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報頭條】30年後俄羅斯將住滿中國人和穆斯林?俄羅斯"人丁魔咒"的鍋誰來背?

2021-02-19 俄羅斯龍報

俄羅斯人口危機是長期歷史積累下來的結果,有著複雜的歷史、文化、心理以及社會現實等多方面的原因。圖為俄羅斯民眾帶著孩子參加新年慶祝活動。(圖片來源:中新社)

【俄羅斯龍報網】在俄羅斯1700多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上,人口僅約1.4億,而且還在連年遞減。「人丁難興」一直是俄羅斯多年來揮之不去的社會問題。有人戲言,俄羅斯人口的減少速度相當於幾天就打一場「第二次車臣戰爭」。今年的人口統計數據出來後,面對人口數量將再次呈現負增長的現實,連宗教人士也看不下去了,高呼「30年後俄羅斯將住滿中國人和穆斯林」。那麼問題來了,這麼多年來,俄羅斯為何深陷「人丁魔咒」?

2018年人口再降 主教喊話:30年後俄將不俄!

眾所周知,人口問題是俄羅斯社會焦點,被認為是關涉國家前途和民族命運的核心問題。自20世紀90年代初至今,俄羅斯採取多種努力提升人口總量,優化人口結構,成果如何,數據不會騙人。最新人口統計顯示,2018年俄羅斯人口又減少了,這著實讓各界無法淡定。從俄羅斯總統普京的國情諮文到近日宗教界人士大聲疾呼,無不顯示出「人丁凋零」對俄羅斯來說是多麼緊迫的一個大問題。

綜合塔斯社、上海華爾街見聞報導,俄聯邦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1月1日,俄羅斯人口總數為1.468億。2018年俄羅斯人口減少了0.06%,即9.35萬人。聯合國的數據更「難看」,預計俄羅斯人口在2050年將最低降至1.19億人。

俄羅斯人口問題有多嚴峻?今年2月普京發表的年度國情諮文將人口問題列為首要話題並進行長篇論述。

除了總統,俄羅斯宗教人士也對這個問題很有想法。北京和訊網報導,近日,家庭問題和婦女兒童保護委員會的主教德米特裡·斯米爾諾夫稱:「俄羅斯作為一個俄羅斯人的國家只剩下30年了。」他表示,30年後俄羅斯亞洲部分將進駐中國人,而歐洲部分生活的將是穆斯林。

實際上,自從蘇聯解體後,俄羅斯人口長期處於負增長狀態,人口總數已經從1992年的1.48億下降到2017年的1.44億,這其中還包括每年數十萬的外來移民。

新華網報導,1991年蘇聯解體導致俄羅斯人口急劇下降,1992年至1997年期間,死亡人數共計超過出生人數約389萬。惡劣的社會和經濟形勢,使得俄羅斯的全部人口減員數目估計為800萬。其中300萬屬於夭折,500萬因懷孕率急劇下降而未能出生。

2000年以後,俄羅斯經濟形勢的好轉,諸如「母親基金」等鼓勵生育政策也開始實施,俄羅斯出生人口數量逐漸回升,2007年約1/3家庭決定生育第二個或更多孩子。

從2008年開始,俄羅斯新生兒數量逐年增加,到了2013年,俄羅斯人口實現了自然正增長,出生人口比死亡人口多出近2.27萬,這是1991年蘇聯解體後的第一次。

然而,2014年美國發動的經濟制裁改變了這一切。統計數據顯示,俄羅斯新出生人口數在2014年達到194萬後連續3年走低,2017年降至169萬,降幅高達13%,已經跌至2007年的最低水平。同年俄羅斯死亡人口為182萬,總人口減少了13萬。

人口危機原因複雜 俄政府頻出大招催生娃

回溯歷史不難看出,自20世紀初至今,俄羅斯先後爆發過多次以數量急劇萎縮為標誌的人口危機。而著眼當下,造成俄羅斯本輪人口減少最直接因素是出生率低,死亡率居高不下。此外,這次俄羅斯人口危機還表現為老齡化嚴重、人口分布不均、男女比例嚴重失調等特徵。

新華網報導,近年來俄羅斯人口老齡化風險加劇。人口普查數據顯示,2002年超過勞動適齡階段的人口在俄羅斯國民總數的比例為21%,而到2010年這一數據上升到22%。到2013年,俄羅斯一些地區老年人口比例已經接近28%。

