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狗進化出了面部結構,能表達與人相似的情感表情!

2020-12-18 每日學堂

大約在3萬年以前,人類通過智慧讓狼放棄了野性的生活習慣,與人類結成了互幫互利穩定關係,並成為了世界上第一隻馴化出來的狗。如今,人類與狗是朋友、是家人、甚至是夥伴。在一項新的研究表明,這種友誼可能是由一些情感操縱所推動的。

在6月17日公布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的一項研究上,研究人員觀察了進化後的「小狗的眼睛」。在研究中發現,任何一隻狗都擁有將眉毛抬起的悲傷表情來逃避幾乎任何責任與後果。而這種表情的來源,與人類相處的無數個日日夜夜中,狗將一種強大的眼部肌肉進化了,並且專門用來模仿人類的情感 。

針對狗與狼之間的一項小調查中,研究人員發現,現在狗與狼的身上肌肉是「一致存在」的,但是狗與野生近親狼的肌肉結構存在一些明顯的差異。狗能通過眉毛的表情表達出與人類嬰兒經常感到困惑或是悲傷的表情十分相似。這種表情「能會觸發對它的人類的撫養反應」,因此對狗狗來說,這可能是一種進化上的優勢。

研究人員曾提出這樣的想法:「我們推測,狗狗的眉毛之所以富於表情,是因為它們的選擇基於人類的喜好。」僅僅在3.3萬年的時間裡,馴化改變了狗的面部肌肉結構,尤其是用於與人類進行面部交流。

為了得出結論,研究人員檢查了6隻狗和4隻不同品種狼的眼睛肌肉結構。他們驚訝地發現,6隻狗中有5隻狗的眼部肌肉非常粗壯,能夠將眉毛高高抬起。與此同時,野狼要麼完全失去提眉的肌肉,要麼變得更細或更緊繃。

狗狗中,沒有眉毛的品種是西比利亞的哈士奇,它是一種與狼有密切關係的品種。

研究人員將這些解剖學研究與行為分析結果結合在一起,在這項研究中,人類近距離的跟蹤拍攝了收容所裡的27隻收容犬和9隻野生的狼,2分鐘的時間。研究人員記錄了它們之間互動過程中眉毛揚起的頻率,毫無疑問,他們發現狗抬起眉毛的頻率是狼的五倍,這也說明了狗的眉毛肌肉明顯比野生表親要發達得多。

根據研究人員的說法,這些發現表明,在短短數萬年的時間裡,狗比狼進化出了與人類更接近的面部結構。他們推測。這些面部結構上的變化,很可能是與人類經常互動的結果。人類更喜歡讓狗表現出幾乎可以與人相似的情感表情。

當然,這只是一個假設,而且正如一些狗類專家所言,這項研究的樣本數量較少,因此無法對犬類的進化做出任何全面的結論。儘管如此,凝視一隻孤獨的柯基小狗的眼睛幾秒鐘時間,很難對這些結果提出異議。很顯然,狗正在做一些事情,並通過這些事情讓我們明白和感覺到它內心的一些想法,這樣的觀點我們表示贊同。

