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海外網
喬治亞駐華大使阿爾奇爾·卡嵐迪亞近照。 海外網 付勇超攝
喬治亞位於大小高加索山脈之間的狹長地帶,素有「上帝的後花園」美譽。西部的海濱、北部的山區、中部的草原和谷地,複雜多樣的地形讓不到7萬平方公裡的國土上分布著18個氣候帶。獨特的自然風貌和地理位置賦予喬治亞更多東西方文明交融發展的機遇。作為絲綢之路上一個重要的貿易節點,喬治亞通達歐亞兩大洲,繁忙的商業活動加上喬治亞自身的豐富資源,推動了多種文化在此交匯融通。
近日,喬治亞駐華大使阿爾奇爾·卡嵐迪亞(Archil Kalandia)接受人民日報海外網專訪時表示,中國的古老文明與現代化歷程深深吸引著喬治亞人,越來越多的喬治亞學生學習中文。他期待兩國以經貿合作為先導,未來探索更多的合作機會,不斷為兩國人民創造實實在在的好處。
「學中國文化是很美好的事」
阿爾奇爾·卡嵐迪亞與中國的緣分始於20年多前。那時,在喬治亞提比里西大學讀書的他第一次聽說中國,就對這個擁有悠久歷史、豐富文化的東方國家產生了濃厚興趣。
「14年前,我第一次來中國,在北京住了很長一段時間。」原本用英語接受採訪的大使「話風」突然一變,用地道的京腔告訴我們,「我是半個北京人!」長期在中國工作生活的經歷讓卡嵐迪亞有機會近距離感受中國文化的魅力。「學習中國歷史文化是一件很美好的事。」
語言文字是打開文化大門的鑰匙。身為漢學家的卡嵐迪亞十分看重中文學習,「如果不會中文,你很難理解中國文化中的一些現象。」2019年2月,喬治亞政府將漢語教學納入國民教育體系,正式賦予漢語第二外語的法律地位,「喬治亞有很多來自中國的教授。」卡嵐迪亞表示,很多喬治亞學生來中國參加交換項目,既學習中文也接受相關的職業教育。
對語言學習的重視源於中格兩國同樣悠久的歷史與文化。自古以來,喬治亞就是東西方文明交融的典型代表。由33個字母組成的喬治亞文字是地球上流傳至今的古老語言。「喬治亞學生在中文學習方面很有天賦。」卡嵐迪亞表示,中文學習在喬治亞很受歡迎。
在卡嵐迪亞看來,喬治亞的「中文熱」不僅僅是中國語言文字的魅力,更是中國文化的吸引力。中國五千年燦爛文明所孕育出的戲曲、書法、繪畫、詩歌等,具有獨特藝術風格,令人心馳神往。
喬治亞的中國「劉茶」
在喬治亞,有一種茶葉叫作「劉茶」。這一特殊名稱源於100多年前到喬治亞創業的一位中國人。
1893年,中國茶藝師劉峻周帶領12名茶工攜帶大量茶籽、茶苗,從廣州港出發,歷經3個多月的海上顛簸,抵達喬治亞的巴統港並開展茶葉種植。經過數年的辛勤勞作,劉峻周終於培養出適應本地氣候、品質優良的中國茶新品種。為紀念他的貢獻,喬治亞人將當地紅茶稱為「劉茶」。
「每次我回到喬治亞都會給朋友們帶一些中國茶葉。」在卡嵐迪亞看來,茶葉不僅是中國的特色農產品,更是中國與喬治亞兩國人民友誼的見證。
同樣見證兩國人民友誼的,還有一款新晉「網紅」產品——喬治亞葡萄酒。
「酒對我們來說不僅僅是飲品,更是文化傳統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據卡嵐迪亞介紹,喬治亞有著數千年的葡萄種植歷史,是葡萄栽培和葡萄酒釀製的古老國家。「我相信在未來中國會成為喬治亞第二大甚至第一大葡萄酒進口國。」大使滿懷信心。
歷史上,作為東西方貿易樞紐的喬治亞,宛如一顆璀璨奪目的明珠鑲嵌在古絲綢之路上。如今,隨著「一帶一路」建設不斷深入,越來越多印有「喬治亞生產」標籤的蔬菜、茶葉通過中歐班列走進中國的千家萬戶。
「喬治亞是連接亞歐兩大市場的橋梁。」阿爾奇爾·卡嵐迪亞表示,「我們正在抓住每個機會擴大喬治亞產品在中國市場的份額。」
印象最深的是中國人的責任感
中國有句名言: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喬治亞人常說:「只有在紮實的地基上,才能建成堅固的房子。」
在卡嵐迪亞看來,快速增長的社會財富、突飛猛進的科技創新、日新月異的建設成就只是表面現象,中國的成功深深植根於生生不息、代代相傳的民族精神。「中國人對於如何建設國家、保持團結、放眼未來的心態令我非常驚訝。」
長期在中國工作生活讓他有機會近距離接觸許多中國人,也擁有了更多與眾不同的體驗與思考。在被問及對中國印象最深刻的一點時,他毫不猶豫地回答:「是中國人的責任感。」
從2008年北京奧運會驚豔世界,到2010年上海世博會喜迎八方來客,卡嵐迪亞見證了中國一個又一個「高光時刻」。在他看來,中國成功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國家的頂層設計、有效的社會治理等,但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國人民始終充滿歷史使命感,萬眾一心、攻堅克難。
在分析思考中國發展經驗、道路的同時,卡嵐迪亞大使也扮演著中格兩國文化交流的使者。「我會推薦喬治亞人來中國旅遊,了解中國悠久的歷史和文化,也來感受中國的現代化發展速度。」他表示歡迎中國遊客到喬治亞走走看看,探索兩國更多的合作機會。
原標題:「我是半個北京人!」(我在中國當大使)
——訪喬治亞駐華大使阿爾奇爾·卡嵐迪亞
海外網 王法治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0年01月10日 第 08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