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揭秘 馬可福音 信心夠大就能在海上行走嗎

2020-12-12 每天學習身體好

第6章第五段,耶穌在海上行走。

作者說,耶穌隨既催門徒上船,先渡到那邊伯賽大去,等他叫眾人散開。他既辭別了他們,就往山上去禱告。到了晚上,船在海中,耶穌獨自在岸上。看見門徒,因風不順搖櫓甚苦。夜裡約有四更天,就在海面上走往他們那裡去,意思要走過他們去。但門徒看見他在海面上走,以為是鬼怪,就喊叫起來。因為他們都看見了他,且甚驚慌。耶穌連忙對他們說,你們放心。是我,不要怕。於是到他們那裡上了船,風就住了。他們心裡十分驚奇。這是因為他們不明白那分餅的事,心裡還是愚頑。

本段結束。

這段話的馬太福音版本在14:22-33,約翰福音的版本在6:15-21,路加福音沒有引用。路加福音寫「使五千人吃飽」的故事就是發生在伯賽大的,所以也不能說再到伯賽大去,看來路加福音那麼編,本來就是不想要這個故事。為什麼不想呢,可能是因為他覺得這個故事跟前面第4章「平靜風浪」那個故事也差別不大,都是寫耶穌能平靜風浪,只不過這個故事加上耶穌能在海上行走的情節。

人能行走在水上也是各民族人都有過的幻想,相應的也都有這樣的神話、傳說和故事,我們中國人最熟悉的有八仙過海和一葦渡江這兩個故事,特別是前者,應該除了太小的小孩,都有聽說過吧。

以前可能有很多人相信那些傳說是真的,但是現代人都知道是假的。人不能行走在海上這是常識,就算信心再大也沒有用、也得往下沉。有人可能會說,不是說人在死海裡不會下沉嗎。死海的水因為含鹽量大、海水比重大,人要是躺在水上,是不會沉下去淹死,但是人站在水上還是不行的。人要是直立著站在死海裡,估計海水也要淹到脖子,才不會繼續往下沉。

耶穌為什麼離開門徒到山上去,馬可福音編的原因是「等他叫眾人散開」,這個原因有些牽強,叫那麼多人散開,當然耶穌先走,門徒們去做這件事更合適,或者耶穌跟門徒們一起做也可以,怎麼能反過來說讓門徒先走,耶穌一個人留下來做這事呢。約翰福音編的原因是「耶穌既知道眾人要來強逼他作王,就獨自又退到山上去了」,他說的跟馬可福音的說法不一樣,同樣也是很牽強,眾人要強逼他作王,他要是不願意的話,也可以與門徒一起乘船走,為何一定要上山去呢。

在福音書裡,門徒一般都是跟耶穌在一起的,作者為了編耶穌一個人在海上行走這個神跡,就要編耶穌離開眾人,這事可真有點難為他,離開的原因不好想啊。

第51-52句說,耶穌上了船風就停住,他們心裡十分驚奇,這是因為他們不明白那分餅的事,心裡還是愚頑。

作者的意思是說,他們看到耶穌分餅,還不明白耶穌的並非常人,他的能耐很大,能在海上行走有什麼稀奇的。正因為作者是在編故事,所以眾人才會驚奇,如果是真實的事情,就算沒有分餅的事,眾人也早已不會驚奇。在這個「神跡」之前,作者已經寫過很多「神跡」,有哪個不神,他們如果真的已經見過那麼多神跡,區區海上行走的事又怎麼會驚奇呢。

馬太福音則在這個故事後又加了一個情節,說彼得見耶穌能在海上行走,他也想走一下試試,但是走到中間見風大,心裡一慌就喊救命,然後耶穌說:你這小信的人哪,為什麼疑惑呢。意思就是說,如果他不慌的話就不會沉。大家只要稍加思索當然都知道,除非是神話或童話,否則的話就算信心再大,人在水上行走都要下沉,所以馬太福音編的話是扯蛋,千萬不可相信。馬太福音添加此情節,也可讓我們知道這些事情都是假的,試想,如果他寫的是真的話,如此精彩的情節,馬可福音為什麼不寫呢。

第六段,治好革尼撒勒的病人。

作者說,既渡過去,來到革尼撒勒地方,就靠了岸。一下船,眾人認得是耶穌就跑遍那一帶地方,聽見他在何處,便將有病的人,用褥子抬到那裡。凡耶穌所到的地方,或村中,或城裡,或鄉間,他們都將病人放在街市上,求耶穌只容他們摸他的衣裳子。凡摸著的人,就都好了。

