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阿哥胤禟之死:對雍正不服氣的「作死」舉動,最終招來殺身之禍

2020-12-26 王府史話

歷史上的康熙朝晚年,康熙皇帝的眾位皇子為了爭奪皇位,上演一場驚心動魄的「九子奪嫡」大戲。最終,康熙皇帝的皇四子胤禛成為了這場皇位爭奪戰的勝利者,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在康熙皇帝去世後,其順利登上了皇位,這便是歷史上的雍正皇帝。

然而,長達二十多年的明爭暗鬥,使得眾位康熙皇子之間的關係,早已是劍拔弩張,勢同水火。於是,登基之後的雍正,隨即開始對此前參與了「九子奪嫡」的兄弟們,展開了瘋狂的清算與報復,而這也直接導致了這些康熙皇子大都沒能夠以善終收場。

在這其中,胤禩作為雍正曾經最具競爭力的對手以及實力最為強大的政敵,其結局之悲慘也是可想而知的。雍正四年(1726年),雍正正式下旨將胤禩削宗奪爵、革除黃帶子,進而將其治罪圈禁、折磨致死,就連胤禩的名字也被改為了「阿其那」。

而在「九子奪嫡」的整個過程中,自始至終都沒有表現出對於皇位有覬覦之心的九阿哥胤禟,也同樣遭受到了雍正極為殘酷的對待,就在胤禩被雍正圈禁至死的同一年,胤禟幾乎以同樣的方式被折磨致死,其名字也被改為了極富羞辱與咒罵性質的「塞思黑」。

(圖片來源於網絡)

從胤禟最終的結局來看,雍正對其的不滿與憤恨相較於八阿哥胤禩可謂是有過之而無不及,這其中,除了兩人早在「九子奪嫡」過程中積怨已深外,胤禟在雍正登基之後的表現,在一定程度上也給了雍正懲治他的理由。

(圖片來源於網絡)

對於八阿哥胤禩的極力扶保與支持,使得九阿哥胤禟成為雍正的眼中釘,肉中刺。

眾所周知,八阿哥胤禩的出身是非常的卑賤。

他的生母良妃衛氏,辛者庫出身,生育胤禩的時候僅僅是一名地位非常低的宮女,並且是直到胤禩快二十歲了才被康熙冊封為嬪。可就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胤禩卻依舊能夠成為「九子奪嫡」中的熱門人選,總結下來,可以說是有三個方面的原因。

其一,就是胤禩本人的努力。

卑賤的出身恰恰培養了胤禩謙卑、仗義的性格,並且其是異常的努力與上進,這就與驕縱跋扈、貪婪荒誕的太子胤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於是眾多皇子以及朝中許多的大臣,都對其是頗有好感。

其二,胤禩迎娶了安親王嶽樂的外孫女郭絡羅氏。

郭絡羅氏父母早亡,自幼是被安親王嶽樂撫養長大,倍受寵愛。而在迎娶了郭絡羅氏後,整個安親王嶽樂家族,,括嶽樂本人,繼任安郡王的馬爾渾,以及嶽樂之子景熙、吳爾佔等人,皆站在了胤禩一邊,為其提供了巨大的政治支持以及政治資本。

其三,胤禩獲取了非常豐厚的財富支持。

這些財富,並不是胤禩本人所有,也不是康熙為其所賞賜,而是來自於兩方面人的提供。

一是以明珠之子納蘭揆敘為首的葉赫那拉家族,以及以遏必隆之子阿靈阿為首的鈕祜祿氏家族,這兩大在康熙朝堂上極富聲望與地位的外戚家族。

雍正登基後,就曾對納蘭揆敘以及阿靈阿對於八阿哥胤禩的支持,有過非常尖銳的批判。

「揆敘挾其數百萬家貲,與阿靈阿等合謀買囑優童下賤,每與官民宴會之所,將二阿哥肆行污衊。京城言語謂千金買一亂者,人所共知者也。既明理者聽之亦不能辨其事之真假,無父無君,莫此為甚。」

