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閉幕的自治區兩會
吹響了
內蒙古奮進「十四五」的號角
1月30日上午,自治區十三屆人大四次會議圓滿完成各項議程,在呼和浩特閉幕。記者 袁永紅 攝
「十四五」開局
內蒙古如何緊扣服務融入
新發展格局邁出堅實而篤定的步伐?
《內蒙古自治區黨委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0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給出了方向:
融入國內大循環
暢通內外雙循環
打造我國向北開放重要橋頭堡
全面深化改革開放
為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加強需求側管理
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
健全現代基礎設施和流通體系
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
更好融入國內大市場和
國內國際雙循環
機遇來臨,服務融入新發展格局
既是內蒙古的責任擔當
也是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
必由之路
內蒙古作為地處內陸的欠發達地區
是典型的
內需主導型、投資拉動型經濟
在後疫情時代
優化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
轉化發展動力的要求更為迫切
任務更為繁重
走進烏蘭浩特市葛根廟鎮設施農業園區溫室大棚裡,百香果、火龍果等南方水果生長茂盛,香氣撲人。武跟兄 攝
有專家坦言
不解決產業結構倚能倚重
產業層次總體偏低
產業布局相對分散的問題
服務融入新發展格局就是緣木求魚
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首當其衝成為內蒙古融入
「雙循環」的首要任務
這有利於通過市場機制
尋找區域經濟在內需背景下的
產業分工地位
「十三五」時期,內蒙古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延長煤炭和稀土等產業鏈,煤電鋁一體化達到65%,稀土原材料就地轉化率達到70%,稀土永磁、儲氫、拋光等新材料產值位居全國前列。
去年,包鋼持續強化品種結構調整力度,不斷提高汽車、家電、管線、橋梁、容器等高附加值品種鋼銷量比例,其中,稀土橋梁板連續中標內蒙古省際大通道項目和包茂高速改擴建工程黃河特大橋項目。圖為包鋼稀土鋼板材廠職工正在打包產品。文/記者 張建芳 圖/記者 吳傑
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圍繞更好保障國家
能源安全、糧食安全
產業安全、生態安全
推進現代產業體系建設
要以供需兩端為著力點服務融入新發展格局,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能源和戰略資源基地優化升級,促進農畜產品生產基地優質高效轉型,精準對接國家重點投資方向,推動重大項目建設,加快發展支柱產業。
內蒙古應圍繞和服務新的全國產業鏈、價值鏈的構建,加快建設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持續鞏固傳統產業優勢,促進新興產業加快發展,加快形成特色產業集群,優化供給結構,增強產業競爭力。
內蒙古還應搶抓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新機遇,把握國際國內產業技術的發展趨勢,廣泛參與現代能源產業技術體系,現代農牧加工產業技術體系,現代健康產業技術體系,現代綠色生態產業技術體系,現代裝備產業技術體系,現代材料產業技術體系和現代數字服務產業技術體系的構建。通過市場運作與政府引導,把融入國內大循環落實到產品的質量和品牌建設上來,以質量立品牌,以品牌促質量,以區域品牌帶動產業和產品品牌質量與品牌聯動發展,進一步提高產業的影響力和競爭力。
對於內蒙古而言
要科學把握加快構建
新發展格局的
豐富內涵和實踐要求
擴大內需,更好融入國內大循環
關鍵是要穩投資、促消費、活流通
進入臘月,市民開始選購年貨,在內蒙古消費扶貧集中採購展銷服務中心,「土味」扶貧農產品走俏新春年貨市場,吸引了眾多市民。北方新報正北方網記者 牛天甲 攝
