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開奶茶店,純粹是替爸媽接盤。」
95後小夏(化名)可能也沒有預料到,自己大學畢業後還沒來得及找第一份工作,就要替父母接盤一家奶茶店。2017年,小夏的父母在朋友的推薦下,花10萬元加盟了一家本地連鎖奶茶,並果斷在西湖區文三西路上找了一個鋪位,前後花了40多萬,把奶茶店開了起來。
圖片來源於網絡,與本文無關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幹。
因為沒有經驗,也不擅營銷,線下每天一兩百塊的營業額,讓小夏的爸媽有些灰心,折騰了沒多久,小夏的爸媽企圖把這家店交給小夏的姐姐打理,「開店容易守店難,我姐幹了沒幾天就說沒興趣撂挑子了,最後只能叫我來收拾這個『爛攤子』。」
一畢業小夏就全身心扎進了這家30㎡的奶茶店,但漸漸地他就琢磨出了一絲不對勁。「加盟這個品牌的時候,交了2萬塊錢保障金,要求所有的奶茶原料都必須從品牌方拿貨。但我發現,品牌方給到的價格比原料供應市場貴了五成以上。」
圖片來源於網絡,與本文無關
以其中一種瓶裝茶的原料為例,從品牌方拿的成本是1.7元/瓶,從製造商那邊拿的成本在1.1元左右,「別小看這6毛錢的差距,一家奶茶店要用到的原料多達五十餘種,這還是其中一種原料。」小夏跟我算了一筆帳,他一年大約要用掉40000瓶原茶,如果找製造商直接拿貨,一年光是茶這塊就能節約24000元,「就算那筆2萬塊的保障金沒了,也是值得的。只不過很多人沒有動這個腦筋罷了。」
讓小夏感到氣憤的還不止原料成本,「加盟後品牌沒有給到任何宣傳和運營支持,基本上就是屬於自生自滅,這幾年,我眼看著很多跟我一起加盟的人關店不幹,賠個20幾萬房租的大有人在。」
為了做出營業額,小夏花了不少功夫,主動去找兩大外賣平臺的產品經理,配合平臺滿減活動、爭取平臺補貼,主攻周邊寫字樓的生意,漸漸地總算做出了成績。「像螞蟻金服和浙商財富中心的寫字樓,經常一筆訂單就是四五十杯奶茶。不得不承認,我媽這個店的位置找的還是蠻好的。」生意最好的時候,小夏曾單店月銷9000筆訂單,超過不少知名奶茶品牌,「我曾一度做到西湖區奶茶外賣排行第一。但說白了,奶茶店做的就是夏天生意,過了六、七、八、九月,賺錢就難了。」
圖片來源於網絡,與本文無關
回顧這幾年的開店經驗,小夏也總結了不少「套路」,「就好比配合平臺滿減和會員紅包,如果一開始只是靠超低價吸引人氣,那等活動結束了,顧客也就不願買單了。」在小夏看來,開一家奶茶店,實際遇到的困難比想像得還要多,如果不沉下心用心鑽研,是一定開不好的。
儘管當初是被動從爸媽手裡接過這家店,但小夏還是堅持了3年,「雖然平均每個月刨去人工、原料、房租成本,到手也就一兩萬塊錢,跟打工沒區別,但相對來說還是比較自由。」
直到上個月,小夏才把這家店鋪關掉重新裝修,計劃原址再開一家自有品牌的奶茶店,「我算是看明白了,開奶茶店只有放招商加盟才是真正賺錢的,如果只是加盟一個小眾品牌,說白了還是替別人打工。」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