由此也可見,這兩大外戚家族在財富層面給予了八阿哥胤禩非常重要的支持,並且在政治層面也給予了極大的幫助。

(圖片來源於網絡)

而除了納蘭揆敘以及阿靈阿等的支持,八阿哥胤禩另一個重要的財富來源,便是來自於九阿哥胤禟。

事實上,在所有康熙皇子中,胤禟無疑是最為富有的一位。

一方面,九阿哥胤禟與明珠家族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繫。

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在康熙的指婚安排下,九阿哥胤禟的三女兒,下嫁給了納蘭揆敘之子、明珠之孫納蘭永福。

在此之前,胤禟本就與明珠、揆敘等葉赫那拉氏家族的成員關係交好,有著非常頻繁的「生意」上的往來,之後又攀上了姻親關係,使得胤禟的財富再一次得到了迅速增長。

曾任九阿哥老師的秦道然就曾供述說:

「允禟從前家私不滿二十萬,自與明珠結親之後,現銀約四十餘萬兩,田產、房屋、生意等項約還有三十餘萬。」

雍正也在批判胤禟的種種罪行中對其怒斥:

「從前詐取明珠家銀百萬餘兩。」

可見,通過與葉赫那拉氏家族的聯合與聯姻,對於九阿哥胤禟的財富積累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圖片來源於網絡)

另一方面,就是胤禟卓越的「經商頭腦」,也使其賺取了大量的財富。

不得不說,胤禟的賺錢手段可以說是非常豐富的,除了通過田產、房屋、當鋪這些常規產業賺錢之外,還有一些「非常規」的手段。

胤禟利用明珠家的關係,廣布人脈,通過這些人手中的職權專做政府的生意,獲取了巨額的利潤。不僅如此,他還利用自己的皇子身份,從東北往關內走私人參,以從中獲利。還有就其安插親信進入鹽業等國家壟斷經營領域,在挖朝廷與康熙「牆角」的同時,也廣收「孝敬」銀子,使得財富日益增長。

也正是因為如此,九阿哥胤禟通過明裡暗裡的串聯與交易,積攢了大量的財富,成為所有康熙皇子中當之無愧的「財神爺」。

(圖片來源於網絡)

但是,胤禟自己並沒有奪位的打算,他將全部的財富都用以支持八阿哥胤禩的爭奪皇位,而在胤禩因為「斃鷹事件」徹底失去奪嫡資格後,他又選擇繼續支持十四阿哥胤禵參與皇位的競爭,包括提供活動經費、收買朝廷官員、營建形象工程等,胤禟都出力不少,並且是獻計獻策,表現異常的活躍。

由此可見,儘管九阿哥胤禟並沒有直接參與到皇位的爭奪之中,甚至他本人對於皇位也沒有任何的覬覦之心,但是他對於胤禩以及後來對於胤禵的支持與扶保,都給雍正的奪嫡進程帶來了巨大的麻煩與困擾,這也使得雍正對其是同樣的恨之入骨。

(圖片來源於網絡)

胤禟對於雍正過於明顯的「口服心不服」表現,進一步加劇了雍正對其的不滿。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皇帝去世,雍正皇帝登基。

然而,就在康熙的喪儀期間,雍正就主動向九阿哥胤禟的生母宜妃郭絡羅氏發難,對其進行了極為嚴苛的羞辱與斥責。

「但眾母妃自應照前遵行國禮。即如宜妃母妃用人挾腋可以行走,則應與眾母妃一同行禮,或步履艱難,隨處可以舉哀。乃坐四人軟榻在皇太后前與眾母妃先後攙雜行走,甚屬僭越,於國禮不合。」「皇考未登梓宮前,倉促之際,宜妃母妃見朕時,氣度竟與皇太后相似,全然不知國體。」

雍正這正是在用一種「恨屋及烏」的態度,表明了對於九阿哥胤禟的不滿,並且,這也是一次對於胤禟等人的警示。

(圖片來源於網絡)

