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油田控壓鑽進技術助力TH12344CH井獲高產

2020-12-23 中化新網

控壓鑽進技術首次在西北油田TH12344CH井應用獲得成功,並助力該井喜獲高產工業油氣流。該井7月8日投產,日產油35噸,至8月9累計產油1056噸,實現了空白區儲量動用新突破。

TH12344CH井是空白區的一口廢棄井,前期注水替油生產,低效後長期關井,2020年實施一開側鑽評價區域含油性,設計水平位移402米。4月17日側鑽至井深6417.16米發生溢流,關井後套壓上升至5.5兆帕,側鑽水平位移僅58.62米,分析認為是溝通井周裂縫造成。繼續鑽井期間,雖然多次調整泥漿密度,但還是反覆出現失返性漏失、溢流等問題,且距離設計井深仍有408米定向段,無法鑽進而停止。

西北油田塔河油區的碳酸鹽巖縫洞型油藏儲層非均質性強,弱小縫洞體連通性很差,且存在定容特徵。受注水、注氣開發工作等影響,老井一開次側鑽期間容易提前鑽遇原井周小縫洞體,存在「溢漏同層、壓力平衡窄窗口」的現象,很難控制合適的泥漿比重進行鑽進施工。多數井無法鑽至設計點,生產低效。二開次鑽井雖然風險低,但鑽井成本增加兩倍以上,因而成為制約塔河老區鑽井的瓶頸。

為了攻克這一技術瓶頸,採油二廠迅速組織鑽井隊進行潛力論證,技術人員研究認定該井地質特點複合定容特徵模型,在充分評估風險後,決定在該井試驗旋轉防噴器控壓鑽井技術,即鑽井期間現場控制井口壓力在3.5~5.5兆帕之間,保持泥漿微漏狀態實施起下鑽、定向複合鑽進等程序,保證現場鑽井作業連續進行。

5月13日,該井控壓鑽進累計進尺408米,平均機械鑽速每小時5.67米,順利鑽至設計井深,在設計點再次打漏,鑽遇有效儲集體,於7月8日成功投產。

該鑽進技術開創了塔河油田控壓鑽井的先河,不僅助力了TH12344CH這口廢棄井獲得高產油氣流,而且大幅降低了鑽井費用。目前,採油二廠正在繼續攻關完善這一技術工藝,儘早實現規模應用。(丁玉萍 胡強)


