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鹿鼎記》為什麼被群嘲?

2021-01-21 鈦媒體

圖片來源網絡


「如坐針氈、如芒刺背、如鯁在喉」


來源|犀牛娛樂(ID:piaofangtoushijing)

作者 |冷罐頭

編輯 | 樸芳


上線兩天,新版《鹿鼎記》的豆瓣評分呈現出小幅波動、整體穩定的態勢。僅憑一己之力,迅猛地拔高了11月劇集市場的溫度。當然,升溫的因,全屬敗興而歸的觀眾怒火的中燒。正所謂愛之深,恨之切。在新版《鹿鼎記》上線之前,有不少金庸迷及觀眾,對這部作品抱有不小的希望。除金庸先生封筆之作的光環,及多部前作提供可借鑑的經驗外,新版《鹿鼎記》的主創班底也為大眾餵下了一顆「定心丸」。一方面,在官宣之初,由張一山飾演韋小寶雖小有爭議,但張一山的演技以及自身氣質,還是另大多數觀眾信服的。另一方面,《鹿鼎記》的編劇申捷,有著《重案六組》《虎媽貓爸》《雞毛飛上天》《白鹿原》等多部優秀作品,斬獲過包括白玉蘭獎、金鷹獎、飛天獎在內的多個最佳編劇獎。主角演技可圈可點、編劇功力不俗、再加上央八經典劇場的首肯,似乎宣告著新版《鹿鼎記》即便不能超越原作,也斷然不會毀經典。乘興而來的觀眾們,在劇作品質的迎頭棒喝下,只能敗興而歸。符號化處理,跳躍式改編在豆瓣高贊熱評中,有網友如是說到。雖有些刺眼,倒也真實。大多數IP改編的影視作品,都會面臨著在還原原著和強化戲劇張力間進行取捨。遺憾的是,新版《鹿鼎記》並沒能做到在二者間遊刃有餘,甚至還陷入了「兩邊都不討好」的窘境之中。在表演方式和人物塑造上,除韋小寶的「猴化」以外,其他角色也極盡浮誇之能。康熙帝絲毫沒有少年天子的氣魄、建寧公主的刁蠻任性充斥著低幼感、海公公的腔調也有些過火。早前,張一山在採訪中說過,新版《鹿鼎記》進行了喜劇化的處理和年輕化的表達。但從觀眾的口風來看,此番符號化的處理卻成為了眾矢之的。非但沒有形成區別於其它版本的鮮明特質,反而是使具有悲劇內核的《鹿鼎記》,徹底淪為了一場誇張的鬧劇。究其根本,全員統一的浮誇觀感,在於其話劇化的表達方式。這一點在韋小寶身上尤為突出:用力過猛的五官搭配上懟臉拍的鏡頭;全身每個毛孔都在表演,過多的肢體動作帶來的混亂感;每聲哼唧都不放過的多餘配音引發了觀眾的生理不適……視覺層面,劇中的服化道、攝影打光、打戲、配樂都難掩粗糙感。鰲拜姓鰲、皇帝稱大臣為您等多處細節錯誤另觀眾的好感度一降再降。自帶各種聲響的bgm非但沒能更好的推動觀眾入戲,反而產生了荒誕感。與此同時,劇集跳躍式的改編,大量刪減重要戲份,令原著粉大失所望。甚至有原著粉直言:沒有明史案,沒有麗春園,談什麼鹿鼎記。誠然,部分情節的刪除對劇方而言也是無奈之舉,但其中角色人設的塑造、劇集基調的設定、製作的工藝,也顯然在及格線之下。斷線的邏輯,消失的嚴肅肌理事實上,新版《鹿鼎記》的滿盤皆輸,要歸因於最終呈現出的「淺薄」效果,與原著內核存在著嚴重偏差。