緊跟著在雍正元年(1723年)初,雍正皇帝便以「遵循舊制」為由,派遣胤禟前往西北。

實際上,雍正此舉就是要起到「一箭雙鵰」的效果,既是為了分化、、削弱、瓦解「大爺黨」人在京城的勢力,同時也要對胤禟進行管控與監視。

只不過,胤禟似乎並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竟然「屢請緩行」,這不僅是不給雍正面子,更是在一定程度上進行「抗旨」。最終在雍正的嚴令催促下,胤禟還是來到了西北。

(圖片來源於網絡)

然而,已然到了西北的胤禟,並沒有就此安穩下來,反而繼續著與雍正的對抗。

《清史稿》中,對於胤禟在這一階段的行為,有著非常明確而詳細的記載。

「二年四月,宗人府劾允禟擅遣人至河州買草、勘牧地,違法肆行,請奪爵,上命寬之。三年,上聞允禟縱容家下人在西寧生事,遣都統楚宗往約束,楚宗至,允禟不出迎,傳旨詰責,曰:「上責我皆是,我復何言?我行將出家離世!」楚宗以聞,上以允禟傲慢無人臣禮,手詔深責之,並牽連及允禩、允禵、允私結黨援諸事。七月,山西巡撫伊都立奏劾允禟護衛烏雅圖等經平定毆諸生,請按律治罪,陝西人稱允禟九王,為上所聞,手詔斥為無恥,遂奪允禟爵,撤所屬佐領,即西寧幽禁,並錄允禟左右用事者毛太、佟保等,撤還京師,授以官。 」

細數下來,胤禟在這一階段的「罪過」,主要有以下幾項。

一來,擅自圈佔、買賣牧地,造成惡劣影響。

二來,縱容家人尋釁滋事,並且不服地方官員管束,桀驁不馴。

三來,當地人稱其為「九王」,可見其行事、做派的張揚。

(圖片來源於網絡)

除此之外,還有兩件事情,更加引得了雍正的極度不滿。

首先是在西北軍中,傳出了對於雍正極為不利的言論。

雍正三年(1725年),在西北軍中效力的宗室成員賴士,參奏駐防都統圖臘、副都統鄂三與下屬人員,稱其罪過為:

「誹謗聖躬,捏造拘拿諸大臣,凌逼眾阿哥,縱恣隆科多,年羹堯擅權等話。」

此事緣起於西北,在加上當時京城之中已經有了對於雍正「凌逼眾阿哥」的輿論,使得雍正自然而然的認為此事為正在西北的九阿哥胤禟所散布。

(圖片來源於網絡)

其次,便是胤禟與家人的「密信」往來。

四年正月,九門捕役得毛太、佟保等寄允禟私書,以聞,上見書跡類西洋字,遣持問允禟子弘暘,弘暘言允禟所造字也。諭曰:「從來造作隱語,防人察覺,惟敵國為然。允禟在西寧,未嘗禁其書札往來,何至別造字體,暗藏密遞,不可令人以共見耶?允禟與弘暘書用硃筆,弘暘復書稱其父言為『旨』,皆僣妄非禮。允禟寄允書言『事機已失』,其言尤駭人。」

胤禟為了與家人的交流內容不為外人所知,於是用滿文轉化為了拉丁文字,這在當時的文化發展歷程中,無疑是一種「創舉」,但是對於雍正來說,這卻是實實在在的悖逆之舉,更認為其信中內容確係不可告人之事。

不僅如此,胤禟更是與家人的書信中,用皇帝才能用的「硃筆」,並且是自稱為「旨」,這些都是極為大逆不道的的行為。

(圖片來源於網絡)

就這樣,胤禟的一系列「口服心不服」,一再挑戰雍正「底線」的行為,最終徹底惹惱了雍正,而雍正也就此下定決心要借著扳倒胤禩的機會,對自己的這位反對者,進行嚴厲的懲治。