俄羅斯人口密度稀、分布極不均衡是這次人口危機的另一特點。2010年俄羅斯人口普查顯示,俄羅斯人口的平均密度為每平方公裡8.3人,不到世界平均人口密度的1/4。不僅如此,俄羅斯人口的地域分布也極不平衡。人口最密的莫斯科市和莫斯科州的平均人口密度是每平方公裡近400人,而在人口密度最小的楚克奇自治專區僅為每平方公裡0.01人。

危機還表現為俄羅斯社會男女性別比率失調,且女多男寡不斷加劇。目前俄羅斯女性國民佔國民總數的54%,男性佔46%。並且男女平均預期壽命相差懸殊。2009年俄羅斯男性平均預期壽命為62.8歲,女性為74.4歲,相差近12歲。照此下去,俄羅斯終有一天變成「女兒國」。

此外,近年俄羅斯人才流失十分嚴重,不僅造成人才的流失,同時也加劇了俄羅斯人口的負增長。

俄羅斯人口危機是長期歷史積累下來的結果,有著複雜的歷史、文化、心理以及社會現實等多方面的原因。歷史上,俄羅斯經歷多次戰爭,許多男人死在了戰場上。而蘇聯解體又造成社會動蕩,人民生活水平大幅下降,負擔加重。

現實生活中,有的年輕人對未來缺乏信心,視孩子為累贅,放棄生育的權利和義務。此外,醫療保障不全,生活方式不健康等都影響了俄羅斯的人口數量和質量。

為了應對人口減少和低生育率,俄羅斯計劃為多生育的家庭提供更多福利。普京在今年的國情諮文中表示,俄羅斯計劃讓人口在2023至2024年度重新恢復自然增長,並承諾將在稅收、抵押貸款和現金方面支持生育更多孩子的俄羅斯家庭。

普京表示,提高收入的第一種方法就是減輕稅收負擔。即:如果家庭中有3個及以上的孩子可一次性獲得45萬盧布,幫助他們減少抵押貸款,預計將有60萬個家庭從這一計劃中受惠。

此外,俄羅斯還計劃提高殘疾兒童的福利水平和為兒童照料提供更多支持。普京宣布,將殘疾兒童家庭的福利增加一倍,同時將提高可獲得現有兒童福利的收入水平,並承諾到2021年結束託兒所兒童看護短缺的情況。

不少受過良好教育的年輕人選擇出國讀書繼而移民,他們離開的同時,也就意味著俄羅斯人口和人才的雙重流失。圖為2018年11月,參加「編程馬拉松」的俄羅斯年輕人聚集在莫斯科的斯科爾科沃創新中心。(圖片來源:新華社/資料圖)

