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媒:中國也好意思自稱科技強國?這項數據中國完全被我們碾壓!

2020-12-10 小昭遊世界

中國現在的發展速度已經引來了很多老外的眼紅,比如說印度這個國家就一直以來想要和我們一爭高下,畢竟我們都是亞洲國家,同樣也都是地廣物博,都擁有非常龐大的人口數量,所以印度總覺得他們可以「豔壓」中國一下。

只不過往往他們找的藉口會讓人聽了覺得非常滑稽,或者說是透著一股逞強的感覺。比如很多印度媒體就覺得中國現在出風頭他們很不爽,表示中國也好意思自稱科技強國?這項數據中國完全被我們碾壓!

他們所說的這項數據其實很有迷惑性,那就是印度在IT、軟體業的人才數量。首先印度的班加羅爾被稱為是亞洲矽谷,可見這裡的IT行業有多麼的發達,能夠建設成這麼大的產業規模是必然離不開人才和政策支持的,這一點確實不容易。

其次就是印度在高等院校方面的投入,印度的最頂尖院校其實是可以和麻省理工一較高下的,甚至於是在特定領域可以壓人一頭。最後就是在美國的很多尖端科技公司裡,中流砥柱都是印度裔,在程式設計師裡面印度人也是非常常見。

因此印度人覺得他們應該是在科技方面更加厲害的,但是中國人一看就看出了其中貓膩,印度雖然培養了很多的人才,但是印度卻沒有將這些人才留下來的能力,甚至很多印度人才換了個國籍就開始扭過頭來轉賺印度的錢。

比如他們的頂尖院校培養出來的人才,基本上佔據了印度最多的教育資源,卻畢業之後轉頭就移民去美國,根本連回印度都不願意。而中國雖然培養的人才數量不如印度,卻都是願意回頭建設祖國的人才,現在更是已經形成了良性循環,究竟孰高孰低大家應該心裡都有數了吧?

到這裡今天的內容就已經介紹完了,不知道大家對此有何感想呢?歡迎各位在文章下方的評論區中參與討論,分享屬於你獨一無二的觀點,也歡迎點讚收藏轉發。以後小編也會努力給大家帶來更多的新鮮事,關注小編永不迷路~謝謝大家的閱讀,我們下一期內容不見不散。

