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失守,希特勒危在旦夕,他為何不調動挪威40萬大軍回來勤王

2020-12-16 汗青正浩

1945年4月,蘇聯開始對德國柏林進行決定性的進攻。雖然希特勒調集了80萬軍隊進行縱深防禦,但面對史達林三個軍團近250萬兵力的進攻,還是如螳臂當車一般。柏林在苦苦支撐二十多天後最終淪陷,希特勒飲彈自盡,而在此時,挪威還駐紮著近40萬的德國士兵,希特勒為什麼不把這支部隊調回來幫自己一把呢?

佔領挪威,德國有幾大好處

事實上,當時德國之所以開戰,不是因為國家兵強馬壯,而是因為國內陷入經濟危機,然後德國人被納粹希特勒鼓動,從而發動了對其他國家的侵略戰爭。而德國本身沒有進入大西洋的直接出口,想進入大西洋,必須經過英國防線,這對德國海軍是一種極大的束縛,為了讓自己海軍暢通無阻,德國必須攻下挪威,以此作為自己的海軍基地。

於是在1940年3月1日,希特勒做出一個非常重要的秘密指示,海軍陸軍空軍聯合作戰,準備對挪威進行突然襲擊。為了迷惑英國和法國,這次襲擊採用演習的假象,散布大量虛假的情報,就連很多德國軍官也是直到最後一刻才知道真正的戰略意圖。

4月9日凌晨,德國同時向丹麥和挪威兩個國家發起通牒,丹麥很快就主動放棄抵抗,宣布接受德國的「保護」,而挪威卻給出絕不屈服的回答,並且聯合盟軍共同進行了頑固抵抗,讓德國付出慘重代價才將挪威全境佔領。

佔領挪威之後,德國獲得極大的好處,首先原本採取中立的瑞典不得不向德國傾斜,允許德國借道運送軍隊和物資攻打其他國家。二是德國北部防線得到鞏固,並且獲得一系列的重要戰略據點,通過這些據點可以對英國海軍進行有效的打擊。三讓德國重要戰略物資鐵礦石運輸線暢通無阻。

德國本身資源並不富有,軍備生產所需要的鐵礦石百分之七十以上都需要從瑞典進口。在氣候溫暖、海洋沒有結冰的時候,鐵礦石可以直接從安全路線波羅的海從瑞典運往德國。到了氣候寒冷的冬季,鐵礦石必須從挪威轉道。如果英國進行封鎖就等於掐斷了希特勒在德國的軍隊脈搏。

現在挪威各港口歸自己所有,德國人後顧無憂,可以放心大膽地對英法進行挑戰了。而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希特勒心心念念想讓德國首先製造出原子彈,而挪威擁有原子彈所需要重要原料重水的工廠。德軍一佔領挪威,就馬上將其控制住,並令其日以繼夜的趕工,製造大量重水原料,以供應德國原子彈研究工作。

柏林告急,希特勒仍不願調回駐紮在挪威的德軍

然而正義終歸會戰勝邪惡,1942年美國、英國、蘇聯,中國等國家聯合起來,統一對法西斯進行有效反擊,德國在各個戰場上節節敗退。事實上,當蘇聯進攻柏林時,德國在捷克、南斯拉夫、波羅的海等地都有大量的軍隊,但因為種種原因都沒有能及時回來救援希特勒。

比如說在巴爾幹半島上的德軍,他們深陷地方遊擊隊和蘇軍的包圍泥沼,有心撤退回國,但來不及救援柏林。還有在義大利的德軍已經提前向盟軍投降。而包括挪威在內的幾個地方,是希特勒不同意他們撤回的。

捷克和奧地利境內的德軍是為了守護石油基地,庫爾蘭半島的德軍是為了給蘇聯背後造成威脅,而挪威的地理位置更為重要,是希特勒認為萬萬不能丟守的。

一方面德國軍隊分布在狹長的挪威邊境線上,用來防止盟軍登陸,然而英國的防線一旦建立起來,等於切斷德國在挪威部隊與本土之間的交通,這40萬軍隊想要回國,缺乏足夠的船隻運輸。除非在戰爭前就陸陸續續的回國,等到盟軍戰線已經形成,想回來就十分困難了。

