醬菜

2021-02-16 皇城根兒胡同串子

      非常時期哪都去不了,家宅著,看到微信裡電視中有不少做菜的節目,這讓我想起了咱老北京的醬菜,俗稱鹹菜 這可是咱老北京人最愛,家常醬菜品種有:醬黃瓜、大醬蘿蔔、小醬蘿蔔、大醃蘿蔔、醬疙瘩、水疙瘩、熟疙瘩、醬苤藍、醬甘露、醬銀苗、醬瓜、醬八寶菜、醬黑菜、醃胡蘿蔔、醃雪裡蕻、五香蘿蔔乾、辣蘿蔔乾、榨菜等。

       過去咱老北京的老字號醬菜園不少,雞毛小店更多,前門外的「六必居」早在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就開張了,至今已近500年的歷史了。西單路南的天源醬園,開業於清同治八年,是一家製作南味醬菜的醬園桂花糖熟芥、醬芽姜等是招牌菜。東安市場北門對門,是一家清真醬園,叫天義順醬園有皇上那年是進宮的菜品,地安門大街寶瑞醬園,西四天義醬園、前門外天章醬園等就不必細說,四九城大街小巷的油鹽店都有醬菜出售。記得哈德門外蒜市口路南有一家醬菜園子小的時候經常去那個大院,大院前邊有個馬樁子專門給馬釘馬掌,院裡有許多巨大的缸上面都有木蓋壓著,六月天一直暴曬味道難聞至極,人們都掩鼻而過。

       老北京醬菜不能不提「醬豆腐,臭豆腐」前門外延壽寺街西致和醬園,開業於清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年)至今也有400多年的歷史了,創辦人王致和。王致和臭豆腐聞著臭,吃著香,價廉物美,很受各階層市民的歡迎,據說慈禧太后也喜歡吃王致和臭豆腐。本來不登大雅之堂的臭豆腐一經「老佛爺御用」,頓時身價百倍,高官顯宦們跟著太后吃臭豆腐不必說,不少名人為其寫牌匾、楹聯。

       老北京的醬菜出售既有批發躉貨也有零售散賣,為了方便顧客裝醬菜有罈子、罐子還有醬菜簍,「醬菜簍」它是用細荊條編制的小簍,內裝甜醬鹹菜用以送禮或長途攜帶,醬菜簍子是因貨制宜的保存方法,以免生蟲、黴爛、變味、變形,用現在的說法它環保。

      老北京人對醬菜情有獨鍾,因為它貨真價實,甭管什麼字號的買賣都不會坑蒙主顧砸自己的牌子,不像今天那些商販作坊制假販假,打著京味兒的幌子出售那些「打死買鹽的」齁死人不償命的醬菜。北京人喜歡醬菜更喜歡自己做的鹹菜,這道菜恐怕只有咱老北京才有,而且甭管冷、熱,也甭管就什麼都招人兒喜歡。頂要緊的一樣是便宜。擱過去,兩毛來錢能炒一盤,現在也是塊來錢的事兒。要問這道菜是什麼,炒鹹菜絲兒或是榨菜絲。

      水疙瘩或榨菜、柿子椒、青豆或黃豆是必不可少的,要是講究點的這肉怎麼也得擱點兒,最後您還得把蔥、姜切成成絲兒。先把青豆或是黃豆用水發開了,煮成八成熟撂一邊兒,再水疙瘩切成絲兒,用水泡上去鹹。接著把肉和柿子椒切絲兒,上鍋才能炒。愛吃辣的主兒,您再熱熱的澆上一勺剛炸得的辣椒油,那可是滿屋生香啊。

       如今的人都講究了,家家兒都是魚肉不斷,特別是年輕人更是吃香的喝辣的,叫外賣成了時尚,只有上了歲數的人還記得這普普通通、好吃不貴的炒鹹菜絲兒。過去那個艱苦年代冬景天除了大白菜卞蘿蔔是當家菜外有炒鹹菜就算不錯的了。帶飯上班的人們飯盒裡準有這道菜。幾十年過去了至今我還好吃這口,哪怕涼米飯就著涼了的炒鹹菜絲,吃起來那叫一個香啊,我覺得這才是咱北京人地道的家鄉味兒。

(轉自:老北京網)



