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O型腿、內八字?家長別大意,一旦超過這個年齡段還沒消失,立即...

2020-12-14 騰訊網

審閱者: 鄭一博(中國人民解放軍聯勤保障部隊第980醫院)

大多數寶寶在 8 ~ 18 個月之間就能站起來,開始邁出第一步。

一歲之後,通常可以獨自走幾步,但在這之前,他們會開始「閒逛」——沿著沙發或桌子的邊緣行走,用家具或伸出手來支撐身體。

但是如果寶寶有行走遲緩的跡象怎麼辦?如果發現寶寶有 O 型腿,或者踮起腳尖走路,您會擔心嗎?

在學習走路方面,不同的寶寶有很大的差異。不同種族的寶寶學會走路的時間也會有所不同。

一個寶寶可能比另一個寶寶要晚三四個月才會走路。這並不一定意味著寶寶有什麼問題,或者是行走遲緩。

隨著年齡的增長,兩個寶寶可能同樣健康,能夠跑步和玩耍。

一、O 型腿對寶寶有影響嗎?

O 型腿是新手父母們普遍關心的問題,他們可能沒有意識到幾乎每個寶寶出生時都有 O 型腿。

這種腿骨向外彎曲情況通常在兩歲時自行消失。剛學走路的寶寶通常會左右搖擺,而不是向前走,最初會導致 O 型腿看起來更加嚴重。

O 型腿不會造成行走遲緩,也不會影響寶寶學習走路的能力。

少數情況下,O 型腿在 2 歲時不能自行消失時,寶寶的膝蓋可以通過腿骨的曲線向外彎曲。

可能會導致膝蓋問題。如果寶寶突然出現 O 型腿或寶寶超過 2 歲後 O 型腿還沒有消失,帶寶寶去看醫生。

極少數情況下,O 型腿是佝僂病的徵兆。

由於寶寶飲食中缺乏維生素 D 和鈣等因素導致,會抑制骨骼生長。

O 型腿也可能是由罕見的疾病布朗特病引起,它會導致脛骨或小腿骨異常生長。這種情況常見於非裔美國兒童,與超重有關。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二、內八字腳對寶寶有影響嗎?

許多寶寶出生時都有輕微的足內翻,也稱為內八字腳。通常在學步期消失。

內八字腳可能是由腿部和足部上三個部位的任何一個問題引起的。可能由足部蹠骨內旋引起。可能由髖部股骨頭問題引起。

最後,也可能是脛骨或小腿骨的問題——脛骨內扭轉引起。

蹠骨內旋往往在開始走路時消失。這是足部本身的曲線,儘管還有其他可能的因素,通常由於胎兒出生前在子宮裡的位置造成的。

觀察寶寶腳底時,可以看到蹠骨內旋。它們會像兩個半月一樣相互彎曲。

醫生們對是否給一個內八字嚴重的寶寶戴腳撐意見不一。

一些醫生建議,如果寶寶在 4 ~ 6 個月大的時候,足部仍然嚴重彎曲,應使用腳撐或石膏。

當寶寶開始走路時,通常會取下腳撐或石膏。其他醫生不認為腳撐可以幫助寶寶矯正內八字腳,或加快足部和腿部的發展,使其更接近正常水平。

如果寶寶的膝蓋正對著前方,並伴有內八字,可能患有小腿內旋,常見於 1 ~3 歲的寶寶。

這種情況是由脛骨(小腿骨)內翻引起。通常在寶寶學習走路時自行消失。如果沒有消失,諮詢醫生可能的治療方法。

如果內八字寶寶的膝蓋朝向內側,寶寶可能股骨前傾。由股骨(大腿骨)向內翻轉引起,多見於坐著的時候,經常把小腿放在身後,呈 W 型的兒童。通常也會自行消失——一般在8歲左右。

所有這些情況通常會自行消失,幾乎不需要幹預。但是,情況如果持續或惡化,應該諮詢寶寶的醫生。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三、當寶寶踮起腳尖走路

