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的春節:什麼是「粄」

2021-02-23 丙村客家人

神馬是粄?

粄(bǎn) ,字從米,從反,反亦聲。「反」為「飯」省(「飯」指「食物」)。「米」指「大米製品」。「米」與「反」聯合起來表示「大米製作的食品」。本義:大米製作的食品。粄不僅是客家人的特色美食,粄也是客家話的獨特稱謂。

春節近了,繼續介紹客家人好吃的粄——

一、缽粄(發粄、碗粄)
缽粄(發粄)是梅州客家人過年過節常吃的糕品,也是祭祀場合的主客。「缽粄」又被叫作「碗粄」。它是經過發酵的,粄面從碗裡隆起來,會出現裂縫,就像是花開。


二、味酵粄



三、甜粄(年糕)



四、蘿蔔粄

蘿蔔粄是最具客家風味的食品,在客家人的餐桌上必不可少。

客家傳統小吃。各地做法有所不同,有些地方叫菜包粿,但做法大同小異,都是將蘿蔔切絲和豬肉、蝦米、蔥、胡椒粉(有些地方還會加豆腐皮或者腐竹)和醬油蒜頭混在一起,或者根據自己的口味與其他材料一起做成各種形狀。

客家小吃蘿蔔粄的做法步驟

1. 先把粘米粉用水調成槳加一點點鹽(不能多,因為炒材料的時候還要加一點鹽);

2. 白蘿蔔切細絲(或是剁小沫也可以)、香菇跟瘦肉剁成沫、蝦皮洗乾淨炒幹備用;

3. 鍋裡放油燒熱,放瘦肉跟香菇炒熟,再放進蝦皮跟白蘿蔔翻炒一會加上鹽;

4. 把3裡面炒好的材料倒進米粉槳裡攪勻;

5. 把調好的材料倒進蒸盤裡。

小貼士

蒸好的蘿蔔粄也可以放涼後再切成小塊用煎鍋稍為煎下,更香更好吃。




五、餈粑粄

在梅州客家地區,每逢傳統節日或家庭喜慶,都有做餈粑的習俗。



六、清明粄(青粄)

清明時節雨紛紛,在這個季節裡,勤勞的梅州人總會吃上幾塊清明粄,慶祝清明節的到來。它絕對是早餐桌上綠色食品。



七、艾草米果



八、腐皮卷



九、黃粄



十、捆粄(簸箕粄)
「捆粄」亦稱米粉粄、卷粄,是客家人祖先自北南遷後,因當地不種小麥,無麵粉可制春卷,而用大米磨粉制皮代替春卷的一大創造,北風南味,別具特色。據說梅州豐順的捆粄是比較正宗的。


十一、筍粄
大埔縣傳統客家小吃品種多樣,風味獨特,色香味俱全,充分體現了客家美食文化的特色,頗負盛名,深受海外僑胞、港澳臺同胞、國內鄉親的喜愛,大埔也因此有「客家傳統美食之都」的美譽。
筍粄更是在食客群中享有盛譽。口感柔韌有彈性,且不膩口。


十二、憶子粄
憶子粄已有300多年的歷史。憶子粄的得名還有一段有趣的故事,相傳在明朝,大埔茶陽某地有一戶人家叫松嬸,其兒子阿根武藝出眾,在鄭成功部下當名海軍,飄洋過海到臺灣去剷除倭寇,除暴安民。松嬸思念兒子,每逢中秋節,就做了兒子愛吃的粄,擺在月下,對月懷思。秋去冬來,足足等了30年。在一個中秋之夜,兒子突然回來,母親端上兒子最愛吃的粄,歡慶團圓,此粄因而得名。



