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在文學發展上作出了怎樣的貢獻,為什麼如此受人推崇?

2020-12-23 鈞儒說史

近日遼寧博物館開設了唐宋八大家相關文物展,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有不少歷史文化愛好者紛紛慕名而來,欣賞這些千年之前的文物,去感受當時的文化氣息。

我們常說的唐宋八大家指的是韓愈,柳宗元,歐陽修,王安石,蘇軾,蘇洵,蘇轍以及曾鞏八人。他們被人們並稱的原因是他們在散文發展上都作出了十分卓越的貢獻。自從他們之後,古文便成為了散文中的絕對主流,為之後千年的文言文發展奠定了方向。

那麼在唐宋八大家之前,中國的古文發展又是什麼樣的呢,他們為了改變當時的局面作出了什麼努力,取得了怎樣的效果呢?

上圖——唐宋八大家畫像

一、古文運動之前散文的發展趨勢

散文作為中國傳統文學中最重要的體裁之一,其和詩歌幾乎擁有著一樣久遠的歷史,儒家經典《尚書》便是中國散文的發源之作。而在春秋戰國時期,隨著大量哲學思想流派的誕生,散文也迎來了其第一個發展高峰期,這時的文章多注重說理,行文流暢自然。雖然沒有太多華麗的辭藻進行修飾,但是依然極富美感。

上圖——《尚書》書影

在兩漢時期,隨著儒家思想成為主流,散文的思想性便不及戰國時期了。不過此時的散文更注重敘事,《史記》、《漢書》都是兩漢敘事性散文的巔峰之作。而且在政壇上,散文也成為了最主流的政論問題,賈誼所做的《過秦論》和《論積貯疏》便是其中翹楚。而在儒家經學發展到極盛的東漢時期,一些考據類的散文便成為了主流。雖然其在文學價值和思想性上遠不及之前的文章,但至少還保持著傳統的散文寫作方式。

但是在東漢末年,隨著中央政府的衰落,儒家思想的統治力出現鬆動。士大夫階級過上了奢靡的生活,這讓經學不再流行。這樣的思潮對於文學的發展也造成了極大的影響,人們開始追求言辭的華麗,而逐步忽視對於內容和思想的闡述。這樣的局面在魏晉南北朝時期一直沒有得到扭轉。

上圖——風流的魏晉名士

雖然在這一時期有人提出用華麗的駢儷手法來進行散文創作並不利於文學的進步,並作出了一定的抗爭。比如西魏權臣宇文泰就曾經讓蘇綽仿照《尚書》的文體來寫作政令,並要求官員效仿。但是這種文體比堆砌辭藻的駢儷文更加難以理解,因此最終也沒有對散文發展的風氣形成太大影響。

上圖——西魏名臣蘇綽

在隋朝統一中國之後,在南朝十分發達的駢儷文化對北朝文人也造成了深遠的影響,這讓初唐的文風十分浮華。雖然唐詩在這一階段確然得到了發展,但是在散文界卻似死水一潭。

在這樣的情況下,唐代還是有部分文人挺身而出,呼籲人們模仿漢代之前的散文來進行寫作。其中以最有影響力的當屬蕭穎士和李華。他們二人雖然推崇古文,但是為人卻都比較溫和內斂,因此並沒有在文壇上引起太大的反響。但是他們的理念深深地影響到了韓愈,這也引發了唐代古文運動的興起。

二、韓愈與柳宗元的復古嘗試

韓愈作為唐代著名文人,其不但有著極高的文學素養,也有著不小的政治抱負,這讓他在為人處世方面顯得十分積極且富有熱情。因此韓愈的身邊長時間聚集了一批文人墨客,他們都希望能夠從韓愈身上汲取自己所需的能量。

上圖——韓愈畫像

而韓愈本人也確實是一位天生的煽動家,他有著與生俱來的宣傳能力。他最突出的特點是善於宣傳自己,從而獲得別人的認可。與此同時他還能鼓動身邊之人與其站在一起,這讓韓愈在當時擁有著極強的號召力,李賀,賈島等人都是他的親密戰友,其中賈島更是在韓愈的勸說下才從寺廟中還俗的。

韓愈之所以需要壯大自己的隊伍,是因為他想徹底地改變唐代文壇中駢儷文盛行的局面。其口號中最為人熟知的便是"文以載道",即散文的本來目的應該是表達思想,而不是炫耀文採。而韓愈也先後寫下了《原道》,《上時相書》等文章。

不過韓愈的性格還是過分激進,其在唐德宗準備迎接佛舍利的時候,作《諫迎佛骨表》力陳其弊端,結果觸怒了皇帝,最終遭遇貶官的處罰。而韓愈在政壇上的失勢讓其團體的影響力出現了大幅下降,因此他引領的古文運動也逐漸式微,沒有達到其預期的結果。

