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很多健身小白來說,鍛鍊到肌肉疼痛的時候,也許就要停下來了。
但當有人問拳王阿里,他一次做多少仰臥起坐時,他卻回答,自己也不知道,因為只有開始感到疼的時候,他才開始數。
開始疼,才開始數,這是一種野蠻式的鍛鍊。正是這種鍛鍊,才成就了阿里的傳奇,因為沒有疼痛,就沒有收穫。
但是並不是健身中所有的疼痛都是好的,應該受歡迎的,因為疼痛畢竟是人體的一種自我保護機制,當它出現的時候必定會向外界傳遞一些重要信息,有些信息傳遞的是運動之後令人欣喜的疼痛,而有些傳遞的則是身體受傷帶來的疼痛。
我們先來看一看運動中經常出現的酸痛。在運動的時候,肌肉活動產生乳酸的速度就會加快,讓循環系統無法像正常的時候那樣把乳酸帶走,進而造成乳酸堆積。當乳酸堆積到了一定程度時,就會形成酸痛。
現實中,很多人往往因為這種感覺而放棄鍛鍊,其實是不對的,這時候適當增加一點運動量,恰恰可以有效促進乳酸的分解,有利於身體的恢復。
此外,增肌的過程,實際上是一個肌肉撕裂與恢復的過程,所以酸痛的出現實際上是一件好事,它代表著你的運動達到了一定的強度。
但是如果這種疼不是酸疼,而是一種疼痛,鍛鍊後還會持續一段時間,那麼這種疼可能就不是乳酸堆積,而是肌肉纖維或者韌帶出現輕微損傷。這時,你要減少練習的次數,或減小動作的幅度,以免加劇疼痛。
疼痛進一步升級,可能會出現發麻的感覺,這時就不是減少,而是停止的問題了。麻,是身體發出的最後的保護信號,它向我們傳遞的信息:發麻的部位已經喪失了部分感覺和運動功能,再練下去,就容易產生更大的傷病。
如果按照等級劃分,酸痛實際上屬於肌肉撕裂,而疼痛及發麻則屬於鍛鍊過度,前者經過休息之後,會產生足夠的恢復,達到越練越強;而後者,休息之後不僅不會變強,反而會越練越弱。
毛澤東在早年的《體育之研究》中曾經寫過:「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身體的鍛鍊,還是需要敢於野蠻起來,才能達到更好的效果。但凡事應有度,一味地野蠻而不懂其中的規律,結果可能不僅不會有益,反而可能會受到更大傷害。
具體到增肌方面,傷害經常會通過疼痛提前向我們預警,我們應該了解各種疼痛,知道各自的對應措施,才能讓肌肉真正野蠻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