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兩代一門三蘇佔據「唐宋八大家」三席,因素在哪裡

2020-12-18 行走京廣線

你去過浙江杭州的西湖嗎?

你知道杭州西湖為什麼也叫西子湖。

你吃過東坡肉嗎?四川眉山、湖北黃岡、江蘇徐州、浙江杭州都有一道名菜東坡肉。

你知道杭州東坡肉的來歷嗎。

你到杭州西湖一定遊賞過西湖十景吧?

但你知道西湖十景之首是蘇堤春曉嗎。

不論是西子湖的來歷,還是東坡肉的命名,或者是十景之首的蘇堤,都和一個人有關,這個人就是蘇軾。

蘇軾,號東坡居士,別稱蘇東坡。北宋時期四川眉山人,祖籍是河北石家莊,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

唐代韓愈,柳宗元和宋代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歐陽修八位散文家合稱「唐宋八大家」。其中的三蘇,蘇洵是父親老蘇,蘇軾是大兒子大蘇,蘇轍是小兒子小蘇。

大蘇蘇軾蘇東坡曾兩次在杭州任職,熙寧四年任過杭州通判,相當於副市長。元祐四年任龍圖閣學士知杭州,就是市長。任職杭州市長時,寫下「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所以西湖也叫西子湖。

蘇東坡在杭州做官時,組織民工在西湖築了一道長達三公裡的堤。這道堤南起南屏山麓,北到棲霞嶺下,給西湖增添了一道嫵媚的風景線。為了紀念蘇東坡治理西湖的功績命名為蘇堤。

西湖疏浚,蘇堤築成,四周的田地不怕澇,不愁旱,莊稼連年豐收。為了感謝杭州的好市長蘇東坡,那年春節,杭州城裡的男女老少抬豬擔酒來給他拜年。蘇東坡盛情難卻,收下了豬肉。叫人切成方塊,燒得紅穌酥的,然後按民工的花名冊,挨家挨戶把肉分送給他們過年。大家食後,都覺得這大肉塊肥而不膩、酥香味美,一致稱它為「東坡肉」。

老蘇蘇洵、大蘇蘇軾、小蘇蘇轍,唐宋八大家,蘇家有三席,門下三父子,都是大文豪。是什麼樣的家風滋養了蘇門父子的千古佳話呢。

老蘇蘇洵的爺爺蘇杲,樂善好施,孝順父母,友愛兄弟。無論是親朋還是鄉鄰鄉親,都愛戴他、敬仰他。

老蘇蘇洵的父親蘇序,仁愛熱忱,慈愛良善,是個好人,在饑荒年代常常拿出糧食無償地救濟饑寒交迫的窮人。

老蘇蘇洵,字明允,號老泉,是大器晚成的典範,《三字經》中說,「蘇老泉,二十七,始發憤,讀書籍」。就是說的蘇洵大器晚成的事跡。

老蘇蘇洵之妻程氏,做妻子,那是個好妻子,做母親,那是個好母親。

程氏自幼熟讀詩書,深知禮儀,持家有方,安貧守志,勉勵夫君讀書:只要你立志苦讀,家庭生計的事我來擔當,再苦再累也心甘情願。

程氏教育兒子盡心盡力,鼓勵孩子「奮厲有當世志」,「立乎大志,不辱蘇門,也不悔於國家。」言傳身教培養孩子們優秀的品德、情操和氣節。

在醇厚家風的薰陶下,走出家鄉的老蘇、大蘇和小蘇,以天下為己任,不僅文學成就非凡,為官也很清廉,體察憐憫底層群眾疾苦情,為底層貧苦做了不少好事。

看到了吧,蘇家為什麼有成就,為什麼出了三個傑出的人物,有三個因素值得汲取。

一是祖上就是好心人,都是仁愛善良之人,這是祖上給孩子們積德。這是很根本的一個因素。

二是書香傳家做讀書人。蘇洵二十七歲才發奮努力讀書,一樣可以讀出成就,蘇洵當過秘書省校書郎,就是現在的國家部委的工作人員。蘇軾、蘇轍也都是靠讀書考試的途徑走到更大的世界,做了官有了地位的,也有條件搞文學創作成就文學造詣的。蘇軾當過的官職比較多,當過相當於現在的國家社科院副院長、當時的國都開封的副市長、杭州市長、徐州一把手、國務院秘書長等職。蘇轍也當過很多的官職,蘇澈官職最大最高做到尚書右丞,相當於宰相了。