另一方面從長遠考慮,希特勒也不甘心放棄這條運輸線,如果放棄挪威,沒有瑞典的鐵礦石源源不斷地運輸過來,那麼德國繼續戰鬥的潛力也蕩然無存。

另外德軍控制的重水工廠雖然被英國特工在1943年想方設法摧毀,但老底子還是在的,這也是希特勒不願意放棄挪威的一個重要原因。

非正義的一方終將滅亡,等到柏林徹底失陷,德國全部領土被佔領之後,分散在各個戰場的德軍已經處於四面楚歌的狀態1945年6月德國在挪威的軍隊放下武器,投降是他們的唯一選擇。

相關焦點

  • 柏林戰役駐紮國外的二百萬德軍為何不回援柏林?希特勒自己種下的苦果
    ,加上散布在多條戰線上,實際上已經沒有多少機動部隊可供調動救急,更為重要的是,由於希特勒本人的固執和錯誤部署,使得相當一部分德軍部隊還在德國境外的次要戰場上,無力救援受到蘇軍圍困的柏林。 在1945年4月蘇軍發動柏林戰役前夕,德軍在境外的重兵集團大致有以下幾個: 首先是被孤立在庫爾蘭半島的庫爾蘭集團軍群,希特勒一直不允許放棄這個橋頭堡陣地,希望能夠吸引一部分蘇軍兵力,到戰爭結束這個半島依然在德軍手中,該集團軍群仍有近30萬人的兵力。
  • 難以置信:1945歐戰柏林戰役結束,德國還保有百萬大軍
    從佔領北歐丹麥與挪威之後,德軍在北歐駐軍13—15個齊裝滿員德國師,主要任務就是防守北歐並且保證瑞典鐵礦石的供應,德軍在北歐部隊兵力25萬左右,到戰爭結束都沒有大規模調動,是建制最全也是最閒置的部隊。二戰結束後幾年,在北歐地區北冰洋小島上還有未投降還在運作的德軍觀察站與駐軍!
  • 【復盤日誌】關鍵缺口失守,勤王救駕迫在眉睫!
    今天是2019年8月6日,星期二,我們復盤的題目叫做《關鍵缺口失守,勤王救駕迫在眉睫!》我們先來看一下今天這個走勢。
  • 希特勒的最後幾天:柏林如何陷落
    我不走!」——至4月30日希特勒自殺的一周時間內,柏林守軍繼續激烈抵抗進攻的蘇聯軍隊。希特勒自殺數天後,盟軍坦克駛入柏林,士兵們立正接受檢閱。       4月21日清晨,朱可夫的坦克開進北郊,跟隨坦克的部隊為攻城戰而重組:崔可夫參加過史達林格勒戰役,知道什麼是必要的。在六門反坦克炮的支援下,一連步兵、一隊坦克或突擊炮、幾個工兵排和噴火兵排組成突擊隊。
  • 希特勒自殺時還有7百萬大軍,為何不死戰到底?東方人永遠不會懂
    我們回過頭來看,當年希特勒自殺的時候,德國還有700萬大軍,他為何不轉移陣地休養生息,找機會卷土從來呢?看看人家日本,在被美國攻打到門戶島嶼時,各種自殺式襲擊,甚至第一顆原子彈下去還不想投降。不像日本當年,隨便從地裡拉過來,14、5歲發桿槍就叫軍人了,而在他們眼裡這700萬人大部分還都是農夫,孩子,沒有經過兩年訓練,根本算不上兵,打不了仗。在希特勒眼裡,打仗是貴族的時,把這些平民推到戰場上是沒有意義的,甚至是賠本的買賣,所以他看不到希望,就自殺了。
  • 蘇聯猛攻柏林,駐紮它國的數百萬德軍,卻為何僅「觀戰」而不支援?
    大體主要有以下幾個:捷克斯洛伐克駐紮著中央集團軍的90萬人、南斯拉夫駐紮著E集團軍的40萬人、北部義大利駐紮著C集團軍60萬人,挪威、丹麥駐紮著30多萬,波羅的海地區駐紮著庫爾蘭集團軍25萬人。
