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中勇奪三席,「三蘇」文採有多牛?專家:遠超其餘五人

2020-12-23 歷史小王呀

說起古代詩詞,李白,杜甫等名家可謂是讓大家耳熟能詳,在這些名家大手中,「唐宋八大家」可謂是獨佔鰲頭,這八個人可以說是代表了唐宋時期的詩詞巔峰,他們所留下的詩詞文章無一不是傾傳百世,流芳千古,而就在這八人之中,蘇家三父子就獨佔了三席,有專家曾經評價過:蘇家三父子的文採,遠超於「唐宋八大家」其餘五人

為什麼蘇家滿門的文採都這麼好?」三蘇「的文採究竟強在了哪裡?今日小編就帶大家深度解析一下在唐宋八大家中勇奪三席的「蘇家三父子」

01荒度青春,因落榜憤而讀書——蘇洵

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蘇洵生於梅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年少時不喜讀書,而又因其父健在,故而身上毫無養家之累,一直到北宋天聖五年(1027年),蘇洵與眉山大理寺丞程文應之女結婚,蘇洵都未曾有過各種負累,整日嬉遊無所事事

北宋明道元年(1032年)可以說是蘇洵人生中的轉折點,這一年蘇洵之母史氏病故,蘇洵第一次應鄉試舉人而不幸落榜,這讓從小自視甚高的蘇洵無法接受,於是取出之前所做之文章,一把火燒了個乾乾淨淨,並從此立誓:學術未大成時,不作一文

在北宋景祐四年(1037年),景祐五年(1038年),蘇洵連續兩次考取功名卻無一次成功,這更加的加深了其對文學知識的渴望

在北宋寶元2年(1039年),其夫人生下幼子蘇轍,而蘇洵到閬州(現四川閬中)去拜訪在那做官的哥哥蘇渙,看到哥哥治理之下,此地百姓生活富足,無憂無慮,這給他的心靈帶去了極大的震撼,也就是從這一刻開始,蘇洵才真正地走上了其通往人生巔峰的道路

02為父讀書,一朝成名天下知——蘇軾

宋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1037年1月8日),蘇軾在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出生,其名為「軾」原意為車前的扶手,取其默默無聞卻扶危救困不可或缺之意

蘇軾出生之時正趕上父親蘇洵落榜後發奮讀書的時期,在慶曆八年(1048年),蘇洵因喪父居家閉戶,將自己的平生所學皆傳授給了長子蘇軾及幼子蘇轍

在嘉祐元年(1056年)蘇軾首次進京趕考,並與其父蘇洵,其弟蘇轍於嘉祐二年(1057年)進京應試

當時的主考官是歐陽修,小試官是詩壇宿將梅堯臣,二人正銳於詩文革新,蘇軾的文章一出,讓二人大為震驚,歐陽修對蘇軾的評價頗高:此人可謂善讀書,善用書,他日文章必會獨步天下

歐陽修的高評價讓蘇軾迅速在京城大火,其只要新作一出,京城的達官貴人們必會搶購一空

在治平三年(1066年),其父蘇洵病逝,蘇軾守孝三年,可當三年之後蘇軾還朝時,正趕上轟轟烈烈的「王安石變法」,其與歐陽修等人因反對新法而被迫離京,自此,蘇軾就開始了他的後半生飄零之路

元豐二年(1079年),蘇軾出任湖州知州,上任後蘇軾親手手書一封《湖州謝表》予以宋神宗,這本是例行公事,卻被新政黨加以利用,其中「愚不適時,難以追陪新進」「老不生事或能牧養小民」等話,更是被新政黨加以利用,痛斥蘇軾「愚弄朝,妄自尊大」「包藏禍心」等等,上任才三個月的蘇軾就被御史臺抓回朝廷,受牽連者個多達數十人,這就是著名的「烏臺詩案」

在眾人的勸解以及王安石的出面上書的情況下,蘇軾終被神宗免於一死,但也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下獄103日