《鹿鼎記》是金庸的封筆之作。小說名字中有「鹿」和「鼎」二字,「鹿」是「逐鹿中原」的「鹿」,「鼎」是「問鼎」的「鼎」,因此,單從名字上看,《鹿鼎記》就和政治、權力鬥爭是緊密相連的。韋小寶這一反英雄的角色在《鹿鼎記》中大行其道,除歌頌了其人性中撕碎假仁義、自由自在、至情至性等品質外,也蘊含了對當時的社會體制和國民性的深刻批判。在這樣的情況下,作為一部獨立的劇集,韋小寶生於妓院,長於市井的人生經歷,以及其流氓、無賴、見風使舵的個性養成的原因,就成為了邏輯鏈上的重要一環。對其大膽捨棄的新版《鹿鼎記》,在邏輯上顯然是不牢固的。同時單刀直入式的人物刻畫方式,更使觀眾對角色缺乏同理心及「濾鏡」,這從批判韋小寶「猥瑣」「變態」的聲音不絕於耳上,就可以略見一二。自1984年步入影視化之路開始,《鹿鼎記》已陸續翻拍過五版,而其喜劇外衣下的嚴肅批判性,在梁朝偉出演的第一版中,就已得到了展現。周星馳出演的電影版本,更是將其展現得淋漓盡致,且擁有著強烈的個人風格。在將無釐頭的喜劇風格融入到《鹿鼎記》中的同時,對封建政治體制的譏諷成為了內在縱深的肌理,探查到了深度喜劇的精髓。為尋求特質而過分放大角色的某種屬性,或是無視原著的界限,均是因小失大的不明智之舉。事實上,IP改編,尤其是經典IP的改編,並不是為了打碎誰、重塑誰,而是在新的時代背景下,與角色進行全新的融合與成就。金庸武俠,不是解藥其構建一代人武俠世界觀的幾部重要作品,幾乎都處於十年一翻拍的輪迴中。先入為主的情感並未佔據觀眾的心智,香港、大陸均有可以稱為經典的代表作。儘管2010年後,金庸武俠劇的翻拍接連碰壁,但因為製作、演員等方面仍有可取之處,所以在傳播度上,是可圈可點的。以於正擔任編劇的《笑傲江湖》和《神鵰俠侶》為例,儘管其對情感線的另類解讀頗有使詩意江湖轉變為狗血江湖的嫌隙,但在審美、對武俠江湖的構建、及自身邏輯閉環上,品質仍屬上乘。2017版的《射鵰英雄傳》則更勝一籌,豆瓣8.0分的評分甚至遠在2003年、2008年的版本之上。在演員陣容上,均為90後全新人,由楊旭文、李一桐、陳星旭、孟子義等領銜主演。當時劇組共有98個主要演員,參與拍攝的群眾演員則高達10萬人次,但所有演員加上群演的費用不到總投資的1/3,以對外公開的預算2個億計算,演員片酬費用大概在6000萬元上下。在這樣的情況下,資金充裕的2017版《射鵰英雄傳》採用實景搭建拍攝,實現了對金庸小說中從大漠到江南,從鬧市到幽居的大跨度地域描寫的復原。對原著精神的高度還原,成為了2017版《射鵰英雄傳》打破「翻拍等於毀經典」這一魔咒的重要原因。相比較之下,被群嘲的《鹿鼎記》則更像是影視行業快餐時代的產物。將鰲拜府邸寫作「鰲府」的低級錯誤,已經足矣說明了劇本的粗糲質感。金庸武俠「重出江湖」,並不是收視解藥。匠心與經典的兩相結合,才能生出意外之喜。否則只能在糟蹋經典的唏噓聲中,留下不光彩的一筆。