  • 二戰德國「柏林戰役」真的無法發動反擊?外圍部隊為什麼沒來支援
    「澤洛高地」是德軍在柏林郊區唯一條外部防線,最終德軍以10萬兵力,對抗蘇聯發起全面進攻百萬的大軍,經過4天4夜地獄般互相廝殺。「澤洛高地戰役」蘇聯4次勸降4次遭到德國軍隊炮火的反擊,在柏林的郊區的4天10萬德軍,拼死抵抗百萬蘇聯大軍的進攻直至彈盡糧絕,無奈德國第九集團軍只能是突圍撤離10萬多名德軍官兵只有6萬多人突圍,大概4萬多名德軍 「澤洛高地」留下了他們殘肢斷體。
  • 柏林被圍時,德軍國外還有幾十萬的精銳,希特勒為何不調回?
    在歐洲戰場上,蘇聯派出了260萬的軍隊浩浩蕩蕩地進攻柏林。雖然希特勒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來抵擋蘇聯的進攻,但是在龐大的蘇聯軍隊面前,德國人一點辦法也沒有,最終柏林被攻克,希特勒自盡,歐洲反法西斯戰爭結束。事實上當時柏林被圍困之際,德軍在國外還有一支幾十萬的部隊,但是希特勒並沒有將其召回。
  • 蘇聯猛攻柏林,駐紮它國的數百萬德軍,為何僅「觀戰」而不回援?
    盟國數百萬大軍浩浩蕩蕩踏上德國國土,曾經不可一世的納粹頭子希特勒,不得不蜷縮到柏林,當了縮頭烏龜,跟史達林交換了位置。距離稱霸歐洲的目標,曾經是一步之遙,垂手可得,可轉瞬之間就成為黃粱一夢,化為泡影。不過希特勒不是一戰時期的德皇,不會像他那樣在尚且有希望的時候,憫憐蒼生,早日結束戰爭,他困獸猶鬥,要進行最後一搏,希望奇蹟出現。
  • 二戰後期,德國國外的德軍重兵為何不回柏林支援?
    很快盟軍的軍隊就直逼柏林城下。很多人到這裡會產生一個疑問,為何當時德國在國外的重兵不回柏林支援呢?是無能為力嗎?其實並不是,當時德國完全有能力將各條戰線上的兵力調回柏林,可是這樣一來,豈不是讓德國費盡千辛萬苦吃到嘴裡的肥肉又給吐出來了嗎?當時古德裡安將軍曾經對希特勒提出過這個建議,但被希特勒一口回絕了,等到柏林戰役開戰之前,德軍已經沒有能力回援柏林了。
  • 薦書 希特勒與柏林奧運會
    建築師維爾納·馬馳(Werner March)負責體育場的整體設計規劃,他已經為申奧設計出了若干方案。 希特勒積極地參與建築工程的進程,提出改進的意見,時而表現出他對場館設計的不滿,他一直對奧運場館的建築設計不太滿意。
  • 明朝覆亡在即,吳三桂率大軍駐守山海關一帶,為何沒有及時勤王?
    文/格瓦拉同志崇禎帝非亡國之君,卻當亡國之運,在位16年間宵衣旰食、辛苦支撐,但最終還是沒能挽救國家危亡,而他本人也落得個自縊殉國的結局。其實,在帝國覆亡前夕,崇禎帝只要把吳三桂從山海關調往前線平叛,便極有可能扭轉敗局。那麼問題來了,吳三桂擁有精兵數萬,為何沒有及時入京勤王?
  • 柏林會戰作為二戰歐洲戰場的最後一次大型會戰,過程是怎麼樣的?
    這次反攻的失敗讓希特勒惱羞成怒,他痛斥負責反攻的軍官指揮不力,古德裡安當時試圖為指揮的軍官說情,希特勒便遷怒於古德裡安,隨後古德裡安被放了長假,自此便退休了。雖然柏林已經危在旦夕,不過此時德國柏林的秩序依然照常,德國為最後的頑抗也做好了充分的準備,街道到處都是路障,這種路障由鋼筋水泥、木材等建成,一般是2.5米高4米寬,在路障的周圍還布滿了地雷,很多不能用的坦克成為了街道的固定火力點用於防禦。