 閱讀往期內容請點擊「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攸縣醬菜
    100多年來,攸縣醬菜以其獨特的風味:醬香味濃、香甜嫩脆而揚名於湘東地區乃至於江南數省。      攸縣醬菜的主要品種有:醬紅蘿蔔、醬乳黃瓜、醬瓜、醬花生米、醬粉、醬八寶菜、醬甘露、紅薯泥、醬荊芥、醬韭花、醬萵筍、醬辣椒、西瓜豆醬、甜麵醬等幾十種醬菜。        攸縣醬菜發展到今天又延伸出泡菜、滷菜。
  • 老媽的醬菜
    做醬菜,大多在深秋或初冬。這時水已很涼,無論是井水還是自來水。真到深冬,手感水就溫了。這是其一。蔡同學尤其對洋生薑醬菜鍾愛有加!返滬後仍念念不忘。那時候,我妹妹家的果園正在好處(繁盛期)。每年我幫著她在網上賣蘋果。蔡同學喋喋不休地要吃他命名的「八寶醬菜」。咋辦?快遞一箱蘋果,少給一顆,餘出來的空間放一瓶「八寶醬菜」!
  • 城市非遺.揚州——三和四美醬菜
    揚州醬菜歷史悠久,問世於漢朝,發展於隋唐,興盛於明清。揚州醬菜有乳黃瓜、寶塔菜、蘿蔔頭、嫩生薑、甜醬瓜、香心菜、什錦菜、宮廷龍鬚等數十個規格品種。產品榮譽江蘇揚州醬菜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揚州醬菜歷史悠久,清代乾隆年間,即被列入宮廷早晚御膳的小菜。清宣統三年(1911年),曾榮獲國際博覽會獎章。
  • 攸縣醬菜,你吃過嗎?
    中國的醬菜大致可分為北味與南味兩類。北味醬菜偏鹹以北京為代表。南味醬菜偏甜,以揚州為代表。 攸縣醬菜源自揚州。清光緒年間揚州張姓一家三代來攸邑,並將揚州制醬工藝傳給本地李姓。 揚州醬菜相傳源於漢代,唐代時即遐邇聞名。鑑真曾將製作方法傳入日本,日本人依法製作,果覺齒頰生香,至今能循舊法製作,並奉鑑真為始祖,詩曰:「豆腐醬菜數奈良,來自貴國盲人鄉。
  • 東北蘸醬菜到底有多狂野?
    東北蘸醬菜到底有多野?據說,高寒地區的東北人唯一認證的飲食圖騰只有蘸醬菜。甭管啥菜,蘸醬必須賊拉好吃。蘸醬菜其實就是東北涼菜。黃瓜、青椒、生菜、大蔥、香菜、水蘿蔔,洗乾淨切吧切吧上桌醬起來。蘸醬菜總體包羅萬象,一口醬一口蔥,啥美味都靠邊站。
  • 【古城老味道】槐茂醬菜:家家必備的「太平菜」
    對於外地人來說,槐茂醬菜更多的或許是「名氣」,但對於保定人來說,槐茂醬菜卻是家家必備的下飯小菜。盛上一碗粥,就上點槐茂醬菜,地露、花生、蘿蔔、黃瓜、豆角……看似簡單,吃起來卻是「盛宴」。因為這醬菜裡呀,物料多,味道多,故事也多……槐茂醬菜以其悠久的歷史、獨特的風味而聞名。
  • 螺絲菜醬菜大賽開壇,就饞這一口!
    還記得10月23日 陳袁灘鎮第三屆「巧媳婦」螺絲菜醬菜大賽嗎? 你就說 饞不饞 就在昨天(11月19日) 螺絲菜醬菜大賽開壇啦 經過25天的醃製 32壇醬菜揭開神秘面紗
  • 何金銘專欄 特色陝菜之潼關醬菜
    但魯迅曾買潼關醬菜一事卻鮮為人知。潼關縣政協在20世紀90年代初曾編有潼關醬菜史一冊,凡十餘篇文章,五六萬字,而無一字提及魯迅。這是應當補正的。魯迅這樣的文化巨人,來陝西除對拓片、古玩及秦腔有興趣外,還對潼關醬菜發生興趣,一買成十斤,自食之餘,又用作贈送友人的禮品,無論如何,對潼關醬菜也是一種美評,一份光彩。時下廣告中多有宣傳某藥某酒曾為皇帝御用的,我看潼關人不妨也說一句:潼關醬菜,魯迅買過。
  • 酸菜、鹹菜、醬菜、泡菜,他們到底什麼關係?!
    酸菜、鹹菜和醬菜是一樣的嗎?酸菜、鹹菜和醬菜有什麼區別?
  • 老北京六必居——有故事的醬菜
    六必居製作的醬菜色澤鮮亮、脆嫩清香、醬味濃鬱、鹹甜適口,清代被選作宮廷御品。為了送貨方便,清朝宮廷還賜給六必居一頂紅纓帽和一件黃馬褂,這兩件衣帽一直保存到1966年。相傳蔣介石短暫入主北平時,點名要一道「六必居」的醬菜招待貴賓,可見六必居的醬菜世人皆知。
  • 北京的醬菜,妙在不太鹹,同時又不太甜