大多數寶寶在邁出第一步時,用腳趾走路很常見。踮起腳尖走路應該在寶寶 2 ~ 3 歲時消失。

許多寶寶剛開始學走路時踮起腳尖走路。只有經過 6 ~ 12 個月左右的練習,他們才能學會用腳跟和腳趾走路。

通常踮起腳尖走走路不是問題。但如果2歲以上的寶寶還用腳趾走路,或者經常用腳趾走路,請諮詢寶寶的醫生。

用腳趾走路,或者只用一隻腳走路,可能是中樞神經系統問題的徵兆,應該檢查評估。

四、平足會導致行走遲緩嗎?

幾乎每個寶寶出生時都是平足。足弓自然形成需要時間。平足幾乎不會對行走造成任何問題,通常在 2 歲或 3 歲時消失。

當寶寶走路的時候,極平足會讓寶寶的腳踝看起來向內彎曲。如果足弓沒有發育完全去重新調整足部和踝關節的位置,就會出現這種情況。

除非在最嚴重的情況下,否則幾乎不需要治療,而且通常在過了嬰兒期寶寶發育到一定年齡後才考慮治療。平足有遺傳傾向。

五、寶寶髖關節發育不良有多嚴重?

寶寶出生的第一年,可能會出現發育性髖關節發育不良。由於韌帶和關節過度放鬆,這種疾病會導致寶寶的髖部發育錯位。

髖關節發育不良可導致行走遲緩或其他行走問題。因為髖關節脫臼會導致負重時疼痛加劇。

發育性髖關節發育不良是寶寶髖關節任何問題的總稱。每一千名新生兒中大約有五個新生兒會出現這種情況。

然而,只有千分之一的患兒會出現髖關節錯位。剛出生時,髖關節和韌帶在檢查時可能不穩定,但在最初幾周內會迅速恢復。

由於未知原因,髖關節發育不良在新生女嬰中更常見,左側比右側更常見。

寶寶的醫生會在寶寶出生時和以後的定期檢查中檢查其髖關節發育不良的情況。

如果檢查中有任何髖關節發育不良的跡象,會密切跟進。

症狀包括一條腿看起來比另一條腿短,寶寶大腿或臀部的摺痕與另一側相比不均勻,過於僵硬。

醫生將檢查寶寶的髖部,看是髖關節脫臼了或是彈回關節了。別擔心——檢查很輕,最壞的情況是可能有點不舒服。

髖關節發育不良需要治療,通常由兒童骨科專家治療,他們通常首先用X線和/或超聲波檢查髖部。

根據發現,治療範圍可以從持續觀察到使用特殊的髖部支撐/夾板矯正,以及麻醉後進行髖部操作或手術。治療方法也因寶寶的年齡而異。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六、行走的發展裡程碑

6 ~ 10 個月時:

大多數寶寶能站起來了。

7 ~ 13 個月時:

大多數寶寶會很高興地在家具周圍「閒逛」。

在父母的支持下,寶寶可以稍微走幾步(注意:不要強迫寶寶過早走路)。

11 ~ 14 個月時:

寶寶將開始獨自行走——14 個月大時,大多數寶寶會在某種程度上獨自行走。

七、行走遲緩,何時應就醫?

作為正常體檢的一部分,醫生會檢查寶寶的腿、腳和運動技能。但如果您擔心寶寶行走遲緩,帶寶寶去看醫生。

使用以上的裡程碑和以下指導方針來幫助您認識寶寶發育過程中出現的任何嚴重遲緩。

如果出現以下情況,帶寶寶去看醫生:

寶寶一歲半還不會走路;

寶寶只用腳趾走路;

關於寶寶的足部和腿有任何其他的顧慮。

如果身體一側的運動與另一側的運動之間存在任何差異,或者傾向於使用一條腿,特別是當情況變得更糟時,應該儘快去看醫生。

*本文內容為健康知識科普,不能作為具體的診療建議使用,亦不能替代執業醫師面診,僅供參考。

*本文版權歸騰訊醫典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媒體轉載,違規轉載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

