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教會如何看待「同性戀」問題

2020-12-18 基督正信初學者

文 | Priest Seraphim Holland 譯 | Irenaeus

這是我私人寫的一些信件,另附一份清單。它涉及到教會關於同性戀的教導,以及其它難以根除的罪。

教會的明確教導是,任何不潔的性行為都是嚴重的罪。這包括同性戀、通姦、淫亂,以及其它更糟糕的事情。什麼時候這罪使我們與上帝隔絕,使我們的守護天使離開我們呢?答案同樣清楚:當罪還沒有悔改的時候。如果一個人生活在一種持續的,習慣性的生活方式中,性的不潔扮演著主要的角色,而這個人沒有努力去糾正自己,他是遠離上帝的。性不潔的誘惑並不是一種罪。我們所有的試探都不是罪。我們的激情也不是(但它們可能是我們誘惑的最大來源)。一個人可能有貪心,另一個人容易生氣,另一個人可能對其他人有性慾,等等。我們的冠冕是通過與這些激情作鬥爭,並「以猛力贏得天國」而得來的。聖經的意思是我們必須竭盡全力、禁食、禱告,並在上帝的幫助下,盡我們的能力去做任何事情,來謙卑我們自己,用極大的努力和辛苦來根除我們的激情。人若不竭力去做這些事,就不能得到天國。

教會不認為犯罪行為會殺死一個人。這個人犯罪前後的態度決定了他的命運。他是否會懇求「主啊,你是應當稱頌的,求你將你的律例教訓我。」如果他這樣做了,他會為任何違反上帝律法的行為而哀嘆,尤其是那些明顯而嚴重的行為。他將與自己的激情作鬥爭,並試圖改過自新。當他跌倒時,他會爬起來。他不會沉溺於自己的罪中,也不會為此尋找藉口。

有人曾經跟我說,「同性戀者也是上帝的孩子,並不比我更有罪。」這是一種極具誤導性的說法,儘管其中有些成分可能是真的。是否有人比我更有罪,作為一個可憐的罪人,我無法說,但我知道只有在符合以上條件的情況下,一個同性戀者才是一個順從的上帝的孩子。一個同性戀者為他的罪找藉口,卻不與之鬥爭(注意:我並沒有說他必須永不墮落),就是遠離上帝。

有些人聽到同性戀被稱為「令人憎惡的事物」時,會發自內心地反對。這種語言是相當合乎聖經的,但它經常冒犯那些接受了我們社會中的多元主義和相對主義的人。有許多論據可以證明,這樣的罪是違反本性的,會比許多其它的罪更快地導致精神、道德和肉體的毀滅。我甚至不想提及這些事情,然而有知識的基督徒知道我在說什麼,並且很容易找到聖經和經典來證明這一點。同性戀是一種嚴重的罪,這種習慣性的行為會使人與上帝疏遠,甚至比其它一些罪更甚,因為它會影響罪人的靈魂。這種罪,以及任何找藉口而不悔改的罪,由於它對靈魂的影響,在某種意義上都是「可憎的」。同性戀的誘惑並不是令人憎惡的,但是這種生活方式的習慣性的、執迷不悟的做法是令人深惡痛絕的。同樣,異性之間的通姦也是令人憎惡的。

兩個同性者之間的通姦有一個副作用,這在「自然」的行為中是不存在的。因為它在聖經和教會傳統中被如此明確地禁止,並且其中的肢體行為從未得到上帝的祝福(與異性戀關係不同),因此一些人被迫編造出令人難以置信的故事來證明他們的行為是正當的。這導致了其它領域的異端邪說。看看那些受苦受難的聖公會信徒就能明白這一點。那裡到處都是女同性戀牧師,她們甚至宣揚一種「女神」崇拜。在這份列表上,我們看到了一些關於教會禮拜的徹底捏造,這要麼是完全編造出來的,就像尼克假設的那樣,要麼就是以一種非常邪惡、不誠實的方式扭曲的。