相關焦點

  • 印媒:若不是中國這項技術太強大,我們也絕不會去找日本合作
    如今的時代是一個科技迅速發展的時代,一個國家如果能夠掌握並壟斷世界最頂尖的科技,那麼這個國家想不強大都難,就像是美國,美國在發展的200多年時間裡不斷致力於科研,在科研項目中投入了大量的資金,看到到科技帶來的力量後,各國紛紛效仿。
  • 專訪尼泊爾駐華大使潘迪:部分印媒誤讀我們與中國的合作
    部分印媒時常帶著異樣的目光解讀中尼之間的合作,炒作中國「爭奪地區影響力」。今年6月尼泊爾聯邦議會眾議院表決通過憲法修正案,將與印度存在爭議的地區劃為本國領土時,甚至有印媒宣稱這是受到中國的「挑唆」。「當印度還是一個殖民地的時候,尼泊爾已經是一個獨立國家了。」
  • 美媒:中國不可怕,可怕的是在美國本土也進不了這項「中國技術」
    身在二十一世紀的我們,非常清楚的知道一個道理,那就是因為科技的存在完完全全的改變了我們的生活,科技成為了第一生產力,科技更加推動了世界的發展進程,也改變了這世間的多個行業,而中國在對於科技的研發上則更加的重視。
  • 中國科考船監測火箭發射,印媒又扣了兩個帽子
    印媒報導 近日根據印度「The Print」新聞網當地時間14日消息稱,在斯裡蘭卡海域活動的兩艘中國科考船「正處於印度海軍的關注之下」,他們認為這可能是更大戰略的一部分
  • 印媒:不要想著與中國競爭
    根據預測顯示,印度今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與同期相比下降10.5%,降至1877美元,而這個數據甚至比孟加拉國的1888美元還要低11美元。印度經濟努力三十年,到頭來卻被孟加拉國反超!印媒《國家先驅報》更是感嘆稱,不要想著與中國、美國展開競爭,我們還是先考慮如何與孟加拉國競爭。
  • 又想像「中國亂印」?印媒:「數百萬網購者被中國黑客攻擊」
    印度TIMES NOW 新聞網19日宣稱,今年10月和11月,在印度網購者享受節日在線促銷季的時候,中國黑客對它們中的數百萬人發動了隱秘的網絡攻擊,通過製造「電商騙局」收集印度消費者個人信息。這是印度媒體想像「中國亂印」的各種劇情中最新的一個。TIMES NOW新聞網的劇情是這樣展開的:首先,得有人發布相關的報告。
  • 解放軍這一幕令印媒炸鍋,班公湖哨所燈火通明,俄:這是中國實力
    文案:曾正 編輯:正昊 據悉,印軍較早之前就已經得到一個情報,班公湖對岸營房突然開始通電亮燈,這令其目瞪口呆。中國曆時四年,終於完成邊防最大電網建設工作,此後中方軍隊邊境實力將會顯著增強。
  • 印媒突然黑中國,這次用了個故事,昆明躺槍!
    【環球網報導】印媒又編造了個「大消息」。  據新德裡電視臺(NDTV)6日消息,印度官員宣稱,多個安全機構警告莫迪政府:10月中旬,至少4名「印度政府通緝」的反政府組織領導人在中國南部城市昆明進行訓練並採購武器。
  • 印軍坦克進駐喀拉崑崙山口!印媒再潑髒水,稱為了防止中國5萬大軍...
    另外,印度指出中國當前已經在沙克思幹谷地修建了約36公裡的道路,印度方面對此擔心,認為我軍可能計劃把拉薩-喀什公路通過沙克思幹山口連接到喀喇崑崙山口,雖然這需要在沙克思乾冰川的永久凍土下開鑿隧道,但他們認為我國是有能力完成這項工作的。一旦連接完成,中國將會從北方向鬥拉特別奧裡地向印度施加壓力。
  • 美媒:當初不該對中國這項技術收稅,如今讓美國消費者吃虧了
    一說出中國科技,很多人想到的就是技術不成熟、山寨貨和依賴西方技術,確實,中國早期的科技發展,很多都是從模仿西方國家的技術開始的,不過這也是無賴之舉,西方國家對中國的技術封鎖大家從華為的晶片處境就可以看得出來,他們是不會希望我們好過的。
  • 中國科考船斯裡蘭卡活動,印媒要求海軍立即驅逐:印度洋是印度的
    據印度新聞網11月14號報導,斯裡蘭卡海域最近有兩艘中國科考船正在活動,並且已經停留了長達一個月,印媒認為這些船隻表面上在搜尋鄭和艦隊的遺蹟,實際上是在搜集印度海軍行動的「關鍵數據」,其中就包括印度潛艇的行動軌跡。
  • 印軍的最大短板:無人機力量被中國碾壓!關鍵時刻美國人送來2架
    如今的喜馬拉雅山脈,早已經被冰雪所覆蓋,而位於西部的拉達克前線,我們和印度的軍隊仍然在對峙之中,雖然寒冷極端天氣能夠為衝突"降溫",但是雙方都沒有放鬆警惕,尤其是基礎設施建設更加薄弱的印軍,更是趁此時期加緊備戰。
  • 「中國亂印」新劇情?印媒炒作「數百萬印度網購者被中國黑客攻擊」
    【環球網報導 記者 趙建東】在印度媒體的描述裡,印度又被中國給「黑」了。印度TIMES NOW 新聞網19日宣稱,今年10月和11月,在印度網購者享受節日在線促銷季的時候,中國黑客對它們中的數百萬人發動了隱秘的網絡攻擊,通過製造「電商騙局」收集印度消費者個人信息。這是印度媒體想像「中國亂印」的各種劇情中最新的一個。
  • 美媒:中國這項科技一旦成熟,將改變世界格局,馬雲預言成真?
    對於我們來說,我們的生活已經是離不開各種各樣的科技產品了,其中智慧型手機更是重中之重,如今大家出門購物、娛樂、出行各個方面都靠一部手機就能完成支付,而支付寶在手機上的下載量更是達到了大概55億次。我們身邊也到處可見馬雲創立的成果,他直接影響並且改變了社會的消費方式。這些年來,支付寶的出現,迅速改變了人們的支付方式,逐漸深入滲透到我們生活中。而馬雲很早就表明新的支付方式即將崛起!美媒:中國這項科技一旦成熟,將改變世界格局,馬雲預言成真?其實生活中也已經逐漸出現了幾種新的支付方式。
  • 印媒炒作中國在班公湖建立軍事基地:切斷印軍越過「第四指」企圖
    繼中印外長於莫斯科達成5點共識後,中印邊境局勢有所緩和,但5點共識並未完全得到落實,雙方仍圍繞爭議地區持續對峙。據印媒TimeNoNews報導,中國軍隊已在班公湖「第五指」地區建立了軍事基地,並且搶先一步佔領了附近高地,印軍現已無法越過「第四指」地區。
  • 印媒:印度和中國的差距越來越大,西方只是把我們當成搖錢樹
    而中國的武器進口國身份正在弱化,印度著實羨慕這一點。目前的印度,海陸空三軍主戰裝備都充斥著進口產品,空軍的陣風戰鬥機,來自法國,反潛巡邏機來自美國,長航時無人機來自美國,地空飛彈來自以色列,坦克動力系統來自德國,巡航飛彈技術來自俄羅斯。印度媒體認為,印度過度依賴國防進口的脆弱局面,在短時間內仍然難以扭轉,而且印媒還爆料,印度雖然軍事支出有數百億美元,但是其中有180億美元用於養老金支出。
  • 印度評出的亞洲空軍排名:印軍第一,中國令人意外,理由難以服眾
    在這份排名中,對五大空軍強國的評定本身就有比較大的爭議。中國是國防工業體系最完善的國家,日本和韓國都是發達經濟體,空中力量規模較大,被列入前五也沒什麼問題。印度空軍有實力進入亞洲前五沒什麼問題,而巴基斯坦是否有資格就值得商榷了。
  • 中國經濟和科技同時超過美國,就能成為世界第一強國嗎?
    而隨著中國的崛起,近年來,美國又對中國祭出了貿易和科技摩擦的大旗,試圖遏制中國的發展,只不過美國這些手段始終拿中國沒辦法,同時這也反映出中國經濟和科技已有挑戰美國的實力。那麼我們不妨做一個假設:如果中國經濟科技都超過美國,就能成為世界第一強國嗎?
  • 美媒稱中國正發展為教育強國:亞洲最好大學近五分之一在中國
    參考消息網2月8日報導 美媒稱,中國正在成為亞洲高等教育強國,其在亞洲市場的快速崛起沒有放慢的跡象。據美國《福布斯》雙周刊網站2月6日報導,當天發布的大學排名顯示中國正在碾壓亞洲競爭對手,並正在挑戰西方的傳統獨霸地位。
  • 聚焦「科技強國」戰略規劃 國金證券發布智慧中國指數
    2021新年伊始,國金證券繼續在股票策略指數領域深耕「新基建-新生活」系列指數,研發推出「國金智慧中國100指數」並將在Wind金融終端獨家發布,聚焦大數據、人工智慧、雲計算等十大科技戰略板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