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攝頌》

2021-02-07 次第花開

▲扎西持林法寶 《般若八千頌》

《般若攝頌》(又稱《聖般若攝頌》)是釋迦牟尼佛親口宣說的、具有不可思議加持的、闡述甚深空性的大乘經典,漢譯為《佛說佛母寶德藏般若波羅蜜經》,它總結了廣、中、略三大般若的甚深意義。

釋迦牟尼佛在接近涅槃時對阿難尊者說:「即使你把我所講的法全都忘失了,般若的隻言片語也絕不能忘,當以對如來知恩報恩之心,受持此般若、切莫失毀,這一點理應銘記於心!」

在藏文中,《廣般若》有十萬頌,《中般若》有二萬五千頌,《略般若》有八千頌,漢文的《大般若經》共有六百卷,字數達五百餘萬。如此巨篇,對我們忙碌的現代人來說確實難以去翻閱、讀誦。而《般若攝頌》囊括了般若的所有要點,可以說是一切般若的精華所在。麥彭仁波切在講《般若攝頌》時曾這樣說:「傳講、聽聞諸如此類眾多功德而超勝的這部經,就相當於傳講、聽聞了所有的般若。」

《般若攝頌》中說:般若是一切法的根本,如果把這個放下來,而去希求其他的法,那就像一個人在找到大象後,還去尋找大象的腳印一樣荒唐;也像一個人在得到美味佳餚後,為了吃得更好而去尋找其它低劣的食品一樣愚痴。


▲扎西持林法寶 《般若八千頌》

釋迦牟尼佛在本經中告訴我們:「過去未來十方佛,道皆般若非餘者,此度是入大菩提,光燈日輪勝導師。」「此學處乃導師說,諸學之最是無上,智者欲學到彼岸,當學佛學此般若。」「佛子聲聞獨覺天,一切眾生安樂法,悉由殊勝般若生,智慧無盡亦無增。」

在藏傳佛教中,《般若攝頌》弘揚得非常廣,很多格魯、噶舉、寧瑪等教派的寺院都在學習。法王如意寶以前不但講過《般若攝頌釋》,還講過《般若攝頌》的頌詞,而且他老人家也日日念誦這部經典,並且能夠完全通篇背誦。以前法王如意寶為眾弟子講《般若攝頌》,有一天他老人家說:「今天早上我對妹妹說,雖然我們現在身體都不太好,但我們都應生起歡喜心。因為遇到這麼殊勝的般若法門,前途肯定都是解脫,除此之外的去處絕對不會有。所以能在臨死之前講這麼殊勝的法,我心中很是歡欣。」


