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有差異性?科學家研究表明,中國人基因和他們差異巨大!

2020-12-16 騰訊網

人類通過幾百萬年的進化歷程,成為了現如今高智慧的人類,可是高智慧的人類有很大的差別不同,主要因為人類的生活習慣不同,在地球上分為不同膚色的人種,所以科學家對他們的基因不斷研究。像歐洲的白種人和非洲的黑種人基因就會有很大的差別,或許正是因為基因的差距,才產生了不同的人種膚色,但也有科學家認為或許和基因沒有任何關係,是因為自然環境導致的這一切。

不同人種生活的環境不同,有的人生活在北半球,有的人生活在南半球,甚至有一些人生活在極地地區,人類之所以能夠進化成為高智慧人類,主要因為自己適應環境的能力,如果不能適應環境會慢慢被環境淘汰。專家認為這全都是因為自然環境造成的,比如說像熱帶地區常年處於炎熱的情況下,即使天生是白種人隨著每年太陽照射,也會變成膚色黢黑的人類,所以久而久之讓非洲人民逐漸演變成現在的膚色。

基因的出現影響著人體的生長,我們都了解在醫學中有一種名為基因檢測,如果我們在生病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基因檢測能夠快速準確地查出,到底是哪一方面出現了問題,對於中國人的基因來說,一些藥物更適合我們的體質,不同體質的人食用藥物後的效果也有很大不同。

人類之所以感冒生病,主要還是因為基因發生了變化,基因的錯誤下達命令導致細胞無法進行正常工作,才慢慢出現了生病的現象,基因代表了一個人的變化,每一個人的基因都有很大的不同,所以每個人在治療的時候需要制定不同的計劃,即使我們身處在一個國家,基因也有千萬種。

對此科學家認為,影響人類新陳代謝的主要原因,除了本身的經驗以外,還有環境的變化,環境的變化甚至比這些影響的更大,如果把人類放在自然界中,很難快速的進行新陳代謝,因為我們要適應環境的變化,這是為何不同地區的人新陳代謝的速度不同,主要還是因為和氣候環境有很大的關聯。

從中我們能夠了解人體還有很多秘密,是我們人類無法解開的,人類在自然界中異常的渺小,對此科學家一直在研究關於人體的實驗,在地球上的人種除了基因不同以外,環境變化對人類有很大的影響,即使我們是同一個種族的人民很難有相同的基因。不知道大家看完這篇文章,對此還有什麼要補充的嗎?可以評論區留言互動。