(圖片來源於網絡)

關於「胤禟之死」,也成為了歷史的「謎案」。

雍正四年(1726年)正月,胤禟被革黃帶子,削除宗籍,並被改名為「塞思黑」,之後被押解到了保定,圈禁於高牆之中,交由當時的直隸總督李紱看管。

至於胤禟被圈禁的情況,徐鑫先生在《雍正帝陵歷史之謎》介紹為:

「被押入四面加砌高牆,重兵把守的囚室。雍正皇帝下令,除下賤飲食以轉擁送人外,一切筆、墨、床、帳、書、字、便冰一塊,湯一盞,亦不得給予。時值酷暑,牆高房小,胤禟鐵鎖在身,手足拘禁,時常昏迷,其家人用冷水噴漬,逾時方醒。很快,隨胤禟前來的4名家人,也被隔離圈禁,胤禟的生活更加不堪。」

終於,歷經三個半月的折磨,胤禟死于禁所之中。

(圖片來源於網絡)

就在胤禟去世之後,李紱將此消息上奏給了雍正皇帝,然而,李紱並不是上的公折,而是上了一份密折,隨即引得了雍正皇帝的震怒。

實際上,李紱這樣做,也是有著其「私心」,畢竟九阿哥胤禟是在他看管之下去世的,他並不像為此承擔過多的責任,於是用密折上奏的方式,實際上是想「甩鍋」給雍正。

然而,雍正看出了李紱的心思,同時也更加知道,李紱此舉無異於是將矛盾與輿論焦點轉移給了他,讓世人認為這一切都是雍正的安排,使得自己就此背負「屠弟」的罵名,因而對於此事才會異常的憤怒。

所以,在後來的那場著名的「田(田文鏡)李(李紱)爭鬥」中,雍正藉機對於李紱進行了嚴懲,並將此事作為懲治李紱的一個重要理由。

而至於到底是雍正下旨讓李紱折磨死了胤禟,還是李紱立功心切,積極表現以討好雍正,進而成為了雍正的「幫兇」,也就此變得不得而知了。

(圖片來源於網絡)

縱觀雍正登基之後胤禟的表現,可以說是將「口服心不服」表現的太過於明顯了,不僅是在私下裡有著「悖逆」的行為,甚至在公開場合也毫不掩飾自己對於現狀的不滿以及對於雍正的「鄙夷」之情。

按照雍正在《大義覺迷錄》中的說法:

「從前朕遣塞思黑往西大同者,原欲離散其黨 ,不令聚於一處,或可望其改過自新。豈知伊怙惡不悛,悖亂如故。塞思黑之狡詐奸頑,亦與相等。允俄狂悖糊塗,允禵卑汙庸惡,皆受其籠絡,遂至膠固而不解,於是結交匪類,蠱惑人心,而行險僥倖之輩,皆樂為之用,私相推戴,竟忘君臣之大義。」

可見,雍正是將胤禟擺在了同胤禩一樣的位置,成為了「主犯」,足可見胤禟的影響力與破壞力,以及雍正對其的憤恨之情。

(圖片來源於網絡)

或許這一時期胤禟的想法,與此前熱播的電視劇《大明風華》中,朱棣之子朱高煦與朱高燧頗為相似。他們都是在用自己的身家性命作為「賭注」和「籌碼」,以激起帝王的盛怒,以此讓其背負輿論上的譴責與後世口中的罵名。

而最終,胤禟也為他的這種「負氣」之舉付出了慘痛的代價,進而被雍正削宗奪爵、圈禁至死。直到五十多年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胤禟才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得以被「平反」,恢復了宗室的身份。「九子奪嫡」之中的所有恩怨情仇,在這個時候也才最終得以被徹底化解。

(圖片來源於網絡)