-華麗的分割線--


鈦媒體2020 T-EDGE 全球創新大會

時間:12月18日—12月20日

地點:北京•大興 星光視界中心

掃碼搶票報名

點擊閱讀原文,報名2020 T-EDGE 全球創新大會

相關焦點

  • 新版《鹿鼎記》播出引爭議,卻獲老版主演馬浚偉力挺:不應該比較
    目前新版《鹿鼎記》在網上評分僅僅只有2.5分,可以說刷新了古裝劇集的最低評分。而這其中對於男主角張一山飾演的韋小寶,網上更是出現了群嘲的現象。 因此,隨著新版《鹿鼎記》的花式熱搜並且爭議不斷,曾經老版的《鹿鼎記》也被不少網友翻出來做比較。
  • 新版《鹿鼎記》遭群嘲,出品方新麗傳媒尚有9億賭約
    11月15日晚,新版《鹿鼎記》低調開播,次日即收穫多個熱搜,大多是對主演演技和劇情謬誤的批評嘲諷。口碑全線崩盤,豆瓣評分一路走低。截至11月18日午時,已經有31294人在豆瓣參與評價,有83.1%的人打了一星,評分僅為2.5分,創今年開播劇集豆瓣評分新低。
  • 新《鹿鼎記》慘遭「群嘲」 演好韋小寶真的不容易
    原標題:演好韋小寶,真的不容易張一山版《鹿鼎記》是2020年為數不多的大製作武俠劇之一,然而開播以來卻遭受網友群嘲,在豆瓣上僅獲得2.7分的評分,刷新了《鹿鼎記》的最低評分。不過,這並不妨礙新版《鹿鼎記》的收視率和網絡播放熱度。自1969年在《明報》連載以來,對小說《鹿鼎記》的影視化改編從未停止過。40餘年間,《鹿鼎記》被改編成眾多版本,塑造出各種風格不一的韋小寶。上世紀70年代後期,邵氏公司取得金庸文學的改編權之後,一系列關於金庸小說的電影化運作得以實施。邵氏武俠導演張徹、楚原與金庸的破圈聯合,構成了一道武俠文化界的奇觀。
  • 比起新版《鹿鼎記》被全網嘲,我更關心背後的新麗傳媒和金庸IP
    翻看這部劇豆瓣下面的評論,內容評論遠比劇集本身精彩:「張一山像被鞭子抽了三年的心酸小瘦猴在努力假裝快樂活潑」、「懇請水軍,不要為這部劇刷好評」、「曉明哥對不起,對不起,對不起」……毫無疑問,新版《鹿鼎記》正在憑藉一己之力,撬動整個網際網路「罵戰」。
  • 如何評價新版《鹿鼎記》中田雨飾演的「海大富」?
    當看到《鹿鼎記》中田雨飾演的海大富,其實內心一直是複雜的。暫且不論演技是否過關,就其扮相就已經雷倒一大片觀眾。《鹿鼎記》海大富還記得去年紅極一時的電視劇《慶餘年》,劇中田雨飾演的王啟年,不僅能把小人物的心酸、可愛,以及油滑世故都演繹得如此細膩,絕對稱得上是超高標準的演技了!
  • 《鹿鼎記》口碑低迷,金庸劇不再吃香?
    11月15日,由張一山、唐藝昕等主演的新版《鹿鼎記》在CCTV-8經典劇場開播,並在愛奇藝、優酷視頻同步播出。此前,《鹿鼎記》已經有多個影視版本,觀眾對於新版也頗為期待。可惜的是,該劇播出之後在演員演技、情節設置、剪輯方面都遭到詬病,豆瓣評分一度降到2.5分,如今評分也只有2.8分。
  • 不管你們怎麼說,新版《鹿鼎記》我覺得挺好
    還記得新版《鹿鼎記》剛開播時,第一眼還真不太適應張一山的清裝造型,綠帽綠靴,鋥亮的大腦門兒,外加略顯誇張的表情管理,這跟痞酷的餘罪也差忒遠了。但誰承想,本來是抱著跟姐妹聊天積累點談資的心態追的劇,結果看著看著,竟然還就上癮了。隨著韋小寶入宮後智商屢屢上線,劇情步步驚心,看到最後,竟然覺得「真香」了。
  • 新版《鹿鼎記》口碑崩塌 究竟差在哪兒
    新版《鹿鼎記》火了,但大火的原因卻不是各方此前期盼的耳目一新,而是自開播以來持續爆發的負面評價。11月15日,由張一山、唐藝昕主演的電視劇《鹿鼎記》在央視八套和愛奇藝、優酷播出。截至11月17日,據豆瓣電影顯示,新版《鹿鼎記》的評分已降至2.6分,觀眾對該劇的劇情設計、演員演技、拍攝效果等方面均褒貶不一。
  • 新版《鹿鼎記》好看嗎?豆瓣評分猜一猜
    張一山的《鹿鼎記》首播。 從期待的開始到現在,網上充滿了抱怨。無論是刻畫人物還是表演技巧,都站不住腳。 新版本的「鹿鼎記」有哪些值得吐槽的? 我們一起來討論一下看看《鹿鼎記》是金庸老先生改編較多的的一部作品了。
  • 新版《鹿鼎記》公然盜用《海賊王》BGM,豆瓣2.6分不是沒有道理的
    近日,有一部國產電視劇可以說話題性十足,它就是新版的《鹿鼎記》。一說到《鹿鼎記》有人會想到周星馳版,有人會想到陳小春版,有人會想到張衛健版,因為這些版本實在都很經典,但今年的這部雖然也叫做《鹿鼎記》,但和這些版本比起來實在是有夠爛的。
