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美是臨清城裡一家醬園的名號,醬園的歷史悠久,名氣也大。濟美醬園創建於清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當年,安徽舉子汪永春在臨清青碗市口創辦南味醬園,匯集臨清名流賢仕齊聚一堂,取《左傳》「世濟其美,不損其名」詞句之意,以「濟美」二字作為品牌店號。
濟美醬園為「前店後廠」格局,鋪面十分宏闊,醬、醋、紅青腐乳、醬鹹製品格具齊全,產品味正精細,生意紅火,一時轟動臨清。運河正興,濟美醬園產品也順運河而名遐南北,來往客商無不以其腐乳、小菜為返鄉旅途之備饋贈親朋好友所需,引來八方客商爭相購買。
1822年,即道光二年,濟美小菜、豆腐乳被清廷列為御用貢品入宮,由此被譽為「貢品小菜」,並以「進京腐乳」之名暢銷京城。
至清末,濟美已有1000多口大缸,年產醬菜35萬公斤。其產品有幹漬、鹹漬、醬漬、醬油、味醋、腐乳製品6大類47個品種,尤以甜醬瓜、小菜、豆腐乳享有盛名。甜醬瓜色澤金黃,透明如碧,質地嫩脆,增人食慾。豆腐乳色鮮味香,質地細膩,鹹淡可口,營養豐富。清道光二年(1822年),濟美小菜、豆腐乳被清廷列為御用貢品入宮,譽為「貢品小菜」「進京腐乳」,名噪京城。當時,臨清的「濟美」與北京的「六必居」、保定的「槐茂」、濟寧的「玉堂」,並稱「江北四大醬園」。
從中華民國至新中國成立後的幾十年裡,覆蓋在濟美醬園身上的光環愈加耀眼,它走出國門,上了外國人的餐桌,它在中國部分重大歷史節點的舞臺上扮演重要角色。
1915年,濟美小菜、豆腐乳在巴拿馬國際博覽會獲獎。1920年,濟美甜醬瓜首次出口日本。
新中國解放初期,濟美號老店曾經與八路軍聯合辦企業以供軍需,1949年提供4000公斤甜醬瓜進京,供全國第一次政協會議使用。1951年,濟美號老店牽頭聯合14家小醬園捐助醬菜80000斤,支援抗美援朝。1953年,濟美醬園在臨清率先實現公私合營。1956年,臨清八家較有規模的醬菜副食店「東茂盛」「西茂盛」「遠香齋」「溢香齋」「瑞香齋」「周興齋」「利民」「茂盛」併入濟美,使濟美的規模更加浩大。1958年,濟美在臨清舊城廣積門內圈地二百餘畝建立新廠區,擴大生產規模。在臨清政府的號召下,1959年,濟美提供醬菜10000斤赴京以供國慶十周年慶典之用,濟美醬園職工代表沈德旭還受到了毛主席親自接見。
濟美醬園是迄今臨清僅有的一家被國家商務部命名的「中華老字號」企業。對「中華老字號」這個榮譽,濟美醬園是受之無愧的。
濟美醬園至今還延續著最傳統的紅腐乳、臭豆腐的製作工藝。老師傅特選東北非轉基因優質大豆,採用濟美醬園傳統的豆腐坯製作工藝,低溫培菌,露曬發酵。在培菌室,長好毛的豆腐坯狀如剛出殼的小雞雛,非常可愛。這裡要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培菌室裡的豆腐盒子,堪稱濟美醬園的傳家寶,最早的有鹹豐年間的,現在保存在臨清博物館。現在還在濟美醬園使用的豆腐盒子,一部分還是光緒年間和宣統年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