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蘭西人與法蘭西帝國1

2021-02-07 世界民族與文明歷史

一、法蘭西人

法蘭西人,法國主體民族。語言屬印歐語系羅曼語族,文字用拉丁語字母。另有部分居住在美國、義大利、比利時及加拿大等國。屬歐羅巴人種,主要有3種類型:南部大多為地中海類型,中部大多為阿爾卑斯型,北部大多為大西洋波羅的海型。使用法語,屬印歐語系羅曼語族,有用拉丁字母拼寫的文字,大部分人信基督教的分支教派天主教,少數信基督教新教。

(1)歷史溯源

法蘭西民族的先民於公元前 4世紀來到法國,成為當地的主要居民。羅馬人把他們稱作高盧人。羅馬統帥G.J.凱撒在其《高盧戰記》中記載:至公元前 1世紀,法國除西南部地區住著阿奎丹尼人外,塞納河以北地區住著別爾格人,中部和西部廣大地域上住著高盧人。至公元51年,整個高盧便為羅馬帝國所徵服。

(2)羅馬統治時期

羅馬帝國統治時期,是法蘭西民族形成過程中的重要階段。高盧人被羅馬徵服後,開始了羅馬化過程。在羅馬奴隸社會的影響下,在現今法國地域上迅速建立起發達的奴隸制生產關係。這裡的人逐漸放棄了原來的克爾特語,改用民間拉丁語。到 5世紀羅馬帝國崩潰時,高盧人與羅馬移民已共同形成羅馬化的高盧人,亦稱「高盧羅馬人」,他們是構成法蘭西民族的基礎。5世紀,隨著羅馬帝國的衰落,大批日耳曼部落入侵,是法蘭西民族形成過程中的又一個重要階段。

(3)日耳曼人統治時期

410年西哥特人進入法國西南部,於419年以土魯斯為中心建立西哥特王國。 勃艮第人於5世紀中葉以裡昂為中心建立勃艮第王國。法蘭克人部落在酋長克洛維率領下,聯合其他部落於486年建立法蘭克王國。克洛維於496年接受基督教後,在羅馬教會的支持下,不斷擴大疆域,到6世紀中,已包括高盧全境和萊茵河以東日耳曼人的本土,成為歐洲最大的日耳曼人國家。9世紀初,散布在法國土地上的勃艮第人等都被當地人所同化,放棄了日耳曼語。此外,到8世紀末、9世紀初,羅馬文化開始得到某些恢復,拉丁語重又在僧侶和貴族中流行。這時,這裡的語言發展為羅曼語,即古法語。羅曼化的日耳曼人與高盧羅馬人一起,成為形成法蘭西人的主要成分。

(4)法蘭西王國時期

843年查理曼大帝國分裂,萊茵河以西的羅曼語地區大多劃歸「法蘭西」。這是第一次從語言和地域上界定法蘭西。

911年在法國西北地區建立諾曼第公國。爾後又很快被當地居民所同化,為法蘭西民族的構成增添了新的血液。

南法蘭西受古羅馬文明影響較深,而北法蘭西受法蘭克人的影響較大,再加以10~12世紀封建割據的狀況,南北之間經濟文化交往很少,因此南北法蘭西之間在語言、文化和經濟發展上都存在明顯的差別,從而有北法蘭西人和普羅旺斯人(即南法蘭西人)之分。12世紀開始的加強王權、消滅封建割據的過程,促進了法蘭西民族的結合。到13世紀,北法蘭西的主要地區已統一在以巴黎為中心的王室領地周圍。北部的諸種方言也以巴黎方言為基礎,趨於一致。1337~1453年與英國的百年戰爭後,實現了法蘭西大部分領土的統一。到16世紀,法國已成為歐洲最大的中央集權國家。從而,南北之間政治文化聯繫加強,北法蘭西語逐漸在南方得到傳播。同時由於現代化生產關係的發展,各地區間經濟往來更為頻繁。文藝復興運動過程中,人文主義作品的傳播則為法蘭西全民族的文化奠定了基礎。

(5)法國大革命時期

法國大革命是法蘭西民族最終形成的階段。革命的過程促進了民族的統一。反對歐洲反法同盟武裝幹涉者的鬥爭,也促進了法蘭西民族共同心理素質的形成。大革命過程中的關稅、行政區劃、兵役制度、教育制度等方面的改革,都有利於地區性的消失和語言的統一,使南北法蘭西人融合成統一的法蘭西民族。

