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大生意第2282期,歡迎關注領先的體育產業信息平臺
文|唐雪麗
體育大生意記者
英超聯盟與全球賽事版權運營方的角力,如今蔓延到了中國。
日前,英國媒體《每日郵報》(Daily Mail)發表文章,稱由新冠病毒引發的中國英超天價版權泡沫或將破裂,目前在國內握有英超版權的PP體育與英超聯盟的合作或將面臨考驗。
記者就此事向PP體育求證,截至發稿暫未獲得回復。而據一位接近PP體育的業內人士透露:「目前雙方仍在積極溝通解決,但如果依舊無法達成一致,不排除終止協議。」
《每日郵報》提到因為疫情原因,本應在3月支付的費用被擱淺,即需要在2020年3月支付完畢全部三年版權期80%的費用。而這正成為了雙方分歧點的誘因。
據業內人士透露,在英超三年版權期實際開賽進度不到20%的賽程時,PP體育已支付了商定費用總額的一半——換句話說,在三年版權期只執行了20%的情況下,PP體育支付了50%的版權期費用。
因為疫情的突如其來,讓合同約定與實際情況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出現了巨大誤差。
從商業的角度來說,疫情使英超暫停了三個月,儘管英超在6月份恢復,但在沒有人群和氣氛的情況下,賽事版權運營方支付的費用其實並沒有獲得應有的效果,甚至是損害了運營方的利益。
據報導,不僅是國內版權商,英國和海外的轉播方也一度要求退款高達3.3億英鎊,其中英國天空體育(Sky)佔了很大一部分,為1.7億英鎊;擁有北歐地區為期6年英超版權的北歐娛樂集團(Nent),也在疫情停賽期間向版權所有方要求「根據合同條款賠償」。此外,樂動體育也取消了英超南安普頓俱樂部球衣胸前贊助。
此外,在中國市場,英超還面臨著很大的不確定風險。央視體育頻道CCTV5不久前停播2019-2020賽季最後兩輪英超比賽,便引起外界廣泛猜測。
因而,在疫情爆發這一不可抗力現實與未來較長時間的不確定性的背景之下,PP體育與英超聯盟重回談判亦是大勢所趨。正如前述業內人士所言,在前景不明朗、疫情影響嚴重、海內外賽事版權運營方紛紛開啟重談的背景下,重估或放棄不失為及時止損的明智行為:「企業經營還是要為公司和股東最大利益負責,應該遵循商業邏輯來採取行動」。
據了解,英超當前版權價格超過了前一個三年版權周期6000萬美元協議的12倍。雖然世界很多國家/地區都已為向本國球迷轉播英超聯賽達成了巨額交易。但與中國的協議是英超聯賽對英國以外的單個國家而言最有利可圖的交易。重啟版權談判,或將推動英超版權回歸理性。
Sky、Nent、PP體育們重啟協商的行動,說到底就是面對疫情這一不可抗力,希望賽事持有方與版權運營方可以重新找到雙方利益平衡點,共擔風險、共克時艱,共同努力為雙方創造最大價值、為球迷奉獻更多精彩、為優質IP商業價值提升獻策、為全球體育產業復甦助力。
但同樣,疫情的影響,也讓轉播商們開始重新評估版權的價值,從這一點來看,疫情發生正在為燥熱的賽事版權市場適時降溫,加速體育賽事版權市場理性回歸。
註:本文所用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