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塑造了很多人物,但是在眾多人物中「少年閏土」是一個特殊的存在,為何強調「少年」呢?
因為少年時期是人生中最為純真和幸福的時期,在這一時期好像帶著某種隔絕屬性,可以在屏蔽純真之外,將現實世界裡面的蠅營狗苟全部隔離掉。
少年時期的魯迅和閏土是兩個平常的朋友,他們之間沒有地位、身份的差異,僅僅將對方看成是同齡的玩伴。
在魯迅的眾多人物中有迂腐的孔乙己、有絮叨的祥林嫂、有阿Q,有狂人,他將這些人塑造的堅挺有力,如同一個鋼針般插入了破敗的現實世界裡,讓人有徹骨的疼痛。
但少年閏土是魯迅憂國憂民背後的一抹鄉愁,心底的一絲溫暖,更是一抹別樣的色彩,美好的回憶中夾雜的是淡淡的憂傷。
一、少年時期的純真的玩伴,成年後讓魯迅對成長和國家命運有新的想法
少年時期是一個人最為幸福和純真的時期,在這一時期有些人就像一個能量場需要不斷地吸收新能量,在這裡有最原始的快樂,有最純真的友情,更有隔離高牆之外的平等。
也許在鄉間等級制度不是很森嚴,在少年魯迅眼中閏土是一個有趣的玩伴,他與魯迅之間有純真友誼的同時,更是將外部世界的新奇帶到了作者面前。
上個世紀的中國,民生凋敝,當時中國大地正處於水深火熱之際。作者用冷峻旁觀者的角度看待腐朽的舊社會和帝國主義對百姓和人民的壓迫,作者塑造了很多悲劇人物,他們在封建社會和帝國主義的壓迫下變得可憐、可悲、可恨。但魯迅心中依舊有美好的存在,這就讓少年閏土以回憶的方式來到了魯迅的筆下。
其實兩人的關係就如同《追風箏的人》中兩個少年般,生活在一個類似桃花源的地方,每天快樂幸福的生活著。在這個地方只有他們兩人,他們享受彼此的快樂,分享彼此的秘密,這是屬於他們的空間。無關貧富、地位、階級的友誼是最值得珍視的。
當魯迅滿懷希冀地回到家鄉想看看幼年玩伴的時候,閏土的一聲「老爺」,讓魯迅心中的「桃花源」破碎了。現實和回憶的交織,讓魯迅看到了閏土已經成年,自己也以成年,幼年時期的世外桃源已經不復存。時代的凋敝將閏土磨礪成為了一個滿是滄桑的中年男人,混濁的眼神已經失去了精氣神。
這讓魯迅看到到國家命運的多舛和成長的艱難。
二、回憶少年時期的閏土,是故鄉靜美的體現,也是一種力量深入骨髓
童年是一個人一生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走過的路、讀過的書、經歷過的童年都曾鐫刻在我們內心深處,每個人的童年都有不一樣的色彩,那裡有關於治癒,更有關於自己未來的命運選擇。
而閏土不可否認是作者童年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多年後回憶依舊能想起閏土在月下叉猹的情景。可能這是魯迅幼年最為深刻的記憶,更是家鄉最靜美的體現。
當時的魯迅正處於有些動蕩的年代,而作為時代先驅者的魯迅個更是用筆做武器,揭露國民的迂腐,在民族大地上播撒種子。棄醫從文的魯迅面對生活的各種壓迫,回憶起童年的美好,並將自己內心深處童年和家鄉的記憶和盤託出,讓我們看到了魯迅先生的另一面。
在魯迅記憶中瓜地裡面的少年是他最美好的回憶,更是多年來夢想中的家鄉場景,在革命的道路上有些疲憊的時候,魯迅會回憶曾經的美好時期,這些也會化為革命動力,滲入到魯迅的骨髓中。
少年時期的友誼因為純真才顯得珍貴,不但是舊時光裡面最溫暖的斜陽,也是人生經歷困苦後再次回望的動力。
總之,魯迅筆下塑造的人物很多,可能閏土是魯迅塑造的最溫情的人物,他將自己所有的美好都傾注在這個人物身上,畢竟這是他故鄉的溫暖,更是他能量的聚焦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