法蘭西人的經濟和文化發達。重要工業部門有鋼鐵、汽車製造、電力、煤炭開採等。農民傳統種植小麥、大麥、玉米、甜菜、菸草、葡萄、蔬菜和花卉等。主要農產品不僅能自給,還可以出口。法蘭西人以葡萄酒釀製業聞名,其產量居世界首位。畜牧業習慣養牛、豬、雞、鴨、鵝等。沿海地區居民從事捕魚業。

 

二、法蘭西王國

法蘭西王國(法語:Royaume de France)為西歐的一個君主制國家,存在時間為987年至 1792年。

987年西法蘭克王國的卡洛林王朝絕嗣,法蘭西島公爵雨果·卡佩被貴族推舉為法蘭克人的國王,建立卡佩王朝,歷史學家視之為法蘭西王國的開端,但是自雨果·卡佩至路易七世諸王仍然稱自己是法蘭克人的國王,腓力·奧古斯都是第一個使用法蘭西國王頭銜的君主。

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1792年國王路易十六被處死,進入羅伯斯庇爾的雅各賓派恐怖統治時代及拿破崙帝國時代。

整個王國共經歷了四個王朝,分別是卡佩王朝(Capétiens)、瓦盧瓦王朝(Valois)、波旁王朝(Bourbon)及奧爾良王朝(Orléans)。法蘭西王國是歐洲最早發展封建制度的國家。

1、王國建立

自從法蘭克王國的查理曼大帝逝世後,王國內部就開始分裂。公元843年,查理曼大帝的三位後人,洛泰爾一世(Lothair)、日耳曼人路易(Louis II de Germanie)、禿頭查理(Charles II le Chauve)籤署了《凡爾登條約》,協定把王國分成三份。其中禿頭查理的「西法蘭克王國」成為日後法蘭西王國的雛型。

其後,管治著西法蘭克王國的卡洛林家族開始走向衰落,而另一個稱為卡佩的家族卻開始崛起。在9世紀末至10世紀初的這段時間,兩個家族開始出現對立。987年,國王路易五世逝世,卡洛林家族後繼無人,卡佩家族的雨果·卡佩因此被擁立為西法蘭克國王,建立卡佩王朝。由於卡佩本來為法蘭西島公爵,因此國家也改稱為「法蘭西王國」。

當時的封建主割據一方,法蘭西王權旁落,為此,卡佩王朝的君主致力於法蘭西的統一。11世紀起,法國國內的城市開始興起,國王和城市間合作對付割據一方的封建主,再加上很多時候被封建主剝削的市民發動起義,令部分封建主只得依附國王,以避免再次發生流血事件。法蘭西國王此時也逐漸掌握了司法權及財政權,令封建主勢力大大被削弱,自此,法蘭西王國開始趨向統一。

2、卡佩王朝

卡佩王朝(987~1328) Capetian Dynasty 雨果·卡佩在西法蘭克王國國王路易五世去世後被選為西法蘭克國王,開創了法國的卡佩王朝。事實上加洛林家族此時還有男性後嗣,而卡佩家族只是母系祖先來自加洛林家族。路易五世的叔叔,查理此時還在當他的下洛林公爵。但是法國貴族選擇了雨果,抑或是雨果憑藉自己的實力。卡佩王朝的歷代國王通過擴大和鞏固王權,為法蘭西民族國家奠定了基礎。