*歡迎微信搜索並關注公眾號「騰訊醫典」,獲取更多健康科普知識。

相關焦點

  • 寶寶有O型腿/X型腿,是缺鈣嗎?需要矯正嗎?3種情況別大意
    每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寶寶擁有一雙筆直、修長的腿,所以,在寶寶出生、成長過程中,總有家長感到疑惑:「寶寶怎麼長著一雙「羅圈腿」?寶寶越大腿越歪,看起來像個X,怎麼辦?……」寶寶為什麼會出現O型腿/X型腿?要不要進行矯正?今天就來聊聊這個話題。
  • 怎樣修復o型腿?幾個步驟教你矯正o型腿
    O型腿分兩種:1.骨頭真的彎了,這可能跟小時候缺鈣有關,比較難糾正。2.小腿肌肉外翻,大多數人其實是屬於這個的。左邊是標準的腿型,正常情況下小腿是可以合併的。主動膝距,指的是直立時兩足踝部靠攏、腿部和膝關節向內用力併攏,雙膝關節內側的距離。專家提醒:O形腿的類型主要就以上幾種,針對患者的不同,所採用方法的自然也會存在差異。而對於中度、重度、極重度的患者來說,一些傳統療法顯然沒有什麼明顯效果的。因此上海解放軍微創矯形中心建議O形腿患者以及各位家長朋友,請勿胡亂接受不正規的治療方法,以免給自己或孩子帶來更為嚴重的危害。
  • 孩子O型腿、走路內八字?調整坐姿有效果麼?聰明父母這樣做
    不過沒過一會,問題來了。朋友看見兩個孩子坐在地墊上,雙腿放在身體兩側呈W狀的樣子,馬上提醒孩子們:這樣的坐姿是不正確的,以後會導致O型腿和走路內八字,一定要盤腿坐才行!孩子們在提醒下調整了坐姿,但是沒過多久,兩個孩子又開始恢復了兩腿放在身體兩側的W型坐姿。朋友只得又頻頻提醒、糾正他們。孩子們習慣的W型坐姿,真的會給他們帶來身體發育的不良影響嗎?
  • 1歲四個月的寶寶O型腿如何治療
    2歲之前孩子有輕微o型腿是生理性的,隨著孩子的徒步的發育會慢慢變直,後面還會變得有點x型腿,然後再7歲左右再變直,通常不需要矯正。寶寶在2歲以內的O型腿是正常的生理性彎曲,只要雙側對稱的彎曲;股骨和脛骨均彎曲;身高正常範圍,行走時無膝外擺;膝外擺是指在起步向膝關節短暫的外凸的情況,符合生理性彎曲,不用處理。那什麼才是真正的「O型腿」?O型腿指的是平臥放鬆時髖關節、膝關節、踝關節不在一條直線上,膝關節外移,致使雙腳靠近時,膝關節間有距離,可超過3-6釐米,外形類似字母「O」。
  • 寶寶走路很奇怪?內八字、外八字?可能是因為家長做了這件事
    有些家長說,自己家的孩子學會走路後,走路姿勢很奇怪,有點內八字或者外八字,不僅難看,還影響了孩子的整體形象。那麼孩子為什麼會出現「八字腳」呢?想要糾正孩子「八字腳」就跟著育兒助手敬邦BB車一起來了解一下背後的原因吧。過早讓孩子站立。
  • 家玥月嫂提醒:關於寶寶O型腿這個謠言,寶媽千萬別信!
    事實上,對絕大多數寶寶來說,O型腿→X型腿→相對直腿,是寶寶正常的生長軌跡。所以,剛出生的寶寶,都是O型腿。02、約2-3歲當寶寶開始學習走路時,通常在6-9個月後,O型腿開始改善,最晚至3歲,大多數孩子的O型腿消失。
  • 孩子o型腿怎麼辦 如何糾正o型腿
