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族偏見如何讓警察對平民扣動扳機?研究人員試圖在不完整的數據中尋找答案。
8月6日周二,在賓夕法尼亞沙勒鎮上,警察向一名教師開槍,導致後者死亡。據稱這名男子曾用槍指著警員。同一天在俄勒岡州的格蘭茨帕斯,一名39歲的男子在和州警局的警員發生爭執後被開槍打死。當天晚上在內華達州的亨德森市,一名警員開槍射傷了一個疑似搶竊便利店的15歲少年。據報導,當時這個男孩手裡拿著一樣東西,後來警方確認那不是致命武器。
在美國,警察平均每天打死3個人,這個數字接近其他富裕國家的年度總和。但是這些致命邂逅的數據一直難以獲得。
2014年夏天,警察開槍射殺了2個手無寸鐵的黑人,事件上了媒體頭條,引發了廣泛關注。在密蘇裡州弗格森市的Michael Brown被警察射殺、紐約的Eric Garner被警察掐死後,一群群的示威者上街遊行。
這些案例引發了人們的疑問:內隱或者直白的種族主義在多大程度上導致全美警員開槍射人。不過,當時沒有完整的數據可供研究。五年後,報紙、密切關注這個問題的人士以及聯邦政府啟動了雄心勃勃的數據搜集工作以填補相關空白,提高警察動用致命武力時的透明度,增強對警察的責任追究。
內布拉斯加大學奧馬哈分校的犯罪學家Justin Nix表示:「這個職業擁有其他職業所沒有的強大權力,我們要好好進行監督。」
社會科學家和公共衛生研究者已經開始挖掘這方面的記錄,目前已發表了50多篇論文——在2015年之前只有零星的相關論文。
他們挖掘新的數據來解決迫切的問題,比如在面對黑人或其他少數族裔時,警察是否更快開槍。但是不同研究的研究方法和對數據的闡釋差異極大。關於種族偏見,最近發表的2篇獲得廣泛關注的論文得出了看似互相矛盾的結論。
科學家們在激烈地討論應該追蹤哪些事件,哪些細節更重要。他們還在尋找比較不同轄區和查詢誤報的有效方法。曾經是警員,現在在南卡羅來納大學研究執法規範的Seth Stoughton表示:「這些問題爭議很大,因為沒有明確的答案。」
雖然資料庫仍不完美,但是現有數據顯示警員使用致命武器的頻率比想像的要更高,而且美國各地的數據有很大差異。根據這個資料庫,在Ferguson案的發生地聖路易斯,警察射擊平民的比率是全美最高的,而紐約則是最低的。研究者們認為,找到這些差異背後的行為和法規差異,或許就能減少平民和警察的槍擊以及傷亡數量。
Stoughton說:「我們先要對此標準化,然後進行統計。就像老話說的,『能被測量的東西才能被管理。』」
突擊盲點
2014年12月,在弗格森案引發的騷亂的推動下,時任美國總統歐巴馬設立了一支工作組,調查警員執法行為。工作組在5個月後發布了一份報告,指出需要「擴大研究和數據採集」。
美國聯邦政府關於警方開槍致死案件的數據整理極為匱乏。對此,美國聯邦調查局FBI在將近兩年後上線了一個全國在線資料庫,裡面統計了執法警察開槍導致的致死以及非致死案件。當時的FBI局長James Comey指出,缺乏相關的全國性數據這一點是「讓人無法接受的」,「令人難堪的」。
今年美國政府啟動了完整的數據收集活動。但是為了讓民眾知情,外界在這之前就已經開始搜集數據了。《華盛頓郵報》維護的資料庫被認為是最完整的。2015年,該報開始從地方報導、公共記錄和社交媒體中搜集警察開槍致死案件的數據。該資料庫顯示,每年美國警察開槍射死約1000名平民——大約是此前FBI的統計數字的2倍。
在意識到「致命武力」並不總是涉及槍枝,而且並不一定會導致死亡後,另外兩家媒體開始了新的調查。在2015和2016年,英國《衛報》公開了他們的眾包統計,統計數據記錄了美國所有警察導致的死亡案件,並且發現每年約有1100名平民因警察而死。新聞網站VICE News從美國50個最大的地方警察局搜集了警察槍擊事件的數據,發現在2010-2016年間,警察每開槍打死一個人,就有2個人被警察射擊但存活了下來。從這些數據來看,每年被警察射擊的平民數量可能超過3000人。
除了主流新聞媒體,非官方的全國性資料庫也出現了。兩個比較大規模的私人調查項目Fatal Encounters和Mapping Police Violence將其他資料庫的信息進行核實後歸總,並添加了來自社交媒體、訃告、犯罪記錄以及警察報告的細節內容。
這些結果揭示了種族間遭受警察射擊的確鑿無疑的差異。雖然有更多白人被警察射擊,但是少數族裔被警察射擊的比率更高。8月發表的一篇論文發現,黑人男性在一生中被警察殺死的可能性是白人男性的2.5倍。黑人女性和白人女性之間的差異雖然小,但也存在。
