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第五段,耶穌在海上行走。
作者說,耶穌隨既催門徒上船,先渡到那邊伯賽大去,等他叫眾人散開。他既辭別了他們,就往山上去禱告。到了晚上,船在海中,耶穌獨自在岸上。看見門徒,因風不順搖櫓甚苦。夜裡約有四更天,就在海面上走往他們那裡去,意思要走過他們去。但門徒看見他在海面上走,以為是鬼怪,就喊叫起來。因為他們都看見了他,且甚驚慌。耶穌連忙對他們說,你們放心。是我,不要怕。於是到他們那裡上了船,風就住了。他們心裡十分驚奇。這是因為他們不明白那分餅的事,心裡還是愚頑。
本段結束。
這段話的馬太福音版本在14:22-33,約翰福音的版本在6:15-21,路加福音沒有引用。路加福音寫「使五千人吃飽」的故事就是發生在伯賽大的,所以也不能說再到伯賽大去,看來路加福音那麼編,本來就是不想要這個故事。為什麼不想呢,可能是因為他覺得這個故事跟前面第4章「平靜風浪」那個故事也差別不大,都是寫耶穌能平靜風浪,只不過這個故事加上耶穌能在海上行走的情節。
人能行走在水上也是各民族人都有過的幻想,相應的也都有這樣的神話、傳說和故事,我們中國人最熟悉的有八仙過海和一葦渡江這兩個故事,特別是前者,應該除了太小的小孩,都有聽說過吧。
以前可能有很多人相信那些傳說是真的,但是現代人都知道是假的。人不能行走在海上這是常識,就算信心再大也沒有用、也得往下沉。有人可能會說,不是說人在死海裡不會下沉嗎。死海的水因為含鹽量大、海水比重大,人要是躺在水上,是不會沉下去淹死,但是人站在水上還是不行的。人要是直立著站在死海裡,估計海水也要淹到脖子,才不會繼續往下沉。
耶穌為什麼離開門徒到山上去,馬可福音編的原因是「等他叫眾人散開」,這個原因有些牽強,叫那麼多人散開,當然耶穌先走,門徒們去做這件事更合適,或者耶穌跟門徒們一起做也可以,怎麼能反過來說讓門徒先走,耶穌一個人留下來做這事呢。約翰福音編的原因是「耶穌既知道眾人要來強逼他作王,就獨自又退到山上去了」,他說的跟馬可福音的說法不一樣,同樣也是很牽強,眾人要強逼他作王,他要是不願意的話,也可以與門徒一起乘船走,為何一定要上山去呢。
在福音書裡,門徒一般都是跟耶穌在一起的,作者為了編耶穌一個人在海上行走這個神跡,就要編耶穌離開眾人,這事可真有點難為他,離開的原因不好想啊。
第51-52句說,耶穌上了船風就停住,他們心裡十分驚奇,這是因為他們不明白那分餅的事,心裡還是愚頑。
作者的意思是說,他們看到耶穌分餅,還不明白耶穌的並非常人,他的能耐很大,能在海上行走有什麼稀奇的。正因為作者是在編故事,所以眾人才會驚奇,如果是真實的事情,就算沒有分餅的事,眾人也早已不會驚奇。在這個「神跡」之前,作者已經寫過很多「神跡」,有哪個不神,他們如果真的已經見過那麼多神跡,區區海上行走的事又怎麼會驚奇呢。
馬太福音則在這個故事後又加了一個情節,說彼得見耶穌能在海上行走,他也想走一下試試,但是走到中間見風大,心裡一慌就喊救命,然後耶穌說:你這小信的人哪,為什麼疑惑呢。意思就是說,如果他不慌的話就不會沉。大家只要稍加思索當然都知道,除非是神話或童話,否則的話就算信心再大,人在水上行走都要下沉,所以馬太福音編的話是扯蛋,千萬不可相信。馬太福音添加此情節,也可讓我們知道這些事情都是假的,試想,如果他寫的是真的話,如此精彩的情節,馬可福音為什麼不寫呢。
第六段,治好革尼撒勒的病人。
作者說,既渡過去,來到革尼撒勒地方,就靠了岸。一下船,眾人認得是耶穌就跑遍那一帶地方,聽見他在何處,便將有病的人,用褥子抬到那裡。凡耶穌所到的地方,或村中,或城裡,或鄉間,他們都將病人放在街市上,求耶穌只容他們摸他的衣裳子。凡摸著的人,就都好了。
本段結束。
這段話的馬太福音版本在14:34-36,路加福音和約翰福音都沒有引用。
馬可福音上一段明明說他們往伯賽大去,怎麼這裡卻寫到了革尼撒勒呢,可能作者自己寫忘記了。路加福音雖然沒有寫這個故事,但是他在很早就提到革尼撒勒這個地名,路加福音5:1-11寫耶穌就是在這個地方收了彼得等前四個門徒。可能因為路加福音這麼寫,所以現在一般認為革尼撒勒在加利利海的西北海邊,但是伯賽大我們前面說過,卻是在加利利海的東北海邊,這兩個地方分別在迦百農的兩邊,可是不同方向的。不知他們是不是「東轅西轍」,所以本來要到伯賽大去,卻到了革尼撒勒。前面我們說過,馬可福音作者對猶太的各地方位置不大熟悉,可能這也是其中的一個體現。
不過也有人認為革尼撒勒就是伯賽大,因為路加福音5:1、8寫彼得是革尼撒勒人,而約翰福音1:44卻寫彼得的兄弟安得烈是伯賽大人。但是馬可福音、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裡都既有提到伯賽大,又有提到革尼撒勒,按理說這兩處不是指同一個地方。約翰福音的作者估計也是不熟悉加利利的地理情況,說不定他就是看到這裡說耶穌本來要到伯賽大去、卻到了革尼撒勒,所以自作聰明寫安得烈是伯賽大人。
摸耶穌的衣服,病就能好,這樣的事在前面「治好患血漏十二年的婦女」的故事裡已經寫過,但這樣的事顯然是不真實的。前面那個故事還可以說是個例,在這個故事裡,似乎是說革尼撒勒及周圍地方的病人都通過摸耶穌的衣裳子把病治好了,這樣的事情如果有,史書怎麼可能不記載呢。我們前面說過,這樣的事情如果真的有,不要說附近的人,多遠的人聽到都會找上來摸耶穌的衣裳,連羅馬皇帝也一樣,他怎麼可能會被處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