三是賢妻良母很重要,好妻子好母親就是家庭的定海神針。妻賢夫禍少,妻惡找事端。優秀的母親就是菩薩一樣的保護神,對家庭、對孩子都是美好的滋養。

《孟子·離婁上》有文:「人有恆言,皆曰天下、國、家。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強調了家庭對社會、對國家的重要作用,家庭是社會組織機構的細胞,家風關乎社風民風,乃至民族和國家的命運。就是對個人來說,家風也是個人成就大小的基礎因素,對於個人在成就的道路上是否走的遠、走的健康,有很重大的作用。

古往今來,無數的正反兩面的例子都說明:「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

你想學業有成、事業建樹嗎,你想培養出有學問、有成就的優秀子女嗎,你想父慈子孝、其樂融融的家庭氛圍嗎,那就先從娶個好媳婦做起,先從建設好的家庭做起。

相關焦點

  • 唐宋八大家中勇奪三席,「三蘇」文採有多牛?專家:遠超其餘五人
    說起古代詩詞,李白,杜甫等名家可謂是讓大家耳熟能詳,在這些名家大手中,「唐宋八大家」可謂是獨佔鰲頭,這八個人可以說是代表了唐宋時期的詩詞巔峰,他們所留下的詩詞文章無一不是傾傳百世,流芳千古,而就在這八人之中,蘇家三父子就獨佔了三席,有專家曾經評價過:蘇家三父子的文採,遠超於「唐宋八大家」其餘五人為什麼蘇家滿門的文採都這麼好
  • 蘇東坡傳一,蘇家一門三父子,唐宋八大家佔三席
    一門三父子,唐宋八大家,獨佔三席。唐宋八大家,唐朝兩位,韓愈,柳宗元,北宋六位,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韓愈,唐代第一大牛人:一介書生獨闖敵營,為萬民以命相搏。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 唐宋八大家,為何沒有詩仙李白、詩聖杜甫,到底如何評出來的呢?
    唐宋八大家,是指唐宋散文八大家,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宋代的蘇洵、蘇軾、蘇轍、歐陽修、王安石、曾鞏。在唐宋兩代的文學成就上,這八位人物最高,所以被稱為唐宋八大家(韓柳歐王曾三蘇)。韓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運動的代表,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三蘇父子與歐陽修又是宋代古文運動的領袖人物;王安石、曾鞏是臨川文學的代表人物。那麼詩仙李白、詩聖杜甫、詩魔白居易、詩狂賀知章、詩鬼李賀、詩佛王維等等為何榜上無名呢?大家要區分一下,這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不是詩歌八大家,所以那些以詩出名的人物自然不在其列。
  • 唐宋八大家是哪八位
    唐宋八大家 唐宋八大家,又稱唐宋散文八大家: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八位散文家的合稱。其中韓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運動的領袖,歐陽修、三蘇等四人是宋代古文運動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鞏是臨川文學的代表人物。韓愈是「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他們先後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使詩文發展的陳舊面貌煥然一新。 八大家中蘇家父子兄弟有三人,人稱「三蘇」,分別為蘇洵、蘇軾、蘇轍,又有「一門三學士」之譽。故可用「唐有韓柳,宋為歐陽、三蘇和曾王」概括。