上圖——柳宗元塑像

而和韓愈同時代的文學家中,還有一些推崇古文文體的文人,其中以柳宗元的成就最高。相比於韓愈,柳宗元的為人無疑是更加內向的,因此他並沒有在文壇上掀起太大的波瀾。但是他在文學上的成就,是要高於韓愈的。

相較於韓愈,柳宗元的文章更加整潔雋潔,而且他在政壇失意之後,便寄情山水,這讓他的文字中有一種天然的美感,這都是韓愈所不能比擬的。而且柳宗元在作文的過程中,十分喜歡模仿屈原的《離騷》,這也讓他的文字有著詩情畫意,令人神往。

雖然柳宗元沒有像韓愈那樣舉起反抗駢儷文的大旗,但是他在自述中也表達了對於古文的推崇:

每為文章,本之《書》、《詩》、《禮》、《春秋》、《易》,參之《穀梁》以厲其氣,參之《孟》、《荀》以暢其支,參之《老》、《莊》以肆其端,參之《國語》以博其趣,參之《離騷》以致其幽,參之《太史》以著其潔。

而他的文章雖然不為時代潮流所稱道,但是其依然吸引了大批擁躉,他的寫作模式和價值取向也被時人所效仿,這也讓韓愈古文運動的精神得到了延續。

三、北宋時期古文運動的勝利

而在唐代晚期,經學因為之後的亂世再次陷入低迷,這讓駢儷文再次佔據了文壇的優勢地位。不過在北宋建立之後,國家十分重視儒家文化的發展,這讓中國進入了有一個思想活躍的時期。在這種文化氛圍之下,駢儷文這種不利於表達思想的文體自然會遭到文人的排斥。

上圖——歐陽修雕像

於是在北宋周期的時候,由歐陽修最先開始了對於駢儷文的反擊,他和韓愈一樣提倡在行文的時候效仿漢代之前的古人,而其自己也是這一理論的積極踐行者。由於歐陽修在北宋政壇上有極高的聲望,因此他多次負責科舉考試的閱卷工作。

在他擔任主考官的時候,凡是遇到在辭藻上用盡心機,但卻沒有思想內核的文章,他都一律不予錄用。而歐陽修的做法對北宋文壇的風氣造成了極大的影響,讓古文再次煥發了生命力。

上圖——歐陽修弟子曾鞏

而且歐陽修的文章對稍稍在其後的文人也造成了深遠的影響,其弟子曾鞏在繼承了歐陽修主張的同時,還和王安石等人有著不錯的私交,他們二人之後也成為了古文運動的領軍人物。再加上與二人同時期的三蘇,依靠著出眾的文學天賦,突破了文章結構的桎梏,將詩意灌注到古文之中,讓這種文章逐漸被大眾所接受。

而在這一時期之後,人們終於意識到文章思想的重要性,並放棄了對於遣詞造句的執著,這也讓北宋的文壇煥然一新。而在第二次古文運動之後,在接近千年的中國文壇中,古文都佔據了絕對的優勢地位,這也說明了北宋六家的重要作用。

在這裡需要說明的是,之所以北宋六家能夠有如此強大的影響力,除了和他們本身出眾的文學能力息息相關之外,當時思想界的活躍也起到了重要作用。正是因為他們在政治理論上有層出不窮的新見解,所以才需要通過文章來進行表達。這也可以說明為什麼在他們之後,雖然文壇上不乏天縱奇才,但終究難以企及他們的高度,這主要是因為後世的思想碰撞再也不似北宋這般激烈了。

上圖——三蘇塑像

四、結語

唐宋八大家作為中國古文發展史上繼春秋戰國之後的又一高峰,被後人廣為稱頌。他們除了創作出了許多優秀的作品之外,其對於中國古代散文發展的推動作用也是不可忽視的。

在唐代中期,駢儷文依然盛行於世,韓愈面對這樣的情況,提出了復古的口號,號召文人們去模仿漢代之前的文章,將重點放到自己思想的表達之上,而不是被詞句捆住手腳。不過韓愈的古文運動最終因為其在政治上的失敗戛然而止,只有柳宗元等少數幾人延續了其理念,讓古文運動的星火得以傳到北宋。

而北宋經學和儒家傳統的復興,為古文運動提供了最好的土壤。在歐陽修的倡導之下,北宋的學子們終於逐漸摒棄了駢文,開始在散文中揮灑自己的思想。其後湧現的王安石,曾鞏和三蘇將第二次古文運動推向了高潮,徹底奠定了古體散文在文壇上的優勢地位,這也是他們在文學領域的最大貢獻。

