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提的需求側改革到底幾個意思?對我們生活有哪些影響?

2020-12-17 金融界

來源:天下齊觀

上周的重要會議,為明年的經濟工作定調,在這其中,首次提出了需求側改革的概念,原文是這麼說的,要「注重需求側改革,打通堵點,補齊短板,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

這兩年大家剛剛熟悉了一個詞叫做供給側改革,說白了就是要在經濟結構上進行調整,實現經濟要素的最優配置,提升經濟增長的質量,那麼和供給側相對應的就是需求側了,如果說供給側要調整的是勞動力,土地資本,制度等等,那麼需求側要調整的就是投資,消費,進出口。

大家往前想想,今年還提出了一個詞叫做內循環,或者更準確的說法是國內國外雙循環,說的就是,不能完全指望著外國人的消費,下一步我們要解決靠著自己也能轉起來的問題,必須要讓經濟產生內生性動力,這其實跟需求側改革是相互對應的,其根本的目的就是意味著擴大內需的重心從投資驅動,轉到消費驅動上來。他的邏輯是這樣的,以前我們弱小,勞動力成本低下,所以我們給歐美國家代工,通過大量出口賺取外匯,然後國家通過結售匯把這些錢都收上來,統一進行經濟建設。但這個出口拉動經濟的模式恐怕要走到頭了,因為我們體量太大了,已經對別人造成了威脅,另外勞動力等要素成本也迅速提升,也不再具備出口的價格優勢,所以我們很難再完全指望出口換匯去撬動這麼大的經濟體量,那麼沒有大量的創匯,國家也就沒那麼多的錢去統一做建設,所以相當於投資和淨出口兩駕馬車未來可能都不太好使,那麼我們最大的倚重就將是消費。現在消費在經濟中的比重已經從40%上升到了60%,未來可能還會提升到80%。

在微觀層面上,之前我們在供給側改革的時候,配套了大量基礎設施,比如5G基站,特高壓,數據中心,充電樁等等,下一階段,就是這些要素要發揮他作用的時候,為消費創造更多的動力。另外從人均GDP來看,我們已經跨越了萬億美元關口,消費擴大,消費升級的潛力也是巨大的。

需求側改革也好,內循環也罷,最重要的一點其實就是讓他自己轉起來,一輪一輪的產生經濟的自發需求,不能總是一錘子買賣,那麼這就要引導資金進入實體經濟,去購買那些日常消費品和部分可選消費品,企業經營改善之後,給員工更多的工資,居民收入提升,從而購買更多的東西,如此循環往復,那種長周期的,被視為是資金蓄水池的東西,將不再被鼓勵,比如房地產,以前我們穩定經濟的手段從來都是房子,但是自打提出房住不炒之後,房地產的調控就再也沒有放鬆過。目的就是防止資金過多的進入樓市,因為進入樓市的錢,基本就很難再拿出來了,所以進入樓市的資金越多,消費受到的影響也就越大。其實現在樓市的剛性需求並不多,很多人租房住也是可以的,只是擔心房價再漲,所以必須要趕緊買一套,一個年輕家庭,本來是消費最有潛力的時候,一旦買房,就意味著10-20年的節衣縮食。這對於消費大大的不利。所以需求側改革的第一步一定是穩定房價預期,要打破房價永遠漲的想法,讓他正常波動,但是肯定也要防止暴跌,畢竟財富大縮水之後,大家會產生很窮的感覺,也不利於消費。

其次,完善分配製度,提高居民收入,擴大中產階層數量,減輕支出壓力,比如擴大醫保範圍,或者減稅降負,目前我們的個稅負擔還是有點重的,特別是最高的邊際稅率高達45%,起徵點的增長,與可支配收入的增長並不匹配。特別是很多大城市的人抱怨,本來月薪1萬,拿到手的錢可能才7000多,但單位支付的卻超過了1萬4。所以這有點不匹配。如果能降低社保和稅收負擔,讓更多的錢能夠到達消費者手上,會有更多的消費動力。

第三,對於汽車,家電等終端可選消費品,進行補貼促銷,刺激消費市場,歷史上,我們多次通過這種方式拉動消費,效果也是十分明顯,這些消費品一定會遵循價值規律,只要降價,銷量就會提升。不過也有一個問題,就是往往消費高峰過後,都會迎來低谷,所以補貼促銷的手段,會讓經濟產生明顯的起伏。