相關焦點

  • 雍正登基後,極力報復兄弟胤禩和胤禟,過程之殘酷讓人不寒而慄
    最終,雍正成為了勝利者,並且在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皇帝去世後,順利繼承了皇位。然而,就在雍正登基之後,也隨即對當年參與了「九子奪嫡」的其他康熙皇子進行了極為殘酷的打擊和報復。這其中,結局最為悲慘的便是八阿哥胤禩和九阿哥胤禟,他們不僅被雍正削宗奪爵、圈禁至死,就連名字也被改為了極富羞辱意思的「阿其那」和「塞思黑」,其家人們也全部跟著遭了殃。
  • 雍正王朝:九爺胤禟為何給年羹堯下跪?是年羹堯逼迫還是他自願?
    在年羹堯剛當上撫遠大將軍的時候,為了立威,在沒有請旨的情況下,殺了太后的娘家人十四阿哥胤禵的親信富寧安將軍,朝中謠言四起,說雍正心裡只有漢人沒有滿人,只有奴才沒有兄弟。謠言的製造者正是九阿哥胤禟的門人首先傳出的,於是雍正在朝堂上對謠言做出了正面回應,決定派十名由親貴子弟組成的大內侍衛,並且還派九阿哥胤禟本人前往西寧軍中效力,名為效力,其實是給老九苦頭吃。
  • 九阿哥胤禟被雍正帝清算,生八個兒子結局如何?有一子活到82歲!
    受小說電視劇的影響,大家對於康熙朝晚年的奪嫡之爭最了解和熟悉的,應當是四阿哥胤禛和八阿哥胤禩之間的爭鬥。本文的主人公胤禟,便屬於八阿哥一派。胤禩君子作風,待人溫和親切,是許多大臣心中理想的太子人選。作為堅實的八阿哥一黨的九阿哥胤禟,自然也轉投胤禎一派。不管是胤禩還是胤禎,最後都輸給了四阿哥胤禛,最後登基的是雍正帝。而作為曾經對手的八阿哥一黨之人,自然也免不了受到清算。
  • 雍正當皇帝後,為什麼不放過九王爺胤禟?
    為了穩定,他還不能大開殺戒,對手的勢力也比較強勁,萬一不成功,反而會引起聯合反彈。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康熙去世不久,大動幹戈容易落下罵名。因此,雍正還是對八爺黨分化瓦解、各個擊破,於是胤禩的幫手就成了被雍正打擊的首選。而九阿哥胤禟是胤禩的鐵桿盟友,自然就會成為這場「奪嫡餘熱」爭鬥的犧牲品。
  • 《雍正王朝》裡壞水最多的老九胤禟,正史上最後到底什麼結局?
    看過電視劇《雍正王朝》的朋友,對於裡面的那個老九胤禟,應該是印象十分深刻的。在這部劇裡,好像八爺黨所有的壞招,都是他提出來的,簡直就是一個壞透了的壞胚。但實際上,正史上的九阿哥胤禟,其實和電視劇裡表現的還真不太一樣。
  • 《雍正王朝》中的「毒蛇老九」,最終落得何種下場?死得可慘了
    這段評價以後,我們知道的是胤禟被「下旨抄家」,可他最終落得何種下場,劇中卻並未給予明確介紹。那麼,歷史上的皇九子胤禟到底落得何種下場呢?根據《清史稿·列傳七·諸王六》的記載,雍正四年正月,胤禟被下令「革除黃帶子、削除宗籍」;三月,被正式更名「塞思黑」;四月,胤禟身縛三條鐵鎖由西北壓赴回京;五月,胤禟被下令圈禁於河北保定,也就是直隸總督衙門的所在地。
  • 李紱和田文鏡,都是雍正的寵臣,為何後來的較量中李紱會大敗虧輸