許多同性戀者會說:「你不知道我經歷了多少情感和精神上的痛苦,我無法選擇自己的同性戀取向。因為我生來就是同性戀。」

基督徒理解情感上的痛苦。罪惡帶來痛苦。這和酗酒、吸毒、色情狂或任何其它嚴重、異常的情況沒有區別。我們都因我們的罪而受苦。同性戀者遭受的痛苦更大,因為他們中許多人甚至不能理解他們的性行為(不是性取向)是一種罪惡。

至於「選擇」,基督教的觀點是,一個人可能有同性戀傾向(實際上,這是一種激情),但他仍然可以討上帝的喜悅。如果他與這種激情作鬥爭,就像他與褻瀆、憤怒或其它任何傾向(如果付諸行動,將構成犯罪)作鬥爭一樣,那麼他將是一個偉大的討上帝喜悅的人。如果他迎合這種激情,並滿足於褻瀆的肉慾關係,那麼他就會遠離上帝。

一個虔誠的宗教信徒,經常以自我辯護的方式參與同性戀關係,這是一種矛盾。可怕的問題是,按照這個時代的精神,這些人被說服自己的行為並非真正的罪惡,就像婦女被告知墮胎不是謀殺一樣。如果這樣做不是「政治上正確的」,並且如果他們被大量的信息所包圍,而這些信息的目的是阻止他們認識到自己的罪,那麼些男人或女人該如何悔改呢?

任何人都可以改變——在上帝的幫助下,他可以不再是一個酒鬼、說謊者、同性戀者、褻瀆者、異教徒或其他任何人。

他們唯一的選擇就是擁抱自己,或者繼續過著悲慘和欺騙的生活。

我們絕不應容忍陷入這種致命罪惡的可憐兄弟的更多非基督徒行為。如果一個人快要淹死了,扔給他一根繩子,別再把他推得更遠!一個人可以取悅上帝,即使他成為自己同性戀激情的犧牲品,如果這樣一個不幸的人對自己和上帝誠實(無論如何祂都能看到一切),對自己的錯誤行為痛悔不已,並竭盡全力不再重蹈覆轍。這種循環可能會一次又一次地發生,只有上帝知道這個人是否真正地認識到他的罪,並且感到抱歉。任何人都知道,一個人如果自以為義而且自高自大,他就認不出自己的罪,並且他知道時下流行的所有委婉說法都可以為自己的行為辯護。

