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庸先生的《射鵰英雄傳》中,那部引來武林中人爭奪的絕世秘籍《九陰真經》,是一位名叫黃裳的老儒寫成的。
我們還曾經說過,這位黃裳的原型有兩位,其中一位是傳說中住世五百年的仙人。(有關黃裳的原型,可參見本號系列文章)
這位仙人黃裳,字元吉,其姓名很顯然是出自《周易》的坤卦六五爻辭:
「黃裳,元吉」。
不過,這個名字其實是錯的。
原本的《周易》中,這句話應該是「黃常,元吉」。
為何如此說?且聽小編細細說來。
一、常與裳
古文中,「常」與「裳」二字相通,因此常常混用。
在馬王堆出土的帛書《周易》中,這句話就赫然寫的是「黃常,元吉」。
那麼,究竟原作者寫的是「黃常」還是「黃裳」呢?
其實把卦爻辭一分析,我們就很容易能夠斷定:原作者寫的一定是「黃常」而不是「黃裳」。
原因有三:
第一,「常」的意思是天子的旗幟,又名「大常」。《周禮.春官》云:「王建大常」,又說「司常掌九旗之物名,日月為常。」《釋名》也說「日月為常。謂畫日月於其端,天子所建,言常明也」。《巾車》也說:「王乘玉路,建太常,十有二斿以祀。」根據古人對爻位的設定,五爻為天子之位。「常」字明顯更能夠與六五的爻位相匹配。
第二,《周易》作者在編撰卦爻辭的時候,特別注意爻位的取象,比如初爻多稱為「尾」、「趾」;上爻多稱為「首」、「頂」,坤卦的六五爻居於上卦之中,理當對應人體的上半身,而「裳」的意思卻是下衣,位置完全對不上。反觀「常」字,作為高高飄揚在上的天子旗幟,正與作者的爻位設定完全相符。
第三,「常」作為天子旗幟,上面除了繪有日月,還繪有乾坤二卦爻辭中都提到的龍。《覲禮》便說:「天子乘龍,載大旂,象日月,升龍降龍。」這繪有升龍和降龍的大旂,便是大常。
二、黃常之「黃」
既然確定了《周易》的作者原文寫的是「常」,我們不妨來看看什麼是「黃常」。
常,又名大常,是天子的旗幟,因此,「黃常」,就是黃色的天子之旗幟。
這面旗幟,記載在《月令》中:
中央土,其日戊己,其帝黃帝,其神后土,其蟲倮,其音宮,律中黃鐘之宮,其數五,其味甘,其臭香,其祀中溜,祭先心。天子居大廟大室,乘大路,駕黃馬,載黃旗,衣黃衣,服黃玉,食稷與牛,其器圜以閎.——《禮記.月令》
原來,黃常的黃,指的就是五行居中的「土」,也就是黃帝所居之所。
巧的是,《坤》的卦象,正有土地之象。
更巧的是,五行之數中,中宮之土的配數為五(「其數五」),而「黃」二字正好出現在第五爻!
更更巧的是,天子要在五行屬土的時間裡「載黃旗」,也就是「黃常」!
三、黃常與中
綜上所述,在《周易》作者的眼中,「黃」這個顏色就意味著五行之「中」。
因此,「黃常」不僅僅表示黃色的天子旗幟,同時也象徵著「以中為常」。
「中」,就是《周易》的作者要我們遵從的至高準則。
只有守住了「中」這個「黃常」,才能夠「元吉」。
元者,大也,首也,天子,是一個國家的最大元首,唯有天子帶頭遵守這個「中」的至高原則,才能夠使得天下人人向善。
「吉,善也」——《說文》
這就難怪作者要說:「黃常,元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