之後的蘇軾先後就任汝州,常州,杭州,揚州,定州,惠州等地,最終在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在常州(今江蘇)離世,享年65歲

03追尋哥哥的腳步,直至終生——蘇轍

宋仁宗寶元二年(1039年),蘇轍生於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受其兄長蘇軾與其父蘇洵的感染,蘇轍從小讀書就非常刻苦,這也讓身為其父的蘇洵十分高興

在嘉祐二年(1057年),年僅19歲的蘇轍,就被歐陽修舉薦,並與蘇軾同登五甲,並在嘉祐六年(1061年)主動與宋仁宗討論政事得失,言論尤為激切,這也引起了初考官胡宿等人的反對,在三司使蔡襄等人的力保之下,仁宗才認識到蘇轍的才華,並任命蘇轍為秘書省校書郎,商州軍事推官

在熙寧二年(1069年),蘇洵病逝三年後,蘇轍被神宗召至延和殿,並與王安石共同討論新法《青苗書》,據說王安石與蘇轍討論完之後,自此不再提《青苗書》

在元豐二年(1079年),蘇軾因「烏臺詩案」被朝廷抓回問審,蘇轍以命上書,想讓朝廷赦免蘇軾,哪怕自己的官爵被剝奪也無所畏懼,但是上書不成反遭牽連,蘇轍被貶監筠州(今江西高安)鹽酒稅,並五年不得升調

元祐六年(1091年),當時的蘇軾遭人嫉恨,引起排擠,自覺灰心無望請求外任,蘇轍也跟隨兄長連上四書請求外任,但均未獲準許

紹聖四年(1097年),蘇軾蘇轍兩兄弟雙雙被貶,兩兄弟再次相遇與滕州,卻不想,這是他們兩兄弟的最後一次會面

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蘇軾在常州(今江蘇)病逝,蘇轍悲痛不已,先作《追和軾歸去來詞》,其後作《東坡先生墓志銘》