    孩子o型腿怎麼辦?如何糾正o型腿?o型腿是一種很難看的腿型,很多名家都就寫過o型腿遭人歧視的小說,成年人o型腿不能當兵,有的工作不能做,甚至找對象的時候, 對方比較挑剔,瞧不起有o型腿的人。家長一定要注意孩子的腿部發育,如果發現有o型腿的前兆,一定要及時幹預,杜絕形成o型腿。
  • 孩子是O型腿、X型腿怎麼辦?不慌,這些階段腿型「不正常」才正常
    胎兒在子宮中空間有限,全身盤曲、脊柱略為前傾、四肢交叉抱於胸腹部前,這樣就自然造成了寶寶脛骨內旋,出生是「O型腿」,也稱「蛙型」腿。之後部分幼兒會由O型腿轉變為X型腿,約4-6歲會再逐漸拉直。2-4歲寶寶為:X型腿;4-7歲寶寶腿型:變直。也就是說,很多孩子的腿,在2歲之前都是彎曲的,在6歲之前很可能看上去都有一定程度的「內八字」,之後會恢復正常。有時候,孩子的腿可能8、9歲之前還不會變直。
  • 寶寶腿不直怎麼辦?家長這樣做,長大後寶寶的腿又直又美!
    剛出生:大部分孩子都是O型腿孩子出生前,蜷縮在媽媽狹小的子宮內,腿會長時間保持輕微的彎曲。出生後的幾個月內,仍然會保持著雙腳彎曲或是向內交叉的姿勢,看起來像「O型腿」。2-3歲:寶寶的腿漸漸變直當孩子開始學步,腿部肌肉有了一定的力量,能夠牽引保護骨骼,加上骨骼在自身生長過程中會漸漸變直,「O型腿」就會得到改善。
  • 寶寶「O型腿」並非真正O型腿,別盲目矯正,否則就真成O型腿了
    現實中不少寶媽都可能發現自己寶寶突然成了O型腿,走路的樣子真的很難看。有的寶媽懷疑寶寶是缺鈣了,也有的擔心是尿不溼引起的,還有的給寶寶綁腿認為這樣可以糾正。其實這裡要說的是,在寶寶三歲之前,出現了O型腿是很常見的一種現象,並非是身體的一種疾病。
  • 寶寶一出生就是O型腿,需要矯正嗎?|嵌甲性甲溝炎|膝關節痛|踝關節|...
    兒童常見的腿部足部問題有以下幾種:● 足弓低平、平足● 走路姿勢不協調● X型腿、O型腿● 內八字、外八字在生長發育過程中,兒童的腿型隨著年齡變化而不同。剛出生的寶寶是O型腿,2歲左右的寶寶腿變直,4歲左右的寶寶是X型腿,6歲左右的寶寶腿逐漸變直但略有X型,6-8歲腿型基本成型。
  • 要想寶寶腿型好,超前挑戰別太早!導致O型腿的姿勢別讓寶寶做
    寶寶在運動時,應該由寶寶來控制運動的力道和方式,爸爸媽媽切忌有意控制寶寶的運動,比如:將還無法獨站的寶寶託著保持站立姿勢,甚至讓寶寶被託著蹬腿、蹦跳。 這是因為,當寶寶還無法自主完成某項大運動時,就表示寶寶的骨骼、肌肉、關節還無法支撐起自己的身體,無法承受過多的重量。如果爸爸媽媽讓寶寶「超前挑戰」,則會不利於寶寶骨骼發育,可能會造成寶寶將來O型腿或X型腿。
  • X型腿、O型腿,儘早矯正還來得及
    有很多家長帶著孩子來醫院,第一句話就是「醫生,孩子走路不好看,應該怎麼辦」一部分孩子走起來就表現為「O」型腿和「X」型腿。O型腿、X型腿和XO型腿膝內外翻的成因?家長成因分生理性和病理性兩種。一般2歲內小兒腿不直,若是非常輕度,多是生理性的膝內翻。超過2歲,小兒腿部肌肉發育,平衡能力明顯提高,生理性輕微的膝內外翻會自然矯正。病理性膝內外翻的原因有很多,如佝僂病、外傷、炎症及一些先天性疾病等。如何精確診斷?