不過,這個研究的作者並沒有對警察的種族偏見下任何定論。部分原因在於,並不是所有人接觸警察的機率都相等。不同社區的犯罪率和警察執法方式都不同,而且歷史沿革也有影響。羅格斯大學的社會學家、上述研究的作者之一Frank Edwards表示,暴力執法會增加當地的暴力發生率以及與警察的接觸。「這本質上是個多方面的問題。」他說。
研究者採用了多種手段來判定數據標準,比如槍擊發生地的逮捕率,或是槍擊發生時的場景。嫌疑人是否持有武器?是否有警員或平民被威脅?在2017年的一項研究中,Nix發現被警察射死的黑人未持有武器的可能性是白人的2倍。這些結果和2015年以來的許多發現種族偏見影響警察開槍的研究一致。
另有一些研究的結論則相反。2019年7月,一項研究調用了《華盛頓郵報》《衛報》以及警署的資料庫,稱沒有證據表明警察歧視黑人或拉丁美裔2。這項研究的作者在分析時考慮到了槍擊發生的社區犯罪率以及警察本人的種族。
不過,一些科學家對他們的研究方法持異議。這項研究的作者沒有研究碰到警察的機率,而是從被警察射擊的人群開始按圖索驥,計算他們所屬的種族遭受槍擊的可能性。
普林斯頓大學的政治科學家Jonathan Mummolo認為,如果想要研究種族偏見,真正要研究的問題恰恰相反:長著某個種族的臉是否會增加被警察射擊的可能性?要回答這個問題,需要了解碰到警察的機率,或至少進行合理估算。
執法記錄儀能夠捕捉關鍵信息。來源:Hamilton County Prosecutor's Office/Reuters
這些全美資料庫本身雜亂無章,部分原因是對於「使用武力」的定義不同,此外警察的執法規範和報告要求也不同。其他的研究聚焦於本地數據,因此避免了一些由這種不一致導致的問題。
2017年的一項研究採用了德州達拉斯警署的數據,研究發現雖然種族不是促使警察開槍的顯著因素,但是達拉斯的警官的確更有可能向少數族裔嫌疑人開槍4。
達拉斯警署拒絕對此研究發表評論,不過強調他們在教育警察方面下了苦功,包括文化多樣性和內隱偏見的教育,並且警察還隨身配有執法記錄儀來提高執法透明度。
一些研究者認為,需要將討論的重點從「是否有種族偏見」轉向「種族偏見何時引發警察武力」。是否是在警察局決定對某個社區施加更多警力的時候?或者是在警察開始注意到平民的時候?還是在決定扣動扳機的剎那?
德克薩斯州大學達拉斯分校的犯罪學家Andrew Wheeler表示,國家級資料庫至少應當包括警察使用武力的各個級別,這樣才能得出結論,做出改變。他說:「搜集數據本身就是讓警署對自身行為負責的一個好方法。」
指望聯邦政府
2019年1月,在美國警察武力數據搜集項目試驗了3年多後,FBI向外界公布了這個資料庫的存在。該項目包含數十個變量,如不同警民對峙情況下平民的死傷率。根據FBI,該資料庫的目的是通過填補信息空白來促進對話。但是數據上傳與否完全是自願的,而資料庫的信息也不向外部公開。
Nix等人對美國超過1.8萬警署是否會自願報告警察導致的傷亡事件表示懷疑。但是退役警長、美國大都市警長聯合會(Major Cities Chiefs Association )的臨時會長Darrel Stephens則對此表達了樂觀態度。他說,來自公眾的壓力會促使警署參與這個項目。
他也提到,弗格森案後加強審查也不是沒有代價的。2017年皮尤研究中心的一項全國調查發現,76%的警察表示在有必要動用武力的情況下,他們感到更加猶豫。警察也面臨著危險。每年大約有50位警員被平民射殺。
在其他富裕國家,一般來說對警察的槍擊事件的準確追蹤記錄是常規操作,而官方記錄中平民和警員的死亡人數都更少。澳大利亞邦德大學的犯罪學家Terry Goldsworthy指出了這背後的一個重要原因:其他國家對槍枝的態度以及槍枝的可獲得性和美國截然不同。他說:「在澳大利亞,當警察攔下車輛的時候,他們通常不會認為車裡的人會持槍。」
根據官方資料庫,澳大利亞每年只有約5個平民死於警方之手。同樣在英國,每次警察涉嫌槍擊平民時,就會啟動獨立調查。
Stoughton曾就警察武力致死發表了許多論文。他指出,為了敦促美國執法機關匯報武力使用情況,政府官員應該考慮將聯邦政府的撥款和警署向國立資料庫的匯報情況掛鈎。不過他也承認這麼做的難度,「這不是實操意義上的難,而是政治意義上的難。」
與此同時,研究人員也不會跟在FBI後面做研究。有人已經開始改良研究方法,用以分析手頭不太完美的數據。其他人則一直在優化他們已經搜集到的數據。學者們也在擴大Fatal Encounters資料庫,查漏補缺。比如,他們增加了警署的人口統計數據和最近的急救中心的位置數據,並利用姓氏和人口統計數據來估計身分不明者的種族。Mummolo說:「我不認為我們已經做到盡善盡美了,一切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