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五行拳勁力之練法

2021-02-23 傳統武學



  本門(宋氏)所傳形意五行拳勁力之練法

本門所傳之形意拳以五行拳練氣、練勁、練步、練身法。具體分四個階段來練習。限於篇幅,此處僅以五行拳中的劈拳為例作一簡要介紹。

第一步是練死步(定步)

要求慢練、不發力。主要是規範拳架,循規蹈矩,進而練調息運氣(練逆腹式呼吸、小周天、提放術等),摸勁(練內三合,外三合,用身心去領悟勁)。劈拳的動作極其簡單,嚴格地講劈拳就兩個動作,上一步鑽一拳,再上一步劈一掌。如果複雜點說再加上回身和起式、收式動作。但我們不能小瞧了這兩個動作,它代表的是兩個勁路(若細論它又內涵著若干種勁道)。實踐證明,初學者對劈拳勁路的認知,越簡單越好,不要太複雜了,搞複雜了一個勁也練不出來。相對來講,在傳統武術中形意拳是比較剛硬的拳種。但本門的練法,第一步功是慢練、練柔、不發力。說是打拳不如說是「擺拳」,老師一個勢子一個勢子地「擺弄」你。慢得程度近似打太極拳,又像站「活樁」,極其枯燥,但很吃功夫。這種練法要求架子很大,很舒展,呼吸要求順暢自然。這個階段主要是練規範拳架,達到抻筋拔骨,通順經絡之目的。

有了形體的規範,下一步就是「摸勁」。

這又有點像打太極了,不是外形的發力,主要是用意。有句話叫「有的放矢」,形意拳就是這樣,為了這一拳一腳的目的,發招迅捷明快,不拖泥帶水。形意拳的拳勁是要求把全身三盤九節之勁路,把五臟六腑之內氣,綜合一體形成一個整勁發出去。這個勁不是一蹴而就能得到的(是要經過一定時目的系統訓練)。五行拳以極其簡練的招式,千萬次有意識的操練,其目的就是要摸準這個勁。「拳法之妙在於運勁」,其實運勁就是運氣。所謂拳勁,應當是通過特殊的訓練,人體培養生成的一種內勁。它是有別於人體自身本力的一種活勁。本門所傳形意拳的練法是講究以身運氣,以氣催力,通過身體的強化訓練而產生充盈的內氣。需要時靠丹田鼓蕩迸發出內力。內氣越足,發力越大越猛,而且是能剛能柔。剛柔相濟、遊刃自如。

不要小瞧了劈拳的一鑽一劈,就是用這兩個式子,本門的傳人一代一代練出了拳家夢寐以求的丹田內功。有了這個內功(內氣),既強壯了體魄,也增加了技擊和抗擊打能力,很是寶貴。

從某種程度上講本門所傳形意拳之拳勁不是打出來的,而是「摸」出來的。初步練拳就是練這個「摸」勁。說明白一點,就是打拳時用手、腳、身體去感悟這個拳勁。當然具體練法很多,比如說一拳打出去,老師說你的肩要放開。再如一掌劈出去,老師說氣要踩在前腳底下,這樣講對初習者可能不明頭理,只有經過實際練習了一定程度,慢慢才會有所悟。初習劈拳的練法記住一句話,「劈拳如推山」。不是一下子把掌推出去,而是慢慢地推出去,在推得過程中去體會其中的勁。

練形意拳的都知道形意拳有雞腿一說,其實形意的雞腿,絕不是僅指其單腿負重而言。本門所傳的雞腿秘傳之法是「拿著」腿行步,只有「拿著」腿走步,才能走出形意拳特有的行犁步,才能前進後退收發自如。這種步法對日後練習散打實作非常有用。關於這「拿著」腳走步,有興趣者可以細心觀察農家散養的大公雞走步,或有所悟。

第二步功法是跟步練法。 

所謂跟步就是行拳時前腳向前趟一大步,後腳隨之跟進半步。有了第一步功法的基礎(精氣充沛),此時可以試著發力。形意拳發的是整體勁,要求四肢百骸內外合一整體發勁,不能胳膊是胳膊腿是腿,誰也不管誰。對於形意拳的發勁,形意門各派練者各有所得。本門的傳法是:後腳蹬勁、前腳前趟;梢節領、中節隨、根節追;丹田抖動,脊背發力。要求發力瞬間,內氣下沉,氣要踩在前腳底下,丹田鼓蕩(小腹凸起),勁力突發。