幾經周轉過後,政和二年(1112年),蘇轍逝世,享年74歲,死前唯一的願望是葬於郟縣小峨眉山蘇軾墓旁

自此,「蘇家三父子」正式成為了宋代詩詞界的傳奇,後世將「蘇家三父子」與歐陽修,王安石等人並稱為唐宋八大家

大家還知道唐宋八大家的哪些故事呢?歡迎在下方評論區踴躍留言

相關焦點

  • 父子兩代一門三蘇佔據「唐宋八大家」三席,因素在哪裡
    唐代韓愈,柳宗元和宋代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歐陽修八位散文家合稱「唐宋八大家」。其中的三蘇,蘇洵是父親老蘇,蘇軾是大兒子大蘇,蘇轍是小兒子小蘇。大蘇蘇軾蘇東坡曾兩次在杭州任職,熙寧四年任過杭州通判,相當於副市長。元祐四年任龍圖閣學士知杭州,就是市長。
  • 唐宋八大家是哪八位 唐宋八大家排名 唐宋八大家記憶順口溜
    但對於唐宋八大家是哪八位,後人能夠完全了解的並不是很多。為此下面帶來唐宋八大家排名,還有唐宋八大家記憶順口溜,以便能夠記住唐宋八大家是哪八人。一、唐宋八大家是哪八位唐宋八大家是哪八位?唐宋八大家,又稱唐宋散文八大家,是中國唐代韓愈、柳宗元,以及宋代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歐陽修八位散文家的合稱。
  • 唐宋八大家中,為何有些人會喜歡王安石多一些?
    唐宋八大家中,為何只有王安石能當上宰相?只因其餘七大家都做不到這一點!論及中國歷代文人的名氣和影響力,唐宋八大家絕對可以排在第一梯隊,八大家為八名文學大家,他們各自的思想和文學造詣都有很高的成就,並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八位文學家雖然年齡不同、生活的年代不一樣、文學思想也不一樣,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都曾是文人士子,都經歷過仕途,都有安邦治世的願望,可八大家中唯有一個人差點實現這個願望,這個人就是王安石,也是唐宋八大家當中唯一站到了宰相位置的人
  • 唐宋八大家是哪八位
    其中韓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運動的領袖,歐陽修、三蘇等四人是宋代古文運動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鞏是臨川文學的代表人物。韓愈是「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他們先後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使詩文發展的陳舊面貌煥然一新。 八大家中蘇家父子兄弟有三人,人稱「三蘇」,分別為蘇洵、蘇軾、蘇轍,又有「一門三學士」之譽。故可用「唐有韓柳,宋為歐陽、三蘇和曾王」概括。
  • 「唐宋八大家」簡介
    通行《唐宋八大家文鈔》164卷,有明萬曆刻本及清代書坊刻本。清代魏源有《纂評唐宋八大家文讀本》8卷。以後不久,推崇唐順之的茅坤根據朱、唐的編法選了八家的文章,輯為《唐宋八大家文鈔》,唐宋八大家之稱遂固定下來。
  • 唐宋八大家的微信朋友圈日常
    (1)韓柳加歐陽,三蘇並曾王;(2)一韓一柳一歐陽,三蘇曾鞏帶一王;(3)歐陽修忘記了曾經在韓國的一棵柳樹下吃三蘇餅乾。他們就是我們耳熟能詳的「唐宋八大家」,你答對了嗎?(2)歐陽修是唐宋八大家中宋代六大家的首位,其餘五人全是他的學生。(3)李清照和歐陽修也頗有淵源。李清照的外公王拱辰是歐陽修的妹夫,而且李清照後來學習歐陽修的《蝶戀花·庭院深深深幾許》,寫下了《臨江仙·庭院深深深幾許》。蘇洵,字明允,四川眉山人。二十七歲時,才開始努力學習。
  • 唐宋八大家人物詳講
    明中葉唐順之所纂《文編》中,唐宋文也僅取八家。明末茅坤承二人之說,選輯了《唐宋八大家文鈔》共164卷,此書在舊時流傳甚廣,"唐宋八大家"之名也隨之流行。自明人標舉唐宋八家後,治古文者皆以八家為宗。通行《唐宋八大家文鈔》164卷,有明萬曆刻本及清代書坊刻本。清代魏源有《纂評唐宋八大家文讀本》8卷。八大家中蘇家父子兄弟有三人,人稱"三蘇",分別為蘇洵、蘇軾、蘇轍,又有"一門三學士"之譽。
  • 唐宋八大家的名句,你記得幾句?
    ◆◆◆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時期以寫詩歌和散文為主的八位文學家的合稱,即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蘇洵、蘇軾、蘇轍(合稱三蘇)、歐陽修、王安石、曾鞏八人。
  • 「唐宋八大家」緣何千年後聚首遼寧?
    據介紹,此次展覽是以傳世精品展示「唐宋八大家」家國情懷和時代風華的主題文物展,展覽分為「文垂千載」「德行篤定」「家國情懷」三個部分,從文學、人物、精神三個方向16個單元全方位呈現唐宋八大家,引領觀者重溫他們的文學、書法及繪畫的精湛造詣,將他們的思想情懷、家國情懷傳遞給觀眾。
  • 「唐宋八大家」
    宋代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並稱「韓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在思想上是中國「道統」觀念的確立者,是尊儒反佛的裡程碑式人物。NO.2柳宗元(773—819)
  • 唐宋八大家裡誰的官職最大?