相關焦點

  • 基因可能差別很大!
    作者 | 辰辰出品 | 網易科技《知否》欄目組(公眾號:tech_163) 近期,最新研究發現同卵雙胞胎的基因並不總是完全相同,從胚胎發育的早期階段就開始存在基因差異。長期以來,科學家們一直通過研究同卵雙胞胎來探究先天和後天對生長發育的影響。
  • 科學家揭示性別差異對不同人體組織基因表達的影響
    科學家揭示性別差異對不同人體組織基因表達的影響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9/12 15:23:00 美國芝加哥大學Barbara E.
  • 中國人從何而來?基因圖譜一目了然
    2003年4月14日,美國科學家在華盛頓莊嚴宣布:美、英、日、法、德和中國,6個國家聯合,經過13年的努力,共同繪製完成了《人類基因序列圖》。由IBM贊助,美國《國家地理》雜誌舉行的研究「人類遷徙遺傳地理圖譜計劃」2005年4月開始在世界各地進行,復旦大學生命科學院承擔了遠東地區及東南亞地區的DNA的取樣和研究。
  • 最大規模中國人基因庫研究首發
    這些可能都與某些特定基因相關。首次全部中國自主創建最大規模的中國人基因庫結果發表於國產期刊。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內分泌科領銜的ChinaMAP(中國代謝解析計劃)聯盟攜全國29家研究機構和醫院,日前在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主辦的《CellResearch》雜誌首次報導了對覆蓋全國27個省份和直轄市,8個民族,超過1萬人的高深度全基因組測序數據和表型的系統性分析。
  • 研究發現他們的基因或有缺陷
    我們從最新研究中可以了解到,或許尼安德特人與智人所處的進化階段能夠為我們提供一定的線索。雖然目前世界上仍有一部分人體內含有百分之一左右的尼安德特人基因,但是科學家至今無法解釋它們是如何與智人存在交集的。加上,相關年代過於久遠,所以很多信息已經變得十分模糊,有待進一步考證。
  • 基因編輯領域最新研究進展
    高彩霞教授說,「儘管這種PPE系統的效率低於鹼基編輯器,但是它仍然是一種吸引人的新工具,可用於產生所有12種類型的單點突變、不同替換的混合物以及插入和缺失。這種系統因此具有巨大的潛力用於開展植物育種和功能基因組學研究。」
  • 最大規模中國人基因庫研究結果發表:漢族可分成7個亞群
    其實,這些都與體內某些特定基因有關。 長期以來,中國人的很多遺傳疾病研究,都直接應用外國人的數據和結論。但由於不同地域人群和種族之間的歷史淵源和遺傳背景存在著巨大差異,如果把具有其他人群偏向性的知識和結論,直接拿來做為中國人的疾病風險評估、遺傳諮詢或診斷治療依據,並不完善、可靠。
  • 科學家研究400多例基因後,發現他們遍布歐洲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據報導,在近期發表在英國《自然》雜誌上的一篇研究報導,通過對400多例歐洲古人類的基因組進行分析,科學家們發現曾經稱霸歐洲的維京人,基因足跡曾經遍布整個歐洲雖然維京人統治歐洲的時間僅有300年左右的時間,但是卻很大程度上促進了歐洲和其他大陸的文化交流,古老的航海經商,也從這裡開始。不過,有關維京人為何突然消失的原因,卻一直都沒有找到答案,有觀點認為,或許是維京時代後期的維京人,厭倦了四處徵戰的生活,當他們來到某個地方的時候,就會有一批維京人選擇留下來,與當地居民通婚而逐漸改變了自己維京人的身份。
  • 最大規模中國人基因庫研究結果首次發表,漢族可分成7個亞群
    最大規模中國人基因庫研究結果首次發表。其實,這些都與體內某些特定基因有關。長期以來,中國人的很多遺傳疾病研究,都直接應用外國人的數據和結論。但由於不同地域人群和種族之間的歷史淵源和遺傳背景存在著巨大差異,如果把具有其他人群偏向性的知識和結論,直接拿來做為中國人的疾病風險評估、遺傳諮詢或診斷治療依據,並不完善、可靠。
  • 為何這個北歐國家的白人,和中國人長得很像?因為基因相似
    上圖中右側的女性,拋開發色不談,大家覺得她像中國人嗎?如果各位覺得有些無法判斷的話,那麼我們再看下面一張圖。是不是把頭髮的顏色改一下,變成黑色,她就是一位中國女性了呢?好吧,謎底揭曉,她們都是芬蘭人。全稱芬蘭共和國,位於歐洲北部,是北歐五國之一。
  • 科學家揭曉謎團:基因如何控制人類身高—新聞—科學網
    同卵、異卵雙胞胎研究表明,高達80%的身高差異是由基因決定的,但事實上研究人員基本沒有發現與之相關的基因。 據《科學》報導,近日,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Loc Yengo研究團隊在美國人類遺傳學年會上展示了一項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具有裡程碑意義的研究成果。
  • 綜述| 盤點基因治療最新研究進展
    中國愛荷華大學卡佛醫學院和醫科大學的研究人員已經開發出一種簡單的工具來克服這一瓶頸。研究人員創造了一種基因療法,可以將任何實驗小鼠轉化為可以感染SARS-CoV-2並發展為類似COVID的肺部疾病的小鼠。在《細胞》雜誌上的報導中,研究人員表明,用這種基因療法的小鼠可用於評估疫苗和幾種潛在的COVID-19療法,其中包括一種稱為poly I:C的預防策略。
  • 科學家發現導致神經發育障礙的又一致病基因
    也許是個例,但依然有很多病人出現診斷後卻找不到病因的情況,所以,全球頂尖醫生和科學家們一直在尋找新的致病基因,以幫助他們為什麼會有這種情況出現。通常,最初的線索來自於基因測試,這些測試揭示了醫生在孩子身上看到的某個基因的變化或突變,而不是他們的父母。正是這些困惑帶來了近日發表在《美國人類遺傳學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
  • 科學家發現無可識別基因的最怪病毒—新聞—科學網
    它們是世界上最小的生命形式,由於沒有宿主就無法生存和繁殖,一些科學家質疑它們是否應該被視作生物。 現在,科學家發現了一種沒有可識別基因的病毒,使其成為所有已知病毒中最奇怪的一種。同時,另一個研究小組日前在幾十種動物的組織中發現了數千種新病毒。
  • 研究發現新的抗衰老靶標基因
    目前科學家已經發現有上百個基因可以延長壽命,對長壽的生物學機理有了一定的認識。然而,延長壽命應以延緩老化,保持健康的行為和認知能力為前提,最近研究表明延長壽命不一定延緩衰老過程中的行為能力和認知功能退化。因此,如何實現老年人口在延長壽命的過程中保持健康的狀態,減少失智或者生活不能自理的失能老人是亟待解決的,也是極具挑戰的重要問題。
  • 社會基因組學長文翻譯-該如何面對先天差異和種族問題
    然而,直到20世紀60年代,一群心理學家和遺傳學家,從事一個他們稱之為行為遺傳學的領域,開始系統地利用基因遺傳的基本事實,試圖解釋為什麼人類的行為不同。他們使用了簡單的研究設計,比較了同卵雙胞胎和異卵雙胞胎,或者他們的親生父母撫養的孩子和養父母撫養的孩子,並證明了基因差異為觀察到的差異提供了部分解釋。
  • 科學家水稻基因研究成果發布 設計水稻不再是夢
    科學家水稻基因研究成果發布 設計水稻不再是夢 原標題:   探明水稻起源  通過對大量重要進化基因的分析,該研究首次提出了秈、粳亞種的獨立多起源假說,使中國源遠流長的稻作文化得到正確認識和傳承  早在我國2000多年前的漢代,亞洲栽培水稻中「秈」「粳」兩大亞種已被人們所認知。然而,秈、粳稻的起源和命名在國際上一直存有爭議。
  • 基因研究表明漢族分為七大亞群,這七個亞群是不是同一個民族?
    近日,最大規模的中國人基因庫研究結果公布,這次研究把漢族分為:「北方漢族、西北漢族、東部漢族、中部漢族、南方漢族、東南漢族、和嶺南漢族。」首先可以肯定的是這項研究結果一項科學的調查研究,通過對全國七大地理區域28個省級行政區,直轄市進行高深度的全基因組測序和系統性分析得出的結論。
  • 研究揭示單卵雙胞胎生殖系基因組之間的差異
    研究揭示單卵雙胞胎生殖系基因組之間的差異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9 21:25:32 冰島大學Kari Stefansson、Daniel F.
  • 和辰觀點:世界人種基因圖譜
    世界人種基因圖譜是不同的人體內含有不同人類基因的數據分析圖譜。由持續數十萬年的人類遷徙和對自然環境的適應演變形成。不同人類體內的基因種類也不同。人類基因組圖譜表明,人與人之間基因密碼的相似程度高達99.99%,差異僅有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