參考文獻:

【1】《舊唐書·韓愈傳》

【2】《容齋隨筆·韓柳為文之旨》

相關焦點

  • 立言存道 一代清官張伯行與《唐宋八大家文鈔》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易舜唐宋八大家是中國古代選本文化的產物,選本作為文學批評的一種獨特方式,體現了編選者的文學思想。上圖是明代茅坤編寫《唐宋八大家文鈔》書影,茅坤不僅對每篇文章都有評點,而且對八大家的文章分別有一個總評,這一體例也為清朝張伯行採用。
  • 「宋朝文武第一人」之稱的範仲淹,為何沒能入選「唐宋八大家」?
    想必大家對於唐宋八大家:韓柳加歐陽,三蘇並曾王這一順口溜耳熟能詳,這八位是唐宋時期的名家,可謂是天下讀書人的楷模,他們的文章也非常受讀書人歡迎,自此以後他們的文章甚至成為了衡量古文優劣的標準。但唐宋時期有名的文學家絕不止八大家,宋代有一位文學家範仲淹,他的文學造詣絲毫不輸八大家,黃庭堅等人稱範仲淹為宋朝文武第一人。
  • 被認為是宋朝文武第一人的範仲淹,為何沒能入選「唐宋八大家」?
    說起唐宋八大家,大家應該非常熟悉,對這八位散文大家的名字也應該可以如數家珍,他們分別是柳宗元、韓愈、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八位,也稱「唐宋散文八大家」。
  • 針對古文不興的局面,唐宋八大家提出了什麼改革方針,取得了什麼效果?
    近日遼寧博物館開設了唐宋八大家相關文物展,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有不少歷史文化愛好者紛紛慕名而來,欣賞這些千年之前的文物,去感受當時的文化氣息。 我們常說的唐宋八大家指的是韓愈,柳宗元,歐陽修,王安石,蘇軾,蘇洵,蘇轍以及曾鞏八人。
  • 範仲淹文武雙全,為什麼沒能名列唐宋八大家?
    其實,唐朝和宋朝的散文創作,也是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並湧現了大批優秀的散文家。其中,最為知名的當屬「唐宋八大家」。他們分別是: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這個名單裡,為什麼沒有以散文創作見長的範仲淹呢?範仲淹是北宋時期的著名文學家,生於989年10月1日,26歲考中進士,步入仕途。
  • 唐宋八大家是哪八位 唐宋八大家排名 唐宋八大家記憶順口溜
    但對於唐宋八大家是哪八位,後人能夠完全了解的並不是很多。為此下面帶來唐宋八大家排名,還有唐宋八大家記憶順口溜,以便能夠記住唐宋八大家是哪八人。一、唐宋八大家是哪八位唐宋八大家是哪八位?唐宋八大家,又稱唐宋散文八大家,是中國唐代韓愈、柳宗元,以及宋代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歐陽修八位散文家的合稱。
  • 「唐宋八大家」簡介
    明中葉唐順之所纂《文編》中,唐宋文也僅取八家。明末茅坤承二人之說,選輯了《唐宋八大家文鈔》共164卷,此書在舊時流傳甚廣,"唐宋八大家"之名也隨之流行。自明人標舉唐宋八家後,治古文者皆以八家為宗。通行《唐宋八大家文鈔》164卷,有明萬曆刻本及清代書坊刻本。清代魏源有《纂評唐宋八大家文讀本》8卷。
  • 寫出了《嶽陽樓記》的範仲淹,為何不是唐宋八大家?
    相信許多人在接觸到這段歷史的時候,會覺得這個範仲淹既然那麼的強悍,為什麼沒有拿到進「唐宋八大家」這個圈子的門票呢?明朝洪武年間,朱右編選韓、柳等人的文章為《八先生文集》,估計當時他也就編了這八個人的散文集,其他的一時沒編進去,類似於現代語文課本,選誰的和不選誰的也是個說不清的活。
  • 「唐宋八大家」緣何千年後聚首遼寧?
    據介紹,此次展覽是以傳世精品展示「唐宋八大家」家國情懷和時代風華的主題文物展,展覽分為「文垂千載」「德行篤定」「家國情懷」三個部分,從文學、人物、精神三個方向16個單元全方位呈現唐宋八大家,引領觀者重溫他們的文學、書法及繪畫的精湛造詣,將他們的思想情懷、家國情懷傳遞給觀眾。
  • 唐宋八大家是哪八位
    唐宋八大家 唐宋八大家,又稱唐宋散文八大家: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八位散文家的合稱。韓愈是「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他們先後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使詩文發展的陳舊面貌煥然一新。 八大家中蘇家父子兄弟有三人,人稱「三蘇」,分別為蘇洵、蘇軾、蘇轍,又有「一門三學士」之譽。故可用「唐有韓柳,宋為歐陽、三蘇和曾王」概括。另有歐陽修、蘇軾、曾鞏、王安石四人,稱為宋四家或宋朝古文四家。
  • 唐宋八大家之一曾鞏——險些被人遺忘的才子!
    這個故事裡值得玩味之處並不在於蘇軾之才高,歐陽修之謹慎,而在於那個被錯認之人——他的才情可說和蘇軾不相上下,卻在歷史神奇的巧合中被悄然掩藏。然而,真正的才華終究會透過千年的塵埃而熠熠生輝,這個險些被人遺忘的才子,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鞏。「此時少壯自負恃,意氣與日爭光輝。」