    它妙在不太鹹,同時又不太甜,在寬餘時佐餐,簡素時主菜,總之百搭皆宜,它就是醬菜。老北京人對於醬菜的喜歡那真是無法自拔,無論是拮据還是富有,無論春夏秋冬,都是要吃醬菜的。記得我小時候最喜歡吃的是醬黃瓜和醬甘露。
  • 六必居醬菜——你不知道的老北京特產 | 非遺小吃​​​
    六必居醬菜是北京市傳統名菜。由北京六必居生產。
  • 走進醬甕中的老時光 訪身邊就有的臺灣客家醬菜老店
    位於三峽清水祖師廟旁,充滿古老傳統氣息的醬菜舖,排列整齊的醬菜玻璃罐看似不起眼卻是傳承「阿母的手路」,       走進徐媽店裡,用古法精製的醬菜一罐罐陳列在架上,地上則有裝著醬菜精華的古甕。 徐媽媽從小就跟母親學習製作醬菜,熟悉醃、疊、踏、曬這些程序,後來將這些手法發揚光大,開了遠近馳名的醬菜店.除了三峽老街的老店外,女兒及女婿也在深 坑及金山開了分店。
  • 老北京老字號,六必居的醬菜距今500多年歷史,它怎麼就這麼好吃?
    ,咱北京六必居的這個鹹菜其實從工藝這個角度來說,真是特別講究,咱叫醬菜,這個醬都是咱自個兒制的,而且是打春天就開始了,是先制曲俗話說就是引子,它是需要發酵的,然後到了夏天還得曬,這個曬可有講究了,總結的話就四個字兒『日曬夜露』這一夏天才能給它制好了,這可是上等的甜麵醬,然後就是做醬菜,100斤的甜麵醬加200斤的菜最後就能出70斤,水分跑了然後醬還得擱到缸裡
  • 濟美醬菜,每一缸都有故事
    至清末,濟美已有1000多口大缸,年產醬菜35萬公斤。其產品有幹漬、鹹漬、醬漬、醬油、味醋、腐乳製品6大類47個品種,尤以甜醬瓜、小菜、豆腐乳享有盛名。甜醬瓜色澤金黃,透明如碧,質地嫩脆,增人食慾。豆腐乳色鮮味香,質地細膩,鹹淡可口,營養豐富。清道光二年(1822年),濟美小菜、豆腐乳被清廷列為御用貢品入宮,譽為「貢品小菜」「進京腐乳」,名噪京城。
  • 簡單美食之 自製《洋蔥醬菜》的做法
    這回介紹給大家的是,清涼爽口,又不鹹的《洋蔥醬菜》的醃製法。超簡單。這樣自製《洋蔥醬菜》就做好了。簡單吧?有很多朋友會覺得,這有什麼好吃的? 起初我學這個的時候,也這麼想過,但真正品嘗過之後,你會覺得洋蔥原來這麼好吃。味道會有驚喜哦~ 爽口無比,停不下來哦。配色也很好看有沒有?大家也來試試吧!
  • 一年四季都排隊的全土醬菜推新品,好吃更好看!
    一年四季都排隊的全土醬菜推新品,好吃更好看!櫃檯裡有六十多種醬菜、醬料,統統都是零拷,想吃多少買多少。產品的味道,早就得到了消費者的認可。最近,全土全新推出了兩款適合送禮的瓶裝版腐乳,分別是菜包腐乳和無糖腐乳。
  • 冬季是醃製美味的小醬菜最好的季節,脆爽可口的下飯神器哦
    我和老公都是土生土長的北方人,比較喜歡中式早餐,比如一碗粥,一個饅頭,再搭配一、兩碟小醬菜;或者一碗麵條搭配一碟小醬菜等。總之美味的小醬菜在我家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為了吃得更健康,我喜歡現做現吃,少量多次製作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更換小醬菜的品種,豐富了口感又不至於吃得膩口。
  • 東北蘸醬菜換個方法做,讓你看見肉都不換!
    蘸醬菜,蘸醬菜就是各種青菜洗乾淨後,用農家醬炸雞蛋醬或者肉醬,沾著吃的菜就叫蘸醬菜。小編來說說這道蘸醬菜的升級版,這道菜叫【醬拌手撕菜】。
  • 臨清濟美醬菜走進文旅博覽會
    臨清因此被評為「中國醬菜之鄉」,進京腐乳、濟美醬菜為聊城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首屆中國國際文化旅遊博覽會上,濟美醬園主打家鄉的味道,精選上乘的醬醃瓜、甜麵醬、食醋、釀造醬油等特色產品亮相展廳。有不少外地的臨清人慕名而來,他們由衷而發的感嘆:家鄉的味道是最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