  • 看完新版《鹿鼎記》,誰解釋下什麼是演技
    新版《鹿鼎記》在開播之後,可謂是槽點不斷,從演員到劇情設定、張一山的演技都被吐槽了,那就說明這部劇確實難看。但是一部劇難看,責任肯定不全在張一山的身上,別的演員也是有責任的。比如說新版《鹿鼎記》製作經費足夠了,至少看環境的話,很符合以及貼近原著。編劇也不算亂編,至少沒有魔改劇本。可有一點沒有做好,那就是演員們的演技。可以說演員們的演技,在某種意義上是這部劇成為爛片的主要原因。
  • 張一山版韋小寶被群嘲像只猴子,「康熙」扮演者馬浚偉發文力挺
    不對,演技上的熱搜,一直被譽為最有演技的90後童星,張一山在新版《鹿鼎記》的表演遭到群嘲。 新版《鹿鼎記》那款綠帽還不是最特別的,最特別的是張一山那雙燈籠大眼,無時無刻都在發功,讓人有種似曾相識的觀影感。 由於表演過於用力,張一山的「韋小寶」像是一隻上躥下跳的猴子,被吐槽「仿佛一個腦癱智障兒童。」
  • 新版《鹿鼎記》:新時代影視作品的「新嘗試」與「新邊界」
    近期熱播的新版電視劇《鹿鼎記》自上映以來,在網絡上掀起了廣泛熱議,網友們紛紛通過視頻、文字表達各類觀點與態度。新版《鹿鼎記》正是捕捉到時代特點,圍繞新受眾對泛娛樂化內容喜好的剛性訴求,另闢蹊徑、量體裁衣,確定了 「解構江湖」的核心理念,在創作手法上予以勇敢嘗試,著力以強劇情、快節奏、無釐頭喜劇表演、草根文化等元素為觀眾獻上了一部全新的《鹿鼎記》。   如果對新版《鹿鼎記》依然是看待傳統翻拍劇和武俠作品的思維,過分遷就現成條件進行生搬硬套,那麼難免會對作品產生爭議與失望的感覺。
  • 新版《鹿鼎記》張一山的雙兒什麼時候上線? 張一山版鹿鼎記演雙兒...
    新版《鹿鼎記》張一山的雙兒什麼時候上線? 張一山版鹿鼎記演雙兒系現實中女友白雪?
  • 其實新版《鹿鼎記》當喜劇來看還蠻不錯的
    這段時間新版的《鹿鼎記》被噴得真厲害,說實話剛開始看的時候我還真信了網友的話,認為張一山演的韋小寶太不像韋小寶了。然而有意思的是,雖然原本我也跟風吐槽了幾句,不過卻沒有因此而棄劇,還是一直有追下去。看得下去的原因也很簡單,因為我壓根兒沒把電視劇《鹿鼎記》與原作對比,純粹是把它當做一部喜劇片來看的,再加上網友們的彈幕吐槽,還真的能把我逗樂。說實話,煲劇不就是為了娛樂嗎?不會真的有人是用來考究的吧。
  • 《鹿鼎記》導演力挺張一山,無愧演技扛把子,所有韋小寶中是頂級
    張一山版《鹿鼎記》自開播第一天起,就遭到了全網的嘲諷和攻擊,豆瓣評分目前跌至2.6,和陳小春經典版《鹿鼎記》的8.8分相比相去甚遠。由於這一版風格的過度誇張,飾演韋小寶的張一山也遭到群嘲,而網友對此形容最多的莫過於說張一山演得像一隻猴子。
  • 新版《鹿鼎記》評分「慘」上熱搜,全是張一山的鍋嗎?
    但這絕對是史上口碑最低的影視版《鹿鼎記》。被網友提到最多的,自然是張一山版韋小寶的演技,吐槽,毫不留情——「出道20年,他忙著戀愛演技大退步」 「像孫猴子,滿臉褶子演技浮誇」。張一山的演技退化,當然是一個謎。但,新版《鹿鼎記》翻車,真的全是張一山的鍋嗎?
  • 新版《鹿鼎記》被罵的背後,1000萬人卻在懷念陳小春、周星馳……
    新版《鹿鼎記》橫空出世,張一山主演。看過張一山在《家有兒女》中的表現,小聚一開始還覺得韋小寶身上那種機靈勁、狡猾痞氣的感覺還挺符合。但第一集,造型就有點扎眼。新版《鹿鼎記》也被網友嘲諷為《猴鼎記》,豆瓣評分僅2.6。這樣的評價並不算冤。
  • 新版鹿鼎記遭網友瘋狂吐槽後 張一山回應有一種猴感是很正常的
    新版鹿鼎記遭網友瘋狂吐槽後 張一山回應有一種猴感是很正常的時間:2020-12-01 11:03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新版鹿鼎記遭網友瘋狂吐槽後 張一山回應有一種猴感是很正常的 目前新版《鹿鼎記》會員已經可看全劇,但是圍繞著新版《鹿鼎記》的爭議聲音還沒有消停.近日,張一山在接受採訪時正面回應了觀眾對於自己演繹的猴版韋小寶的吐槽
  • 新版《鹿鼎記》相形見絀,觀眾究竟在生誰的氣?
    要說近期熱度最高的電視劇,那就非張一山出演的新版《鹿鼎記》了,而伴隨高漲的熱度,與之而來的是無數的質疑和嘲諷,使得這部劇在開播之後,多次登上熱搜,成為了網友們議論的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