◆一是合理擴大有效投資,圍繞農畜林產品、高端旅遊業發展等,依託增量投入、優化存量格局。
◆二是發揮消費帶動作用,從增強消費能力、激發消費意願、豐富消費供給等方面抓好落實。
◆三是提升外經外貿水平,暢通國內商品運往國際市場的通道,服務好國內商品外銷。
1月19日,參觀者在內蒙古5G產業創新基地體驗5GVR頭盔。當日,由內蒙古和林格爾新區攜手電信、移動、聯通、鐵塔、華為建設的全區首個「內蒙古5G產業創新基地」在和林格爾新區正式揭牌。該基地的投用標誌著和林格爾新區在打造數字產業平臺、集聚5G產業生態、推廣5G應用創新方面又取得了新突破。記者 王磊 攝
結合「十四五」規劃
擴大有效投資
積極謀劃推進一批
產業創新類、基礎設施類
公共服務類、生態環保類
科技攻關類的重大項目
做到項目接續發展
發揮大項目對穩增長的乘數擴散效應
11月9日,內蒙古本土電商工作人員正在整理待售商品。據了解,今年受疫情影響,傳統線下銷售模式受到衝擊,而網絡帶貨卻獲得爆發性增長。臨近「雙11」,在呼和浩特市金橋電子商務產業園內,本土電商企業紛紛開足馬力,積極備貨、推出營銷套餐、暢通物流環節,為即將到來的網購熱潮做好準備。北方新報正北方網記者 牛天甲 攝
對於我區來講
拉動消費一方面要立足區內
確保居民收入合理增長
努力提高社會保障和
公共服務水平
積極改善消費環境
另一方面更要眼睛向外
想方設法讓更多的人
消費內蒙古的產品
吸引更多的人來內蒙古消費
把提振消費與提升
產業鏈供應鏈水平結合起來
將綠色轉化為融入全國大市場和
經濟大循環的核心競爭力
必將成為內蒙古的一張王牌
夏季阿爾山國家森林公園景區內的杜鵑湖(無人機拍攝)。新華社記者 劉磊 攝
我區要抓住這個機遇
保護好、利用好這個優勢
做足綠色文章,大興綠色產業
創造綠色品牌
向市場提供更多
優質綠色生態產品
將綠色轉化為融入
全國大市場的核心競爭力
2018年10月18日,滿載俄羅斯板材的「中歐班列」駛入通遼市科爾沁區,標誌著通遼「中歐」進境班列正式開通。
內蒙古具有聯通內外的
天然區位優勢和長期形成的
向北開放優勢
但這個優勢還沒有
轉化為發展的勝勢
區域合作度低、對外貿易規模小
對外合作水平低等問題比較突出
利用好區位優勢,圍繞打造向北開放橋頭堡,大力發展腹地經濟、落地經濟。要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大力發展泛口岸經濟,全力建設向北開放中俄蒙先導區,支持滿洲裡國家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創新發展,在持續深化改革開放上實現新提升,以良好的開放環境融入國際國內雙循環。
◆落實國家區域重大戰略和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加強與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交流合作,加強同東北三省、沿黃省份互惠合作。健全區域合作協作運行機制,在產業對接互補、重點園區共建、重大項目合作和幹部人才交流等方面取得一批重要成果。
◆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全面參與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深化生態環保、國際產能、基礎設施等領域務實合作,大力發展泛口岸經濟,以高水平開放促進高質量發展。
◆統籌口岸、通道和各類開放載體,明確重點口岸功能定位,優化口岸資源整合配置,集中建設滿洲裡、二連浩特和呼和浩特等陸港空港口岸主陣地,著力貫通陸海空網聯運主通道,謀劃推進重要樞紐節點城市、貨物集疏中心和資源轉化園區建設,形成口岸帶動、腹地支撐、邊腹互動格局。
◆延伸豐富中歐班列運行路線,推動始發中歐班列增量擴容,拓展雙向貨源組織形式,解決好中歐班列「酒肉穿腸過」問題。優化出口質量和結構,增加優質產品進口,統籌推進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綜合保稅區、邊民互市貿易區、外貿轉型升級基地等建設。
在構建國內大循環的重要節點和
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戰略連結中
內蒙古體現了責任擔當
也必將展現更大的作為
一個開放、包容
自信、活力的內蒙古
正在以全新的姿態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