十三、老鼠粄(米篩目)
老鼠粄源於廣東梅州大埔一帶,因為兩端尖,形似老鼠,客家人慣稱粉為「粄」,因此稱為老鼠粄。

後來傳至臺灣,當地客家人稱為米篩目,是指製造時把粉團經過篩子般的擦板,從洞眼(目)中搓出粉條,由於「篩」的閩南語近似「苔」,所以俗寫為米苔目。後來在馬來西亞又有人寫成米臺目。
  老鼠粄也傳至香港,因「老鼠」之名不雅,當地人以粉條兩端尖,狀似銀針,稱為銀針粉。
  做出「升級版」老鼠粄的卻是東莞厚街人。厚街人把磨出的米漿一分為二,做成生漿、熟漿,再混合兩者,打至軟滑。此外,湯底用豬肚、豬骨、粉腸以及多種藥材香料熬成,最後還在老鼠粄上鋪幾塊皮脆肉嫩的燒鵝,白紅相間。老鼠粄爽滑富有彈性,燒鵝汁滲入湯中,滿碗鮮香,東莞人稱之為「燒鵝瀨」。
從前有小販挑著老鼠粄穿街過巷叫賣,售價低廉。沒有燒鵝,他們就用一個搪瓷盅裝著用辣椒麵炒過的大頭衝菜。那衝菜切得芝麻般大小,卻是脆生生的,美不勝收,每碗老鼠粄放上一勺,畫龍點睛,逗得食客盯著勺子喊:「多一點兒,再放多一點兒!」一旦小販開恩,多給一勺,那個早上你的嘴就合不攏了。
(經典早餐)

十四、算盤子
提起客家菜,大家第一時間會想起的肯定是鹽焗雞、梅菜扣肉、客家釀豆腐。其實,客家菜遠不止這三板斧。有道是:「最好的客家菜在梅州,梅州最好的客家菜在大埔,大埔最好的客家菜在百侯。」大埔有一道很出名的小吃叫炒算盤子。

十五、仙人粄(黑涼粉、草粄)
「仙人粄」又名草粄,是一種清涼飲料,它還可以臨時充飢。用「仙人草」熬成的。農曆入伏吃「仙人粄」是客家人的習俗,據說這天吃了「仙人粄」,整個盛夏都不會長痱子。「仙人粄」有降溫解暑之功,且無受冷患寒之弊,在「仙人粄」中調入蜂蜜,再灑上點香蕉露,食之清甜爽口,沁人心脾。
  仙人草為唇形科草本植物,高1米上下,整株拔起,曬乾呈黑色。山區群眾中有人工種植,作為山貨出售。仙人草可長期保存,時間越久,效用越好。
仙人粄製法頗講究手藝,做得好的,軟滑到要用手捧才拿得起,柔韌到要用刀(或竹片刀)來割碎,入口有嚼頭。
因為非米製品在臺灣叫仙草凍,不叫粄; 早期只在客家地區有人食用,尤其是新竹關西為最大植物產地,因其功效清涼退火保健養生,當成婦女夏天懷孕時必備降火氣飲料。
加冰叫仙草冰,加蜜叫仙草蜜,冬天冷呼呼吃一碗燒仙草,天大享樂!

十六 客家印

精選正宗客家美食:廣東梅州沙田柚,清甜爽脆,蜜味可口,完全純甜,肉質細膩,無酸味。耐儲藏,越久越蜜甜,柚中之王,送禮佳品,有天然罐頭的美譽!由原產地直接發貨!

可在「淘寶網」搜索欄選中「店鋪」

輸入「翠香坊」點搜索,

找到我們的淘寶店「翠香坊食品」

歡迎瀏覽選購。

直接進店可以複製下面網址到瀏覽器打開:

http://shop112000605.taobao.com

也可直接掃描下面的二維碼打開網站:


涯系客家人 微信號:womenkejiaren

歡迎大家訂閱,本著弘揚客家習俗文化的宗旨,我們會不定期地給大家分享我們客家人的歷史,生活,人文風情,物色美食,美景等等。

關注方式:長按微信號ID複製,點擊「通訊錄」上的「+」按鈕,點添加朋友,然後粘貼ID搜索即可!

◆◆◆◆◆◆◆◆◆◆◆◆◆◆◆

80後微信號:womenbalinghou

分享80後一代的生活感悟,精彩文章的收藏分享。

關注方式:長按微信號ID複製,點擊「通訊錄」上的「+」按鈕,粘貼ID搜索即可!