▲扎西持林法寶 《般若八千頌》

相關焦點

  • 唯識三十頌釋義,是「根本無分別智」所統攝;而方便等後四度
    意謂:波羅蜜多,實有十種,然而有處,但說六種(如《金光明經文句記》卷四云:「六(度)通大小,十(度)唯在大」)應知:那是因為後四度── 方便、願、力、智,皆是第六般度所統攝之故。至於有處像《華嚴經》、《大寶積經》、《金光明最勝王經》等,開六度為十度者,那是因為第六般若度,唯是「根本無分別智」所統攝故;而方便等後四度,則皆是緣世俗諦之「後得智」所統攝故。
  • 佛教:《心經》裡的「般若」究竟是什麼意思?看完你就明白了!
    《心經》是一部家喻戶曉的經典,此經全名為《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此經詮釋的空性之理,是整個大乘佛法的精華,字字句句加持力極為超勝。以敬信心哪怕念誦一遍,也會帶來安樂,更是會在相續中種下證悟空性的種子,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和《心經》有關的那些事。《心經》是一部什麼樣的經典呢?此經文字簡短,義理完備深刻,將《大般若經》的要義盡攝無遺。
  •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節講—前言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簡稱《大品般若》、《大品經》,此經梵文本共有二萬五千頌,故又稱《二萬五千頌般若》,因為卷帙中等
  • ▷菩提道次第攝求加持頌解析 (三十八攝頌)1
    (下拉到文章底部可收聽語音)菩提道次第攝求加持頌解析 (三十八攝頌) >章嘉•阿旺羅桑確丹仁波切 造頌向巴恩珠仁波切          講授2017年5月10日於西藏芒康羅布林寺 今天講授的是三十八頌的《菩提道次第求加持頌》。
  • 般若經有漢藏之別嗎?
    藏傳佛教中,般若裡邊覆蓋面最廣的經叫《十萬頌般若》。其實玄奘的《大般若》裡邊的第一卷至第四百卷之間的「第一會般若」,就和《十萬頌般若》是一樣的。其中的文字,可能有不完全一致的地方,不同的地方可能是缺了某些字而已。這是可以理解的,因為那個時候的經全都要靠手寫,抄寫的時候難免有疏漏。第二個部分是《二萬五千頌》的部分,漢藏經可互相補充的地方非常多。
  • 120.中國般若-放光經&竺法護
    上一課我們講朱士行西行求法,他運氣很好,甚至沒有出中國,他就在新疆于闐成功地找到了兩萬五千頌般若經。
  • 摩訶般若波羅蜜,是諸菩薩摩訶薩母,能生諸佛,攝持菩薩
    示初機其一(洪諲)一步一登臨,無非般若心。逢人只麼道,終不誤他人。「般若」原來是梵語,這裡是智慧的意思。禪師以步步登高作比喻,說明修習佛法就是一步一步地修習智慧之心。禪不僅把般若之智比作般若船,以便乘船渡過生死之苦海;還把般若之智比作利劍,依靠般若之劍就可以斬斷迷痴煩惱之樹;甚至還把般若比作佛母,諸菩薩因為智慧可生佛,生諸菩薩。
  • 菩提道次第廣論(圓滿) | 三十八攝頌略釋
    南無大智文殊師利菩薩三十八攝頌略釋三十八攝頌略釋 現在我把前面所有說過的道理再統攝起來,為大家複習一下。由於它總攝一切修行綱要,而且每一個偈頌最後都是祈求加持,所以又叫「攝修求加持頌」。  現在我們看這個文義,先把它念一遍,前三個偈頌是:· 「萬善根本從師出,能生利樂如良田,依止違法善根斷,如理事師求加持。」  · 「一切時處普攝護,諸善知識真佛身,但觀功德毋尋過,並念大恩求加持。」
  • 般若波羅蜜多咒是什麼意思
    般若波羅蜜多咒亦是大神咒,大明咒,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般若波羅蜜多咒功德甚深廣大。念誦般若波羅蜜多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念誦般若波羅蜜多咒能開啟智慧之門,從而生起大智慧,有助於修成佛道。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描述,觀自在菩薩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其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 農曆四月十三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始譯紀念日
    鳩摩羅什大師(圖片來源:慧海佛教資源庫)2014年5月11日,農曆四月十三,是《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始譯紀念日。《摩訶般若波羅蜜經》,二十七卷(或分三十卷、四十卷),共九十品,又稱《大品經》《新大品經》《大品般若經》《摩訶般若經》。本經相當於六百卷《大般若經》之第二分(卷四○一~四七八),旨在闡明般若波羅蜜之法,是大乘佛教初期闡說般若空觀之基礎典籍。本經同本異譯有《光贊般若經》十卷(西晉竺法護譯)、《放光般若經》二十卷(西晉無叉羅譯)。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回遮儀軌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 農曆二月初六 鳩摩羅什開始翻譯《小品般若波羅蜜經》
