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蘭西是是封建歐洲的模範王國,是絕對主義的大陸霸主,是塑造了現代世界的革命之源,也是當代各路左派浪潮的沃土和故鄉。法蘭西點燃煙花,烈火烹油,然後歸於虛無。
布爾喬亞堅定地支持國王、反對封建貴族,是具有法國特色的憲制特徵。布爾喬亞一開始就選擇了強化王權、依靠王權來保護自己的路線,那麼法蘭西以後就比較容易走上強化王權的道路了。
蘭西的真正起源就是法蘭西島,跟查理曼帝國或者是西法蘭克王國的關係很小。我們必須把真實的法蘭西和歷史發明學的法蘭西區別開來。歷史發明學的法蘭西可以一直追溯到反抗愷撒的高盧人,追溯到法蘭克王國、查理曼帝國和加洛林王朝。但是這些東西與其說跟法蘭西本身有關係,不如說跟歐洲有關係。查理曼帝國是歐洲民族發明學共同的始祖,加洛林王朝也是,它們掩蓋在真實的法蘭西之上。真實的法蘭西另有起源,就是現在所謂的法蘭西島或者是「大巴黎」地區。法蘭西的真正起源(卡佩家族)來自於「強者羅貝爾」(Robert the Strong)①。這個家族在加洛林王朝當中的地位,相當於日耳曼帝國插入加洛林封建體系內部的親德勢力。查理曼以後的加洛林王朝,隨著次級封建化的次第展開,王室的直轄領地逐漸減少,到最後就只剩下朗城一地了,所以也號稱「朗城國王」。當時有國王稱號的不只是他一個人,爵位也是不固定的。
————
1、建立法蘭西王國第一個王朝——卡佩王朝的卡佩家族,其前身羅貝爾家族是法蘭克貴族。(卡佩王朝(法語:Capétiens)是由卡佩家族的雨果·卡佩建立的法蘭西王國的第一個王朝,上承西法蘭克王國的加洛林王朝,下接瓦盧瓦王朝,自987年至1328年統治法國。卡佩王朝王室是歐洲最大和最古老的王室家族,其瓦盧瓦支系的統治一直維持到1589年,而波旁支系對法國的統治經歷了1814年王朝復闢持續到1830年,另一分支奧爾良王朝的統治到1848年才結束。時至今日,西班牙國王費利佩六世和盧森堡大公亨利仍是卡佩王室的後裔。)此家起源於東法蘭克王國(後來變成神聖羅馬帝國)的Haspengau,後來先後遷移到法國的Neustria和德國的Worms、Rheingau以及今比利時地區的Hesbaye擔任伯爵。強者羅貝爾是這個家族中第一個名人,從東法蘭克國王路德維希(綽號日耳曼人)處投奔西法蘭克國王查理二世(綽號禿頭),受封巴黎伯爵。禿頭查理讓他管理西北海岸的安茹曼恩和屠稜等地。866年,在抵禦諾曼人的戰鬥中羅貝爾陣亡。羅貝爾死後,他的兒子厄德繼承了巴黎伯爵,繼續服務於禿頭查理以及他的子孫們。禿頭查理二世死後,兒子路易二世,孫子路易三世和卡羅曼相繼執政,但是時間都很短。卡羅曼死後,加洛林主支絕嗣,於是請來了東法蘭克的胖子查理前來攝政。但是胖子查理沒法擊退諾曼人,只好以重賄換來諾曼人的撤退。於是西法蘭克人趕走了胖子查理。在部分貴族的支持和選舉下,頗有作為的巴黎伯爵厄德被選為西法蘭克國王,雖然他沒有任何加洛林血統。
卡佩王朝王室徽章