相關焦點

  • 【龍報頭條】往來莫斯科市中心與機場只需1盧布!看俄羅斯如何把中國遊客"捧在手心"
    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使中國遊客行動舒適,有賓至如歸之感。2018年,有120萬中國乘客在這裡降落。為了這「賓至如歸」,謝列梅捷沃機場可以說是很用心了,下面不妨跟隨媒體來體驗一下:機場從中文到中餐全覆蓋 中國遊客無障礙暢行俄羅斯衛星新聞通訊社報導,一出快鐵進入機場候機樓,首先看到的是中國餐廳。
  • 中國籍"移民"施暴無辜"白人":這個視頻火了,外國網友直呼受不了!
    點擊上方標題下「加拿大家園」可快捷關注家園君微信號:canadau  歡迎勾搭!
  • 俄羅斯自由行之~英雄城市塞瓦斯託波爾
    我記得曾有部國產影片"戰爭讓女人走開",在塞瓦斯託波爾保衛戰中不但讓女人走開,讓父母、兒女、愛情、親情、友情,與戰爭無關的一切統統走開,明知一條不歸路,依然勇往直前,視死如歸。可以這麼說在塞瓦斯託波爾,每塊石頭,每棵樹都浸透了鮮血,浸透了俄羅斯士兵的英勇無畏。
  • 【龍報頭條】克裡米亞大橋正式通車 "普京式揭幕"又來拉仇恨了
    (圖片來源:新華社)「世紀工程」實現「千年夢想」 俄媒:俄羅斯人值得驕傲「千年夢想」,這是俄羅斯《消息報》15日報導大橋通車的標題。綜合俄羅斯衛星新聞網、北京環球網、北京中國小康網報導,克裡米亞是一個半島,但其陸地與烏克蘭相連,與俄南部隔刻赤海峽相望。
  • "立身中正"與"胸腰摺疊"
    一一"結構勁"基礎:"骨力"訓練之五(胸錐運動)胸錐七節,是身軀靈活的部位,卻也是最能體現"立身中正"的部位。雖然"立身中正"的涵意遠不止"豎直胸錐"那麼簡單,但對初學者來講,"立身中正"先要體現在胸錐的豎直,使胸背前後均衡。這樣比較容易建立中軸,有了中軸則左右運轉靈活。且有"立木頂千斤"之效。可以參看一些老拳師的照片,能夠始終保持"立身中正"的拳架給人以極度舒適的感覺。
  • 俄羅斯帝國大帝:葉卡捷琳娜二世
    葉卡捷琳娜二世於1763年12月頒布法令,將參政院劃分為6個部門, 女皇親自主持陸軍委員會、海軍委員會以及外交委員會,設立對女皇負責的總檢察官來監督和處理參政院事務。至此參政院失去立法權,權力得以分散,職能清晰明了,即提高政府工作效率,也鞏固女皇專制統治。
  • 《夢隨風裡》:186、俄羅斯遠東畫角
    自1987年兩國邊境貿易恢復以來,黑河成為對俄商業貿易的大通道,城市風貌和經濟發生重大變化。東道主安排周祥,我們經黑河市乘船出境,抵達一江之隔對岸的俄羅斯布市,乘車入住市內的酒店。布市俄語譯名:布拉戈維申斯克,是俄羅斯遠東阿穆爾州首府,居黑龍江上中遊北岸,原來屬於中國,本名海蘭泡,1858年《中俄璦琿條約》後被俄羅斯佔有。
  • 深度|"死神"杜蘭特在籃網能否滿血復活,完成第二次救贖?
    2010年,21歲的杜蘭特就成為了聯盟歷史上最年輕的得分王(場均30.1分),大有統治全聯盟之勢。2010-2011賽季擁有三少的雷霆隊排名西部第四,但在西部決賽中他們輸給了那年的總冠軍達拉斯小牛隊。杜蘭特場均得分27.7分。
  • 俄羅斯,真"剛"
    俄塔社報導截圖扎哈羅娃強調,這種局面絕非俄羅斯所尋求的,俄羅斯一直贊同平等互利的合作:「數十年來,我們的立場是坦率、公開、透明的……我們的立場非常明確:我們贊成合作,但它應是平等、互利並相互尊重的……應基於國際法和聯合國憲章。
  • "中軸"和"斜軸"
    "立身中正"是太極拳行拳走架的基本要求。移動時"上領下垂"謂之不偏;轉動時"保有中軸"即為中正。"軸"乃圓轉之中位,但並非一定是垂直方向。事實上人體運動時有兩個重要的軸:一為"中軸",一為"斜軸"。" 中軸"或稱"豎軸"由"百匯穴"至"會陰穴",垂直上下,是人體的衝脈的位置。
  • "敢搶老娘?!"強悍亞裔美女店主拔槍與匪徒交火,打的黑人搶匪落荒而逃!被封,"史上最強悍老闆娘"
    匪徒正向便利店走來劫匪為23歲的非裔男子波福特(Tyrone Prophet Jr),他持一把銀色手槍走入店內,將手槍對準當時在收銀臺後的30歲女店主Seul Lim。監控畫面顯示,Seul Lim打開收銀機,將裡面的現金取出,而波福特則不停向外張望,試圖觀察是否有目擊者或是警察出現。