  • 21歲美女卻是O形腿,醫生:小時候忽視了這個……
    自測:你是不是X型/O型腿X型腿:站立併攏兩膝,測量內踝間距,踝關節之間的距離超過9cm,需要儘早矯正,超過15cm是重度膝外翻。O型腿:併攏踝關節,兩膝關節間距超過4cm,需要矯形治療,若超過10cm是重度膝內翻。為什麼會有X型/O型腿呢?問題很可能出現在腳上!當腳展現出某些特徵,及早幹預,可糾正腿型哦。
  • 新生寶寶經常「放屁」?可能是腸脹氣,家長別大意寶寶很難受
    然後大家都笑了,迪迪抱著兒子說:「我家這是個屁精轉世,別看剛出生沒多久幾乎每天都要放好多屁」,大家都被他都得笑出眼淚。但是其中一個二胎寶媽卻說:「你這還是去醫院看一下吧,好像不是正常的現象」。迪迪一下就緊張了,趕緊帶孩子去醫院了。
  • X型腿不僅醜,還對身體有危害,定製矯正鞋來幹預
    家長也希望孩子的腿型漂亮,不要出現X型或O型腿。那麼該如何預防腿部畸形呢?一旦出現X型腿,又該如何幹預矯正呢?  X型腿,俗稱「外八字腿」,醫學專業名稱為「膝外翻」,也就是說雙腿自然伸直或者站立時,雙膝併攏,但踝關節的內側不能併攏。
  • 一直用尿不溼導致寶寶O型腿?寶媽別做錯,兩個有效方法提前預防
    使用尿不溼導致寶寶O型腿? 這個就是爸媽們誤會尿不溼了。 寶寶在二歲之前會普遍有O型腿的情況,主要是因為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寶寶是以蜷縮雙腿的姿勢生長,所以出生之後會維持O型腿的姿勢。
  • 寶寶出現O型腿,暗示身體缺鈣了?做好三點,有助於改善孩子腿型
    ,而O型腿這一常見腿型問題,可以說是影響了很多孩子的外在形象,也成為了很多父母的難題。 對方先是過來抱了一下寶寶,誇獎其發育得好,接著說道:「這寶寶哪都好,就是這腿有點彎曲,O型腿有點嚴重哦,是缺鈣嗎?」 玲玲表面上裝作不在意心理卻暗暗不舒服,但是看看自家孩子確實有一點O型腿,於是暗自給寶寶補鈣。
  • 嬰兒為什麼都有O型腿?紙尿褲不背鍋,媽媽做好4點,寶寶擁有美腿
    但這個O型腿跟跟平時說的O型腿又有些不同。嬰幼兒期的O型腿,主要是因為寶寶在媽媽的子宮內孕育時,只能在狹小的空間裡成長導致的。在孕早期和孕中期時,胎兒在宮內可以享受的空間還好,但進入孕晚期,隨著胎兒的長大,小肉肉也越來越豐滿,在媽媽肚子裡的小房子也會變得越來越狹窄。
  • 寶寶出現O型腿或X型腿,不是穿紙尿褲的緣故,真正的「元兇」是它
    有人認為孩子出現O型腿或者X型腿,是因為穿紙尿褲的緣故,其實這種觀點並不正確。紙尿褲只接觸嬰兒的髖關節和大腿根部,對小腿幾乎沒什麼影響,並不會造成寶寶O型腿或X型腿。造成寶寶O型腿或X型腿的主要原因是小腿脛骨發生不同程度的扭轉,導致大腿和小腿之間視覺上出現了角度。這是因為剛學會走路的小寶寶平衡感還不是很好,走路時心裡害怕,踩踏不穩,所以會出現膝蓋內扣的X型腿現象,這種情況一般在孩子七歲後會逐漸自我恢復,腿型變直。如果孩子2歲後還是O型腿或者7歲後還是X型腿就需要找醫生矯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