總之,未來能夠帶動消費的事情,政策都會鼓勵,還會想盡辦法提高居民收入,防止資金沉澱,那種富一小部分人,窮一大部分人的事情會被打擊,那種富一大部分人事情,肯定會被鼓勵。這其中從資本市場的角度來說,也將起到一個重要的作用,舉個例子,股市最火的時候,往往各種高檔消費,都是激增的,因為大家產生了財富的感覺,自然也就願意提高消費的檔次,股市的財富和樓市的財富不一樣,股市的財富只要在一輪上漲當中,他是隨時可變現可消費的,而樓市的錢,你基本上是拿不出來的。另外,消費本身也會刺激上市公司的業績增長,對於股市上漲也會有正面的回應。所以從大的趨勢來看,也就是從未來5-10年來看,需求側改革之下,有望大幅改善上市公司的業績狀況,未來市場上漲依舊很有動力。但是必須要強調一下,即便是一波大牛市,中間也一定會有很多波折,別忘了美國82年到2000年長達18年的大牛市,也有87年股災,和90年代初的短暫衰退。所以牛市也不會是一直漲,甚至一輪大牛市也只有20%的時間是創新高的,其他80%的時間,我們都需要耐心等待。

相關焦點

  • 需求側改革是什麼?會帶來哪些機遇和機會,對我們生活有哪些影響
    會帶來哪些機遇和機會,對我們生活有哪些影響最近呢在我們國家政治局會議上提出了一個新名詞,叫做需求側改革。以前從來沒有說過,這是我們國家第一次正式提出來需求側改革,我們大家都知道啊,每一次改革必然伴隨著一些商機,伴隨著一些機會和機遇。
  • 需求側改革——各行各業有哪些機會?
    中央首次提出需求側改革,這跟我們每個人都息息相關,你要想掙錢 ,所有的錢道都在這裡。首先我們看一個國家的GDP跟什麼相關,有三個方面:出口、消費和投資。出口業務不用說了,受疫情影響大幅下降,但是消費和投資是中國必拉的。
  • 如何理解需求側改革?
    >市場對2015年終政治局會議提出的「供給側改革」所帶來的影響有較高的領悟,或仍心有餘悸。二、歷年年終政治局會議和歷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需求的內容梳理2015年12月的政治局會議首提「供給側改革」後,當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供給側改革」的主要內容和任務進行了細化,也即我們所熟知的「三去一降一補」,因此梳理歷年年終政治局會議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需求的表述變化對於我們理解「需求側改革」應該是有幫助的
  • 常提到的「供給側結構改革」是什麼意思?和我們老百姓有關係嗎?
    供給側即供給一邊,供給方面,針對需求一方或一側而言。供給側結構改革,就是對市場供給一方的結構進行改革。「供給側」就是「供給那一方」或者說「供給那一塊」的意思,「需求側」就是「需求那一方」或者說「需求那一塊」的意思,那普通老百姓就更容易理解全文了。
  • 需求側改革會如何影響消費者的錢包?
    2015年的「供給側改革」後,市場上出現了「漲價去庫存」的奇特現象(正常去庫存都是降價大甩賣,不符合正常的經濟學原理)。 因此,我覺得非常有必要學習這項政策,更想知道「需求側改革」這項政策會如何影響我的生活和錢包(是不是一些基本需求也要漲價啊?)
  • 什麼是需求側改革
    我們可以參考劉鶴副總理《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對於需求和供給關係的闡述及「高度重視需求側管理」的結論。從論述看,供給側改革與需求側管理的結合,是「新發展格局」的重要組成部分。需求側管理的戰略基點是擴大內需。11月25日,人民日報發表劉鶴副總理《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一文。
  • ...經濟工作會議首提需求側管理,和供給側改革猶如自行車前、後輪
    魏建國認為,本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釋放出3個信號:第一,「十四五」時期,經濟發展一定要以新發展格局、新理念入手,八項任務幾乎都圍繞著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展開;第二,改革的目的是朝著更高質量經濟發展的目標前進;第三,突出高水平對外開放,並且強調
  • 中央政治局會議首提需求側改革 高品質大消費股潛力巨大
    12月11日,中央政治局會議首提「需求側改革」。相對於「供給側改革」而言,「需求側改革」將向消費端傾斜,而這將給居民收入分配、資本市場流向、產業布局方向帶來深遠影響。國家統計局曾指出,需求側改革是推動構建國內經濟大循環格局的內在要求,推動需求側改革也有利於釋放消費潛力。
  • 券商熱議"需求側改革":核心是擴大內需 這些行業將受益
    此次會議中的一些新提法引發了市場的關注。  會議要求,要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同時注重需求側改革。相對已經推行多年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需求側改革」這一新提法在上周末引發了各機構的熱議。  國盛證券宏觀首席分析師熊園12月12日發布報告分析指出,首提「注重需求側改革」,其核心是擴大內需,抓手是暢通內循環、出臺促消費舉措、推動配套制度改革。
