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對深蹲這個動作不陌生。
那麼,你知道每天堅持深蹲100次,30天後會發生什麼嗎?
這個得分好、壞兩個方面說。
先說好的方面
1、提升下肢力量,骨密度
深蹲能夠有效地給下肢骨骼提供壓力,鍛鍊到下半身大部分肌肉力量,像是臀肌、大腿前面的股四頭肌等。
長期給予這些骨骼、肌肉一定的壓力,有利於刺激骨骼中成骨細胞活動以增加骨密度,也能刺激肌肉增強肌肉力量,變得更強壯。
或許30天後,你會覺得腿部更有力量了,臀部更翹了。
2、增加膝關節的穩定性
隨著肌肉力量的上升,深蹲過程中對膝關節控制力的加強,我們的膝關節穩定性也會慢慢增加。
或許30天後,你會覺得膝關節的穩定性更好了,例如下樓梯更穩了。
3、刺激腰椎肌肉,提高腰椎骨盆穩定性
是的,深蹲還有這樣的效果。當我們在做深蹲時,是需要保持軀幹的穩定性,這會刺激到腰椎的豎脊肌肌肉。
同時當大腿與地面平行時,骨盆會向後移動,對背部下方的肌肉有拉伸的效果,可能會因此緩解腰部肌肉緊繃帶來的腰酸。
或許30天後,你會覺得腰部沒那麼緊張了,腰酸緩解了。
再說壞的方面
以上好的方面,有2個前提。如果沒有達到2個前提,你更有可能在30天內出現損傷,例如膝關節炎、韌帶撕裂、腰肌勞損等,被迫停止深蹲。
前提1:深蹲動作的正確性
如果動作不準確,會給肌肉骨骼帶來不必要的壓力。長期以往,容易出現運動損傷。像是每天100個深蹲,可能不到一個月,就出現膝關節疼痛、韌帶損傷。
深蹲的動作有很多。不同的深蹲動作,動作的要求也是有所區別的。如果是初學者,剛開始甚至可能不要求做一個完整的深蹲。
常規深蹲做法:
動作要點:
深蹲會對臀部、踝部的柔韌性有一定要求。如果本身肌肉緊繃,不妨在前期鍛鍊中加入臀部、小腿的拉伸運動。深蹲站姿時,雙腿分開與肩同寬,讓大腳趾、小腳趾和腳跟像三腳架一樣抓緊地板。由於腿分開越寬,大腿前側股四頭肌的壓力會越小。初期,如果大腿前側力量不足時,可以稍微把腿分得更開一些。深吸一口氣,微微收緊腹部,屈曲膝蓋,胸部微微向前傾。像坐在椅子上一樣放低身子,儘量讓膝蓋與腳在一條直線上,並且不要超過腳尖向前走太遠。特別是膝關節有問題的朋友,不要超過90度,下蹲幅度讓大腿與地面平行即可。整個過程中,腳跟不要離開地面。從深蹲轉到站立位後,呼氣。前提2:100個深蹲帶來的壓力,不會過於輕鬆,但又在身體可承受範圍內
如果對於自己而言,100個深蹲的壓力很輕鬆,就像散步一樣,那麼一個月每天堅持100個深蹲,或許不會有任何明顯的力量上升。
如果100個深蹲的壓力很大,做完特別難受,甚至無法完成,那麼一個月每天堅持100個深蹲,很有可能超越自己承受範圍。此時,100個深蹲的壓力不會是刺激骨骼肌肉變得強壯,反倒是會破壞骨骼肌肉,造成韌帶、半月板、肌肉勞損等問題。
一般初學者,深蹲次數會在一天3組,每組10-20次左右,一天下來也就30-60次。
另外,補充一點,如果一個月內只做深蹲,沒有進行其他運動,意味著下肢同一組肌肉骨骼長期受到負荷,運動損傷的風險會更大。
總結
總的來說,如果運用得當,深蹲是一個不錯的運動。
但是得注意深蹲的正確做法,頻率與重複次數,也不要一個月內只做深蹲,可以加些其他動作(例如臀橋等)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