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善美的聚集——高雲評佘玉奇的山水畫

2020-12-22 江蘇美術家網

佘玉奇

高雲,全國中國畫學會副會長、中國國家畫院中國畫專委會副主任、江蘇省中國畫學會會長。無論學術研究,還是創作成就,在全國站位都是極高的。去年,在中國美術館舉辦的高雲中國畫作品展,觀者如雲,好評如潮,馮遠、範迪安、徐裡、吳為山、何家英、楊曉陽等大家眾口一詞。高雲,一座高山般的存在。因為什麼,三次向一個後生晚輩致敬?有誰能夠經受得起前輩大德的垂顧?讓我們仔細聆聽他說了些什麼。

真 善 美 的 聚 集

——高雲評佘玉奇的山水畫

慈善機構為畫家舉辦個展,其意義顯然不僅是對畫家藝術的肯定,更是對其善舉的褒獎。今天這個展覽就不是一個普通的一般的畫展,我認為,是一種真善美的聚集。今天,我們不僅能夠品鑑玉奇先生創造的美,而且能夠深深感受到他的一份善意,一份真情。

玉奇先生是江蘇美術界的領軍人物之一,他的作品已經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我很贊成前面那麼多大家對他的評價。但在我看來,他還有幾點是比較突出的。

首先是他的作品是發自內心的一種表達。我們都知道傳統的中國畫家是不大講究寫生的,我們講究的是行萬裡路,默識心記,然後回來畫胸中的山水。對於這一點,全國美協副主席、中國美院院長許江說得很到位,他說,油畫是對景寫生,見山畫山,國畫不一樣,往往是在山腳下看一看,到半山腰看一看,然後到山頂再看一看,回到家裡畫意識中的山水。所以,玉奇畫的山水不是眼中的山水,是心中的山水,不是照相機可以拍下的山水,是他意識中的山水,確切的說是一種精神層面的山水。然而,要做到這一點,卻很不容易,畫家需要有很強的默寫能力和理解轉化能力。玉奇先生做到了,所以了不起,祝賀玉奇。

其次是玉奇先生的畫中充盈著詩意。王維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真要做到,談何容易。古代的書畫家多半是文學底蘊都很厚,沒有很厚的文學功底,要想追求畫面中的詩意幾乎是不可能的。好在玉奇先生文學功底很好,他能寫得一手好文章,所以他下筆有情,下筆有意,下筆可以造境,所以他的畫有詩意、有看頭。恭喜玉奇先生。

第三是他的畫中體現了真和善的力量。玉奇是樸實的,他的畫也是樸實的,畫如其人。他直追自己的感覺,直抒自己的胸懷胸臆,所以他的畫沒有像一些畫家那樣故作高深地拒人千裡之外,而是很容易看懂,很容易走近,也很容易進入。戲劇大師斯坦尼說過,一個優秀的演員既要能夠入戲,又要能夠出戲。所謂出戲就是要觀照觀眾。玉奇在畫畫的時候,一定是觀照到觀眾的,胸中有人民,下筆才會有一種親切感。

我到大學講課,學生常問什麼是好畫,於是我提煉了三句話,這三句話慢慢的也被大家所接受了。什麼是好畫?在我看來專家叫好,大眾也叫好,後人還能叫好的畫才是好畫。前兩點玉奇做到了,專家肯定,大眾叫好,至於後人能不能叫好,我們代表不了,但我們抱有熱切的期望。

玉奇沒有去追求身邊的流行的的東西,而是溯本求源,上追宋元,宋元繪畫是真正的巔峰,是真正的正大氣象,凡是能追求宋元繪畫的畫家,眼界是高的,也是有定力,能耐得住寂寞的。不追求時尚,就是最好的時尚。玉奇先生能夠上追宋元,說明他很自信,他抱負遠大,前途不可限量。再次祝賀玉奇先生!

