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首次提出需求側改革,這跟我們每個人都息息相關,你要想掙錢 ,所有的錢道都在這裡。首先我們看一個國家的GDP跟什麼相關,有三個方面:出口、消費和投資。出口業務不用說了,受疫情影響大幅下降,但是消費和投資是中國必拉的。因此我們會發現,今年年底很多的錢下場了,所以我們看美國真正經濟危機的時候,包括內部的整個通縮產生的時候,什麼是一直沒受影響的?就是股票。所以我相信中國10年瘋漲期來了。
第二部分就是需求側改革,就是我們所說的消費。需求側改革主要做4個事情,生產環節、分配環節、流通環節和消費環節吧。第一個是生產環節,我們現在生產的大多是低端的產品。包括你看之前我們經歷過5年的叫供給側改革,第一個打的叫什麼呢,叫做傳統產能過剩,煤炭鋼鐵。其實中國的鋼最大的問題不是產能的問題,是質量的問題,很多的板塊用不上了。所以生產的提升是為了滿足更多樣化和更優質化的用戶需求,那這個部分其實就是我們所說的科技興國了。所以叫做舉全國之力補科技短板,增強產業鏈自主可控。
第二個是縮短貧富差距,其實比較大的影響就是對於醫療房產和教育的改革。我相信現在有很多醫藥代表肯定很難受了,因為陽光採購(醫藥價格透明),其實這是一個良性循環,但是其實對於中間商而言是很痛苦的。教育培訓機構其實也一樣,最近有一個內部要推行的政策是這樣的,未來要強化公辦學校,把一到九年級拉伸到3~18歲,把孩子留在學校裡,爭取讓學生只有一天在課外輔導。而且要增加公立學校的課外輔導屬性和辦學體制,同時增加體育素質閱讀等孩子的多方面發展。所以我相信未來的3~5年內,對於任何一家課外輔導培訓機構而言,無論線上線下都是個大的體制改革,要往公立學校開始靠。
然後這一次的拉動內需還有一個很重要,叫物流、人流和財流。物流很簡單,中國的物流佔整個GDP的成本的15%,其實你看歐美國家只有7%,所以這部分的基礎建設其實還是在路上的。同時從人流上來講,之前供給側改革的時候其實已經完成了城鎮化和脫貧,中國城鎮化已經到60%以上了,所以下一個機會一定在大都市的城市群,就是我們之前說的京津冀、長三角大灣區和川渝地區。
第三側其實是財流側,我們講虛擬貨幣是大趨勢了。很多人說他是為了增加監管,但我不這麼認為,中國現在的數據化的程度不需要通過它來監管,因此它是內部的消費內需拉動非常好的一個手段。我們先不用看它是否能跟國際貿易(地區貿易結算屬性),但至少在需求側在內部他一定把我們的消費體系進行宏觀調控。在虛擬貨幣推動的過程中的前期,一定要有很多補貼的紅利,具體你看深圳就行了,現在已經開始實行了。他所有的動作你在你的城市提早布局,到來的時候你作為當地的消費的品牌之一,肯定有機會能夠切入。
最後講需求側改革中非常強調的消費升級,這層消費升級的第一個叫國民品牌。我們相信屬於中國設計師的時代來了,在新的這波年輕人起來的同時,隨著中國的所有的設計師的眼界的開放,屬於中國的輕奢品牌的機會慢慢就會到來。而且國家正在做這個部分的補貼,我現在有很多身邊的投資人也都在去投大消費中的中國輕奢品牌。
第二個就是引導新的消費結構,國家基本上會在旅遊文化包括動漫、二次元、新能源藝術等等的方面開始進行虛擬銷售結構的升級。我無法在本地做一家網際網路公司,我們就去看看整個的新的消費結構的升級,這個其實是符合每一個本地文化。
所以我們看完了這一次需求側改革中的生產環節、分配環節、流通環節和消費環節之後,我們才知道我們之前5年的供給側改革為什麼要做陳舊的產業去產能,為什麼要去金融去槓桿,為什麼要做基礎建設的短板結構升級,都是為了今天未來的5年,我們在做需求側改革的時候那些枷鎖全部去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