要想得到形意拳的驚炸彈崩之勁,跟步發勁這步功夫必不可少。但前提是要通過站樁聚力(渾元力)、定步行拳練氣,摸勁之練功程序,得到充盈的丹田內氣功夫。其次是要多練單操發力,要選擇幾個有代表性的單式經常反覆地操練,如操練:五行手、蛇形手、虎形手、馬形手、刀削手、撣手、立樁肘、雙開弓、抖絕等。單操發力之要領是:全身放鬆,頭頂項豎,松肩墜肘,直背塌腰,松胯屈膝,氣沉丹田,降至湧泉。做到腰襠下去,問地要力。丹田抖動,脊背發力。發力要短促,發力前全身放鬆,先蓄後發,發力只在瞬間。發力時做到:腳蹬地(踏實)、梢打(力點),氣沉(小腹凸起),意氣力同時到位,瞬間發出一個短促迅猛的爆炸力。

跟步發力是鍛鍊形意拳發力的關鍵一步。但一定要有充盈的內氣才可練此步功法,不然盲目操練極易震傷大腦、損害內臟,習者務要切記。

第三步是練活步發力。

這是在前面跟步發力的基礎上練習活步發力。操練時以左三體式起式,後腳(右)向前上一步,然後左腳向前上一步,最後是左腳蹬勁,後腳(右)再向前趟一大步,同時左腳跟進半步,右掌前劈發力。此步功法與跟步發力相比,增加了步子也增加了發力難度。練得是行進中的勁力平衡,身體的鬆緊適度,步法沉穩,呼吸有序,身法輕靈,行進中身體切忌忽高忽低,一定要在平行中前進,特別是最後一步發力,一定要保持身體的高度協調,這樣才能在發力之瞬間,打出渾厚沉實的形意拳特有爆發力。

活步發力的要點與跟步發力的要求大致相同,關鍵要注意在行進中一定要精神專注,六合一體,勁力順達。

第四步是練行步拳。

這是有了跟步發力,活步發力基礎後,內氣更加充盈,勁力愈加飽滿,可以進一步練習行步拳,這一步是練暗勁功夫。主要是練氣血暢通,身法輕靈,步法穩健。其特點是步不停拳不停,行拳如行雲流水,一氣呵成。所謂行步拳就是「腳踏七星步,手運乾坤轉」。練到這步功夫,行拳時要求勁力含蓄,由明轉暗,亦剛亦柔,不著意於力,由內而外,順勢而發,勁力順達,進而向無形無象的化勁階段轉化。

以上是我們這一支鍛鍊形意五行拳勁力的主要練功方法程序。

通過這幾步科學規範的鍛鍊步驟,習者可以少走彎路,能較快地學習掌握五行拳之拳勁基本功。當然嚴格地講,這些還都屬於形意拳基本功夫範疇(即有規矩的練法)。得到的東西除了養生效能外,一切拳腳及內在功夫只能間接為散打交手服務。

若要用於散打實戰,還要進一步練習散練五行拳(即盤身掌功夫),就是把前面所練五行拳的東西串起來,無規矩地自由隨意演練。形意拳練到這一步,已經是無形無象(忘形忘象),完全是脫胎換骨,什麼定步、跟步、活步、行步,都已是明日黃花,此時人即是拳,拳即是人。一經動念,即舉摹練,方圓數丈可練,臥牛之地亦可練。此時走出的東西已不是昨天的架勢,可細細品味又都有往日的痕跡。什麼雞腿龍身熊取物,虎撲鷹捉龍探爪,猴竄馬奔蛇吐信,劈拳炮打雙換影,全是在不經意之中走出來。一切都是隨心所欲,隨招就勢,隨意而作。形意拳如練到這一步,已入化境,日久功深而定會達到「拳無拳、意無意,無意之中是真意」的高深境界。