相關焦點

  • 西北油田TH12356CX3井高溫膠凝酸酸壓獲高產
    12月6日,西北油田採油二廠奧陶系鷹山組TH12356CX3井裸眼井段6550.00-6781.63米酸化壓裂獲得成功。2月8日,該井安裝4.5毫米油嘴自噴開井,日產油50噸,含水2%,油壓9.6兆帕,套壓14.3兆帕,生產穩定。
  • 新疆油田一口天然氣評價井獲高產工業氣流
    新疆油田採氣一厂部署在此的一口名為滴西328的天然氣井,26日試氣獲油壓25.5兆帕、日產氣6.2萬立方米高產工業氣流,「炸」響了2020年新疆油田天然氣開發建產的首個「春雷」。27日,記者從新疆油田採氣一廠獲悉,滴西328井是新疆油田採氣一廠於2019年部署實施的一口開發前期評價井。
  • 西北油田:首次引進超級井下雷達遠探測技術現場試驗成功
  • 西北油田:試壓作業用上「千裡眼」
    「現在我們只要輕輕點擊滑鼠,就能在電腦端清楚地看到施工現場採油樹進行井口試壓作業全程實況。比起以前要到現場進行試壓,真是效率高多了!」12月13日,西北油田完井測試管理中心員工劉全興說起在遠程試壓監控平臺上查看阿探1-11井採油樹整體試壓情況開心地說。
  • 西北油田連續油管生產測井下深再創新紀錄
    中國石化新聞網訊 12月6日,西北油田順北53-2H井連續油管生產測井下深達到8808米,創亞洲連續油管生產測井下深新紀錄,相當於從8844.43米的喜馬拉雅山主峰峰頂打到山腳,為順北油氣田大規模酸壓改造與高產穩產提供了錄取資料新手段。    西北油田主力產層為奧陶系,具有超深、高溫、高壓、高含硫化氫的特徵,屬於超深縫洞型碳酸鹽巖油氣藏。
  • 西部鑽探精細控壓技術精準收穫老區自噴高產油流
    中國石油網消息(記者馬宏旭 通訊員劉偉)11月17日,西部鑽探工程技術研究院精細控壓技術服務的KHW4242水平井順利完鑽,控壓井段較鄰井層段機速提高295%,發現3個活躍油氣層,首次實現自噴產油。
  • 西北油田連續油管生產測井下深再創新紀錄
    12月6日,西北油田順北53-2H井連續油管生產測井下深達到8808米,創亞洲連續油管生產測井下深新紀錄,相當於從8844.43米的喜馬拉雅山主峰峰頂打到山腳,為順北油氣田大規模酸壓改造與高產穩產提供了錄取資料新手段。
  • 新深101D井精細控壓鑽井創紀錄
    中國石化新聞網訊 新深101D井在三開全井段施工中使用控壓鑽井技術,在控壓鑽進長達2268米施工中鑽井液密度控制在1.78-1.85g/cm3,相比鄰井下調密度最高超過0.30g/cm3。有了對井內壓力的精細控制,該井在三開鑽進中攻堅創效業績顯著:實現三開實鑽周期72.17天,較設計提前37%,創川西海相井三開須三段最高日進尺151m;須三段單只鑽頭平均機械鑽速最高6.83m/h;須三段單只鑽頭進尺最多514.37m;三開節約天數最多43天紀錄;三開平均機械鑽速最快3.24m/h;三開鑽井周期最短等六項紀錄。
  • 中國超級井下雷達遠探測技術首次油田應用成功打破國際紀錄
    7月14日,由西北油田石油工程技術研究院引進的中國自主研發的超級井下雷達遠探測技術在新疆塔裡木盆地西北油田TH12286井首次現場試驗成功。標誌著我國在超深超高溫超高壓縫洞型碳酸鹽巖油藏測井技術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填補了國際超深縫洞型油藏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的空白。
  • 西北油田兩項主力技術年增油151萬噸
    本報訊 截至12月15日,西北油田的兩項主力增油技術——注水替油和注氣採油今年累計增油151.2        塔河油田開發23年來,已進入精細開發階段,注水替油和注氣採油兩項工藝成為主要的增油措施,目前兩項工藝累計增油1212萬噸,等同於一個大型油氣田的年產量。        注水替油始於2005年,西北油田將工業廢水處理合格後回注停躺井或低效井內,利用油輕水重的原理,逼出井內剩餘油。
  • 西北油田無人機「亮劍」大漠塔中單井巡檢
    11月23日至28日,西北油田採油一廠採油管理三區副經理鬍子龍、井控管理員楊衛忠、員工常壽學等一行六人,前往塔中片區,對塔中、兩順、中1、古隆井區進行了為期六天的巡檢,車輛日均行駛450km,人工日均步行15km,沙堵嚴重處人工開挖道路,採取人工+無人機巡檢方式共計巡檢34口單井。
  • 渤海鑽探鑽井技服公司自主研發新型精細控壓鑽井系統
    中國石油網消息(特約記者趙燕帥 通訊員郗鳳亮)7月20日記者獲悉,渤海鑽探鑽井技術服務公司自主研發的新型精細鑽井系統在大港油田濱56-1H井成功應用。精細控壓鑽進過程中,油氣鑽遇率100%,實現了邊控壓、邊鑽進。
  • 西北油田穩步推進井位勘定工作
    中國石化新聞網訊 12月6日,西北油田工程服務中心地面工程管理部技術人員往返800餘公裡,徒步5公裡沙漠到達順北45X、順北44X設計井口附近,架起儀器,接收衛星信號,迅速進入井位勘測工作狀態,準確確定了設計井口的實地位置。
  • 大港油田從源頭把控成本
    中國石油網消息(記者劉英 通訊員韓芳)10月10日記者獲悉,大港油田陸上官頁7-3-5H井鑽井周期19.98天,創鑽井周期最短紀錄。年初以來,這個油田從源頭把控成本,各類工程設計累計降本逾億元,提質增效在生產前端釋放動能。
  • 西北油田再創亞洲陸上最深定向井紀錄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訊 記者馬呈忠、通訊員于洋報導:中國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繼西北油田順北55X井7月以井深8725米創亞洲最深定向井紀錄後,10月22日又傳來喜訊:順北53-2H井完成鑽井深8874.4米,再創亞洲陸上最深定向井紀錄。
  • 西南鑽井院精細控壓技術為降低井內複雜闖出一條新路
    近年來,隨著勘探開發進一步向邊緣地區、超深層發展,工程技術難題呈現增加趨勢。常規鑽井技術越來越難以應對井下複雜,安全要求倒逼工程鑽井技術不斷提升。西南石油工程公司鑽井工程研究院集中人力、物力研究控壓技術,以期用「精細」控壓解決地層問題,降低井內複雜,為安全生產提供新的施工方案。
  • 渤海鑽探鑽井技服控壓鑽井技術服務量逆勢增長
    中國石油網消息(特約記者趙燕帥 通訊員錢晶)11月20日記者獲悉,由渤海鑽探鑽井技術服務公司提供控壓鑽井技術服務的板120×1井和板119×1井順利完井,全程「無溢流、零漏失、零複雜」。
  • 中國石化西北油田今冬供應天然氣超3億方
    中新網1月15日電 面對今冬天然氣需求的快速增長,中國石化西北油田制定供暖季應急保供方案,落實保供各項工作要求,堅持「先民用,後工業」的供氣次序,全力釋放天然氣主產陣地的生產能力,保障西氣東輸和南疆地區安全平穩供氣。
  • 中石化西北油田今年將投億元推進溼地緩衝區退井還林工作
    中石化西北油田今年將投億元推進溼地緩衝區退井還林工作 發布時間:2019-07-07 02:42:38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烏魯木齊7月6日電(譚輝 趙繼沛)6日來自中石化西北油田的消息稱
  • 西北油田全面完成2021年21口開發井井位勘定
    中國石化新聞網訊 年底臨近,為確保實現2021年新年生產開門紅目標,奮力開創新年油氣生產新局面打下堅實基礎,10月初,西北油田提早部署2021年21口開發井,擔負井位踏勘重任的油田工程服務中心僅用2天時間,全面完成此21口開發井的井位勘定任務,以優質高效的工作業績充分展現了西北油服鐵軍風採。    此21口開發井,行政隸屬全部位於庫車市境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