    一方面,田文鏡不會顧及門第出身,不在乎官場規則,也不講求情面,他一直以來都是雷厲風行,敢於挑戰既得利益集團,這就使得他能夠不畏權勢、不懼困難,很好的推行了雍正的「攤丁入畝」、「士紳一體當差」等一系列「新政」,成效極為顯著,同時也得到了雍正的賞識與信賴。
  • 雍正圈禁了很多兄弟,到乾隆的時候,他是怎麼對待這些叔伯的?
    那麼胤褆的後半生就不用說了,自然就是被康熙給囚禁了一生,最終在雍正十二年的時候去世。胤褆去世後,作為皇帝的雍正為了紀念這個哥哥,於是在胤褆死後,雍正按固山貝子的禮儀給胤褆下了葬。不得不說雍正還是挺厚道的,可惜的是胤褆死的早,所以到了乾隆時期的時候,早已經不在人世,那麼也就和乾隆沒有什麼關係了。
  • 北方人能理解雍正給胤禩胤禟賜名的含義:阿其那是魚,塞思黑是筐
    在雍正皇帝胤禛身上,有著諸多謎團,比如他是繼位還是奪位、是病逝還是遇刺,史學家直到今天也沒拿出一個獲得公認的結論。就連雍正皇帝給八弟胤禩九弟胤禟取的新名字「阿其那」、「塞思黑」,也有不同的解讀。
  • 雍正對胤禩和胤禟打擊極為殘酷,為何又會善待胤禟的親哥哥胤祺?
    胤祺沒有參與爭奪皇位,還沒有野心不熟悉漢文化,且與雍正兄弟感情深厚胤祺是康熙四大妃中最為得寵的宜妃之子,他與老九胤禟都是宜妃所生。不過胤祺與生母宜妃和弟弟胤禟性格卻不大相同。在這種情況下,孝惠章皇后最終站到了最後,沒有順治廢除,主要就在於她性格善良溫和,且為人十分大度寬容,不是善於計較之人。孝惠章皇后品行沒得挑剔,心地又是十分善良,順治想廢后都沒有理由,她對董鄂妃也是禮敬有加,連董鄂妃都不忍順治廢除她的皇后之位,外加順治老媽孝莊力挺孝惠章皇后,所以順治始終沒有辦法廢后。
  • 康熙「眷顧最深」的宜妃,終因不識時務給了雍正實施報復的藉口
    朕若不傳,恐於國體乖違,所關重大。自傳之後,若仍前不改,定按國法治爾等之罪。」在雍正的這份「上諭」之中,重點對於宜妃的三項「罪狀」進行了聲討。其三,就是宜妃郭絡羅氏在面前雍正的時候,「氣度竟與皇太后相似」,完全沒有君臣之禮,對於雍正可謂是極為不敬。
  • 他是康熙的兒子,因為支持八阿哥當皇帝,被雍正改名為豬
    我個人最喜歡的是十四阿哥,最討厭劇中的九阿哥,喜歡十四阿哥是喜歡他在劇中對於女主角若曦的痴情,討厭九阿哥是因為討厭他的心機,討厭他無時無刻的算計,那麼歷史上真實的九阿哥是什麼樣子的人呢?真的有劇中那麼算計嗎?九阿哥的名諱叫胤禟,他的生母乃宜妃郭絡羅氏,因為某些機緣,胤禟自幼受一個叫盧依道的傳教士教導,讀了很多外國文學作品,故而思想很是活泛,是個頭腦很聰慧的孩子。
  • 九子奪嫡中最有錢的九阿哥,晚年卻被9條鐵鏈鎖身慘死,下場最慘
    我們今天看的是最有錢的九阿哥愛新覺羅·胤禟。他雖然最有錢,下場也是最慘。晚年被9條鐵鏈鎖身慘死。胤禟雖然是九子奪嫡的成員之一,不過他自己對王位卻並沒有感覺。他只不過是支持其他皇子爭奪皇位。禟自從小非常聰明,喜歡讀書,後來更是因善於經常變得非常富有。在所有的皇子中,胤禟是最有錢的。可以說只要他支持哪個皇子,哪個皇子的活動經費這方面就不用擔心了。
  • 溥儀在養心殿佛龕內發現一份密詔,揭開雍正傷害胤祀和胤禟的真相