部分不滿貴族推出路易二世的私生子憨直者查理與之對抗。在國王厄德死後的896年,憨直者查理登上王位,被稱為查理三世。厄德的弟弟羅貝爾選擇了蟄伏待機,因此沒有要求王位。作為報答,他得以保留自己的爵位和財產。922年,憨直者查理的統治終於引起了貴族們的厭倦,羅貝爾的機會到了。他被推舉為對立國王。在蘇瓦松一戰中,對立國王羅貝爾一世被殺,但是憨直者查理也被俘。貴族推選羅貝爾一世的女婿,勃艮第公爵魯道夫為新任國王。至於老國王憨直者查理則被囚禁一直到929年死去。國王查理的遺孀是英國公主,於是帶著兒子路易逃到了英國。936年,國王魯道夫死去,魯道夫的內弟,國王羅貝爾唯一的兒子大雨果主張立一個弱國王,於是把流亡英國的路易給請了回來。於是路易獲得了一個稱號叫做「海外歸來者」。在路易四世統治期間,大雨果是國內最有權勢的貴族和攝政。956年,大雨果死後,雨果·卡佩(又譯于格·卡佩、休·卡佩)繼承了最大貴族和攝政的地位。在這些弱國王的統治下,羅貝爾家族也在不斷積蓄著實力,直到路易五世死去,加洛林王朝主支勉強絕嗣。987年,雨果·卡佩加冕為王。此後卡佩家族及其繼承家族一直統治法國。
雨果·卡佩(941-996)
法蘭西島及其在今日法國版圖中的位置
hhh這個與封建主義的自由市場性質有關。我們可以把封建主義設想為一個出賣武力和仲裁的自由市場,也就是說任何人都是潛在的出售者。他得到什麼樣的頭銜,並不是一個像官僚等級制度那樣確定的事情,多多少少是取決於他自己的野心以及周圍人的口碑的。早期那些君主的綽號或者是諡號之類,其實就是他在當時那個小社會環境中贏得的口碑。例如,如果有人頭髮特別長,他就叫做「長發哈羅德」或者諸如此類的東西;如果有人喜歡吃藍莓的話,他就叫做「藍牙哈拉爾德」諸如此類的;如果有人反應遲鈍,他就叫做「拿不定主意的阿德爾斯坦」,諸如此類。這些綽號也就是後來文王武王那些諡號的起源,其實也就是某一位武士在當時那個社會團體中間贏得的名聲,跟孫中山被廣州商人叫做「孫大炮」的道理是差不多的。如果你特別能打,那麼你就會得到一個綽號叫做「強者羅貝爾」;如果特別虔誠,那你就是「懺悔者愛德華」,諸如此類的。同樣,一個武士如果勢力小的話,可能沒有人理他;如果勢力大,經常有人打架打不過了就跑來找他幫忙,或者是打官司打輸了就求他主持公道,那麼就會有很多人稱他為國王,哪怕他並沒有得到羅馬教皇或者是神聖羅馬皇帝的國王封爵,而他自己往往並不自稱為國王,而是按照他祖輩的爵位,稱自己為伯爵、公爵、男爵之類都有可能。
巴黎伯爵厄德加冕為國王
hhh卡佩家族的始祖就是這樣的,他們家族始於「強者羅貝爾」,這個家族替加洛林王朝服務,有時候會得到「紐斯特利亞國王」的稱號,在跟維京人打仗以後又一度得到了國王的封號,但是他們沒有打仗的子孫後代就不一定能夠繼承這個國王封號,他們自己這一家把自己自稱為是伯爵。他們這個家族起家的地方比較接近於今天法蘭西中部的奧爾良和圖爾之間,也就是很接近於法國的地理中心,在塞納河和羅亞爾河之間的地方。他們真正嶄露頭角是由於兩件事情。第一件事情是維京人或者北歐人的入侵。這些人沿著塞納河入侵,一路搶劫修道院和比較富裕的城市,朗城國王距離遼遠,而且實力也不足,管不了巴黎的事情,而巴黎的商人和市民以及塞納河岸的修道院就聯合起來,要求卡佩家族出來保護他們。卡佩家族到塞納河上築起堡壘,跟維京人打了一仗,把他們趕走了,於是他們得到了「巴黎伯爵」的頭銜,儘管巴黎並不是他們的起家之地。
