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生物藥企業為何都在建廠擴產能?

2020-12-26 界面新聞

記者 | 謝欣編輯 | 許悅1

12月16日,百濟神州宣布其位於廣州中新知識城的廣州生物藥生產基地第二工廠正式竣工,第三工廠建設也同步啟動。百濟神州表示,第二工廠建成後,其廣州基地目前已建有24000升生物藥產能,而未來第三工廠完工後,總產能有望達到64000升。

據悉,在未來該工廠產能將應用於包括百濟神州大分子主力產品抗PD-1單抗替雷利珠單抗在內的生物藥生產,而作為這兩年國家醫保談判的最受關注品種,產能問題對於PD-1格局乃至整個中國生物藥產業的未來影又會有什麼影響?

除了百濟神州外,目前國內主要的臨近商業化或已經實現商業化的生物藥研發企業基本都在同步實現自建產能,界面新聞記者對目前主要廠家的產能梳理如下:

百濟神州:廣州生產基地已建成24000升,目前產能由勃林格殷格翰提供。君實生物:在蘇州吳江和上海臨港建有2個生產基地,其中蘇州吳江生產基地擁有3000升的商業化產能,上海臨港生產基地一期項目擁有30000升發酵產能,已於2019年底獲得《藥品生產許可證》,並啟動了抗PD-1單抗與抗PCSK9單抗的試生產,臨港生產基地還承擔了新冠病毒中和抗體藥物JS016的臨床藥物生產。信達生物:蘇州工廠目前在運營中產能一共24000升,另有36000升產能在建,預計可於明年年底建成。復宏漢霖:目前上海徐匯基地擁有20000升中歐認證的商業化產能,上海松江基地一期已建成24000升臨床樣品生產產能,松江基地二期在建中。康方生物:現有4000升產能,規劃兩個新工廠合計84000升產能,預計2021年初建成廣州工廠一期20000升產能。基石藥業:蘇州工廠在建中,預計2020年年底結構封頂,2021年下半年整體土建竣工,其中設計的生物藥產能為26000升。三生國建:上海工廠已建成38000升產能,其中商業化產能30000升。百奧泰:廣州工廠已建成30000升產能,其中商業化產能7000升。海正博銳:現有產能20000升左右。恆瑞醫藥:2020年恆瑞PD-1的主要生產基地蘇州盛迪亞產能為8000L。此外,齊魯製藥並未對外透露其目前生物藥產能。

無論是PD-1還是利妥昔單抗、貝伐珠單抗、阿達木單抗等一眾國產生物類似藥,在商業化之初都需要迅速放量搶佔市場。而除了前段市場部門的作用外,後端產品能否持續供應也是一個關鍵。

但實際上,由於生物藥生產難度大,即使是建成了產能,想要在一個品種達到持續穩定的生產也需要不斷的調試與優化。如此前復宏漢霖的利妥昔單抗和齊魯製藥的貝伐珠單抗在商業化後都曾出現斷貨情況,國內另一頭部生物藥企業的貝伐珠單抗在獲批後也因為產能問題暫未商業化。

如百濟神州在一期產能設計上使用一次性反應器,而在二期時改用了不鏽鋼反應器,這種在初期強調速度,後續強調持續性降低成本的做法也基本為業內所採用。

而此前,業內也曾對國內生物藥企熱衷於建廠有過熱議,甚至出現生物藥是否會出現「產能過剩」的說法,不過實際上,雖然動輒幾萬升的產能,但國內生物藥現在還遠未到產能過剩的地步,甚至還處在產能不足的階段。

這是由於,從設計產能建成到最終可以進行商業化生產,其中還需要由藥監部門檢查生產場地變更等一系列過程,百濟神州高級副總裁、生物製藥負責人劉建博士對界面新聞記者表示,這一過程(新增一個生產基地)在國外往往需要3-5年,其中還包括各種生產調試,而百濟神州有望在2021年實現廣州生產基地一期產能的商業化生產。