  • 從「供給側改革」到「需求側改革」 經濟數據背後有著怎樣的轉變?
    從「供給側改革」到「需求側改革」 經濟數據背後有著怎樣的轉變?從「供給側改革」到「需求側改革」,新的提法將產生哪些新的影響?新聞1+1連線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黃群慧,共同關注:經濟數據背後,有著怎樣的轉變?民間投資增速年內首次轉正,意味著什麼?
  • 揭秘「需求側改革」——前所未有的主題盛宴即將開啟
    監管適應當前數字經濟發展的新背景,對平臺壟斷開始予以更大關注,也是培育高標準市場體系,避免兩極分化、貧富差距拉大的應有之義。3)首提「需求側改革」,推進擴大消費的基礎性改革。需求側改革的提出,對於市場了引發了極大的震動。畢竟市場對於政策的另一端——供給側改革,太過於記憶猶新。
  • 注重需求側改革 為發展提供持久動力
    原標題:注重需求側改革,為發展提供持久動力   當前的需求側改革可更注重擴大內需,尤其要充分發揮內循環的主導和引領作用,實現
  • 需求側改革,你從中嗅到了哪些機會?
    該換詞了,老靠水泥白酒鋼材掙錢,前景或許堪憂 政治局會議首提「需求側改革」,你從中能挖掘哪些機會呢?這個機會好挖又不好挖,重視消費對經濟的拉動作用其實過去一直在提,未來依然是主線之一,所以它是個長期確定性機會,所以說好挖;但如果從消費這個鏈條看,任何企業的產品或服務最終都是需要通過消費變現,也就是99%的上市公司都是受益於乃或生存依賴於消費,這麼多股票怎麼選。再者明顯的消費如白酒或者其他龍頭的股價已經是高高在上,你敢買麼,買完你又是否拿的住,所以說這個機會還不好挖。
  • 需求側改革來臨!如何抓住罕見機遇?大白話給捋清楚
    那麼這一次,咱也不能落後,跟著戰略指揮棒,好好捋一捋需求側改革。什麼是需求側改革?上回講供給側的時候,咱就提過需求側。供給側管生產,需求側管消費,凡是花錢的領域都可以划進需求側,話就是這麼簡單。所以這幾年重複投資、盲目投資剎得特別狠,寧可發展速度降下來,這就說明以往的投資方向,已經走不通了,再走下去是死循環。在這方面,其實供給側與需求側有很緊密的因果關係。第2匹馬是外貿。
  • 需求側管理 應與供給側改革有效結合
    近年來,我國始終踐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動搖,供給的質量和效率大幅提升。但受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和國際環境變化的影響,國內市場需求有待進一步開發。在全球經濟復甦緩慢、外部市場仍然存在較大不確定性的情況下,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提出需求側管理。可以看出,決策層已將需求側管理提升到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同等重要的位置。
  • 李宇嘉:樓市的需求側改革
    來源:證券時報應該在「需求分層」的基礎上,通過規劃、供地、公共服務配套等支持,輔以住房供給側改革,支持和滿足基本住房需求。李宇嘉近期,業界關注的焦點是「需求側改革」。這個話題很大,怎麼理解呢?我從事房地產研究接近15年了,「手裡拿著錘子,看什麼都是釘子」,覺得這事兒與房地產有關,那就拿老百姓很關注的住房來剖析這個話題吧!我國百姓不愛提前消費,但買房是個例外。
  • 政治局首提需求側改革 擴大內需核心堵點是消費能力
    (原標題:政治局會議首提「需求側改革」,擴大內需的核心堵點是消費能力)
  • 中信證券明明:如何理解需求側改革?
    供給側改革與需求側改革分別對應社會經濟循環的起點和終點,二者發力點並非完全相同,供給側改革更加注重優化生產結構使其匹配終端需求,而需求側改革則反之,重點在於優化國內需求結構並擴大內需潛力,但二者也並非完全割裂,現實中往往相互影響。需求側改革會引起新一輪的通脹強周期嗎?
  • 招商宏觀高明:需求側改革的關鍵是打破既得利益
    需求側改革的目標是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相互配合,實現「新發展格局」的構建。從12月11日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的「打通堵點」、「分配」、「反壟斷」、「講政治」等關鍵詞可以看出,打破既得利益,優化分配格局是需求側改革的關鍵。但觸動利益比觸及靈魂還難,因此需求側改革的難度和風險會更大,影響也將更深遠。   3。 儘管需求側改革的目標和內容仍然從屬於新發展格局,但作為一個新的概念專門提出來,就反映出長期以來抑制需求的因素已經到了需要系統性應對的階段。
  • 供給側改革是什麼意思?供給側改革誰提出的?
    國企改革應該從解決過剩產能入手。  鋼鐵、煤炭、水泥、玻璃、石油、石化、鐵礦石、有色金屬等幾大行業,虧損面已經達到80%,產業的利潤下降幅度最大,產能過剩很嚴重。截至2015年12月初,幾大行業的生產價格指數(PPI)已連續40多個月呈負增長狀態,這幾大行業對整個工業PPI下降的貢獻佔了7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