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中的「黃裳,元吉」應該怎麼理解?原來有個錯別字!

2020-12-26 抱雪齋讀易筆記

在金庸先生的《射鵰英雄傳》中,那部引來武林中人爭奪的絕世秘籍《九陰真經》,是一位名叫黃裳的老儒寫成的。

我們還曾經說過,這位黃裳的原型有兩位,其中一位是傳說中住世五百年的仙人。(有關黃裳的原型,可參見本號系列文章)

這位仙人黃裳,字元吉,其姓名很顯然是出自《周易》的坤卦六五爻辭:

黃裳,元吉」。

不過,這個名字其實是錯的。

原本的《周易》中,這句話應該是「黃常,元吉」。

為何如此說?且聽小編細細說來。

一、常與裳

古文中,「常」與「裳」二字相通,因此常常混用。

在馬王堆出土的帛書《周易》中,這句話就赫然寫的是「黃常,元吉」。

那麼,究竟原作者寫的是「黃常」還是「黃裳」呢?

其實把卦爻辭一分析,我們就很容易能夠斷定:原作者寫的一定是「黃常」而不是「黃裳」

原因有三:

第一,「常」的意思是天子的旗幟,又名「大常」。《周禮.春官》云:「王建大常」,又說「司常掌九旗之物名,日月為常。」《釋名》也說「日月為常。謂畫日月於其端,天子所建,言常明也」。《巾車》也說:「王乘玉路,建太常,十有二斿以祀。」根據古人對爻位的設定,五爻為天子之位。「常」字明顯更能夠與六五的爻位相匹配。

天子龍旗大常

第二,《周易》作者在編撰卦爻辭的時候,特別注意爻位的取象,比如初爻多稱為「尾」、「趾」;上爻多稱為「首」、「頂」,坤卦的六五爻居於上卦之中,理當對應人體的上半身,而「裳」的意思卻是下衣,位置完全對不上。反觀「常」字,作為高高飄揚在上的天子旗幟,正與作者的爻位設定完全相符。

第三,「常」作為天子旗幟,上面除了繪有日月,還繪有乾坤二卦爻辭中都提到的龍。《覲禮》便說:「天子乘龍,載大旂,象日月,升龍降龍。」這繪有升龍和降龍的大旂,便是大常

太常上繪有升龍與降龍

二、黃常之「黃」

既然確定了《周易》的作者原文寫的是「常」,我們不妨來看看什麼是「黃常」。

常,又名大常,是天子的旗幟,因此,「黃常」,就是黃色的天子之旗幟。

這面旗幟,記載在《月令》中:

中央土,其日戊己,其帝黃帝其神后土其蟲倮,其音宮,律中黃鐘之宮,其數五,其味甘,其臭香,其祀中溜,祭先心。天子居大廟大室,乘大路,駕黃馬,載黃旗,衣黃衣,服黃玉食稷與牛,其器圜以閎.——《禮記.月令》

原來,黃常的黃,指的就是五行居中的「土」,也就是黃帝所居之所。

巧的是,《坤》的卦象,正有土地之象。

更巧的是,五行之數中,中宮之土的配數為五(「其數五」),而「黃」二字正好出現在第五爻!

更更巧的是,天子要在五行屬土的時間裡「載黃旗」,也就是「黃常」!

三、黃常與中

綜上所述,在《周易》作者的眼中,「黃」這個顏色就意味著五行之「中」。

因此,「黃常」不僅僅表示黃色的天子旗幟,同時也象徵著「以中為常」。

「中」,就是《周易》的作者要我們遵從的至高準則。

只有守住了「中」這個「黃常」,才能夠「元吉」。

元者,大也,首也,天子,是一個國家的最大元首,唯有天子帶頭遵守這個「中」的至高原則,才能夠使得天下人人向善。

「吉,善也」——《說文》

這就難怪作者要說:「黃常,元吉」了!