本段結束。

這段話的馬太福音版本在14:34-36,路加福音和約翰福音都沒有引用。

馬可福音上一段明明說他們往伯賽大去,怎麼這裡卻寫到了革尼撒勒呢,可能作者自己寫忘記了。路加福音雖然沒有寫這個故事,但是他在很早就提到革尼撒勒這個地名,路加福音5:1-11寫耶穌就是在這個地方收了彼得等前四個門徒。可能因為路加福音這麼寫,所以現在一般認為革尼撒勒在加利利海的西北海邊,但是伯賽大我們前面說過,卻是在加利利海的東北海邊,這兩個地方分別在迦百農的兩邊,可是不同方向的。不知他們是不是「東轅西轍」,所以本來要到伯賽大去,卻到了革尼撒勒。前面我們說過,馬可福音作者對猶太的各地方位置不大熟悉,可能這也是其中的一個體現。

不過也有人認為革尼撒勒就是伯賽大,因為路加福音5:1、8寫彼得是革尼撒勒人,而約翰福音1:44卻寫彼得的兄弟安得烈是伯賽大人。但是馬可福音、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裡都既有提到伯賽大,又有提到革尼撒勒,按理說這兩處不是指同一個地方。約翰福音的作者估計也是不熟悉加利利的地理情況,說不定他就是看到這裡說耶穌本來要到伯賽大去、卻到了革尼撒勒,所以自作聰明寫安得烈是伯賽大人。

摸耶穌的衣服,病就能好,這樣的事在前面「治好患血漏十二年的婦女」的故事裡已經寫過,但這樣的事顯然是不真實的。前面那個故事還可以說是個例,在這個故事裡,似乎是說革尼撒勒及周圍地方的病人都通過摸耶穌的衣裳子把病治好了,這樣的事情如果有,史書怎麼可能不記載呢。我們前面說過,這樣的事情如果真的有,不要說附近的人,多遠的人聽到都會找上來摸耶穌的衣裳,連羅馬皇帝也一樣,他怎麼可能會被處死呢。