相關焦點

  • 狗用了33000年進化出來新的面部肌肉,只因為了愛你
    >雖然有點遲我要告訴你你家那個搶你男朋友,搶你爹媽還讓你欲罷不能的小寶貝為了在兩腳獸的夾縫中生存進化出來了新的面部肌肉一項權威研究表明 打敗我們的「無辜眼神」是狗狗經過33000年而進化出來的表情!你看到的原來都是狗子的改變▼在過去的研究中,動物的面部表情通常被認為是不由自主的情感表達,而不是隨著在場觀眾靈活變化的。但Kaminski博士的研究,告訴了我們:「狗狗認為,你比美味更重要。」單純的情緒刺激和有人類存在的刺激被同時考慮。
  • 人類馴養了狗還是狗馴化了人,新研究揭示了狗進化的秘密
    但越來越多的新研究表明,狗才是這個故事的主角。很久以前,是一群狼主動把他們的命運跟人類綁在一起,開始了一段非凡的關係,人與狗開始上萬年的合作。儘管考古學可以幫助我們確定狗馴化的時間和地點,目前的主流觀點認為發生在1.5萬年前的中國南方,一群狼馴化成了狗,這群中華田園犬是今天全世界所有狗的共同祖先。
  • 知人知面不知心:為什麼面部表情不能真實反映情緒?
    許多研究人員認為,現實圖景比描述的要複雜得多,而且面部表情在不同的語境和文化之間存在很大差異。例如,Jack的研究發現,儘管西方人和東亞人對臉部如何表現痛苦有相似的概念,但他們對快樂的表達有不同的看法。研究人員對埃克曼的結論有效性的分歧越來越大,但這場辯論並沒有阻止公司和政府接受他的說法,即面部表情是情緒的預言。
  • 超越地域和文化,AI識別出全人類共同的16種面部表情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文 | 學術頭條儘管人與人之間常有極大的差異,但我們存在的許多要素幾乎是每個人都共有的。我們都在冷天發抖,在熱天出汗,在睡覺時做夢。一項新的研究在這個清單上又增加了我們存在的另一個重要部分:我們的面部表情。
  • Nature:超越地域和文化,AI識別出全人類共同的16種面部表情
    「這項研究表明,世界不同角落的人們在面對生活中最有意義的情境時,表達情感的方式是多麼地相似。」 該研究論文的作者之一、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心理學教授 Dacher Keltner 說。人類情感表達究竟是否普遍?
  • 和人類一樣,這種小動物也能用面部表情表達情緒
    來源:科學大觀園雜誌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神經生物學研究所的科學家近日在小鼠身上進行的一項研究表明:和人類類似,小鼠也具有面部表情。小鼠的面部表情反映了它們的情緒。每個人表達情緒的面部表情都是基本一致的。例如,當討厭某種東西時,我們的眼睛會眯起來,鼻子會皺起來,上嘴唇也會變得扭曲。即便是新生兒,也可以通過面部表情來傳達悲傷、開心等情緒。不僅如此,我們還覺得可以通過面部表情來了解寵物的感受。相比之下,其它動物在人類看來似乎是面無表情的。
  • 研究人員發明了一種戴著口罩也能跟蹤面部表情的耳機
    站長之家(ChinaZ.com) 10月13日 消息:康奈爾大學的研究人員發明了一種耳機系統——C-Face,即使戴著口罩也可以追蹤佩戴者的面部表情。據介紹,C-Face可以監測耳機佩戴者的臉頰輪廓,並將佩戴者的表情轉換成表情符號。
  • 學點心理學:情緒表達
    基本情緒與文化假如你可以將各種文化的人集合到一間屋子裡,你估計他們在情緒體驗上有何共同之處?達爾文的著作《人類和動物的表情》認為,所有物種的情緒與其他重要的結構及功能 一同進化而來。縱覽人類種系的歷史,人類不斷受到肉食動物的攻擊,墮人愛河,繁衍子孫,彼此爭鬥,面對伴侶的不貞,目睹愛人的亡故——這樣的時刻數不勝數。因此我們可能會預期,所有人種的人都會表現出一些特定的情緒反應。是否存在一些與生俱來的情緒反應?如果進化論的觀點是正確的,我們預期將會在全世界的兒童中找到許多相同的情緒反應模式。
  • 心理作用是怎樣影響和控制面部表情的
    人在與他人交談期間就會呈現與其對應的心理作用來影響或者說控制面部表情,善與惡是人的心理作用,也是動物進化的結果。一個人的表情主要有三種方式:面部表情、語言聲調表情和身體姿態表情。在這三種方式之中,面部是最有效的表情器官,其發展在根本上來源於價值關係的發展。人類面部表情的豐富性來源於人類價值關係的多樣性和複雜性。
  • 迪士尼研究中心開發新技術:讓3D面部表情擺脫詭異