  • 唐宋八大家是哪八位 唐宋八大家排名 唐宋八大家記憶順口溜
    但對於唐宋八大家是哪八位,後人能夠完全了解的並不是很多。為此下面帶來唐宋八大家排名,還有唐宋八大家記憶順口溜,以便能夠記住唐宋八大家是哪八人。一、唐宋八大家是哪八位唐宋八大家是哪八位?唐宋八大家,又稱唐宋散文八大家,是中國唐代韓愈、柳宗元,以及宋代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歐陽修八位散文家的合稱。
  • 「唐宋八大家」簡介
    唐宋八大家,又稱為"唐宋散文八大家",是唐代和宋代八位散文家的合稱,分別為唐代柳宗元、韓愈和宋代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八位。通行《唐宋八大家文鈔》164卷,有明萬曆刻本及清代書坊刻本。清代魏源有《纂評唐宋八大家文讀本》8卷。
  • 唐宋八大家」,一分鐘記得全,一輩子忘不了
    「唐宋八大家」,是不是從小學考到高中,總是有人記不全,記不牢,記不清? 作為從教二十餘年的中學語文高級教師,我真的是見得太多了。這些古文」大家「,僅是名字,就把幾千年後的」大家「搞昏了頭。
  • 「唐宋八大家」
    宋代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並稱「韓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在思想上是中國「道統」觀念的確立者,是尊儒反佛的裡程碑式人物。NO.2柳宗元(773—819)
  • 寫出了《嶽陽樓記》的範仲淹,為何不是唐宋八大家?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能寫出這樣千古名句的範仲淹,為何進不了唐宋八大家,他到底輸在哪裡?我也納悶,唐宋兩朝,文武全才的臣子並不少,可是,影響力能夠持續到現代的人,可就寥寥無幾了,而範仲淹正好是其中的一員。
  • 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淺談北宋三蘇
    唐宋時期是我國古代文學興盛的階段,文人雅士層出不窮,而以散文論, 唐宋八大家為其傑出代表。這八大家裡面,宋朝文人就有六位,而蘇氏父子三人全員在列,足見三蘇在文學史上舉足輕重的地位。三字經有言: 蘇老泉,二十七,始發憤。說的就是蘇洵,這還只是開始,後來應試也是考了好幾次才上榜,所謂好事多磨,頗有大器晚成的感覺。蘇洵工於散文,文風犀利,然在評議時政時也能轉換筆鋒,化犀利為委婉,讓人容易接受,仕途也還平順,任職縣主簿,後病逝於京城。
  • 唐宋八大家的微信朋友圈日常
    (1)韓柳加歐陽,三蘇並曾王;(2)一韓一柳一歐陽,三蘇曾鞏帶一王;(3)歐陽修忘記了曾經在韓國的一棵柳樹下吃三蘇餅乾。他們就是我們耳熟能詳的「唐宋八大家」,你答對了嗎?「唐宋散文八大家」又被稱為「唐宋八大家」,分別為唐代柳宗元、韓愈和宋代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
  • 唐宋八大家裡誰的官職最大?
    基於「學而優則仕」的聖人教導,古代的文學家往往都是「貨賣帝王家」的官家(皇帝)的家人——官吏。文無第一,但(官)位有高低。唐宋最有名文豪當屬「唐宋八大家」,那這八位作家大IP誰位列第一呢?
  • 一家三父子,都是大文豪,都知道說的蘇軾家,但誰知道他們葬在哪
    無數的千古絕句,萬古流芳,嚴寒中讓我們觸摸北宋大文學家蘇軾三父子的悽美人生,穿越文化時空……三蘇園,位於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城西27公裡處的小峨嵋山東麓茨芭鄉蘇墳村東南隅。背嵩陽,面汝水,山川秀麗,風景宜人。這裡葬有一門三傑之稱的「唐宋八大家」中的蘇洵、蘇軾、蘇轍三位歷史名人。
  • 唐宋八大家人物詳講