佘玉奇山水畫欣賞

畫中本有詩 何必再為題

偶然得之夫何求

遠帆

空山新雨後

高山流水韻依依

清唱

泉出天外落驚翠微

雨中

泉聲帶雨出溪林

翠靄清暉

積雨暗林屋,晚峰晴露巔。扁舟入蘋渚,浮動一溪煙

雨過山頭雲氣溼,潮生渡口岸痕深。

一聲短笛斜陽外,知有漁舟泊柳陰。

墨花點點興無窮

風馳雨驟,不可求思,蒼蒼茫茫,我攝得之,興盡而返,貪則神疲。

毋使墨飽,而令筆飢,酒香勃鬱,書味華滋。此時一樂,真不可支。

雲來山更佳,雲去山如畫,山因雲晦明,雲共山高下

即之不得,思之不至,寓目得心,旋取旋棄,翻金仙書

拓石鼓字,古雪四山,光塞無地。羲皇上人,或知其意

遠近山河淨

臨軒觀雨聽天籟聲不亦快哉

空山新雨後

潑墨傾盤自笑狂

相關焦點

  • 創作生命的副本——佘玉奇的山水畫創作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美協理論委員會名譽主任邵大箴被佘玉奇的義舉感動,相繼題寫「廣種福田」「深種福田」八個字。「福」對於佘玉奇來說,是難言的幸福。作為一位美術家,他坦言「感謝命運,與美術相遇」 ;作為一位公民,他難以抑制心頭的那份對奔赴一線戰「疫」的醫護人員的感激之情,希望給每一個平凡的他們送去自己的祝福。  佘玉奇8歲開始學畫,至今已快50年。
  • 此心可鑑——佘玉奇山水畫慈善義賣作品展開幕
    「此心可鑑——佘玉奇山水畫慈善義賣作5月16日下午3點,「此心可鑑——佘玉奇山水畫慈善義賣作品展」在位於建鄴區奧體中心遊泳館2樓的宣和美術館開幕。細觀佘玉奇的山水畫不難發現,佘玉奇畫作既具有南方才子灑脫蘊藉的煙水氣,又不乏雄山大嶺的蒼莽品格。此當與其早前的文學修養和長期紮實的繪畫技法錘鍊密不可分。
  • 佘玉奇山水畫慈善義賣作品展昨日於宣和美術館開幕
    5月16日下午3點,「此心可鑑——佘玉奇山水畫慈善義賣作品展」將在位於江東中路222號南京奧體中心遊泳館2樓宣和美術館開幕。此間正好佘玉奇妻子兩次住院手術,目睹醫務工作者的辛苦,佘玉奇很受觸動,想到奮戰在一線的抗疫醫護人員更為不易,且隨時有被感染的危險,遂決定為防疫抗疫盡一己之力。他拿出原準備在北京榮寶齋展覽的數十幅精品畫作義賣,此次活動一經發布,即受到國內藝術界關注和讚譽。
  • 山水畫入門~雲的畫法
    雲是中國山水畫的重要表現內容,雲隨時間、季節、地理氣候的不同而變幻無窮。
  • 長安老年大學山水畫老師齊繼民山水畫欣賞
    長安老年大學山水畫老師齊繼民山水畫欣賞說實話,我不認識齊繼民老師。儘管我認識一些書畫界的朋友,也給一些書畫家朋友寫過一些文章。趙娟發來一個介紹長安老年大學山水畫老師齊繼民創作的美篇。我仔細看了,說一句外行話,第六感覺不錯,笑容可掬的齊繼民老師和他氣象萬千的山水畫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同浩蕩的春風吹過四月的田野,奔騰的河流衝出六月的山川,浩浩蕩蕩,奔騰不息的氣息撲面而來。我不是一個書畫評論家,我只是一個網絡寫手。
  • 【i藝術】回望山水在墨中----高家俊山水畫『德勝藝評』
  • 山高路遠——王生義山水畫作品集
    歷任河北省山水畫研究會副會長、河北省美協理事、石家莊市美協副主席。長期以來,王生義從事山水畫創作,堅持在傳統的基礎上,一手伸向生活,一手伸向現代意識。幾十年來深入太行山區。經過幾十年的艱苦努力,他的山水畫創作已經形成了具有濃厚的北方山川氣概和鮮明時代特色的獨特藝術風格。他的美術作品先後十次入選由中國美協舉辦的美展(一次獲獎)。
  • 句子控——網易雲音樂熱評語錄
    ————出自網易雲音樂《彌留》熱評敏感的人都特別懂事只要稍微給點暗示就能讀懂背後的意思所以從不會讓別人感到為難只會為難自己————出自網易雲音樂《獨善其身》熱評對你越喜歡,讓我越難堪,然而再難堪,我依然喜歡。
  • 「林泉高致」,著名書畫家熊曦講授中國山水畫之美
    「林泉高致」,著名書畫家熊曦講授中國山水畫之美「東莞文聯」文藝名家美育課堂進高校「第二期圓滿舉辦」石如飛白木如籀,寫竹還應八法通。 若也有人能會此,須知書畫本來同。「12月14日,著名書畫家熊曦在東莞理工學院文學與傳媒學院講授中國山水畫之美時,引用趙孟《秀石疏林圖》中的題詩來闡述書法與中國畫的藝術關聯。熊曦以講課與現場揮毫示範相結合的方式,講述」林泉高致——中國山水畫之美「。
