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側改革——各行各業有哪些機會?

2020-12-23 張詩童Shelton

中央首次提出需求側改革,這跟我們每個人都息息相關,你要想掙錢 ,所有的錢道都在這裡。首先我們看一個國家的GDP跟什麼相關,有三個方面:出口、消費和投資。出口業務不用說了,受疫情影響大幅下降,但是消費和投資是中國必拉的。因此我們會發現,今年年底很多的錢下場了,所以我們看美國真正經濟危機的時候,包括內部的整個通縮產生的時候,什麼是一直沒受影響的?就是股票。所以我相信中國10年瘋漲期來了。

第二部分就是需求側改革,就是我們所說的消費。需求側改革主要做4個事情,生產環節、分配環節、流通環節和消費環節吧。第一個是生產環節,我們現在生產的大多是低端的產品。包括你看之前我們經歷過5年的叫供給側改革,第一個打的叫什麼呢,叫做傳統產能過剩,煤炭鋼鐵。其實中國的鋼最大的問題不是產能的問題,是質量的問題,很多的板塊用不上了。所以生產的提升是為了滿足更多樣化和更優質化的用戶需求,那這個部分其實就是我們所說的科技興國了。所以叫做舉全國之力補科技短板,增強產業鏈自主可控。

第二個是縮短貧富差距,其實比較大的影響就是對於醫療房產和教育的改革。我相信現在有很多醫藥代表肯定很難受了,因為陽光採購(醫藥價格透明),其實這是一個良性循環,但是其實對於中間商而言是很痛苦的。教育培訓機構其實也一樣,最近有一個內部要推行的政策是這樣的,未來要強化公辦學校,把一到九年級拉伸到3~18歲,把孩子留在學校裡,爭取讓學生只有一天在課外輔導。而且要增加公立學校的課外輔導屬性和辦學體制,同時增加體育素質閱讀等孩子的多方面發展。所以我相信未來的3~5年內,對於任何一家課外輔導培訓機構而言,無論線上線下都是個大的體制改革,要往公立學校開始靠。

然後這一次的拉動內需還有一個很重要,叫物流、人流和財流。物流很簡單,中國的物流佔整個GDP的成本的15%,其實你看歐美國家只有7%,所以這部分的基礎建設其實還是在路上的。同時從人流上來講,之前供給側改革的時候其實已經完成了城鎮化和脫貧,中國城鎮化已經到60%以上了,所以下一個機會一定在大都市的城市群,就是我們之前說的京津冀、長三角大灣區和川渝地區。

第三側其實是財流側,我們講虛擬貨幣是大趨勢了。很多人說他是為了增加監管,但我不這麼認為,中國現在的數據化的程度不需要通過它來監管,因此它是內部的消費內需拉動非常好的一個手段。我們先不用看它是否能跟國際貿易(地區貿易結算屬性),但至少在需求側在內部他一定把我們的消費體系進行宏觀調控。在虛擬貨幣推動的過程中的前期,一定要有很多補貼的紅利,具體你看深圳就行了,現在已經開始實行了。他所有的動作你在你的城市提早布局,到來的時候你作為當地的消費的品牌之一,肯定有機會能夠切入。

最後講需求側改革中非常強調的消費升級,這層消費升級的第一個叫國民品牌。我們相信屬於中國設計師的時代來了,在新的這波年輕人起來的同時,隨著中國的所有的設計師的眼界的開放,屬於中國的輕奢品牌的機會慢慢就會到來。而且國家正在做這個部分的補貼,我現在有很多身邊的投資人也都在去投大消費中的中國輕奢品牌。

第二個就是引導新的消費結構,國家基本上會在旅遊文化包括動漫、二次元、新能源藝術等等的方面開始進行虛擬銷售結構的升級。我無法在本地做一家網際網路公司,我們就去看看整個的新的消費結構的升級,這個其實是符合每一個本地文化。

所以我們看完了這一次需求側改革中的生產環節、分配環節、流通環節和消費環節之後,我們才知道我們之前5年的供給側改革為什麼要做陳舊的產業去產能,為什麼要去金融去槓桿,為什麼要做基礎建設的短板結構升級,都是為了今天未來的5年,我們在做需求側改革的時候那些枷鎖全部去掉。

