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古代詩詞,李白,杜甫等名家可謂是讓大家耳熟能詳,在這些名家大手中,「唐宋八大家」可謂是獨佔鰲頭,這八個人可以說是代表了唐宋時期的詩詞巔峰,他們所留下的詩詞文章無一不是傾傳百世,流芳千古,而就在這八人之中,蘇家三父子就獨佔了三席,有專家曾經評價過:蘇家三父子的文採,遠超於「唐宋八大家」其餘五人
為什麼蘇家滿門的文採都這麼好?」三蘇「的文採究竟強在了哪裡?今日小編就帶大家深度解析一下在唐宋八大家中勇奪三席的「蘇家三父子」
01荒度青春,因落榜憤而讀書——蘇洵
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蘇洵生於梅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年少時不喜讀書,而又因其父健在,故而身上毫無養家之累,一直到北宋天聖五年(1027年),蘇洵與眉山大理寺丞程文應之女結婚,蘇洵都未曾有過各種負累,整日嬉遊無所事事
北宋明道元年(1032年)可以說是蘇洵人生中的轉折點,這一年蘇洵之母史氏病故,蘇洵第一次應鄉試舉人而不幸落榜,這讓從小自視甚高的蘇洵無法接受,於是取出之前所做之文章,一把火燒了個乾乾淨淨,並從此立誓:學術未大成時,不作一文
在北宋景祐四年(1037年),景祐五年(1038年),蘇洵連續兩次考取功名卻無一次成功,這更加的加深了其對文學知識的渴望
在北宋寶元2年(1039年),其夫人生下幼子蘇轍,而蘇洵到閬州(現四川閬中)去拜訪在那做官的哥哥蘇渙,看到哥哥治理之下,此地百姓生活富足,無憂無慮,這給他的心靈帶去了極大的震撼,也就是從這一刻開始,蘇洵才真正地走上了其通往人生巔峰的道路
02為父讀書,一朝成名天下知——蘇軾
宋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1037年1月8日),蘇軾在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出生,其名為「軾」原意為車前的扶手,取其默默無聞卻扶危救困不可或缺之意
蘇軾出生之時正趕上父親蘇洵落榜後發奮讀書的時期,在慶曆八年(1048年),蘇洵因喪父居家閉戶,將自己的平生所學皆傳授給了長子蘇軾及幼子蘇轍
在嘉祐元年(1056年)蘇軾首次進京趕考,並與其父蘇洵,其弟蘇轍於嘉祐二年(1057年)進京應試
當時的主考官是歐陽修,小試官是詩壇宿將梅堯臣,二人正銳於詩文革新,蘇軾的文章一出,讓二人大為震驚,歐陽修對蘇軾的評價頗高:此人可謂善讀書,善用書,他日文章必會獨步天下
歐陽修的高評價讓蘇軾迅速在京城大火,其只要新作一出,京城的達官貴人們必會搶購一空
在治平三年(1066年),其父蘇洵病逝,蘇軾守孝三年,可當三年之後蘇軾還朝時,正趕上轟轟烈烈的「王安石變法」,其與歐陽修等人因反對新法而被迫離京,自此,蘇軾就開始了他的後半生飄零之路
元豐二年(1079年),蘇軾出任湖州知州,上任後蘇軾親手手書一封《湖州謝表》予以宋神宗,這本是例行公事,卻被新政黨加以利用,其中「愚不適時,難以追陪新進」「老不生事或能牧養小民」等話,更是被新政黨加以利用,痛斥蘇軾「愚弄朝,妄自尊大」「包藏禍心」等等,上任才三個月的蘇軾就被御史臺抓回朝廷,受牽連者個多達數十人,這就是著名的「烏臺詩案」
在眾人的勸解以及王安石的出面上書的情況下,蘇軾終被神宗免於一死,但也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下獄103日
之後的蘇軾先後就任汝州,常州,杭州,揚州,定州,惠州等地,最終在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在常州(今江蘇)離世,享年65歲
03追尋哥哥的腳步,直至終生——蘇轍
宋仁宗寶元二年(1039年),蘇轍生於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受其兄長蘇軾與其父蘇洵的感染,蘇轍從小讀書就非常刻苦,這也讓身為其父的蘇洵十分高興
在嘉祐二年(1057年),年僅19歲的蘇轍,就被歐陽修舉薦,並與蘇軾同登五甲,並在嘉祐六年(1061年)主動與宋仁宗討論政事得失,言論尤為激切,這也引起了初考官胡宿等人的反對,在三司使蔡襄等人的力保之下,仁宗才認識到蘇轍的才華,並任命蘇轍為秘書省校書郎,商州軍事推官
在熙寧二年(1069年),蘇洵病逝三年後,蘇轍被神宗召至延和殿,並與王安石共同討論新法《青苗書》,據說王安石與蘇轍討論完之後,自此不再提《青苗書》
在元豐二年(1079年),蘇軾因「烏臺詩案」被朝廷抓回問審,蘇轍以命上書,想讓朝廷赦免蘇軾,哪怕自己的官爵被剝奪也無所畏懼,但是上書不成反遭牽連,蘇轍被貶監筠州(今江西高安)鹽酒稅,並五年不得升調
元祐六年(1091年),當時的蘇軾遭人嫉恨,引起排擠,自覺灰心無望請求外任,蘇轍也跟隨兄長連上四書請求外任,但均未獲準許
紹聖四年(1097年),蘇軾蘇轍兩兄弟雙雙被貶,兩兄弟再次相遇與滕州,卻不想,這是他們兩兄弟的最後一次會面
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蘇軾在常州(今江蘇)病逝,蘇轍悲痛不已,先作《追和軾歸去來詞》,其後作《東坡先生墓志銘》
幾經周轉過後,政和二年(1112年),蘇轍逝世,享年74歲,死前唯一的願望是葬於郟縣小峨眉山蘇軾墓旁
自此,「蘇家三父子」正式成為了宋代詩詞界的傳奇,後世將「蘇家三父子」與歐陽修,王安石等人並稱為唐宋八大家
大家還知道唐宋八大家的哪些故事呢?歡迎在下方評論區踴躍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