    唐宋八大家,又稱唐宋古文八大家,是中國唐代韓愈,柳宗元和宋代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歐陽修八位散文家的合稱。其中韓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運動的領袖,歐陽修、三蘇等四人是宋代古文運動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鞏是臨川文學的代表人物。韓愈是"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他們先後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使詩文發展的陳舊面貌煥然一新。
  • 「唐宋八大家」緣何千年後聚首遼寧?
    「山高水長——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近日在遼寧省博物館開展,展覽展出與「唐宋八大家」主題有關的書畫、碑帖拓片、古籍、陶瓷等展品115件(組)。「山高水長——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近日在遼寧省博物館開展,展覽展出與「唐宋八大家」主題有關的書畫、碑帖拓片、古籍、陶瓷等展品115件(組)。開幕伊始便吸引了國內外文博界和公眾的廣泛關注,眾多遊客慕名前來打卡。一幅幅傳世書畫、一件件精品器物,帶你跨越千年,與「唐宋八大家」來一場穿越時空的相遇。
  • 曾鞏名氣不大,我們也沒讀過他什麼文章,為何躋身唐宋八大家
    「唐宋八大家」我們都知道。不過,這「八大家」中,有一個名字讓我們很疑惑,就是「曾鞏」。為什麼說「曾鞏」這個名字,讓我們很疑惑呢?「八大家」中,唐朝有兩人:韓愈和柳宗元。蘇洵、蘇軾、蘇轍「三蘇」,放在這個名單中也是非常恰當的。蘇軾被稱為中國古代「第一文人」,在這個名單中,他也是領袖級的人物。蘇洵和蘇轍文章都寫得極好,蘇洵的《六國論》氣勢磅礴,也是被選入教材的文章。而且在當時,他們三父子就已經名動天下。連宋仁宗都說他選到蘇軾和蘇轍,是給後世留下了兩個宰相。而後來,蘇軾雖然沒當成宰相,但也當過兩任尚書。蘇轍則實實在在當到了宰相。
  • 天府眉山品味三蘇文化
    是北宋著名文學家蘇洵、蘇軾、蘇轍的故居,明代洪武元年改宅為祠,祭祀三蘇,明末毀於兵燹,清康熙四年(1665)在原址模擬重建。三蘇祠門楣上懸掛黑底金字橫匾,上鐫清代大書法家何紹基所書「三蘇祠」三字。門柱對聯:北宋高文名父子,南州勝跡古祠堂。
  • 新唐宋八大家排名
    唐宋八大家之首,配享孔廟之人。蘇軾評價:文起八代之衰,道濟天下之弱。一門三父子,蘇洵乃蘇軾之父!代表作:《六國論》《心術》《衡論》歐陽修作墓志銘,張方平作墓表,史本傳皆言:年二十七,始發憤讀書。新唐宋八大家之一。王勃文學成就主要是駢文,堪稱一時之最!三尺微命,一介書生。僅憑滕王閣序,便可堪稱神作!韓愈稱讚說:江南多臨觀之類,而滕王閣獨為第一。
  • 「唐宋八大家」就有六位
    唐宋時期有八位文壇代表人物合稱「唐宋八大家」,蘇軾便是其中之一。「唐宋八大家」中蘇家一門佔去了三席,人稱「三蘇」,後世讚譽蘇家為「一門三學士」。 除了「三蘇」,「唐宋八大家」中宋代的另外三人也都出自宋仁宗在位時期。他們是:歐陽修、王安石、曾鞏。
  • 立言存道 一代清官張伯行與《唐宋八大家文鈔》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易舜唐宋八大家是中國古代選本文化的產物,選本作為文學批評的一種獨特方式,體現了編選者的文學思想。上圖是明代茅坤編寫《唐宋八大家文鈔》書影,茅坤不僅對每篇文章都有評點,而且對八大家的文章分別有一個總評,這一體例也為清朝張伯行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