相關焦點

  • 需求側改革是什麼?會帶來哪些機遇和機會,對我們生活有哪些影響
    會帶來哪些機遇和機會,對我們生活有哪些影響最近呢在我們國家政治局會議上提出了一個新名詞,叫做需求側改革。以前從來沒有說過,這是我們國家第一次正式提出來需求側改革,我們大家都知道啊,每一次改革必然伴隨著一些商機,伴隨著一些機會和機遇。
  • 需求側改革,你從中嗅到了哪些機會?
    該換詞了,老靠水泥白酒鋼材掙錢,前景或許堪憂 政治局會議首提「需求側改革」,你從中能挖掘哪些機會呢?這個機會好挖又不好挖,重視消費對經濟的拉動作用其實過去一直在提,未來依然是主線之一,所以它是個長期確定性機會,所以說好挖;但如果從消費這個鏈條看,任何企業的產品或服務最終都是需要通過消費變現,也就是99%的上市公司都是受益於乃或生存依賴於消費,這麼多股票怎麼選。再者明顯的消費如白酒或者其他龍頭的股價已經是高高在上,你敢買麼,買完你又是否拿的住,所以說這個機會還不好挖。
  • 什麼是需求側改革
    郭磊12月11日政治局會議首次提出「注重需求側改革」(要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同時注重需求側改革)。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11日召開會議,分析研究2021年經濟工作。會議要求「要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同時注重需求側改革,打通堵點,補齊短板,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提升國民經濟體系整體效能。」什麼是需求側改革?
  • 如何理解需求側改革?
    >市場對2015年終政治局會議提出的「供給側改革」所帶來的影響有較高的領悟,或仍心有餘悸。參照之前的供給側改革模式,可以預見接下來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需求側改革」一定會有比較詳盡的表述,而2021年以及後續的十四五時期(詳見全面剖析十四五規劃)均將從需求端著手發力,那麼我們就需要討論下需求側改革的方向主要是什麼?
  • 李宇嘉:樓市的需求側改革
    來源:證券時報應該在「需求分層」的基礎上,通過規劃、供地、公共服務配套等支持,輔以住房供給側改革,支持和滿足基本住房需求。李宇嘉近期,業界關注的焦點是「需求側改革」。這個話題很大,怎麼理解呢?我從事房地產研究接近15年了,「手裡拿著錘子,看什麼都是釘子」,覺得這事兒與房地產有關,那就拿老百姓很關注的住房來剖析這個話題吧!我國百姓不愛提前消費,但買房是個例外。
  • 從「供給側改革」到「需求側改革」 經濟數據背後有著怎樣的轉變?
    從「供給側改革」到「需求側改革」 經濟數據背後有著怎樣的轉變?從「供給側改革」到「需求側改革」,新的提法將產生哪些新的影響?新聞1+1連線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黃群慧,共同關注:經濟數據背後,有著怎樣的轉變?民間投資增速年內首次轉正,意味著什麼?
  • 中信證券明明:如何理解需求側改革?
    自2015年以來,供給側改革穩步推進,但當前我國需求側仍有一定的結構性問題,體現為地產、基建強勢而消費相對弱勢。需求側改革的推出正是為了解決當前國內需求的結構性問題,從政策思路上看更加注重國內需求結構的均衡優化,與傳統意義上的地產、基建等需求刺激政策具有本質區別。經濟循環的兩端:供給側改革與需求側改革。
  • 需求側管理 應與供給側改革有效結合
    會議指出,要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緊緊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注重需求側管理,打通堵點,補齊短板,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提升國民經濟體系整體效能。2021年是「十四五」的開局之年,更是我國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
  • 從供給側改革到需求側改革——明年政策如何破題
    「需求側改革」的提出令人側目自2015年末推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來,去槓桿、去庫存、去產能和降成本、補短板成為改革的具體目標,也取得了明顯成效,同時,制度供給方面的改革也在不斷推進中。然而,今年以來核心CPI的不斷回落及PPI的持續為負,反映出我國在總供給與總需求之間的平衡上依然存在缺口,兩邊都需要調整,過去側重用供給側改革,如今,對需求側也需要進行改革。這次政治局會議文件上出現「需求」一詞的頻率較高,如「堅持擴大內需戰略」「同時注重需求側改革」「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這是否與今年國內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中消費增速低於預期有關?
  • 時評:穩中求進 需求側改革擴內需
    堅持穩中求進,是明年經濟工作的總基調,一個求字,體現的是積極主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再加需求側改革,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一對供給和需求,實現的是更高水平動態平衡的經濟運轉閉環。穩中求進,從供給側改革,到需求側改革,看似突然,其實並不突然,劉鶴副總理11月25日在《人民日報》上發表的5000字長文《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就對需求和供給關係給予了深刻的闡述,並且提出了要高度重視需求側管理。
