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孕育島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新生兒的身長與體重,本該是兩個密切相關的數據,但是在實際測量的時候,寶寶們的身長基本統一,體重卻千差萬別。
新生兒的腦容量,從出生的一刻就已經固定了,而寶寶的智商高低,恰恰就蘊藏在出生體重這一神秘數字當中。
寶寶並非越重越聰明,也不是越輕越好,達到其中的平衡點,這樣的娃最聰明。
嬰兒出生體重多少最聰明?這個數表示娃天生聰明
姜麗家的閨女才滿月,這幾天家裡的客人絡繹不絕,好多親戚前來探望姜麗,給姜麗送來各種兒童玩具、小衣服等用品。
「這小侄女胖乎乎的,真可愛。」寶寶的一個遠方小姑姑說:「寶寶出生的時候多重啊?」小姑姑是育嬰師,姜麗還以為這是要傳授什麼護理經驗呢。
回憶了一下寶寶出生時候的紀錄,姜麗說:「七斤半,出生的時候有點兒瘦。」小姑姑立刻喜上眉梢,讚美地說:「出生體重跟智商掛鈎,七斤左右是最聰明的!」
對於孩子智商之類的說法,姜麗始終是半信半疑,感覺都是糊弄人的玄學說法。但是話從育嬰師的口中說出來,姜麗也不得不信服了。
孩子智商咋能跟體重有關呢?這還真不是胡說的,科學家也曾做過很多的相關實驗,結果都指向相似的結論,寶寶的智商,還真跟出生體重有關。
孩子出生多重才聰明?專家有話說
美國腦神經科學家曾進行相關研究,得出這樣的結論:出生體重小於3.6kg的新生兒,體重越沉越聰明,而超出4公斤的巨大兒,體重則越輕越聰明。
由此可見,出生體重在3.6~4kg(7.2~8斤)之間的寶寶,是最為聰明的。現實生活中,那些後期成績優異、能夠舉一反三的孩子,出生時也多出自這個體重區間。
新生兒的腦袋是整個身體中最大的部位,約佔整個身體的1/4,但並非體重越大腦容量就越大,過於肥胖的「巨大兒」多長的部分是肉,沒有更聰明。
新生兒都是四肢彎曲的,而大力的拉伸很可能會損傷寶寶的筋骨,因此身長是無法準確測量的,幾乎都是護士給的估測值;把寶寶放在體重秤上,就可以得到體重的數值,因此體重的數據才是相對準確的。寶寶體重參考表
小傢伙出生的第一周,體重可能會有不增反降的趨勢,媽媽們不必擔心,並不是寶寶沒吃飽,這是正常的體重波動,從第二周以後,小傢伙的體重才會穩定地增長。
0~6月齡的寶寶,體重(kg)=出生體重+月齡×0.67~24月齡的寶寶,體重(kg)=出生體重+月齡×0.52~7歲寶寶,體重(kg)=年齡×2+8剛出生的新寶寶,胃容量遠比我們想像的要小,因此食量也是非常少的,而此時媽媽的初乳濃稠黏膩,剛好適合寶寶食用。小傢伙吃幾口就飽了,這些營養足夠寶寶成長。
母乳餵養的媽媽們,只需要遵照按需哺餵的原則即可。媽媽們每天多喝水、按需哺喂,乳量也會源源不斷,不必擔心寶寶吃不飽。
你家寶寶過胖了嗎?
母乳餵養很難準確控制食量,因此很多寶媽擔心娃吃不飽,過度哺喂,結果導致寶寶更胖了。
寶寶肥胖不僅會帶來健康問題,還會影響寶寶長高,並不是什麼好事。參考上面的體重計算方法,看看你家寶寶吃胖了沒?
當實際體重超出標準120%,則為輕度肥胖;超出150%就是重度肥胖;當實際體重不到標準85%,則為輕度消瘦;不足75%則是重度消瘦。一味地追求肥胖或苗條,都不是好事,媽媽和寶寶都保持良好的飲食生活習慣,媽媽身體好,寶寶才會健健康康的。
母乳哺餵規律
母乳餵養本應是最方便的餵養方式,媽媽們只需要按需哺喂,寶寶餓了會表現出覓食,飽了會主動放開媽媽,小傢伙非常聰明。
0~3月齡的寶寶食量小,哺餵比較頻繁,每天約需要8~12次哺乳;4月齡以後,媽媽們可以逐漸規律化餵奶,每3~4小時哺餵一次;在加入輔食以後,哺乳次數也可以適當減少。在實際生活中,媽媽們往往受到外界的壓力,而影響到乳汁的分泌。哺乳期充足的水分攝入,健康清淡的飲食,是泌乳的重點是有助於哺乳的。
【寫在最後】
肥肉總是忠貞不渝,每一口吃掉的脂肪,都不離不棄地掛在了身上。
【留言板】
太胖太瘦都不是好事,你家娃出生體重達標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