相關焦點

  • 聖經揭秘 路加福音 神將赦免人罪的權柄賜給人了嗎
    聖經裡也一樣,在舊約中,傳說中的先知以利沙能治好麻風。他的辦法很簡單,就是讓人在約旦河裡沐浴七次,只不過這個辦法只能在傳說中有用,現實中可沒有用。這個辦法是體現古人期望能用簡單的辦法就能治好麻風病。在新約中,馬可福音寫耶穌用更輕鬆的辦法治好麻風病,只要用手一摸,然後說句話就行,同樣,這樣的事只能出現在虛假的傳說故事裡。
  • 聖經揭秘 馬可福音 只有神才有赦罪的權柄證明耶穌是神嗎
    耶穌見他們的信心,就對癱子說,小子,你的罪赦了。有幾個文士坐在那裡,心裡議論說,這個人為什麼這樣說呢。他說僭妄的話了。除了神以外誰能赦罪呢。耶穌心中知道他們的心裡這樣議論,就說,你們心裡為什麼這樣議論呢。或對癱子說你的罪赦了,或說起來拿你的褥子行走,那一樣容易呢。但要叫你們知道人子在地上有赦罪的權柄,就對癱子說,我吩咐你起來,拿你的褥子回家去吧。
  • 聖經揭秘 馬可福音 耶穌揀選十二門徒
    耶穌的大門徒西門彼得是誰的兒子,馬可福音並沒有寫,不過馬太福音16:17將其編為約拿的兒子,而約翰福音1:42、21:15卻寫他是約翰的兒子。另外馬太福音裡還根據自己的理解把馬太加了稅吏的前綴,我們前面在呼召馬太的故事解讀裡已經說過,在馬可福音裡,稅吏是亞勒腓的兒子利未,對照馬可福音寫的十二使徒名單,如果說利未有兩個名字的話,對應的人也應該是雅各,而不是馬太。為什麼馬可福音2:13-17專門一段寫呼召利未,後面十二門徒裡卻沒有包含利未呢。
  • 聖經揭秘 馬可福音 「神」知道植物為什麼晚上生長速度快嗎
    馬太福音13:32說,等到長起來,卻比各樣的菜都大,且成了樹,天上的飛鳥來宿在他的枝上。不管是芥菜還是辣根,長大了都沒有長成樹那麼大,所以作者寫的也許是另一樣其它的蔬菜種子。馬可福音裡倒沒有寫它長大後像樹那麼大,只不過寫它比別的蔬菜都要大,而且飛鳥可以宿在它的蔭下,意思倒是跟大樹差不多。
  • 聖經揭秘 馬可福音 馬可福音作者是誰 他眼中的耶穌是什麼人
    新約第二卷是馬可福音。我們前面說過,四大福音書裡最早寫成的應該是馬可福音,不過古時候基督教一直認為馬太福音是最早的,所以他們將馬太福音排在前面。到近代之後,因為人們分析比以前更加專業,得出結論是馬可福音比馬太福音更早。再經歷一百多年,現在就算經學家,大都也已承認這一點,只有少部分人仍認馬太福音最早,反被他們當作是異端。
  • 聖經揭秘 路加福音 耶穌平靜風浪使人稀奇嗎
    這段話的馬可福音版本在4:21-25,馬太福音的版本在5:14-16、13:12。路加福音的這段話基本上是抄馬可福音的,只是少了「你們用什麼量器量給人,也必用什麼量器量給你們」這一句他沒有抄在這裡,移到6:38「不要論斷人」那一段裡。
  • 聖經揭秘 馬可福音 作者為什麼要以施洗約翰引出耶穌
    馬可福音總的介紹和作者身份等問題的探討暫時就說到上一篇文章為止,留一些問題到下面介紹具體內容的時候說吧。因為馬可福音的內容大部分在解讀馬太福音的時候已經介紹和解讀過,為了避免大篇幅的解讀內容重複,所以在解讀馬可福音的時候有些內容就不會再說那麼詳細。
  • 聖經揭秘 馬可福音 耶穌出道第一件事為什麼是趕鬼
    這段話的路加福音版本在4:31-37。在聖經書上沒有寫馬太福音引用這段話,不過實際上馬太福音是將其改寫、擴充成了好幾章。馬太福音沒有在4:23-25沒有寫趕鬼,只是說耶穌走遍加利利,在各會堂訓人、傳福音、醫治百姓各種病,說他的名聲傳遍了敘利亞,比馬可福音寫的傳遍加利利範圍更大了許多倍。
  • 聖經揭秘 馬太福音 為什麼要寫召稅吏為門徒的故事
    馬太福音的這個故事也是抄自馬可福音,不過在馬可福音裡,不叫呼召馬太,而叫呼召亞勒腓的兒子利未。到馬可福音3:18和馬太福音10:3裡,亞勒腓的兒子又變成雅各,而不是馬太。馬可福音裡共提到四個雅各,一個猶太三祖之一雅各,一個西庇太的兒子雅各,一個亞勒腓的兒子雅各,還有一個是馬利亞的兒子、約西的兄弟小雅各。
  • 聖經揭秘 馬太福音 作者為什麼寫耶穌回到加利利去
    他被處死的事寫在第14章,馬可福音則寫在第6章,路加福音寫在第9章。後面馬可福音給約翰被處死編了一個故事,或者是按民間傳說寫的,跟猶太古史記載的也能扯上一點點關係,這個我們到時候再細講。實際上這句話作者是抄自馬可福音1:14,在馬可福音中可沒有寫耶穌是「退」到加利利。經學家說耶穌退到加利利,這是「戰術上的撤退」。按照歷史資料,施洗約翰是在加利利被捕的,那麼施洗約翰被捕後,耶穌來到加利利接過「傳道」大旗,應該認為耶穌是前進才對,而不是後退。馬可福音作者應該也是這個意思,不過馬太福音作者可能不太了解這句話的意思,就理解成耶穌「退到」加利利。
  • 聖經神學:馬可福音(7) 這是誰啊(上)
