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玉奇
高雲,全國中國畫學會副會長、中國國家畫院中國畫專委會副主任、江蘇省中國畫學會會長。無論學術研究,還是創作成就,在全國站位都是極高的。去年,在中國美術館舉辦的高雲中國畫作品展,觀者如雲,好評如潮,馮遠、範迪安、徐裡、吳為山、何家英、楊曉陽等大家眾口一詞。高雲,一座高山般的存在。因為什麼,三次向一個後生晚輩致敬?有誰能夠經受得起前輩大德的垂顧?讓我們仔細聆聽他說了些什麼。
真 善 美 的 聚 集
——高雲評佘玉奇的山水畫
慈善機構為畫家舉辦個展,其意義顯然不僅是對畫家藝術的肯定,更是對其善舉的褒獎。今天這個展覽就不是一個普通的一般的畫展,我認為,是一種真善美的聚集。今天,我們不僅能夠品鑑玉奇先生創造的美,而且能夠深深感受到他的一份善意,一份真情。
玉奇先生是江蘇美術界的領軍人物之一,他的作品已經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我很贊成前面那麼多大家對他的評價。但在我看來,他還有幾點是比較突出的。
首先是他的作品是發自內心的一種表達。我們都知道傳統的中國畫家是不大講究寫生的,我們講究的是行萬裡路,默識心記,然後回來畫胸中的山水。對於這一點,全國美協副主席、中國美院院長許江說得很到位,他說,油畫是對景寫生,見山畫山,國畫不一樣,往往是在山腳下看一看,到半山腰看一看,然後到山頂再看一看,回到家裡畫意識中的山水。所以,玉奇畫的山水不是眼中的山水,是心中的山水,不是照相機可以拍下的山水,是他意識中的山水,確切的說是一種精神層面的山水。然而,要做到這一點,卻很不容易,畫家需要有很強的默寫能力和理解轉化能力。玉奇先生做到了,所以了不起,祝賀玉奇。
其次是玉奇先生的畫中充盈著詩意。王維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真要做到,談何容易。古代的書畫家多半是文學底蘊都很厚,沒有很厚的文學功底,要想追求畫面中的詩意幾乎是不可能的。好在玉奇先生文學功底很好,他能寫得一手好文章,所以他下筆有情,下筆有意,下筆可以造境,所以他的畫有詩意、有看頭。恭喜玉奇先生。
第三是他的畫中體現了真和善的力量。玉奇是樸實的,他的畫也是樸實的,畫如其人。他直追自己的感覺,直抒自己的胸懷胸臆,所以他的畫沒有像一些畫家那樣故作高深地拒人千裡之外,而是很容易看懂,很容易走近,也很容易進入。戲劇大師斯坦尼說過,一個優秀的演員既要能夠入戲,又要能夠出戲。所謂出戲就是要觀照觀眾。玉奇在畫畫的時候,一定是觀照到觀眾的,胸中有人民,下筆才會有一種親切感。
我到大學講課,學生常問什麼是好畫,於是我提煉了三句話,這三句話慢慢的也被大家所接受了。什麼是好畫?在我看來專家叫好,大眾也叫好,後人還能叫好的畫才是好畫。前兩點玉奇做到了,專家肯定,大眾叫好,至於後人能不能叫好,我們代表不了,但我們抱有熱切的期望。
玉奇沒有去追求身邊的流行的的東西,而是溯本求源,上追宋元,宋元繪畫是真正的巔峰,是真正的正大氣象,凡是能追求宋元繪畫的畫家,眼界是高的,也是有定力,能耐得住寂寞的。不追求時尚,就是最好的時尚。玉奇先生能夠上追宋元,說明他很自信,他抱負遠大,前途不可限量。再次祝賀玉奇先生!
佘玉奇山水畫欣賞
畫中本有詩 何必再為題
偶然得之夫何求
遠帆
空山新雨後
高山流水韻依依
清唱
泉出天外落驚翠微
雨中
泉聲帶雨出溪林
翠靄清暉
積雨暗林屋,晚峰晴露巔。扁舟入蘋渚,浮動一溪煙
雨過山頭雲氣溼,潮生渡口岸痕深。
一聲短笛斜陽外,知有漁舟泊柳陰。
墨花點點興無窮
風馳雨驟,不可求思,蒼蒼茫茫,我攝得之,興盡而返,貪則神疲。
毋使墨飽,而令筆飢,酒香勃鬱,書味華滋。此時一樂,真不可支。
雲來山更佳,雲去山如畫,山因雲晦明,雲共山高下
即之不得,思之不至,寓目得心,旋取旋棄,翻金仙書
拓石鼓字,古雪四山,光塞無地。羲皇上人,或知其意
遠近山河淨
臨軒觀雨聽天籟聲不亦快哉
空山新雨後
潑墨傾盤自笑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