  • 新提的需求側改革到底幾個意思?對我們生活有哪些影響?
    來源:天下齊觀上周的重要會議,為明年的經濟工作定調,在這其中,首次提出了需求側改革的概念,原文是這麼說的,要「注重需求側改革,打通堵點,補齊短板,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
  • 揭秘「需求側改革」——前所未有的主題盛宴即將開啟
    3)首提「需求側改革」,推進擴大消費的基礎性改革。需求側改革的提出,對於市場了引發了極大的震動。畢竟市場對於政策的另一端——供給側改革,太過於記憶猶新。自2016年初中央首提供給側改革開始,資源類品種走出了一輪又一輪波瀾壯闊的行情。資源股在隨後的幾年內,隨手翻倍成為常態。
  • ...經濟工作會議首提需求側管理,和供給側改革猶如自行車前、後輪
    一年一度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是未來經濟發展和政策走向的重要風向標,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又有哪些看點呢?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了明年需要抓好8項重點任務。包括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全面推進改革開放,解決好種子和耕地問題,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解決好大城市住房突出問題以及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
  • 需求側改革會如何影響消費者的錢包?
    2015年的「供給側改革」後,市場上出現了「漲價去庫存」的奇特現象(正常去庫存都是降價大甩賣,不符合正常的經濟學原理)。 因此,我覺得非常有必要學習這項政策,更想知道「需求側改革」這項政策會如何影響我的生活和錢包(是不是一些基本需求也要漲價啊?)
  • 券商熱議"需求側改革":核心是擴大內需 這些行業將受益
    會議要求,要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同時注重需求側改革。相對已經推行多年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需求側改革」這一新提法在上周末引發了各機構的熱議。  國盛證券宏觀首席分析師熊園12月12日發布報告分析指出,首提「注重需求側改革」,其核心是擴大內需,抓手是暢通內循環、出臺促消費舉措、推動配套制度改革。
  • 注重需求側改革 加緊補上產業鏈突出短板
    會議要求,要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同時注重需求側改革,打通堵點,補齊短板,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提升國民經濟體系整體效能。此前,《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也明確提出,要以創新驅動、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貫通生產、分配等環節需求側改革指的是哪些方面?
  • 需求側改革來臨!如何抓住罕見機遇?大白話給捋清楚
    原本以為像供給側、需求側這樣宏大的命題,廟堂之高,江湖之遠,應該沒多少人感興趣,誰知上篇關於供給側的問答短時間點擊量就300多萬,討論反響也很熱烈。說明艱深的概念,用大白話說明白,大家也挺歡迎。上篇寫完沒兩天,真有這麼巧的事,頂層會議又出重磅內容,這次把需求側改革放在首要位置。
  • 注重需求側改革 為發展提供持久動力
    原標題:注重需求側改革,為發展提供持久動力   當前的需求側改革可更注重擴大內需,尤其要充分發揮內循環的主導和引領作用,實現
  • 什麼是「需求側改革」?新的投資風口要來了?
    鑑於此,36氪二級市場分析師認為,此次「需求側改革」的提出,其重要性可能不亞於2015年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望引領「十四五」期間新的投資主線。回顧供給側改革要了解什麼是需求側改革,首先需要搞清楚2015年以來一直推行的供給側改革。
  • 政治局會議定調明年經濟工作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需求側改革並重
    會議提出了「整體推進改革開放」,強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需求側改革並重,還特別提到了「要抓好各種存量風險化解和增量風險防範」。會議認為,今年是新中國歷史上很不平凡的一年。我國成為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三大攻堅戰取得決定性成果,科技創新取得重大進展,改革開放實現新突破,民生得到有力保障,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向心力、凝聚力進一步增強。明年是我國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做好經濟工作意義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