    鳩摩羅什(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2015年3月25日,農曆二月六日,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開始翻譯《小品般若波羅蜜經 《小品般若波羅蜜經》,十卷,二十九品,又稱《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小品經》《新小品經》等,即八千頌般若。《小品般若波羅蜜經》闡釋菩薩之般若波羅蜜、諸法無受三昧、菩薩摩訶薩及大乘之意義,詳舉般若波羅蜜與五蘊之關係、受持修習般若波羅蜜之功德,以及諸法空無所得、空三昧等之理。本經同本異譯較多,計有:《道行般若經》,十卷,後漢支婁迦讖譯。二、《大明度無極經》,六卷,吳支謙譯。
  • 宏圓法師:般若波羅蜜是第一波羅蜜
    無著菩薩解釋說:「第一波羅蜜者,謂般若於餘五中最勝故」什麼意思?就是說般若勝於其餘的五波羅蜜,我們說六波羅蜜嘛,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這六波羅蜜中,般若波羅蜜勝於其餘五波羅蜜。《大般若經》中說:「若離般若波羅蜜多,布施等五度不得名為波羅蜜。」
  • 般若心咒
    一、關於般若心咒的譯音問題  本咒全名為般若佛母心咒,全咒含攝般若心經經義,如經所說是在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本咒在玄奘譯本中音譯為「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娑婆訶。」,參考其他譯本的音譯,發現其中出入甚大。
  • 大般若心咒、心真言、般若波羅蜜多陀羅尼、真實圓義陀羅尼
    【1、般若心咒:】舍利子。諸菩薩摩訶薩。若能誦是般若波羅蜜多明句。是即修學甚深般若波羅蜜多爾時世尊。從三摩地安詳而起。贊觀自在菩薩摩訶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如汝所說。如是如是。般若波羅蜜多。當如是學。是即真實最上究竟。一切如來亦皆隨喜。
  • 觀照般若破妄心,念般若禪十兩金,老和尚的前三三與後三三
    從前有位老和尚坐在路邊,身旁立一個寫著「賣般若禪」的招牌。過來一位生意人問道:「咦!般若禪是什麼呢?」老和尚回道:「你要買我的般若禪嗎?我的一首般若禪詩賣二十兩黃金,不過你是第一位有緣人,就賣十兩黃金好了。」「喔!般若禪到底是什麼呢?
  • 唐道悟禪師圓寂、《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始譯紀念日
    二、《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始譯紀念日鳩摩羅什大師(圖片來源:慧海佛教資源庫)2013年5月22日,農曆四月十三,是《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始譯紀念日。《摩訶般若波羅蜜經》,二十七卷(或分三十卷、四十卷),共九十品,又稱《大品經》《新大品經》《大品般若經》《摩訶般若經》。本經相當於六百卷《大般若經》之第二分(卷四○一~四七八),旨在闡明般若波羅蜜之法,是大乘佛教初期闡說般若空觀之基礎典籍。本經同本異譯有《光贊般若經》十卷(西晉竺法護譯)、《放光般若經》二十卷(西晉無叉羅譯)。
  • 敦煌寫經 法藏P2318光贊般若經卷第二
    大佛自舌根放光照三千世界,光中生蓮華,華上諸佛出現,稱讚此般若,故云光贊般若。般若經第二會之別譯也。《光贊般若波羅蜜經》,十卷,西晉竺法護譯,又稱《光贊經》《光贊般若經》或《光贊摩訶般若經》。相對於小品般若經初譯本《道行般若經》,本經是大品般若經的初譯本,相當於梵本二萬五千頌《般若波羅蜜多經》(即唐三藏法師玄奘所譯《大般若經》)第二會八十五品中的最初二十七品,也相當於無叉羅所譯《放光般若經》二十卷、九十品中的最初三十品,及鳩摩羅什所譯《摩訶般若波羅蜜經》二十七卷、九十品中的最初二十九品。本經梵本於西晉太康七年(286),由于闐沙門只多羅持來,竺法護於同年十一月二十五日譯出。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 英文版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Listen Sariputra, this Body itself is Emptiness and Emptiness itself is this Body.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的講記——斬斷苦根之慧劍(五十七)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的講記——斬斷苦根之慧劍(五十七)          班字爾慈智加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