如果你知道這是多麼痛苦的經歷…

地獄比任何人想像的都要痛苦。所有的罪都會趨向它,不管它是被稱為「罪」,或是「生活方式」,或是「取向」。

相關焦點

  • 異端「全能神教會」的「中文聖經網」
  • 正教會之「教義」
    新約記錄聖帕弗羅如何命令門徒將一個與他父親的妻子有性關係而一點悔意也沒有的男人逐出了教會(致科林託人書一/林前/格前5:1-5)。使徒約安警告我們不要接納那些故意拒絕基督的真理的人到我們的家中(約安書信二/約貳/若二9:10)。
  • 錯了,並不是「逼迫教會的掃羅」變成了「使徒保羅」
    我不斷地見到一種對聖經的誤解,這一誤解如同「牛皮膏藥」一般反覆出現:有人認為神(尤其是耶穌)改變了一個重要人物的名字,即現在我們稱其為「聖保羅」的這位。在最近的一場講道中,我聽到傳道人這樣說:「就像迫害者掃羅可以變成使徒保羅,神對我們也是有恩慈的。」我最聰明的學生之一在某場考試中寫道:「就是這位掃羅,現在被稱為保羅的,是福音的主要使者。」
  • 理解「反同婚基督徒」的恐懼和屬靈爭戰
    除了山雨欲來風滿樓的肅殺之氣,經歷多年來的論述戰,許多人看到聖誕符號馬上就聯想到「反對同性戀」,而非平安、喜樂的佳音。殘障同志運動者Huang Vincent甚至指出,12月25日是「反同基督徒對臺灣同志的迫害紀念日」。當然,絕非所有的基督徒都反對同性戀。
  • 為什麼聖母瑪利亞是「教會之母」?
    沒有瑪利亞便沒有教會 瑪利亞答應天主的邀請,成為基督的母親:「看!上主的婢女,願照你的話成就於我罷!」(路一38)於是,她以母親的姿態,成為人類歷史上,第一位信從基督的人,也就是有史以來的第一位基督徒。 沒有聖母的無私合作,便不會有基督在十字架上的的犠牲;沒有基督在十字架上的的犠牲,便不會有教會的出現。
  • 【基督教新聞】歡慶101教會十周年 黃國倫牧師:這教會是「奉差遣」,你我也是
    聖經中,常見耶穌對門徒說道「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意即誠然如此、正是如此,而耶穌在這句經文則是要告訴人,祂並非出於自願,是因著被父神差遣而來。 這些年間,黃國倫牧師到不同教會與不同族群服事,最令其印象深刻的是,早期在淡江教會服事時,曾向菜市場阿嬤傳福音,卻被對方潑冷水,認為連明天將如何都無法確定,更不在乎永生。
  • 天上人間——天主教會看「祭祖」及相關問題
    ,如何祭祖,在普遍不舉行祭祖禮儀的其它基督宗教派別的代表們和臺神師生中,引起積極迴響和熱烈討論。因此,孝道是立足人間的基本德行,要對父母尊長「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論語‧為政》)。而所謂「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的「慎終」,指的就是「葬禮」;「追遠」,則是「祭禮」,對民風的淳厚與否,影響深遠。於是,當基督宗教進入中土,不得不碰到「祭祖」這個中華文化的禮教及社會風俗中相當核心的問題。
  • 《夜訪吸血鬼》——如何正確看待同性問題的發展
    同樣的問題,也適用於最近的另外一個熱點話題,關於性取向的爭執。如果說《終結者2》闡述了人類向未來的發展觀和時間概念的話,那麼《夜訪吸血鬼》則向我們闡述了歷史向後向前的發展觀和時間概念。尼爾-喬丹導演的這部電影可謂大牌雲集,但在20多年前,這樣的題材仍然需要十分隱晦的拍攝。
  • 身處文化中心的職業滑手,如何看待滑板的「潮流化」?
    而從所產出的產品來看, Pizza Skateboards 鍾情於上世紀 90 年代時的滑板場景,那是一個滑手們注重技巧而從來不在乎「拿樣」的時代。,雖然在 LAB RAT 現場摔得最「慘」,但是就表現而言,由 Ryan Connors、Chase Webb 以及 Zachary Kovacs 等 Pizza 旗下滑手組成的團隊,帶來了整個現場最「炸裂」的表演。
  • 「過門」by priest同性戀敬健康和自由!
    徐西臨終於敢在世俗面前說一句:同性戀敬健康和自由。竇尋也不再是一腔孤勇,他學會了考慮徐西臨的感受,學會了給予愛人陪伴與理解。最開始,我是對徐西臨有一些怨言的,我覺得豆餡這麼愛你,你卻還能忍心離開,真讓人惱怒難過。可後來我發現,我真的太過於理想主義,我的本心是希望他們倆好好的在一起,卻忽視了他們所面臨的困境。