而縱觀各家產能數據便不難發現,目前各家真正有實現可商業化的產能並不多,排除未披露的齊魯外,目前國內可生產商業批的最大產能應為三生國建的30000升,其次為信達生物與復宏漢霖。

而這些產能還需要進行在商業化品種之間,商業化品種與臨床階段品種之間進行排期與協調。

當然,對於一家企業而言,產能問題並未難以解決,藥明生物執行長陳智勝博士便對界面新聞表示,採取CMO(合同委託生產)進行生產,在產能提升上將有速度優勢,此前考慮到自建廠房及其空置折舊成本,也將擁有成本優勢。

實際上,今年在多個國產生物類似藥獲批上市後,生物藥集採的呼聲也越來越高,不過在本月國家層面的集採會議上傳出消息,暫緩生物藥集採,後續繼續研究。

而此前也有生物藥研發企業人士對界面新聞記者多次提到,產能問題是目前國產生物藥所存在的一大挑戰,如果目前的主要玩家連持續供應都還難以做到,一旦進行集採將如何保障供應?

另有國內生物藥企高管認為,集採的另一觸發條件——原研藥與仿製藥之間的懸殊價差在目前生物類似藥領域並不存在,目前國產與進口的最大價差也只有30%,再考慮到產能的問題,生物類似藥進行集採至少應在5年後整個業態相對穩定後再進行。