    康熙帝膝下的第八子胤祀和第九子胤禟究竟是怎樣死的,一直是清朝歷史中的一段未解之謎。《清史稿》明確記載:雍正曾降旨圈禁過胤祀和胤禟。
  • 雍正登基後,那些參與九子奪嫡的兄弟們下場如何?一個比一個慘
    相比之下八爺黨實力雄厚,除了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以及十四阿哥的鼎立支持,還有很多朝廷重臣的支持。但是最後的結局卻出人意外,康熙皇帝選擇了由四阿哥胤禛承大統、繼皇帝大位。公元1722年,四阿哥在暢春園繼位,是為雍正皇帝。
  • 雍正死前可能賜死了一個人,讓乾隆坐穩60年江山,此人是誰?
    胤禟、十阿哥,兩次被廢後,其他皇子才開始真正的有了覬覦皇位之心。胤禛也就是後來的雍正本來也是太子黨的人,結果看到胤礽多次被廢,知道胤礽以後再無立儲的可能,所以才慢慢有了窺視儲位之心。這可把雍正氣得不輕,此時還傳出弘時在朝堂四處拉攏大臣的流言蜚語,這使得雍越發對弘時不喜愛。雍正五年,弘時又犯下了大錯,雍正一怒之下就削掉了弘時的黃帶子讓其禁足在王府之中,從此之後弘時可以算是沒有絲毫爭奪皇位的可能了。但歷史上有一樁疑案是不知道弘時是怎麼死的。正史記載弘時只是被軟禁在王府中心思衰弱,抑鬱而死,具體的原因卻沒有說明。
  • 雍正稱呼八弟和九弟是阿其那和塞思黑,這兩句滿語究竟代表啥意思
    在封建社會的紫禁城裡,總有一些外人所不甚了解的往事,同時作為帝王胄裔的後代,也有很多鮮為人知的心酸。比如,雍正皇帝和他兄弟們看似和和氣氣,但背后里卻是爾虞我詐,其中他的八弟和九弟最具「代表」。究竟雍正對八弟和九弟做了什麼事情呢?如果您也想知道,下面小編就來給您從頭揭秘。
  • 雍正王朝:老八為何不去江南募捐?失敗會被罰;成功了損失更大
    得罪江南官員,得罪九阿哥胤禟四阿哥胤禛和十三阿哥胤祥於江南地區風風火火的募捐賑災,八阿哥胤禩為何屢屢設阻、處處掣肘?阻止「太子黨」立功、揚名是一方面;但重要的是為了保護江南地區的官員、富商,維護自身奪嫡集團的既得利益;更重要的是,他不能得罪「八爺黨」的重要成員——九阿哥胤禟。
  • 雍正王朝:為何在看完八阿哥留下的書信後,雍正會隨即一命嗚呼?
    或許人生就是這樣,面對強大而又持久的對手,可以不斷激發一個人的潛力與能力,並始終堅持著與之對抗到底,而等到真的分出了勝負的時候,此前一直提著的一口氣也就此放下。雍正與八阿哥胤禩就是這樣的一對相愛相殺的一生之敵,當胤禩因為最終的挫敗而離開人世的時候,雍正的生命也就此走到了盡頭。「逼宮事件」看似雍正取勝,實則兩敗俱傷。
  • 四爺當了雍正皇帝,他的十四個兄弟最終命運如何?
    當時年滿20歲的皇子共有15人:即雍正的大哥胤褆、二哥胤礽、三哥胤祉、五弟胤祺、七弟胤佑、八弟胤禩、九弟胤禟、十弟胤誐、十二弟胤裪、十三弟胤祥、十四弟胤禵(禎)、十五胤禑、十六弟胤祿和十七胤禮。大阿哥胤褆,在太子廢立中得罪皇父,被奪封爵,幽於府第。康熙帝派貝勒延壽等輪番監守,並嚴諭:疏忽者,當族誅。胤褆已成為一隻不再見天日的死老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