人居環境及發展特色富民產業等脫貧攻堅工作,用實幹喚醒了這片沉寂而又貧困的土地。
  • 打通穩定致富的渠道——全國人大機關助力內蒙古「兩旗」脫貧的...
    近年來,「兩旗」脫貧成效顯著。2015年,察右前旗和太僕寺旗的貧困發生率分別為11.82%和5.23%,2020年3月4日,「兩旗」正式脫貧摘帽,2.99萬名貧困人口全部實現脫貧。在「兩旗」脫貧攻堅的進程中,全國人大機關的定點幫扶發揮了重要作用。
  • 駐村 摘帽!-新華網
    至此,貴州66個貧困縣全部實現脫貧摘帽,徹底撕掉了千百年來絕對貧困的標籤,與全國人民一道昂首闊步邁入全面小康。    作為全省脫貧攻堅事業的重要力量,近年來,在貴州省委、省政府堅強領導下,貴州菸草專賣局(公司)始終把定點扶貧、決戰脫貧作為首要政治任務,不斷加強駐村幫扶、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推進產業富民等工作,在脫貧攻堅的路上,交出了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
  • 圍繞「農」字做文章 豐都脫貧對了路
    重慶日報消息,9月3日,記者從重慶市脫貧攻堅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作為國家級貧困縣的豐都縣自2017年成功脫貧摘帽後,不斷探索建立穩定脫貧長效機制,努力賦予脫貧可持續的內生動力,闖出了一條符合自身發展的扶貧新路子。截至2019年底,豐都縣全縣累計脫貧1.9萬餘戶、7.8萬餘人,貧困發生率降至0.02%。
  • 廣西鹿寨縣長田村四位人大代表群像
    長田村是「十三五」貧困村,有13個自然屯,總人口2660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88戶683人,已於2018年完成整村脫貧摘帽。朱海生所說的扶貧產業路,是從長田村到養豬場的1000米水泥路,這條路是鎮人大和長田村委多方籌資修建的。去年,全國遭遇非洲豬瘟,很多人都不敢養豬了。長田村「兩委」班子建議朱海生組建養豬合作社。
  • 吉林所有貧困縣實現脫貧摘帽
    【摘要】 吉林所有貧困縣實現脫貧摘帽新華社長春4月11日電(記者孟含琪)吉林省人民政府11日發布公告,經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靖宇、大安、通榆、安圖、汪清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