卡佩家族的前身被叫做羅貝爾家族,為法蘭克貴族。此家族起源於東法蘭克王國(後稱神聖羅馬帝國)的Haspengau,後來先後遷移到法國的Neustria和德國的Worms,Rheingau以及今比利時地區的Hesbaye擔任那裡的伯爵。強者羅貝爾成為這個家族中第一個有名氣的人,從東法蘭克國王路德維希(綽號:日耳曼人)處投奔西法蘭克國王查理二世(綽號:禿頭),受封巴黎伯爵。禿頭查理讓他管理西北海岸的安茹曼恩和屠稜等地。但是866年,在抵禦諾曼人的戰鬥中羅貝爾陣亡。羅貝爾死後,他的兒子厄德繼承了巴黎伯爵,繼續服務於禿頭查理以及他的子孫們。禿頭查理二世死後,兒子路易二世,孫子路易三世和卡羅曼相繼執政,但是時間都很短。卡羅曼死後,加洛林主支絕嗣,於是請來了東法蘭克的胖子查理前來攝政。但是胖子查理很無能,沒辦法擊退諾曼人,只好以重賄換來諾曼人的撤退。於是西法蘭克人趕走了胖子查理。在部分貴族的支持和選舉下,頗有作為的巴黎伯爵厄德被選為西法蘭克國王,雖然他沒有任何加洛林血統。部分不滿貴族推出路易二世的私生子憨直者查理與之對抗。在國王厄德死後的896年,憨直者查理登上王位,被稱為查理三世。厄德的弟弟羅貝爾選擇了蟄伏待機,因此沒有要求王位。作為報答,他得以保留自己的爵位和財產。922年,憨直者查理的統治終於引起了貴族們的厭倦,羅貝爾的機會到了。他被推舉為對立國王。在蘇瓦松一戰中,對立國王羅貝爾一世被殺,但是憨直者查理也被俘。貴族推選羅貝爾一世的女婿,勃艮第公爵魯道夫為新任國王。至於老國王憨直者查理則被囚禁一直到929年死去。國王查理的遺孀是英國公主,於是帶著兒子路易逃到了英國。936年,國王魯道夫死去,魯道夫的內弟,國王羅貝爾唯一的兒子大雨果主張立一個弱國王,於是把流亡英國的路易給請了回來。於是路易獲得了一個稱號叫做「海外歸來者」。在路易四世統治期間,大雨果都是國內最有權勢的貴族和攝政。956年,大雨果死後,雨果卡佩後來繼承了最大貴族和攝政的地位。在這些弱國王的統治下,羅貝爾家族也在不斷積蓄著實力,直到路易五世死去,加洛林王朝主支勉強絕嗣。987年,雨果·卡佩加冕為王。此後卡佩家族及其繼承家族一直統治法國。關於卡佩家族如何可以保持自己的王位,主要說法就是卡佩家族領地比較小,也比較弱,因此無力控制各地貴族,比較符合貴族們的利益,才被抬上王位。但是卡洛林家族的公主作為卡佩家族祖先之一,確保了他們的王族血統要求。

王朝初年,法蘭西是封建割據國家。王室領地狹小,只限於塞納河和羅亞爾河中遊包括巴黎和奧爾良在內的分散領地。卡佩家族的生育能力較強。從雨果·卡佩開始連續11代都有能夠成年的男性後裔。正因為卡佩家族的旺盛生育力,才使得該家族可以用好幾百年的時間鞏固自己的封君地位。從11世紀末起,王權開始加強。路易六世(1108~1137在位)擊敗了王室領地的大小封建領主,對城市頒發公社特許狀,把卡佩王朝和城市的利益結合起來。腓力二世(1180~1223在位)統治時期,擁有英國國王頭銜的法國安茹家族佔有大片領地,總面積超過法國王室領地的5~6倍,阻礙了法蘭西統一。1203年法國徵服了諾曼第,合併了安茹等大片領地,英王在法國的領地只剩下阿基坦和普瓦圖的一部分。路易九世(1226~1270在位)實行司法財政改革,設立高等法院,審理重大案件,限制封建主法庭的權力。腓力三世在位期間(1270~1285),王權在南部地區牢固建立。腓力四世(1285~1314在位)因向教會徵收財產稅與羅馬教皇卜尼法斯八世(1294~1303在位)發生衝突。為了謀求社會各階層的支持,1302年第一次召開三級會議。羅馬教廷一度遷至阿維尼翁,由法國國王控制,史稱阿維尼翁之囚。卡佩王朝統治時期,農村多次發生農民起義,南部城市流行基督教異端阿爾比派,後遭到教皇組織的十字軍的鎮壓。

隨著生產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法蘭西的文化也取得很大成就。13~14世紀,在巴黎、土魯斯和奧爾良等城市相繼創辦大學,巴黎成為學術中心。

經過卡佩王朝的統一後,法蘭西王國奠定了基本的統治政制。可是公元1328年卡佩王朝的查理四世離世後,由於他膝下無嗣,其堂兄安茹伯爵腓力和外甥英王愛德華三世相互爭奪法蘭西王國的王位,最後由腓力得到王位,法蘭西王國進入瓦盧瓦王朝。

 