    文無第一,但(官)位有高低。唐宋最有名文豪當屬「唐宋八大家」,那這八位作家大IP誰位列第一呢? 先來看看唐宋八大家的由來 唐宋八大家最早被明朝的朱右稱為「唐宋六先生」。看見朱右,大家可能想是不是跟朱元璋有關係?
  • 唐宋八大家,為何沒有詩仙李白、詩聖杜甫,到底如何評出來的呢?
    唐宋八大家,是指唐宋散文八大家,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宋代的蘇洵、蘇軾、蘇轍、歐陽修、王安石、曾鞏。在唐宋兩代的文學成就上,這八位人物最高,所以被稱為唐宋八大家(韓柳歐王曾三蘇)。韓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運動的代表,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三蘇父子與歐陽修又是宋代古文運動的領袖人物;王安石、曾鞏是臨川文學的代表人物。那麼詩仙李白、詩聖杜甫、詩魔白居易、詩狂賀知章、詩鬼李賀、詩佛王維等等為何榜上無名呢?大家要區分一下,這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不是詩歌八大家,所以那些以詩出名的人物自然不在其列。
  • 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淺談北宋三蘇
    唐宋時期是我國古代文學興盛的階段,文人雅士層出不窮,而以散文論, 唐宋八大家為其傑出代表。這八大家裡面,宋朝文人就有六位,而蘇氏父子三人全員在列,足見三蘇在文學史上舉足輕重的地位。三字經有言: 蘇老泉,二十七,始發憤。說的就是蘇洵,這還只是開始,後來應試也是考了好幾次才上榜,所謂好事多磨,頗有大器晚成的感覺。蘇洵工於散文,文風犀利,然在評議時政時也能轉換筆鋒,化犀利為委婉,讓人容易接受,仕途也還平順,任職縣主簿,後病逝於京城。
  • 寫出了《嶽陽樓記》的範仲淹,為何不是唐宋八大家?
    最後,明末茅坤選輯了《唐宋八大家文鈔》共164卷,此書在舊時流傳甚廣,「唐宋八大家」之名也隨之流行。敲定了,最終敲定了唐宋八大家名號。所以,你說這樣的編纂怎麼算呢?如果,現代學者說,不行,我們要重新編纂,可以嗎?當然可以。
  • 古文的思想精髓:唐宋八大家的奇文妙語
    →→點上方藍色字體【一起學語文】可加關注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時期以寫詩歌和散文為主的八位文學家的合稱,即唐代的韓愈
  • 蘇東坡傳一,蘇家一門三父子,唐宋八大家佔三席
    節選自念奴嬌-赤壁懷古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一門三父子,唐宋八大家,獨佔三席。唐宋八大家,唐朝兩位,韓愈,柳宗元,北宋六位,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韓愈,唐代第一大牛人:一介書生獨闖敵營,為萬民以命相搏。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 古文的思想精髓:唐宋八大家的奇文妙語!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時期以寫詩歌和散文為主的八位文學家的合稱,即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蘇洵、蘇軾、蘇轍(合稱三蘇)、歐陽修、王安石、曾鞏八人。韓愈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被後人尊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並稱「韓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其著有《韓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師說》等。
  • 針對古文不興的局面,唐宋八大家提出了什麼改革方針,取得了什麼效果?
    近日遼寧博物館開設了唐宋八大家相關文物展,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有不少歷史文化愛好者紛紛慕名而來,欣賞這些千年之前的文物,去感受當時的文化氣息。 我們常說的唐宋八大家指的是韓愈,柳宗元,歐陽修,王安石,蘇軾,蘇洵,蘇轍以及曾鞏八人。
  • 唐宋八大家在文學發展上作出了怎樣的貢獻,為什麼如此受人推崇?
    近日遼寧博物館開設了唐宋八大家相關文物展,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有不少歷史文化愛好者紛紛慕名而來,欣賞這些千年之前的文物,去感受當時的文化氣息。我們常說的唐宋八大家指的是韓愈,柳宗元,歐陽修,王安石,蘇軾,蘇洵,蘇轍以及曾鞏八人。他們被人們並稱的原因是他們在散文發展上都作出了十分卓越的貢獻。
  • 唐宋八大家」,一分鐘記得全,一輩子忘不了
    「唐宋八大家」,是不是從小學考到高中,總是有人記不全,記不牢,記不清? 作為從教二十餘年的中學語文高級教師,我真的是見得太多了。這些古文」大家「,僅是名字,就把幾千年後的」大家「搞昏了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