相關焦點

  • 嶺南民俗——客家人的粄食習俗
    在春節期間,「粄」類食品在廣東梅州異常熱銷,成為當地客家人過新年的必備美食。據了解,「粄」為古漢語,也是客家話中的特色詞,泛指用米漿所制食品,是客家米類食中的特色食品,如餈粑、捆粄、紅桃粄、粄圓、紅粄、甜粄、鹹甜粄、艾粄、粄條、發粄等都是粄的特色美食。  春節期間,梅州城區的興記發粄店一盤盤新鮮出爐的粄熱氣騰騰、色澤鮮豔,成為市民爭相搶購的對象。
  • 客家人的粄,是什麼東西?
    客家人的飲和食,與漢族其他地區很多相同或基本相同,而由於本民系發展有其獨特的地理條件、歷史背景等等,飲食文化也別具特色。粄類食品在客屬地區是吉祥的象徵,也是客家美食文化的傳承。 「這些粄你都吃過嗎?!」
  • 有客家人的地方就有「粄」
    由此可推斷,如今贛、閩、粵地區的客家人,尤其是廣泛做「粄」、食「粄」的梅州、惠州等地客家人,其先人應當是南北朝、唐宋時期從中原、荊楚一代遷徙過來的。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他們保存了「䉽」、「䬳」的稱謂與讀音,並將之演變成了「粄」,也承襲了做「粄」的習俗。
  • 剝俺,bǎn,客家人的粄
    由此可推斷,如今贛、閩、粵地區的客家人,尤其是廣泛做「粄」、食「粄」的梅州、惠州等地客家人,其先人應當是南北朝、唐宋時期從中原、荊楚一代遷徙過來的。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他們保存了「䉽」、「䬳」的稱謂與讀音,並將之演變成了「粄」,也承襲了做「粄」的習俗。
  • 飲食|有客家人的地方就有「粄」
    「粄」是客家人用來稱呼米製品的專有名詞,類似於閩語中的「粿」,「粄」在客家人心中的地位,就像「粿」在潮汕人心中的地位。  客家稱為「粄」的食品非常多,常見的有「蘿蔔粄」「艾粄」「捆粄」「紅粄」「發粄」「甜粄」「粄條湯」「炒粄」.
  • 客家人最想念的味道:各種各樣的粄
    主要以糯米為主,也會用秈米、大禾米,一般把浸軟的大米磨成漿,再壓幹水即為米薤(粄脆),它可加工成各種各樣的粄。在許多場合,客家人喜歡做粄、食粄來表達他們的心情以及渲染當時的氣氛。粄類食品在客家人心中是吉祥的象徵,也是客家美食文化的傳承。首先表現在紅白喜事上,無論是婚、喪、喜、慶生等客家人都喜歡食粄來表現它獨特的意義。
  • 總能勾起客家人濃濃鄉愁的粄,竟然不是客家人獨有!
    ▲艾粄每逢重大節日,除了雞鴨魚肉,「粄」是必定要登場的,它們是祭祀桌上不可缺少的「主角」,也是盛大宴席上供人們享用的美食之一,「粄」幾乎伴隨客家人的一年365天。「粄」之於客家人,是兒時的母親手藝的味道,是縈繞心頭的故鄉味道。經過百年的傳承與發展,這個味道依然能勾起無數客家人濃濃的鄉愁。
  • 哪裡有客家人,哪裡就有「粄」!
    說起梅州這個地方怎能不提它獨有的客家特色小吃 —「粄」在他們眼裡把米變成變成「粄」是它最佳歸宿之一「粄」在客家人心中的地位大致和雖然說客家人一年四季都在吃「粄」,但也講究時節,例如:過年吃蒸甜粄,清明吃艾粄,冬至吃蘿蔔粄等,每個節日都有自己吃「粄」的儀式感。過年一定要蒸甜粄
  • 「粄」,一個具有傳承精神的客家人美味,你想要嗎?
    說到廣東食物,我們不得不說美味來自客家,客家有一種特別有趣的食物叫「粄」,大多數人不知道如何讀這個詞,但他並不影響客家人對他的喜愛,在快節奏的生活中,與古老相比,很多人已經開始忘記一些東西,但仍有一些人在文化和飲食方面應該繼續繼承老祖宗留下的東西,而客家人的「粄」是一種具有傳承精神的美味
  • 梅州客家人的各種「粄」,您吃過了嗎?
