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豐臣秀吉是繼室町幕府之後,首次以天下人的稱號統一日本的戰國三傑之一。
而他的出身,卻並非織田信長那樣出身大名,甚至都算不上平民,若是按照古代日本的等級制度來看的話。
豐臣秀吉的出身,其實是屬於一種連「姓氏」都不配擁有的下層階級,也就是日本古代等級制度中的「農」階層。
只能世世代代為領主大名耕種、並在把大部分收穫都交給領主的同時,還必須承擔各種雜役和勞役。
這也就直接導致豐臣秀吉因幼年時嚴重營養不良而影響到了發育,身材佝僂矮小。
那麼按常理來講,這樣的豐臣秀吉應該沒什麼機會闖出一番成績的,那為何卻能完成很多日本大名終其一生都無法完成的統一大業呢?
畢竟回歸本質,在日本封建時期那森嚴的等級制度之下,在其他大名家族裡面的孩子接受長輩精心教導的時候,因和繼父不和而離家出走的風塵秀吉可還在為了「生存」而掙扎。
豐臣秀吉的崛起
但或許就是這掙扎中的歷練吧,讓豐臣秀吉不會放棄任何一線機會。為了活下去,很多大名家族所注重的那些繁文縟節在他的眼中也就變得不值一提。
他在經歷了一段時間的流浪生涯以後,最終經過童年夥伴的引薦,來到了當時最強的武士織田信長身邊。
當然,豐臣秀吉並不像他親生父親那樣是織田家的親兵,只是織田信長身邊的一個普通雜役。
但對於織田信長而言,這就足夠了,畢竟是金子總會發光的,織田信長雖然長得不算太好看,但是勝在聰明啊。
他的機靈勁以及辦事時候的一絲不苟讓他很快就獲得了織田信長的常識,破格把他從僕役升到了下級武士。
別看只是一個下級武士,對於豐臣秀吉而言,這已經是階級的跨越了。因為在當時那個時代,只要成了武士,就意味著已經踏入了「士」的階層,這就已經戰勝了80%的人。
當然,豐臣秀吉也因此而擁有了「冠姓權」,不過這個時候的豐臣秀吉還沒有給自己取姓。
他的所有精力,都還是放在了如何出人頭地之上,直到豐臣秀吉為織田信長立下了不少功勞,越加獲得織田信長賞識,甚至還將自己的養女「寧寧」嫁給豐臣秀吉以後。
豐臣秀吉這才延續了父親的姓氏,自稱「木下藤吉郎」。
豐臣秀吉的能力
但光是這樣,豐臣秀吉能完成統一日本的大業嗎,顯然不能,畢竟對其他人而言,成為武士或許是從零到一百的升級。
可對他而言,也僅僅只是從零到一而已,畢竟那些大名家的孩子,可是自出生就站在了絕大多數人一生都無法企及的終點線上。
所以,豐臣秀吉還得努力,此時他所擁有的,不過是他吃苦耐勞換來的報酬而已,他的精明才智,都還沒有正兒八經地使用過。
他先是像劉備那樣,以"三顧"之禮將天才軍師竹中重治召至麾下,而後又憑藉著「竹中重治」的影響力,順利招降稻葉一鐵、安藤守就、氏家卜全三人。
這些人也可以算得上是豐臣秀吉踏上統一日本之路的第一步。
後面就相對簡單了,因為他自始至終,跟隨的都是「織田氏」,幾乎可以說織田信長統一日本的徵戰之路,就是豐臣秀吉的崛起之路。
豐臣秀吉也就是這樣,借著織田信長的「勢」而走得越來越高,但天不遂人願,一心統一日本的織田信長並未走到最後。
但此時的豐臣秀吉,卻也不再是當年那個毛頭小子,若不是一直跟隨著織田信長,也完全有能力割據一方,成為一方大名。
織田信長統一日本的路,也就此成了豐臣秀吉的目標,他開始帶著麾下將領四處徵戰,但他的「戰」卻並非打打殺殺,而是以理服人。
利用他的智慧,讓這些原本各自都是大名的豪強在他這裡獲得空前的歸屬感、認同感,也就是所謂的「皈依者效應」。
說得直白點,也就是豐臣秀吉會讓這些大名認為不是豐臣秀吉需要他,而是這些大名需要豐臣秀吉需要他。
當然,這個套路也不是什麼時候都有效,就好比豐臣秀吉統一日本初期,德川家族就不信,而且實力還不弱於已經被賜姓的「豐臣氏」。
那麼怎麼辦呢?當然就是通過「聯姻」等方式來結盟了,雖然不能收服,但站在同一條戰線上還是可以的嘛。
結束語
豐臣秀吉也就是這樣,一步一個腳印,在古代日本那森嚴的等級制度之下,不顧嘲諷,不怕困難,在將自己的才華發揮到淋漓盡致的同時。
也不忘搭著那些大名的順風車,最終完成了統一日本的寶座。
雖然這種方式也直接導致了他與那諸多大名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劇烈,以至於只能發動對外擴張來緩解矛盾。
但不得不說,豐臣秀吉的崛起之路,確實還是有著很多值得稱道的地方。看似手段不甚光彩,又何嘗不是其才華的盡情綻放。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