相關焦點

  • 「見群龍無首」應該怎麼理解?從易傳中的「天德」說起
    《周易》的乾卦有用九爻,其辭曰:「見群龍;無首,吉。」這句話應該怎麼理解呢?易傳《小象》是這樣解釋的:「用九,天德不可為首也。原來,秘密就在《小象》的作者身份上。不妨細細讀來。一、「天德」的定義我們說過,絕大多數的易傳,包括《周易》本身,都是思孟學派的作品。
  • 《周易》名句起名:10個文質彬彬的新生兒名,詞意雋永
    一個好的名字應該包括好的寓意,因為名字並不單純只是一個代號,它還有暗示作用,積極向上的名字總能給人朝氣蓬勃的感覺。《易經》自古以來,被譽為群經之首,所以很多人都想從周易中給寶寶取名。比如李光地(1642-1718),字晉卿,清政治家,理學家。名字就出自《易-晉卦》:「明出地上,順而麗乎大明」。所以,今天就為大家推薦一些出自《易經》中的好名字。
  • 「不速之客」原來是這個意思!《周易》卦爻辭原文應該這樣解
    翻開《需》卦,「不速之客」這個詞,出自全卦的最後一句爻辭:「入於穴,有不速之客三人來,敬之,終吉」。這句話究竟應該如何理解呢?不妨細細讀來。一、「不速之客」有「三人」我們看到,爻辭中的「不速之客」,人數是「三人」。當然,這個「三人」有可能是虛指,表示很多人的意思。但在這句話中,「三人」就是指很明確的三個人。
  • 男孩起名:30個堂堂正正的《易經》男孩名字,自帶香氣
    《周易》不僅是人類軸心時代唯一一本由符號系統與文字系統共同構成的經典,而且是唯一一本書儒家和道家共同尊奉的經典。儒家將《周易》奉為五經之首,道家將《周易》奉為三玄之一。自古以來,很多名人的名字取名直接來源於《周易》,下面跟隨吉生起名看看有哪些歷史名人的名字出自易經。
  • 新生寶寶取名:周易聰明正直的男孩名,個個鴻運當頭、福澤深厚
    黃裳黃裳,字冕仲。出自《易·坤卦》:「象曰:黃裳元吉,文在中也」。釋義:黃是高貴之色。裳是下衣,穿在裡面。因為黃色代表中,行事以中道為準則,當然是吉祥的。山謙出自《周易》:(地山謙)坤上艮下。解釋:謙卦:亨通。君子謙讓將會有好結果。3. 於恆出自周易《需》卦:「需於郊,利用恆,無咎」。
  • 「成性存存,道義之門」應該怎麼理解?答案原來在《孟子》裡!
    ——《繫辭》這段話的最後一句「成性存存,道義之門」,歷來解釋皆未允當,其實只要把它放在思孟學派的思想中,就非常好理解了。——事實上,不僅僅是《繫辭》這些易傳,就連《周易》一書,也必須放在戰國初年的時代背景、以及思孟學派的思想背景下,才能夠有讀通的希望。
  • 周易名句取名:15個足智多謀的男寶寶名,空靈禪意,清新唯美
    《周易》說「一陰一陽之謂道」,陰陽變化、陰陽中和就是「大易之道」。可化解為三句話:宇宙周期變化的大規律,人類知變應變的大法則,人生為人謀事的大智慧。一、足智多謀的男寶寶名俗話說,「千金易得,好名難求」,借用《易經》起名,其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很有古風韻味。因此,接下來就為大家推薦一些出自易經中的好名字。
  • 周易八卦基礎知識(周易常用斷語)
    周易八卦基礎知識周易常用斷語註:吉兇斷語是有使用條件的,根據限定的條件來推理,才能得出正確的判斷。常用字有:元、亨、利、貞、吉、咎、悔、吝、厲、兇等。吉的斷語:元、亨、利、貞、元吉、大吉、貞吉、可貞、初吉、中吉、終吉。
  • 女孩取名:30個周易嫻靜端莊的小寶寶名,你碰到過嗎?
    自古以來,很多名人的名字取名直接來源於《周易》,下面跟隨吉生起名看看有哪些歷史人物的名字出自周易。一、那些出自周易的名人名字1.韓元吉韓元吉,字無咎。出自《易·坤卦》:「六五。黃裳,元吉」。釋義:黃是高貴之色。裳是下衣,穿在裡面。因為黃色代表中,行事以中道為準則,當然是吉祥的。
  • 男寶寶名:10個《周易》足智多謀的男寶名字,氣概不凡
    在生活中我們不難發現,一個好聽特別的名字總是能夠被他人輕易記住,從而有了很多表現的機會。因此父母一定要慎重對待。《易經》自古以來,被譽為群經之首,所以很多人都想從周易中給寶寶取名。比如李光地(1642-1718),字晉卿,清政治家,理學家。名字就出自《易-晉卦》:「明出地上,順而麗乎大明」。所以,今天就為大家推薦一些出自《易經》中的好名字。
  • 牛寶名:10個周易瀟灑大氣的寶寶名,個個寓意美好
    所以,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些出自《易經》裡的好名字,個個都有內涵和氣質。 一、《易經》中瀟灑大氣的寶寶名1. 俸待(俸):用作人名意指成果、成就、珍貴。(待):用作人名意指可靠、禮貌、熱情、希望。——《三國志·諸葛亮傳》寓意孩子在以後人生旅途中能具有溫柔敦厚的優良品質,真正做一個才高八鬥的人。從古以來,很多名人的名字都直接取材于于《易經》,下面跟隨吉生起名看看有哪些歷史文化人物的名字來自易經。