  • 到2050年,俄羅斯將有多強大呢?
    而且對於一個國家來說,往往30年就能決定其強弱,以及整個的國家命運。所以對於國家而言,那是一定要抓住30年周期的,而且30年足以改變一個國家的世界地位。最典型我國30年後,將成為世界超級大國,強大到極點。那麼作為俄羅斯來說,30年後會是什麼樣呢?將有多強大呢?你可能想不到。
  • 周至發現清代"教媲竇公"木牌匾
    這件事一直拖延到2019年3月份,受周至縣的幾位愛好收藏朋友的邀請,讓我到周至欣賞幾位民間收藏家的藏品,順路到終南鎮雙明村考察了路德題寫的木匾。      在終南鎮雙明村一蒲姓村民家,我們看到靠在柴堆旁邊的這塊木匾。我與戶主人共同將木匾抬到院子,發現木匾上是路德題寫的"教媲竇公"四個大字。     "教媲竇公"木匾,長232cm,寬101cm。
  • 中國何時才能出一個"東契奇"?
    先不說誰賺誰賠,單就目前的個人表現和球隊戰績上看,庫班笑了。東契奇和波神組建的雙核,幾乎無人可破。這個"國際縱隊",獨行俠,目前雖不具備奪冠的實力,但從長遠角度來看,待東契奇羽翼豐滿時,定是球隊的中流砥柱,他和波爾津吉斯組合,一定會挑戰全聯盟。而至少從目前的欣賞角度來說,絕對讓球迷大飽眼福,大開眼界。
  • 青島混血女模特蘇菲婭爆紅 住市北有俄羅斯血統
    時裝、名車、豪宅,她拍攝的廣告大片美得令人陶醉,四分之一的俄羅斯血統更是讓人們對她充滿了好奇。  然而很多人還不知道,模特只是蘇菲婭的副業,畢業於煙臺大學的她第一職業是翻譯,曾在北京奧運會給比利時代表團做過語言志願者。低調、睿智、親和力,這是蘇菲婭給記者留下的深刻印象。用她自己的話說,「我是有點墨水的花瓶」。  面對走紅,蘇菲婭的生活改變了嗎?
  • "襠走下弧"還是"襠走後弧"?
    一一 "結構勁"基礎:"骨力"訓練之三(胯部運動) 胯部運動一向為拳家重視。一是因為胯關節為人體之最大關節,動力渾厚。其二在於腰胯組成了人體的中心部位。於"動態平衡"至關重要。 先談關於"開胯"的問題。有兩種說法:"開前胯"與"開後胯」。沒有人明確聲稱要"開前胯"但大多數人實際上做得就是打開前胯加上斂臀,尾閭拚命向前抵撐。
  • 脆脆香與"臭"蕻蕻
    一時間甘溪大宮就成了"生產車間",許多村民參與了"做菜頭條"(也就是"蘿蔔乾"在甘溪的叫法)。這事是在改革開放的前夜,      切、曬、揉、醃的一系列工藝在老謝的指導下,村民很快就學會了,後來都各自單飛。
  • "胸腰摺疊":脊椎之動見細微
    一一"結構勁"基礎:"骨力"訓練之五(胸椎運動)雖然"立身中正"的涵意遠不止"豎直胸椎"那麼簡單,但對初學者來講,"立身中正"先要體現在胸椎的豎直,使胸與背前後均衡,這樣比較容易建立中軸,有了中軸則身軀左右運轉靈活,且有"立木頂千斤"之效。網上有一些老拳師的照片,能夠保持"立身中正"的拳架給人以極度舒適的感覺。但另一方面,胸椎又是身軀上最為靈活且柔韌的部位。
  • 寄語"拳走低架"的朋友,"功夫"與"膝蓋"能兩全乎?
    我從開始練習陳式太極拳已經40 多年了,前20 年練拳不懂得正確的方法,以年輕為資本,為了練出"功夫"來,每日揮灑汗水,拳走低架,甚至認為"膝蓋疼"是獲得"功夫" 應該付出的代價。但是大約是2002年我和大師有一次碰面,我曾諮詢大師關於"膝蓋疼痛"的問題,大師的回答中有這麼一句話:"我們四個人膝蓋都不好"。注意那時還沒有人攻擊陳拳大師的膝蓋問題。我當時對上邊那句話的理解是:"要想有功夫,"膝蓋疼"的代價應該是免不了的吧!
  • 為報復美國,俄羅斯副總理:將阿拉斯加居民,都視為俄羅斯公民
    美國新當選總統拜登還沒有上任,就對外喊話,稱"俄羅斯才是美國當前最大的威脅」,這也讓俄總統普京十分不爽,即便美國官方已經宣布拜登當選,俄羅斯也不向拜登發祝賀,稱「還沒有準備好他當選」。最開始的時候,阿拉斯加本是沙俄(俄羅斯)領土,但1853年克裡米亞戰爭爆發後,俄國害怕阿拉斯加殖民地被英國奪走,於是提議將阿拉斯加賣給美國。1867年3月,美國以700萬美元外加20萬美元手續費的價格,從沙俄手中買下了近170萬平方公裡的阿拉斯加,平均每英畝僅值兩美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