    這種技術已經從早期的木製表達和有限的細節發展了有很長的一段時間。高解析度、令人信服的3D人臉可以幫助快速、良好地製作動畫,然而人類表情的微妙之處不僅是它的多樣性而且還有它的假裝性。想想看,當一個人微笑時,他的整個面部會發生怎樣的變化--雖然每個人的表情都不一樣,但卻有足夠多的相似之處以此來幫助我們分辨出一個人是否真的在笑。那麼如何才能在一張人造臉上達到那種程度的細節呢?
  • 娛樂、憤怒、敬畏、專注、困惑、蔑視……這16種表情成為世界表情包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袁靜嫻面部表情是人類表達情感的最直接方式,而對於同一種情緒,不同國家和地區的人是否會出現同一個表情?近日,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和谷歌的研究人員在《自然》雜誌上發表的一篇論文表明,人類在相似社會環境下,有16種表達情感的面部表情幾乎是相同的。
  • 科學家揭示:男人進化出鬍子可能是為了保護面部免受拳打
    科學家認為,男人可能進化出鬍鬚來保護自己在戰鬥中的臉。鬍鬚經常被認為是男性氣概和社會統治地位的象徵,猶他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過去的研究表明,鬍鬚可以保護下頜和喉嚨等重要身體部位免受致命的攻擊,類似於獅子的鬃毛。
  • 研究表明,男人的鬍鬚在關鍵時刻能起到重要的作用!
    近日一項研究表明,男人的鬍鬚在某些關鍵時刻能起到重要的作用!縱觀歷史,世界各地的文化都將飄逸的鬍鬚視為社會支配地位和男子氣概的象徵,就像一頭雄獅飄逸的鬃毛。然而,科學家說,獅子鬃毛的濃密毛髮也能保護大貓的喉嚨免受對手致命的爪子和牙齒的傷害。研究人員最近建議,濃密的鬍鬚可以通過緩衝和吸收指向下巴的力量來提供類似的保護,防止致命的攻擊。
  • 為什麼人類情緒的表達與眉毛的運動息息相關?
    眾所周知,眉毛是眼睛上方的一片濃密的短毛,與某些哺乳動物的眉脊下緣的形狀相似。眉毛的主要功能是防止汗水和其他碎片掉進眼窩,但眉毛對人類交流和面部表情也很重要。
  • 全世界有16種面部表情出現在相似背景中
    全世界有16種面部表情出現在相似背景中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18 21:25:24 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Alan S. Cowen研究組取得一項新突破。
  • 一項科學研究表明,貓和人比狗更容易動情
    通常,寵物的主人認為貓是冷的,狗是親戚。狗和狗經常與人交往,依附於人,躺在他們的腳下,相反,貓對主人往往表現出漠不關心的樣子,或者躲在角落裡睡覺。的一項研究表明,人類可能低估了貓與主人的親密關係。就像狗一樣,他們對主人有著強烈的情感依賴。
  • 人工智慧識別人類16種表情,人與人的不同和相通
    這項研究結果發表在12月16日的《自然》雜誌上,證實了人類情感表達跨越地域和文化邊界的普遍性。也就是說,人類豐富的面部表情可以超越地域和文化。 這也是第一次對日常生活中的面部表情運用人工智慧技術進行全球分析。首先,研究人員使用考恩的機器學習算法記錄了全球600萬個事件和互動的視頻片段中顯示的面部表情,例如觀看煙花、歡樂地跳舞或安慰哭泣的孩子。其中,研究人員開發的在線地圖顯示了與16種情緒相關的面部表情變化。
  • 你知道嗎,如果鳥類沒有輕量化,那麼它也是一個表情包哦
    鳥類真的沒有表情嗎?它們是因為什麼而失去了豐富的表情?沒有表情就代表它們沒有感情嗎?下面將為您揭曉。人類臉部有掌管表情的肌肉(表情肌) 存在,當這些肌肉直向或橫向延展,有意識或無意識的牽動這些肌肉時,而有了笑、生氣、煩惱、驚嚇等各種表情。
  • 研究表明,真笑假笑同樣對你有好處
    真笑、假笑同樣有效美國的研究人員,在12名專業演員和4名科學家身上進行面部表情變化的實驗研究,結果表明,不僅人的驚、厭、憂、怒、懼、樂可 引起體內系列變化,且模仿這些感情時的面部表情也|能引起相應的變化,如心率加快、體溫和皮膚電|阻的變化等。
  • 心理學家打破固有認知:日常情緒不能僅通過面部表情來識別
    亞里斯多德說,臉是心靈的一扇窗,透過表情可以看到一個人的思想。古羅馬時期的大哲學家西塞羅也是這一觀點的支持者。的確,兩千年過去了,面部表情仍然被普遍認為是判斷人們感受的一種有效方式,而且不論年齡、性別和文化差異。比如:挑起眉毛表示困惑,微笑表示幸福,皺眉表示悲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