厄德保衛巴黎,885-886年
hhh第二件事情是圍繞洛林的爭奪。洛林是查理曼帝國東西兩部的交點,所以西法蘭克王國和東法蘭克王國都有一定的歷史權利對它提出要求。西法蘭克國王路易企圖幹涉洛林的政務,跟已經變成神聖羅馬皇帝的東法蘭克國王起了糾紛。而他們內部並不統一——當然,這個「內部」的觀點其實也是我們按照歷史發明學的原理,把法蘭克王國看成是現代民族國家的緣故,其實當時是沒有這種觀念的——各個領主之間的關係像是自由市場上的大企業和小企業的關係,小企業往往依賴大企業的訂單,對大企業高看幾眼,但是這並不是說它在下一次交易中不能再找別的企業,當時宗主和封臣的關係也仍然是這個樣子。路易幹涉洛林,很可能就會跟皇帝起糾紛,而蘭斯大主教阿達爾貝隆(Adalbero,?-989)對此就頗有異議,他認為這樣做對國王本人以及他的藩屬都沒有什麼好處,最好是把洛林讓給現在的皇帝比較好。在這場糾紛中,羅貝爾家族的後裔——也就是卡佩家族的始祖,採取了支持皇帝和大主教的政策。也就是說,它加速了查理曼和加洛林王朝後裔權力流失的過程。
凡爾登條約瓜分了查理曼的遺產,注意圖中洛林(Lothringen)的位置
hhh隨著朗城國王的權力成為虛影,各地的大貴族開始考慮召開會議選舉新國王,而這次選舉結果又落到雨果·卡佩家族的後裔頭上。所以卡佩家族當選為法蘭西國王,實際上是日耳曼的大領主最後一次行使了他們自古以來選舉國王的權利。卡佩家族給他們帶來的影響就是,由於卡佩家族在被選為國王以前,在做伯爵那個時代就嚴格地整頓了家族規範,所以他們跟以前的法蘭克列王不同,有比較嚴格的婚姻制度和長子繼承權制度。這在當時是一個巨大的優勢,這個優勢就相當於是確定了宗法制度的周文王相對於殷人和其他繼承權不固定的部族一樣。法蘭克王國根據的繼承權邏輯,是巴託爾德(Bartold,1869-1930,俄國突厥學家、中亞史家)描繪的那種突厥式的、或者說大多數蠻族徵服者共同採取的繼承方式(《蒙古入侵時期的突厥斯坦》(上),上海古籍2007年版,307-308頁),也就是把整個國家看成是戰利品,看成是徵服者王族的共同遺產,在王族的各王子之間不斷地重新分配,因此不可能有穩定的國界線,也不可能有穩定的繼承權。加洛林王朝的勢力不斷衰落,最後滅絕,主要就是由於繼承權的不穩定。
卡佩家族世系
hhh而卡佩家族的特點是,他們最初雖然僅僅是一個親德的小諸侯,但他們在內部的領地繼承中間卻採取了長子繼承制的原則,他們把次子通過聯姻安排到別的領地去,或者是安排到教會去做教士,而長子要繼承父輩的所有領地,自己還要通過聯姻和其他手段不斷地擴大領地,這樣,他們的領地就能由小而大,領地的管理就會比較有秩序。他們當選國王的時候,法蘭西島這個領地本身還是非常破碎的,跟周圍的幾個大領地,例如諾曼第公爵的領地相比,是根本算不上什麼的,但是他們自己的繼承法在當時是獨具一格的,內部的政治穩定性高於其他各邦,因此其他各大領主也傾向於認為,為了維持王統的穩定性,讓卡佩家族上臺比讓其他家族上臺要更好一些。在當時,國王的權力是非常虛弱的,基本上是一個榮譽職位,所以能夠當選國王的人不像是後來的王權那樣,而多多少少像是一個國際聯盟的榮譽主席一樣,就是那種比較有威望、比較體面的人才能上的角色。