  • 唐宋八大家人物詳講
    唐宋八大家,又稱唐宋古文八大家,是中國唐代韓愈,柳宗元和宋代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歐陽修八位散文家的合稱。其中韓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運動的領袖,歐陽修、三蘇等四人是宋代古文運動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鞏是臨川文學的代表人物。韓愈是"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他們先後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使詩文發展的陳舊面貌煥然一新。
  • 遼寧省博物館:走進「唐宋八大家」的世界
    兩個朝代,八位文學大家,詩詞九千多首,散文一萬兩千餘篇。韓愈、柳宗元,唐代古文運動領袖;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宋代古文運動的核心;王安石、曾鞏,臨川文學的代表。這個唐宋文學界「天團」被後世稱為「唐宋八大家」,他們掀起的古文運動,使詩文面貌煥然一新,兼具文學革新和思想啟蒙的意義。
  • 為何「唐宋八大家」宋佔六家?
    「唐宋八大家」是對我國唐、宋兩代八個著名散文家的合稱,他們是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宋代的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和曾鞏。最初將這八個作家的散文作品編選在一起刊行的是明初朱後的《八先生文集》,後來唐順之在《文編》一書中也選錄了這八個唐宋作家的作品。明朝中葉古文家茅坤在前者的基礎上加以整理和編選,取名《唐宋八大家文鈔》,共160卷。「唐宋八大家」從此得名。提倡唐宋八大家的作品和文風,這在明中葉是有深刻的政治背景的。
  • 「唐宋八大家」
    宋代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並稱「韓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在思想上是中國「道統」觀念的確立者,是尊儒反佛的裡程碑式人物。NO.2柳宗元(773—819)
  • 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
    而這次古文運動之所以能在唐宋出現,與儒家思想復興、政治經濟變革要求以及文學自身的發展緊密關聯。第一單元:文脈所系       先秦時期,文學還沒有獲得獨立的地位,概念也很多義、模糊。兩漢以來,才漸漸擺脫經學附庸地位而獨立,其審美特質得以彰顯。魏晉時期是「文學的自覺時代」,文學的地位逐漸被承認,「建安文學」引領一時。
  • 唐代三大詩人李白、杜甫、白居易為什麼都不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被人們稱為「詩魔」,他的代表作《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通俗易懂,影響深遠,白居易的詩反映了唐中期的社會生活,其文學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更是讓無數文人產生共鳴。
  • ...到「又見紅山」再到「唐宋八大家」,遼寧為什麼能連辦現象級大展
    作為首個以傳世精品展示「唐宋八大家」家國情懷和時代風貌的主題文物展,觀眾在感受這場文化盛宴的同時,也會產生一個疑問:這樣高水平的展覽為什麼會出現在遼寧?「唐宋八大家」以文學著稱,以他們為主題辦學術講座或是詩文賞析活動,很容易讓人理解。但是辦一場主題文物展,就多少超出一般人的想像了。「唐宋八大家」的詩詞文章,怎麼與文物聯繫起來?這樣的疑問,恰恰是「山高水長——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所要提供給人們的重要啟示——博物館辦展思路的轉變。
  • 到底誰才能稱得上唐宋八大家之首?
    說到唐宋八大家大家應該都是知道,他們分別是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宋代的歐陽修、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曾鞏這八位。唐宋八大家中有韓愈和柳宗元這兩人,他們被後人並稱「韓柳」。他們兩人都是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他們提倡先秦兩漢散文質樸自由,不受格式約束,他們都是古文運動的先驅者。
  • 唐宋八大家「聚首」遼博
    遼寧省博物館首次夜展、「唐宋八大家」的國寶級文物、高科技「雲」上看展…… 12月2日,「山高水長——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在遼寧省博物館開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