相關焦點

  • 錦州凱美能源擴產建廠項目
    11月24日,市住建局局長王英超率隊深入我區就凱美能源擴產建廠項目進行調研。區委副書記、區長馬曉春,副區長李子元陪同調研。市住建局副局長陸紅玉、郭春雷參加調研。王英超一行實地查看了凱美能源擴產建廠項目場地,了解了擴產建廠項目的困難和問題並進行現場調度,為企業排憂解難。
  • 2020這麼多輪胎企業擴產
    在美國,固特異對阿拉巴馬州加茲登工廠進行了大幅裁員和減產,同時對北卡萊羅納州費耶特維爾工廠卻進行投資擴產,增加大尺寸乘用車輪胎產能,加快工廠升級加速產品轉型。 與巨頭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還有一批輪胎企業正在繼續擴大投資,進行建廠擴大產能。 賽輪 前不久賽輪集團先後啟動了賽輪瀋陽年產300萬套高性能智能化全鋼載重子午線輪胎項目和賽輪東營工廠高性能半鋼子午胎擴建項目,繼續加速產能擴張。
  • 擴產、擴產、還是擴產!2020年矽片、電池、組件總擴產規模超938GW
    其中,單體擴產最大規模的當屬保利協鑫旗下江蘇中能,總規劃產能10萬噸,首期5.4萬噸顆粒矽項目計劃分兩期建設於9月動工。值得注意的是,此擴產項目採用協鑫獨創的矽烷流化床法(FBR),據新聞報導稱,矽烷流化床法相比傳統工藝投資下降30%,生產電耗降低約65%,項目人員需求降低30%,能有效降低成本。
  • 光伏概念走勢活躍 旺季來臨行業龍頭積極擴產
    嘉實基金 陳正憲&嘉實基金 滕抒含:節後投資早規劃之二深交所第34期「踐行中國夢·走進基金公司」——富國基金站原標題:光伏概念走勢活躍,青島中程等漲停,旺季來臨行業龍頭積極擴產 光伏概念30日盤中大幅走高,截至發稿,青島中程漲停,易成新能、嘉寓股份、億晶光電等漲幅超10%,中天火箭、福萊特、恆星科技等漲停,東方日升漲逾9%。
  • 抗疫重點物資企業為何能迅速復產擴產?來看看背後的這一群人
    抗疫重點物資企業為何能迅速復產擴產?來看看背後的這一群人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正值新春佳節,企業放假、員工回家。然而疫情防控不等人,醫療物資需求暴增,武漢告急、湖北告急,全國各地醫院醫療及防控物資告急……疫情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打好武漢保衛戰、湖北保衛戰事關全局。
  • 加大力度加快速度推進村級工業園改造 主動服務企業增資擴產
    郭文海要求,大良要加快規劃紅崗工業區整體改造提升,容桂要保持攻堅勢頭,當好全區村級工業園拆除、改造和建設的標杆,各鎮街要加大力度、加快速度推進村級工業園改造,主動對接、滿足本地企業增資擴產需求。「哪些是新產品?今年銷售情況如何?在當前外貿形勢下,企業發展遇到哪些困難需要政府幫助解決?」郭文海首先來到位於大良紅崗工業區的震德塑料機械有限公司,詳細了解企業發展歷程、產品創新及銷售等情況。
  • 富士康印度擴產 真正驅動力是中國品牌
    摘要:據印度媒體報導,孟買所在的馬哈拉施特拉邦工業部長認為,富士康之所以有如此動作,「主要是因為中國人力成本上升」。「實際上,富士康在印度最大的客戶應該是中國品牌,而非蘋果,富士康的印度擴產計劃,真正的驅動力是中國品牌。
  • 寡頭效應加劇 隆基 晶科 晶澳等十大企業坐擁145GW產能 擴產348GW
    天合2020年底組件總產能預計能達到22GW左右,2021 年底組件總產能預計能達到 50GW 左右。2021年底電池產能合計達到 26GW左右規模,其中210mm大尺寸電池產能在2021年底佔比達到70%左右。阿特斯2020年底矽錠、矽片、電池片和組件產能將分別達到2.1GW、6.3GW、9.6GW和16.1GW。到2021年底,阿特斯組件產能將提高至25.7GW。
  • 索菲亞5.1億擴產能、夢百合6.93億擴產能、金牌募資2.86...
    都言2020年的開局太難,稍有不著便銷聲匿跡,但偏偏在這逆勢中,總有勇士劍走偏鋒,逆勢擴張!投資、募資窮盡一切可能擴產能,擴規模,以求日後突圍而起,一騎絕塵。 再者,回顧市場實況,供給是為了滿足需求,然而供需矛盾並非突出,更未出現不可調和的供不應求之勢,為何要在這雪上加霜的2020還要大費周章地大手筆「花花花」? 第一,企業創新背後的產物,加之資本支撐而做出的創變。 每個企業都想向前發展,而向前意味著什麼?
  • 2020年「開掛」擴產,掛麵行業持續增長靠啥?頭部企業請明星代言...