  • 二戰希特勒不進攻瑞士,不僅因為瑞士銀行,更是捨不得100萬精銳
    二戰希特勒不進攻瑞士,不僅因為瑞士銀行,更是捨不得100萬精銳 在二戰時期,有一個讓人難以猜透的謎團。那就是希特勒為什麼沒有進攻瑞士?要知道在希特勒的眼裡國際法根本毫無約束力,雖然瑞士是一個奉行永久中立的國家,但奉行中立的國家並不只他一個。
  • 德國敗局已定,為何史達林還要強攻柏林,以至於讓30萬士兵送死
    但令人不解的是,分明德國的敗局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了,為什麼史達林還是要不惜以犧牲30萬士兵為代價,而強攻柏林呢?具體來講,主要因為這三個原因:一、為了有機會分得更多的戰利品。由於長時間的與德國侵略者進行對抗戰爭,以至於國內的大量基礎設施遭到了無可挽回的破壞,而且還搭上了數千萬條人命的代價。
  • 希特勒自殺現場終於曝光:潮溼陰森詭異,圖9蘇軍發現了希特勒的血跡
    【希特勒】 1945年4月25日,希特勒跟貼身侍從海因茨·林格交代了自己的後事安排,一旦柏林失守,他和愛娃將雙雙自殺。為防止屍體落入蘇聯軍隊手中,希特勒命令林格在他死後將屍體和他居住的地下室裡重要文件全部焚毀。(這是一組反映希特勒自殺現場的老照片,為蘇聯攝影師拍攝。)
  • 柏林會戰德軍有多拼?35萬蘇軍倒下,士兵說:元首,我們已經盡力了
    20世紀30年代,隨著資本主義世界爆發了一次空前的大危機,在此情況下,德國的社會矛盾開始爆發,出現了大量的失業工人,此後,希特勒開始憑藉著出色的演講能力,加上民族主義的蠱惑,使得德國民眾對一戰的失敗耿耿於懷,在許諾了大量對德國民眾有利的承諾後,得到民眾的廣泛支持,此後希特勒上臺,開始控制整個德國。
  • 蘇聯在莫斯科擋住了德國進攻,為何德國在柏林擋不住蘇聯進攻
    那麼,在德國敗局已定的情況下,希特勒為什麼還要實行焦土政策?他到底有什麼目的呢?在很多人看來,希特勒此舉是想和蘇聯同歸於盡,是一種氣急敗壞之下的不理智行為。但實際上,焦土政策的實施,正是希特勒深思熟慮後作出的決定。
  • 二戰後期,德國敗局已定,為何仍要蘇聯傷亡30萬進攻柏林?
    1945年,德國的敗局一定,但蘇聯仍組織了大批部隊準備進攻柏林,這又是為何呢?4月16日,蘇聯紅軍集結了250萬人,共三個方面軍,在42000餘門火炮和火箭炮、6250輛坦克和7500架飛機的配合下,向德國法西斯最後的巢穴柏林發動了進攻。
  • 英媒曝光希特勒瘋狂設想:曾欲重建柏林為「世界首都」
    參考消息網6月10日報導 英媒稱,希特勒對於由納粹德國統治的歐洲的展望把世界投入了造成數百萬人喪生的最血腥戰爭。這位納粹頭目瘋狂沉迷於讓歐洲大陸符合自己的邪惡理想。他曾打算推平德國首都柏林,把它重建成「日耳曼尼亞」——一個專門弘揚雅利安主義的巨大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