    ☀ 觀看視頻請到頁面左下方點擊:閱讀原文  馬可福音講到神國的比喻  各位觀眾好//這裡是空中聖經學院//我是葉雅蓮//中華福音神學院教新約的老師//我們繼續上一堂課//馬可福音講到神國的比喻//上一回我們在講//有關於耶穌說到//燈的比喻的時候//我們對於燈的解釋//我們說這裡是指耶穌//為什麼呢//因為在原文這個燈//它一開始的時候//它是用擬人法//它是這句的主詞//而不是像和合本的翻譯//好像人拿燈來//燈是好像人拿來的受詞
  • 聖經揭秘 馬太福音 芥菜種子是最小的嗎 芥菜能長成大樹嗎
    而且按照本章的內容,前面寫的「解釋撒種的比喻」不是在眾人面前說的嗎。這段話中的「稗子」是翻譯得不對的。稗子是一種小的時候和水稻相似的植物,是水稻田裡常見的雜草。我們知道聖經裡寫的巴勒斯坦地區是不種水稻的,他們的主要糧食是麥子與大麥,而不是水稻。
  • 聖經揭秘 馬太福音 防備法利賽人的酵這個故事原意是什麼意思
    如果神不是虛構的,哪裡需要看天預測天氣,不是問神就行了嗎,既準確又快速。而且在新約裡,耶穌就是有神通的人,他應該問神都不用,直接就能預測天氣才對。看天、看雲等預測天氣,是古人長久以來積累的經驗,這些經驗其實就跟古代的醫術一樣,靠譜的時候少,不靠譜的時候多。
  • 聖經揭秘 馬可福音 以色列人的傳統,吃飯前都要洗手嗎
    這段話的馬太福音版本在15:1-20,路加福音的版本在11:37-41。從句子數就可見,路加福音將此故事做了極大的簡化。如何引出「論潔淨」話,路加福音也做了修改。馬可福音和馬太福音是說耶路撒冷來的法利賽人看到耶穌的門徒飯前不洗手,於是來質問耶穌為什麼,路加福音卻改成說有一個法利賽人請耶穌吃飯,看到耶穌飯前不洗手就詫異。
  • 聖經揭秘 馬太福音 陰間的權柄為什麼不能勝過彼得
    這個故事的原版在馬可福音8:27-30,我們從馬可福音只有四句話、馬太福音卻有八句就可以看出,馬太福音的作者又對其進行了很大的擴充。路加福音9:18-21抄了本故事,基本跟馬可福音一樣,只是沒有寫耶穌往哪裡去,也沒有寫耶穌在哪裡的境內。
  • 聖經揭秘 馬太福音 猶大究竟有沒有親嘴出賣耶穌
    耶穌被捕的過程,馬可福音記錄在14:43-50,路加福音記錄在22:47-53,約翰福音記錄在18-3-12。馬可福音和路加福音都是接在上一段之後,約翰福音上一段沒有抄,而前一段是寫在第13章,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約翰福音在寫耶穌預言彼得不認主之後,加上了一個長達4章的禱告。
  • 聖經揭秘 馬太福音 耶穌之死(下)耶穌死時有發生地震嗎
    這句話只有馬可福音和馬太福音有。在這句話裡,作者賣弄了一下方言,但是因為他對方言其實並不熟悉,所以反而獻了一點醜。在馬可福音15:34,以羅伊Eloi是亞蘭語,拉馬lema卻是希伯來語,撒巴各大尼sabachthani又是亞蘭語。馬太福音的作者不知是抄錯還是覺得馬可福音寫的方言不地道,他將Eloi改成Eli,也改成希伯來語,還將lema改成lama。
  • 聖經揭秘 馬可福音 耶穌是基督的事究竟是誰傳出去的
    這段話的馬太福音版本在16:13-20,接在「防備法利賽人和希律的酵」那一段之後,路加福音的版本在9:18-21,接在「耶穌使五千人吃飽」那一段之後。馬可福音寫這事發生他們在去該撒利亞腓立比的村莊的路上,而馬太福音寫這事發生在撒利亞腓立比的境內,路加福音則寫此事發生在伯賽大。另外,馬太福音的版本還增加了很多內容,詳情可參見馬太福音的解讀文章。
  • 聖經揭秘 馬太福音 入口的不能汙穢人是什麼意思
    當時門徒進前來對他說,你知道嗎,法利賽人聽見這話,很不高興。耶穌回答說,凡栽種的物,若不是我父栽種的,必要拔出來,任憑他們吧,他們是瞎眼領路,若是瞎子領瞎子,兩個人都要掉在坑裡。彼得對耶穌說,請將這比喻講給我們聽。耶穌說,你們到如今還不明白嗎。豈不知凡入口的,是運到肚子裡,又落在茅廁裡嗎。惟獨出口的,是從心裡發出來的,這才汙穢人。
  • 聖經揭秘 路加福音 跟從耶穌的婦女們 撒種的比喻
    這句話中說耶穌曾在抹大拉的馬利亞身上趕出七個鬼,這句話是抄自馬可福音16:9,只不過馬可福音在最後一章寫這句話,路加福音卻移到比較前面的地方。這幾段話的馬太福音版本在13:1-23,馬可福音的版本在4:1-20。在馬可和馬太福音裡,這個故事的第一句都交代耶穌在海邊的時候向人們講這個比喻,而在路加福音裡卻沒有這麼寫。這三段話大體上與馬太福音差不多,只不過「用比喻的目的」這一段,馬太福音有八句,路加福音卻只有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