相關焦點

  • 形意五行拳勁力練法
    形意拳以五行拳練氣、練勁、練步、練身法。具體分四個階段來練習。限於篇幅,此處僅以五行拳中的劈拳為例作一簡要介紹。
  • 五行拳勁力之練法
    本門所傳之形意拳以五行拳練氣、練勁、練步、練身法。具體分四個階段來練習。限於篇幅,此處僅以五行拳中的劈拳為例作一簡要介紹。
  • 武術形意拳--劈拳勁力練法
    以五行拳練氣、練勁、練步、練身法。相對來講,在傳統武術中形意拳是比較剛硬的拳種。但本門的練法,第一步功是慢練、練柔、不發力。說是打拳不如說是「擺拳」,老師一個勢子一個勢子地「擺弄」你。慢得程度近似打太極拳,又像站「活樁」,極其枯燥,但很吃功夫。這種練法要求架子很大,很舒展,呼吸要求順暢自然。這個階段主要是練規範拳架,達到抻筋拔骨,通順經絡之目的。有了形體的規範,下一步就是「摸勁」。
  • 形意五行拳練好了,照樣可以縱橫天下
    五行拳是形意拳的基礎拳法,也是核心拳法,五行拳中每一形都有其獨立的勁力,屬於不同運動方向的拳法。劈拳似斧屬金,屬於由上向下的運動方式。鑽拳之形似閃屬水,是由下向上的運動方式。五行拳屬於五種運動方式,基本概括了武術中前後左右上下四面八方的運動形式,掌握了這五種運動方式就掌握了整體的形意拳的結構。形意拳中的十二形,是五行拳的延伸,在五行拳的基礎上增加了身法、手法、步法等,俗話說:術業有專攻。
  • 形意拳之精髓
    本門所傳之形意拳以五行拳練氣、練勁、練步、練身法。具體分四個階段來練習。此處僅以五行拳中的劈拳為例作一簡要介紹。
  • 五行拳發勁,五行拳如何科學發勁-典傳筋骨開發
    五行拳發勁為形意拳之根本,五行拳每一動作,都不是單純地一鑽一劈,而必須是在外形上有起落鑽翻,內氣上有吸呼升降,走勁上有橫豎開合。五行拳如何發勁?五行拳發勁簡潔、明快、直接、有效。作為有形有意的訓練,是習者從有法到無法的重要階段,迅速掌握最基本的發勁發放,尤為重要。五行拳發勁五行拳發勁五行拳的勁在於身法,按照身法循序練習,以達到力量的積畜培養與發送。力量練好了,出招用招,都是隨機的,就不拘泥於形式了。
  • 老輩子人怎麼練出形意拳真功夫的!
    其實真傳的形意主要就是單操,至於什麼套路根本不用練,重點是五行拳,它是所有拳法的母拳,但不能自學的,因為那裡有很多小動作,如果師傅不親身示範,你自己是琢磨不出來的!都知道形意有三層功夫,其實五行拳每一個拳法都有三種練法,這三種練法就是三個發勁方法,共有十五練法,這個秘密恐怕現在知道的人不多,因為這是形意的秘密,並不是練明勁練的一定時候就自然會暗勁和化勁了。形意的步伐主要是雞形步,也就是要時刻分虛實,而在技擊中則多用雞形和蛇形步。所以說形意並不是無遮攔的硬打,它的很多理論和太極雷同,但訓練方法比太極更科學,也就是先練剛,再練柔,最後練化。
  • 形意拳柔練法
    唯初習三體式亦以雙重為宜,蓋因單重練時較為吃力,初學者習之較易憋氣。一憋氣,則氣血必有失松和,此非練功養生之道。至於站樁之細則,方家所言甚多,不必我多言。先賢云:萬法出於三體式,並非一句空話。筆者初拜師時聽老師講「站好了三體式要什麼有什麼」。六七年站下來,深感其言並非誇大之詞。另外,還有一個初練拳術的方法問題。
  • 如果真喜歡武術的話,建議大家站樁,練練樁功和形意拳
    如果真喜歡武術的話,建議大家站樁,練練樁功和形意拳。用無極樁修正身法,混元樁進行換勁,然後三體式練勁,經過五行拳進一步練勁用勁,形意拳的上功速度快,勁力霸道兇猛。訓練體系完整,卻比較簡單,效果非常好,有「一年打死人」之說。相對於太極的「十年不出門」,效果非常顯著。
  • 內家功夫-從洗髓經、易筋經到形意拳、太極拳、八卦掌 之七