  • 客家人的各種「粄」,你都吃過嗎?原來還有這麼多種粄.
    大家都說:說粄字,吃粄食的人就是客家人。粄是客家米食中的特色,喜歡吃大米的客家人,創造了好多讓人慾罷不能的誘人米食,我們客家人統稱為「粄」。這些美味誘人的粄,從種到收到成品,全都出自雙手相當粗糙的客家女人。
  • 客家人的各種「粄」,您都吃過嗎?
    大家都說:說粄字,吃粄食的人就是客家人。粄是客家米食中的特色,喜歡吃大米的客家人,創造了好多讓人慾罷不能的誘人米食,我們客家人統稱為「粄」。這些美味誘人的粄,從種到收到成品,全都出自雙手相當粗糙的客家女人。粄,是純良淑德的客家婦女送給客家人最珍貴的禮物,也是最能代表地道客家的獨特風味。味酵粄
  • 客家人的各種「粄」,你都吃過嗎?
    大家都說:說粄字,吃粄食的人就是客家人。粄是客家米食中的特色,喜歡吃大米的客家人,創造了好多讓人慾罷不能的誘人米食,我們客家人統稱為「粄」。這些美味誘人的粄,從種到收到成品,全都出自雙手相當粗糙的客家女人。粄,是純良淑德的客家婦女送給客家人最珍貴的禮物,也是最能代表地道客家的獨特風味。
  • 【客家人的「食粄」情結】五花八門的粄食--客家人最想念的味道,絕對亮瞎你的眼!
    主要以糯米為主,也會用秈米、大禾米,一般把浸軟的大米磨成漿,再壓幹水即為米薤(粄脆),它可加工成各種各樣的粄。在許多場合,客家人喜歡做粄、食粄來表達他們的心情以及渲染當時的氣氛。粄類食品在客家人心中是吉祥的象徵,也是客家美食文化的傳承。
  • 有一種「粄」被譽為是客家人的「哈根達斯」,你吃過嗎?
    大家都說:說粄字,吃粄食的人就是客家人。粄是客家米食中的特色,喜歡吃大米的客家人,創造了好多讓人慾罷不能的誘人米食,我們客家人統稱為「粄」。這些美味誘人的粄,從種到收到成品,全都出自雙手相當粗糙的客家女人。
  • 客家美食之三「粄」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清溪客家人依山傍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因此,清溪客家美食文化源遠流長…… 本欄目策劃、圖文:王巧玲餘佩雯韓世海「粄」是指用大米製作的食品。「粄」不僅是客家人的特色小吃,也是客家話的獨特稱謂。(此上圖片來源於網絡)清溪客家人所說的「粄」是客家話的獨特稱謂,音同「板」,泛指用生米粉,也稱為粘米粉所製成的客家特色小吃。
  • 客家人的甜粄
    從谷到米再到粉,甜粄的製作有著一系列繁瑣嚴謹的工序,儘管如此,勤勞的客家人一直遵循著老一輩的教誨,在梅州五華,極具客家特色的甜粄從來不會在春節這個傳統節日裡缺席。在當地人心目中,流傳著「不蒸甜粄不像過年,沒有甜粄不成禮」的說法。
  • 「粄」,一種具有傳承精神的客家美味,你想吃嗎?
    粄是客家式鄉愁粄是用米飯製作成的,這些表皮類似於春卷的東西,其實跟春卷又有很大的區別,客家人在做粄的時候,可以在其中塞入一些食物,比如胡蘿蔔玉米,又或者是韭菜雞蛋,這算是一種小吃與菜品的結合。而客家人的日常生活當中,「粄」出現的機率也非常大。
  • 年關臨近,想起客家年糕」、發粄、還有故鄉的味道
    隨著春節臨近,思念故鄉的味道。
  • 普寧客家「粄」是怎麼煉成的
    艾粄  艾粄,是客家人的傳統小吃,在普寧,一般是清明、春節時期做。用粘米粉、糯米粉、艾草等做成,因加有艾草,故具有一定的藥用保健功能,有消食健胃,散寒除溼,消腫散結,平喘、鎮咳、祛痰、護肝利膽的作用。  普寧客家地區的艾粄多為烏糖、花生、芝麻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