  • 「群龍無首」是個錯誤的成語?從斷句聊聊《周易》卦爻辭的結構
    《周易》乾卦中的「見群龍無首吉」一句,可以有兩種斷句法。一種斷成「見群龍無首,吉」。一種斷成「見群龍;無首,吉。」二、《周易》作者的價值觀從作者對各種現象所下的吉兇斷語中,我們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到其鮮明的價值觀: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什麼應該提倡,什麼應該反對。以「見群龍」為例,這個現象是說,出現了群龍爭先,六神無主的情況。
  • 周易第2卦_坤卦(坤為地)_坤上坤下
    元,亨,利牝馬之貞。君子有攸往,先迷後得主。利西南得朋,東北喪朋。安貞,吉。 象曰: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白話文解釋坤卦:大吉大利。佔問雌馬得到吉兆。君子前去旅行,先迷失路途,後來找到主人,吉利。西南行獲得財物,東北行喪失財物。佔問定居,得到吉兆。
  • 《周易》說文解字系列:說「吉兇」
    《周易》一書之所以被人們誤會成算命的卜筮之書,最大的原因就是充斥著全書的大量「吉」和「兇」。這和所有的卜筮之書看起來幾乎一模一樣——除了卦爻辭更加難懂之外。但實際上除了字面上的相同,這兩個字在《周易》中的含義和用法,與算命先生口中的吉兇完全不同。
  • 有經驗的老師告訴你幾個好方法,從此和錯別字說拜拜
    消息傳到父子倆耳中,兩人急急忙忙趕回家,只見人去室空,新墳兩座。做父親的立即氣昏過去。兒子咬牙切齒到衙門告官,指控念信的用謊言殺人。縣官當即升堂問案將原信找到一看,原來信中有這麼句:「…生意興隆,人手不足,故了兩人。」縣官揣摩許久,恍然大悟道:「這『故了兩人』,莫非指「僱了兩人』嗎?」兒子稱是。縣官提筆批道:「「故」『僱』不分荒唐如此,惹下大禍,咎由自取。」
  • 《周易》:古代仕途中人的案頭必備
    由此,《周易》正式成為仕途中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案頭必備。其實,不僅通過科舉走上仕途的人士將《周易》思想作為治理社會政事的指導,未進入仕途的人士也將《周易》思想作為修身、齊家的指導。明末有一位名叫程智的學者,雖「不喜舉子業」,卻「深究易理至忘寢食」,崇禎年間至吳縣講學時「從遊甚眾」。
  • 黃裳與明教之戰:他們是如何結仇的?是否像六大派那樣遠徵西域?
    《萬壽道藏》完成後,黃裳仍舊在朝廷為官,雖然有一身絕世武功,但卻不顯山不露水,遠離江湖紛爭。黃裳本就不是江湖中人,正常情況下,他也不會捲入江湖鬥爭。原來北宋末年,朝廷軍隊戰鬥力極差,加之沒有好的將領,讓黃裳這樣的文官去領兵打仗,使得軍隊更加不堪一擊。反觀明教一方,教徒都有堅定的信仰,打起仗來悍不畏死,而且教內高手眾多,能人眾多。
  • 《周易》太極陰陽八卦理解人生世界觀
    《周易》即《易經》,是集中國眾多古聖先賢探索宇宙自然奧秘、從事社會實踐的智慧的文化巨著。《周易》作為中國傳統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學與人文實踐的理論根源,是古代中華民族思想、智慧的結晶,被譽為「大道之源」。《周易》內容極其豐富,對中國幾千年來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都產生了極其深刻的影響。
  • 理解了孔子的四個聖人之道,即可理解太極生兩儀的真正含義
    到了清道光年間,《樂育堂語錄》的作者黃裳,此黃裳可不是《九陰真經》的作者黃裳,更認為是伏羲以一擬太極,然後一畫開天,從而創造了世間萬物和生命。我們還注意到「易有太極」的易,也就是「太卜掌三易之法」的易,也就是《易經》或者《周易》的易,也就是《易傳》中「易有聖人之道四焉」的易。《繫辭上》第十章:易有聖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辭,以動者尚其變,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佔。
  • 周易第二卦:坤卦 坤為地 坤上坤下
    或從王事,無成有終。象曰:含章可貞;以時發也。或從王事,知光大也。六四:括囊;無咎,無譽。象曰:括囊無咎,慎不害也。六五:黃裳,元吉。象曰:黃裳元吉,文在中也。上六:戰龍於野,其血玄黃。象曰:戰龍於野,其道窮也。用六:利永貞。象曰:用六永貞,以大終也。文言曰:坤至柔,而動也剛,至靜而德方,後得主而有常,含萬物而化光。坤其道順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