    本書的主要目的也在於此,通過本書能夠讓大家明白各種內家功夫之間的聯繫,以便更好地理解與習練內家功夫。形意拳名稱為拳,本質為功,形意拳習練的是一氣之起落的能量和力量,是練勁力的,而勁力生成於心意抽合壓縮旋轉的發力方式,並且以這種發力方式的特點技擊。
  • 內家拳身法形意術語之雞腿心得體悟分享
    其內容真如浩瀚之宇宙,窮盡一生之力,也未必能學會多少,雖說一通百通,但能精通一兩種便非常了不得。內家拳的優勢在於勁力的訓練和運用,這種勁力跟我們平常用的力量不一樣,不但攻擊力強大,還靈活多變。訓練這種力量首先要換勁,先將整勁練到身上,然後再練應用。而整勁是所有內家拳共同的基礎,其身法要領各有各的說法,但實際上描述的東西都是同一個。
  • 山西形意拳之三體勢秘法
    形意拳作為博大精深的中華武術內容之一,經過歷代傳人不斷鑽研、實踐、總結、提高,逐漸形成較為完整的理論體系。其各派拳法雖各有千秋,便其拳理卻淵源頗深。講究以意領氣,以氣導力,意形二表,形意一體。通過對形與意的相互調節,內與外的相互作用來達到體用兼修的功效。形意拳以冶煉操守、強健體魄的宗旨,不僅有強身健體,修身養性之功效,而且具有富於實戰的技擊效果。
  • 形意五行拳的來歷
    在易經中有陰陽五行之學說,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乾坤。陰陽就是指對立統一,意思是說有陰就有陽,有上就有下,有左就有右,有前就有後,有真就有假,每一件事情都有正反的兩個方面。五行是說生克變化的規律。
  • 尚氏形意拳勁力之秘
    其一,尚氏形意的勁,是擊法(攻)與顧法(防)實戰的需要。有一定基礎、掌握了發勁的竅要,所發出的勁是涼人的。在技擊中,「身似弩弓,手是藥箭,把人打倒還嫌慢」、「看人如蒿草,打人如走路」。不重招法,只靠變勁兒,渾身上下七拳左右加肋腹十五處打法,「俱不脫丹田之氣」。可見尚氏形意在實戰中的作用。
  • 形意拳,實戰性最強的功夫
    開始的形意拳又叫心意六合拳,追求心意相合,意氣相合,氣力相合,肩誇相合,肘膝相合,手足相合。達到內內相合,外外一體,內外相通,渾然一體,自然天成,綿延不絕之境。形意而經過後世的演化推廣,最終發展成為三體式樁功,五行拳跟十二行拳。
  • 形意五行拳練習訣竅,懂後步入高深境界
    李忠軒老說練形意拳先打劈拳一年練內家拳如存錢,不怕多就怕停,日積月累方顯功夫,切忌急躁。打五行拳,可能有人會忽略了一個最重要的環節,就是往回收這一下,只記得往出打這一下,往回收無所謂,簡單比劃一下過去了,這是錯誤的。
  • 形意拳的秘訣
  • 張鴻慶傳形意拳內功練法揭秘
    張鴻慶傳形意拳內功練法揭秘        民國年間天津的形意拳家張鴻慶。對古傳形意拳譜講的明勁、暗勁、化勁三種練法有自己獨到的見解。
  • 形意拳三法詮真
    真氣本在娘胎中蘊生而成,是人之五臟六腑適應自然界變化的先天整體能力。先天之氣旺盛,人之精、氣、神俱強。拳術之勁力源於人體真氣的充盈,真氣足則拳力強。人之真氣伏於腎陰之中,先天真氣依後天之氣調膳。習練形意拳術,須依「氣法」培植養護真氣。調氣解:調氣是「氣法」的基本要義。調氣,即通過調整氣息的運行,整合五臟六腑之間的陰陽關係。
  • 形意拳訓練秘法之順步拗步都要練
    授五行拳。只練順步式拳架,實是少練了一半拳技。且有授者亦不明,實誤後學。當年學形意拳。有一次,師韓大爺(黃柏年入室弟子韓輔桐)曾語重心長對金銘(韓輔桐之子)和我講:打拗步拳,一定要認真,必須練熟。言畢即,站定步,演示鑽拳拗步技,講之要。明師!十餘年前,在網偶見河北名家傳人,教授門人鑽拳,一個小視頻。是教鑽拳拗步拳技,時徒應習練有年,行拳走勢,層次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