【更多精彩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世界民族與文明歷史」】


相關焦點

  • 法蘭西第一帝國
    他挾巨大的民意,名正言順地在共和國的基礎上,建立了法國歷史上第一個帝國,而自己則堂而皇之地成為帝國皇帝。此舉開創了法國短暫而輝煌的歷史篇章,拿破崙與法蘭西第一帝國同生共滅,猶如曇花一現,但卻是歷史星空上最耀眼的流星之一。而歷史學家們卻只能給出無情的歷史結論:顛覆革命,鳩佔鵲巢。
  • 拿破崙的法蘭西第一帝國
    拿破崙·波拿巴,十九世紀法國偉大的軍事家、政治家,法蘭西第一帝國的締造者。
  • 世界帝國傳奇系列——法蘭西帝國1
    法蘭西帝國1 一、法蘭西第一帝國
  • 彪悍的維京海盜,就這樣被法蘭西的溫香軟玉俘獲
    諾曼人騎兵的法蘭西化當然,羅洛最重要的改革是編練了強大的騎兵部隊,來取代維京人彪悍異常的持斧步兵。這實際上也反應了深刻的法蘭西作戰模式的影響,而和之前維京人的騎馬步兵傳統並沒有什麼關聯。由於法國文化對諾曼人根深蒂固的影響,諾曼人徵服英格蘭之後,也將法語和法蘭西文化帶到了英國,大量撒克遜貴族遭到清洗,英格蘭的土地被賞賜給法國騎士,法語成為上層所說的語言。就此而言,我們可以認為,對英格蘭的諾曼徵服確實是法蘭西人對英格蘭的徵服,而非維京人對英格蘭的徵服。
  • 法蘭西第二帝國
    ,法蘭西第二帝國正式登上歷史舞臺,共和國總統搖身一變成為帝國皇帝。法國民眾熱切期待拿破崙時代再度回歸法蘭西,他們無條件支持擁護拿破崙的繼承人,其侄子路易•拿破崙(史稱拿破崙三世)重建帝國。此時此刻的法國民眾,已經忘卻了法國大革命的政治立場與方向,只要帝國和帝國帶給法蘭西的歐洲霸權和國家榮譽,及由此而來的具有尊嚴和體面的生活。
  • 從模範王國到革命之源——法蘭西憲制簡史:(一)布爾喬亞
    但是這些東西與其說跟法蘭西本身有關係,不如說跟歐洲有關係。查理曼帝國是歐洲民族發明學共同的始祖,加洛林王朝也是,它們掩蓋在真實的法蘭西之上。真實的法蘭西另有起源,就是現在所謂的法蘭西島或者是「大巴黎」地區。法蘭西的真正起源(卡佩家族)來自於「強者羅貝爾」(Robert the Strong)①。這個家族在加洛林王朝當中的地位,相當於日耳曼帝國插入加洛林封建體系內部的親德勢力。
  • 「滅亡是法蘭西帝國的宿命」
    「滅亡是法蘭西帝國的宿命」,讓·圖拉爾寫道。
  • 愛德華王子的仁慈給法蘭西的騎士和貴族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王子為法蘭西國王提供了舒適的生活用品,讓人們送來點心並且親自端給他,好像他是一位尊貴的客人而不是無助的囚徒一樣。雖然有許多英格蘭騎士和貴族都聲稱是自己抓住了法蘭西國王,但事實上,真正抓住他的是一個叫丹尼斯的法蘭西騎士。丹尼斯以前生活在法蘭西,他在一次爭鬥中殺了人,因此被沒收了所有的財產並被驅除出境。他來到了英格蘭,加入了國王的軍隊,最終參加了威爾斯親王,也就是黑太子的遠徵。
  • 法蘭西殖民帝國已經土崩瓦解,法國還有多少海外屬地
    文/寂寞的紅酒提起法蘭西殖民帝國,很多人也許都不陌生。作為法國的前身,法蘭西殖民帝國曾輝煌一時。昔日的法蘭西殖民帝國曾是僅此於大英帝國的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國。二戰前,法國的殖民地面積高達1234.7萬平方公裡。
  • 為了信仰;三百萬座墳墓的背後是一個瘋狂的法蘭西
    亨利二世無疑是在自掘墳墓,無論是對法蘭西還是法蘭西王室而言。不過,從中可見宗教信仰在當時的法國甚至整個歐洲大陸是多麼的狂熱。勢力不斷壯大的法蘭西新教自然不會任人宰割,權力的爭奪在新舊教徒之間愈演愈熱,兩者的對立也愈加激烈。
  • 偉大的法蘭西第一帝國皇帝 拿破崙·波拿巴 拿破崙一世