  • 正教神父談「祈禱的種類」
    長老看到就問他:「為何裝水呀?」「得罪了,因為在路上還想喝呢。」長老就回答道:「上帝在此,上帝在所有地方。」(沙漠教父語錄)全能的主不會實現那些有害的和不合時宜的請求。這很正常。經常會聽到這樣的說法:「為什麼我們祈禱,上帝都聽不見?」祂聽到了所有祈求,包括那些有害的不合時宜的祈求。具備更完美形式的是感恩祈禱。使徒訓誨道:「事事感謝,這就是上帝在耶穌基督內對你們所有的旨意」(得前5:18)。
  • 佛教對「同性戀」的立場與應對
    文/寂慧對於同性戀的立場是同情,不贊成。同性戀是一種畸戀。不正常的愛戀。在佛教的戒律中,一切畸戀如獸戀,近親戀,婚外戀等都 是禁止的。同性戀是一種畸戀,不健康的愛戀,違反生理心理衛生,禍害很大,產生的問題也多也大,使 當事人及其他人皆痛苦,影響深遠,因此不能說成私人事,對旁人沒有影響。其苦況當事人及親人 自能深刻體會,不用多言。但無奈不能自拔,不被認同,受到排擠,孤立。只有在惶恐戰慄中 度日。
  • 「聖經」使徒保羅對於帖撒羅尼迦教會裡面基督徒的肯定
    在這一章中,使徒保羅所講述的是對於帖撒羅尼迦教會裡面基督徒的肯定與稱讚。帖撒羅尼迦教會裡面基督徒的選擇當初使徒保羅向帖撒羅尼迦人傳講福音的時候,帖撒羅尼迦教會裡面的基督徒選擇了丟棄他們曾經所跪拜的偶像,來跟從了主耶穌。
  • 你想對父母坦白和同志男友出櫃,但連「奇葩說」最好的辯手都……
    如果你都準備好了,那你準備好了如何回答這些問題嗎?——「找著女朋友了嗎?」、「啥時候能抱個孫子回家?」沒錯,像你去年那樣打個呼呼,糊弄過去也不是不行,但萬一今年糊弄不過去呢?畢竟年齡比去年又大了一歲。父母應該比去年更著急了。如果真的吵起來,兩邊都急眼了怎麼辦?
  • 患憂鬱、恐慌與焦慮,「活不下去」因教會「緊迫盯人」的關懷,她從病得醫治、修復婚姻!
    (圖/記者都希基路)柯宥如姊妹在小孩3歲時就把他送到教會參加主日學,但多年來始終不知道這位神可以幫她什麼。就算在憂鬱症、恐慌症與焦慮症三病齊發、極度痛苦中,她也沒想過要去找「祂」。直到朋友「緊迫盯人」的半強迫她參加聚會,她的生命才終於有了轉機。
  • 「D伯爵」教會我的穿衣之道
    以「零浪費的奢華」為品牌理念,Walid所製造的獨一無二的高級定製質感的服飾超越了時間的範疇,在涵蓋服裝領域之外,還延伸到了家居領域,如18世紀的被子、繡花靠墊和雕刻的頭部裝飾。Walid使用完全可持續的古色紡織品為男性和女性創造了現代輪廓。現如今,能夠將「可持續發展」以及「華麗」帶到一起的設計師很少,但Walid便是其中一位。
  • 「貧僧」有話三十五說|我對問題的回答
    這是因果定律,殺人者,必有其報,怎能沒有死刑呢?不過,也有一些人或者是因為被迫而殺人,或者是過失致人於死,或者是為國戰鬥,這又有主從輕重的關係了。十三、問:佛教有「世界末日」的說法嗎?怎麼看待這個問題?答:佛教有「正法、像法、末法」之說。
  • 衣索比亞「正教會」之「正」
    實際上除了天主聖教外,左鄰右舍的教會都有稱自己為「純中純、正中正」教會的習慣,比如東正教、敘利亞宗徒所傳正教會、更正教(誓反教)……衣索比亞教會雖然自稱「正教會」,卻是科普特禮儀的一性論教會。視頻一、衣索比亞教會的禮儀雖然在新約宗徒大事錄中曾經提過在一世紀時執事斐理伯就曾到過衣索比亞傳教,並為一名皇室太監施洗。
  • 三分之二基督徒家庭的孩子長大後離開教會 牧者分享該如何看待和...
    這是的的確確發生的事實,也成為了令教會非常不安的事情。在10月2號的雅加達普世基督教信仰與福音研討大會上,印尼歸正福音教會棉蘭分堂主任牧師、講員黃勁松分享了他對這些出生在基督徒家庭但是長大後的信仰流失的看法與思考。
  • 丁日被爆正用功研讀想成為「教會牧師」,受帥哥好友影響跨出新一步!
    當今演藝圈明星也流行「斜槓」開副業,像是蕾哈娜當美妝企業家、火星哥忙著賣酒不發新專輯已經不稀奇。 今年不只美國名媛金卡戴珊立志表態正在苦讀美國法律專書要考律師執照後,你可能沒想到現在就連26歲的加拿大偶像男歌手Justin Bieber也想要進一步成為正式的教會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