    智研諮詢發布的《2020~2026年中國掛麵行業產業運營現狀及發展戰略研究報告》數據顯示,在經歷了高速發展的黃金時期後,掛麵行業近年來整體發展增速放緩,行業正面臨著生產力過剩和產業價值提升的共性問題。因此,掛麵行業未來發展增速將下降,但仍存在一定市場空間。頭部掛麵企業爭相擴產雖然掛麵行業整體增速有所放緩,但多家企業仍然爭相擴產搶佔市場。
  • 華新科鎖定5G 大規模擴產
    華新科集團鎖定5G擴產,預期客戶未來對5G的需求強勁,華新科今年取得多筆擴產用地與設備,其中最新取得高雄路竹廠房,將導入高階MLCC、LTCC產能,再搭配旗下佳邦的天線新廠,整合出貨,一連串的擴充行動也是華新科近年來較大規模的高階產能重配置。
  • 廣州將建成中國產能最大抗癌生物藥生產基地
    據悉,隨著第二工廠落成,目前百濟神州廣州生物藥生產基地已有24000升生物藥產能,而未來第三工廠完工後,總產能有望達到64000升,或將成為中國產能最大的本土創新藥企自有生物藥生產基地之一。同時,通過引入技術化不鏽鋼生物反應器,融合人工智慧和自動化技術,加速滿足中國和全球患者對創新生物藥日益增長的需求。
  • 愛博醫療高端人工晶狀體領軍中國,產能過剩後為何執意再擴產?
    若持續擴產用意何在?治療白內障唯一途徑晶狀體手術需要先摘除天然晶狀體,再將人工晶狀體植入,因此眼內切口難以避免。人眼結構精密,內部組織相當脆弱,手術風險和難度極高,很多病患都因懼怕手術風險而放棄。產品參數與國際知名企業愛爾康、強生視力康、博士倫等生產的同類產品相差無幾。然而,一方面,由於眼科產品安全風險高,醫生手術習慣及患者固有觀念更認可國外產品,愛博醫療等國產品牌市場接受度並不高;另一方面,相較於愛博醫療九成以上營收都依靠人工晶狀體單一業務拉動,國際大廠商擁有眼科藥品、耗材、設備、消費品等全系列產品線。
  • 廣州黃埔將建成中國產能最大抗癌生物藥生產基地
    中國改革報廣東記者站12月17日訊(記者 張新華 通訊員 孫旭東 黃嘉慶) 12月16日,百濟神州廣州生物藥生產基地第二工廠竣工,第三工廠建設同步啟動,基地實現產能和生產工藝的又一次重要升級,標誌著百濟神州生物藥「智造」能力邁入新階段。
  • 百億古井貢酒擬投89億擴產 是豪賭還是勢在必行?
    來源:中國經營報百億古井貢酒擬投89億擴產 是豪賭還是勢在必行?本報記者/孫吉正/北京報導「白酒行業不應一味追求做大規模。」古井貢酒(000596.SZ)董事長梁金輝曾公開表示。但當下的古井貢酒顯然已經改變了發展思路,選擇擴充產能。
  • 一次性醫療手套遭搶購 龍頭企業忙擴產
    《證券日報》記者注意到,僅在剛過去的這一周,國內一次性防護手套龍頭企業英科醫療、藍帆醫療相繼宣告要繼續擴大產能以滿足市場需求。與此同時,受疫情影響,近期全球最大的醫用手套生產商馬來西亞的頂級手套公司(Top Glove)部分工廠停工,使得全球手套市場供應更加緊張。一次性手套行業的格局也在疫情影響下被慢慢重構。
  • 山東臺企吹響復工擴產「集結號」
    山東省臺港澳辦向企業捐贈部分口罩,助力企業復工復產。圖片來源:山東省臺港澳辦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一些企業的生產、銷售等環節面臨前所未有的困難。但在山東的部分臺企卻在克服困難的同時逆勢增資擴產,深耕大陸市場腳步並未停歇。他們是怎麼做到的呢?
  • 國金證券:PVC手套擴產 糊樹脂步入景氣周期
    而根據百川資訊統計,8-9月份計劃檢修的企業比較多,預計三季度價格將維持高挺狀態。主流手套廠家擴產帶動PVC糊樹脂需求向好。從全球主要手套企業擴產方面看,國際手套行業龍頭Top Glove,國內巨頭藍帆醫療、英科醫療均有擴產計劃,僅2020年,三家公司分別擴產PVC手套24億隻、40億隻和30億隻。
  • 信達生物:做中國最好的生物藥製藥公司
    2006年,他發明生物新藥「安柯瑞」,開人類用病毒治療腫瘤之先河;2013年,他研製出能讓眼底病致盲者重見光明的「康柏西普」,填補了國內空白;2015年,他領導的信達生物公司自主研發的6種抗腫瘤新藥,受到世界醫藥「巨頭」美國禮來公司青睞,對方花33億美元巨資購買了信達生物的海外生產和銷售市場,實現了中國生物藥在國外銷售零突破。
  • 中國家居企業底氣十足 紛紛建廠擴張產能
    隨著疫情緩解、經濟逐步恢復,家居行業的頭部企業有了新動作。筆者觀察到,近期家居行業出現多家「底氣十足」的企業,斥巨資新建工廠、打造總部大樓、籌備產業園區。不論是布局線下、建廠擴張,提速產能升級,還是為戰略發展興建大樓,提升企業形象,這些動作不僅展現了家居頭部企業的實力,更是從某種程度上預示著這四家企業未來的發展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