  • 山水畫中的留白:是氣勢!是格局!
    為什麼說:山水畫中的留白……是氣勢?是格局?山水畫留白是表達最含蓄的內斂,是最直接用渲染的方式來表現畫面和雅的水、雲、霧、風……等唯美意境。張大千山水山水畫中的留白,是一門學無止境的學問。張大千山水留白,可以讓賞析者仰象於天, 也俯法於地。畫面的天與地之合, 是近取諸身, 遠取諸物。
  • 如何欣賞中國山水畫?
    劉松年 冬景-四景山水圖山水畫裡,有時候看去:斷崖絕壁,千山萬壑,山峰高聳,插入雲宵,猶如人生身居高位,遠於顛峰,卻又不免令人興起高處不勝寒的唏噓!也有的山水畫裡,峭壁小徑,前途無路,就好像人生的艱辛,找不到出路。有時,山光雲影,水天一色,雲淡風輕,碧波萬頃,浩浩蕩蕩,又感到人生的前途遠大,還是可以奮發飛揚,勇往前進。
  • 丹青妙筆繪逸品——倪瓚的山水畫藝術及內涵
    周南老《元處士雲林先生墓志銘》有云:「棄散無所積,屏慮釋累,黃冠野服,浮遊湖山間,以遂肥遁。」[1]這種恬退、瀟散、內斂以求自足的思想情緒,充分體現在倪瓚的山水畫創作中,其畫以恬靜、悽苦、悲涼的情思意境和蕭散簡遠的藝術風格,成為我國山水畫史上前所未有的逸品。倪瓚在《答張仲藻書》中說:「僕之所謂畫者,不過逸筆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娛耳!」
  • 樊明龍國畫山水畫作品欣賞
    「朝朝洗硯寫雲山」是明龍的志向,亦是我等對他的期許,在這混然濁世間,明龍的山水畫除了抒寫他心頭的清寂,同時也為我們帶來了一份山林曠野的清新。這一方面佐證了山水畫乃是文人人格外化的體現,與此同時,也踐行了人格養成內化於山水畫創作精神取向。這也坐實了中國哲學的形而上價值通過山水畫載體和媒介呈現的或然性和可能性。換言之,在澄懷觀道的妙悟中獲得藝術表現的解放。明龍的創作過程和人格修為誠然提供了這樣一個個案。
  • 涵江萩蘆崇福村,就像走進一幅詩意盎然、山川秀美的山水畫
    走進涵江萩蘆,就像走進一幅詩意盎然、山川秀美的山水畫,綿延不絕的山脈,彎彎曲曲的萩蘆溪,在萩蘆大地上相互交織,相映成趣。崇福,倚靠著跌宕起伏的山脈,聆聽著萩蘆溪水常年不息的低吟淺唱,仰望著溪的彼岸,山的那邊,落日如夢,淺淺地、慢慢地隱沒山間。
  • 「中國綠都獻給地球的山水畫」刷屏了
    「中國綠都獻給地球的山水畫」刷屏了 2020-12-16 21: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高顏值超精彩!上財浙院這場「真善美」迎新生晚會燃爆了
    弘揚真善美,爭做好青年。近日,上海財經大學浙江學院2020年「新動」迎新生晚會暨「真善美」校園文化藝術節開幕晚會,伴著20級同學們的一聲聲吶喊在田徑場盛大舉行。舞蹈《憶故人》的演員們身著綠白色舞蹈服,美在其婉娩有儀,給觀眾帶來一幅在山水間行走的美麗畫面;微團課《為時代祝酒,讓希望萌發》,講述和分享了音樂家們的畢生理想信念,讓我們對真善美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弘揚真善美不僅僅是力於心,更重要的是力於行;熱血沸騰的啦啦操《Cheer Leading》,舉手投足間韻味十足。
  • 荊浩山水畫的藝術語言特色
    「在這短促的幾十年裡,花鳥畫創造出對後世產生重要影響的不同風格體制,山水畫更是在斷裂與破損的歷史褶皺裡走向成熟,尤其是各種『皴法』的發明,把山水畫從簡單的勾線填色,轉變成使用複雜的筆墨來塑造形體,這是一個巨大的變革。在這種變革中,湧現出荊浩、關仝、董源等巨匠」。
  • 山水畫中如何表現山勢與龍脈
    古代山水畫的構圖常以風水中的龍勢、生氣為神韻指導,如山脈的急緩、山水的迂直,村落、民居的位置,均參照風水之法來處理。山水畫中的山勢與龍脈,同樣是一門玄妙高深的學問。中國山水畫以表達思想感情為最高境界,主張以形寫神,神的表達又以取勢為基礎。取勢,顧名思義就是要利用精妙的筆法將山川、水流的綿延不絕的氣勢取為己用,表現在畫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