    在擊退英軍艦隊的土倫之役中初露頭角,晉升為準將,1795年因鎮壓保皇黨武裝叛亂建功卓著榮升為巴黎衛戍區司令(圖中油畫為為土倫之役中的拿破崙)1796年26歲的拿破崙任法國義大利軍團總司令,揮師義大利北部與奧地利軍隊作戰,在阿爾科萊戰役、曼圖亞圍城戰和裡沃利會戰中拿破崙率法軍擊潰奧地利主力(圖為1796年11月阿爾科萊戰役中衝鋒在前的拿破崙)義大利戰場上的拿破崙1797年1月
  • 法蘭西第一帝國的覆滅:民法典,為什麼沒能拯救拿破崙的敗亡!
    拿破崙法典(民法典) 既然有這麼好的民法典,那麼法蘭西第一帝國為何會覆滅? 一、法蘭西第一帝國的本質。拿破崙加冕 而法蘭西第一帝國下的民法典,最大的貢獻無非有兩個方面: 1.這是對資本主義的一次法制的嘗試。
  • 法蘭西第一第二第三共和國,第一第二帝國,這五個國家如何區分?
    德意志第一帝國是指古代的神聖羅馬帝國,德意志第二帝國是指近代的德意志帝國,德意志第三帝國是指希特勒統治的納粹德國。介紹了德國歷史,當然少不了介紹法國歷史。雖然法國和德國是鄰國,但法國歷史軌跡跟德國歷史軌跡有較大不同。法國有一段比較特別的歷史,不斷在共和國與帝國之間易手,出現了法蘭西第一、第二、第三共和國和法蘭西第一、第二帝國,這五個國家應該如何去區分?
  • 亨利四世改宗與法蘭西民族國家的
    我國歷史學者陳文海教授指出,「篤信」這一稱號給法國帶去不少實質利益,其中即有從理論上保證法蘭西王國的優越性。法蘭西王權與天主教之間已有逾千年的長久聯繫,對於法蘭西王權而言,天主教意味著正統、權威與諸多政治外交利益。非「篤信王」亨利四世在佔人口多數的天主教徒眼中既不正統也不值得信賴,與傳統背離的宗教身份直接影響到多數臣民對其國王身份與權威的認同,而缺乏這種認同,效忠也就無從談起,宗教戰爭以來王權缺乏信任與敬畏的危機也難以化解。因此,新教身份此時成為他追求統一的法蘭西王國道路的重要障礙。
  • 第六次反法聯盟:終結法蘭西第一帝國的聯盟
    反法聯盟在萊比錫會戰大敗法國,使得法國的附庸國紛紛倒戈,註定了法蘭西第一帝國的失敗命運。那麼第六次反法聯盟是如何打敗法國的,船長為你細細道來。一,法俄戰爭1807年拿破崙擊敗英普俄組成的第四次反法聯盟,鞏固了在歐洲大陸的霸權。為了徹底打垮英國,拿破崙在歐洲大陸推行大陸封鎖政策,嚴禁英國商品流入歐洲大陸。
  • 「英法帝國」的締造者-家裡蹲微學堂之亨利五世
    KAO內亂加上法王無能,使得法蘭西就像馬保國老師,空有武學大宗師的身份,卻被名不見經傳的搏擊教練英格蘭KAO到懷疑人生英王愛德華三世和兒子黑太子愛德華不是善茬,打得法蘭西渾身腦仁疼好不容易盼到這對勇猛的父子相繼去世,法蘭西還是沒迎來轉機H5發揚光大了曾祖父愛德華三世的好戰血統,這位外貌如修士一般文雅的青年君王被稱為中世紀最強大的戰士
  • 軍事天才拿破崙如何造就了法蘭西帝國的輝煌?又因何使其覆滅?
    可是,法蘭西第一帝國只存在了十年就被消滅,拿破崙也在流放過程中死亡,這樣一位當時任何人都無法比擬的軍事天才,是怎麼樣帶領法蘭西帝國成為歐洲霸主?又為何使其僅存在十年就此覆滅?結束了法國長期以來紛爭的形式,擔任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的執法官。隨後便進行了行政、經濟、軍事等一系列的改革。其中最為著名的便是頒布了對後世意義深遠的《拿破崙法典》。1800年後,拿破崙親自領軍擊敗義大利方面的奧軍,取得了執政後的第一場勝利,有利的加強了子自己的統治地位。在1804年,通過國民投票,拿破崙加冕登基,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的「皇帝」,法蘭西共和國也改為法蘭西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