後人描繪的雨果·卡佩形象
hhh卡佩家族上臺,法蘭克王國就變成了法蘭西王國。因為國王只是一個虛銜,如果你是一個有能耐的公爵,那麼別人就可以稱你為波蘭國王或者波希米亞國王,如果你的兒子沒有能耐,那麼周圍的諸侯又會說你只是公爵,所以這是一個來來去去、非常自由的頭銜。你是國王,這是主要的,然後我們再看你原來的出身是什麼,如果你出身是法蘭西島的公爵,那麼你既然是國王,我們就會稱你為「法蘭西的國王」。這個「法蘭西」其實原來是你的公爵爵號,但是因為你這個原來的公爵被大家選成了國王,於是你的公爵爵號也就自然變成了國王的王號。這就像是隋文帝稱帝以後會把他原來的封地「隋」變成他王朝的國號,劉邦稱帝以後會把他原來在漢中的封地作為新王朝的朝號,是一個道理。
1030年的法蘭西,法王領地極小
hhh法蘭西原先指的就是法蘭西島,周圍的邊界是很模糊的,法蘭西島的公爵變成國王以後,承認他是國王的那些人模模糊糊地就變成了法蘭西王國的諸侯,但是這絕不意味著這些諸侯是真正臣屬於原來的法蘭西公爵的。他們願意讓法蘭西公爵享有這個國王的名義,無非是讓他多做一些公益事業。就好像是,你們班的同學在舉行春遊的時候願意選舉你當隊長,不是說他們很高興服從你,而是他們都比較懶,覺得打掃衛生的任務比較複雜,他們去玩的時候人人都高興玩,但是最後打掃衛生的時候需要有一個比較急公好義的人,願意自己吃虧,願意多幹點活,然後大家就會擁護這個願意多幹活的人當我們這個春遊隊的隊長。法蘭西島的公爵當上法蘭西的國王,意思就是勃艮第的公爵、諾曼第的公爵、佛蘭德的伯爵和其他各路諸侯都認為,要處理我們大家的共同事務,需要有一個人多勞累一點,為了讓這個多盡公益的人心甘情願、心服口服,所以我們就送他一個國王稱號,但是這絕不意味著我會把我的領地交給他,或者是我就真的低了他一頭。這是中世紀早期對國王的看法,不僅法蘭西,其他所有地方也都是這樣的。也就是說,誰當國王,按現代觀念來說,實際上他是獲得了一個為廣大人民群眾盡義務、多幹義務勞動的機會,不當國王就可以採取比較各人自掃門前雪、不去為公共事業出力的那種做法。
佛蘭德伯爵的城堡
hhh卡佩王朝成立的時候,法蘭西王國是無所謂憲法的。卡佩王朝有自己的家規或者說是禮法,這個禮法是在當時少見的長子繼承權。其他各邦,例如像布列塔尼,就沒有這樣的繼承權。布列塔尼當時甚至還不能算法蘭西王國的一部分,因為在選舉卡佩家族為法蘭西國王的這個過程中間,布列塔尼人甚至根本就沒有參與。參與的只是周圍的那幾大諸侯,當時稱之為是九大諸侯,後來又擴大為十二大諸侯。這十二大諸侯的選舉人團會議就是法蘭西王國憲法的雛形。之所以從九大諸侯擴大為十二大諸侯,當時的騎士傳奇起了很大的作用。據說查理曼大帝有十二位騎士,亞瑟王也有十二位圓桌騎士,十二是一個具有神秘意義的數字,羅蘭的傳說都很強調查理曼和他的十二騎士的故事,因此大家就覺得最好選舉國王的諸侯應該正好是十二位。而且還要進一步擴展一下,弄得更整齊一點:這十二位諸侯應該有六位是來自於教會,六位是來自於封建領主,教權與俗權各佔一半,這樣就顯得更完美了。
查理曼與十二聖騎士之首羅蘭
hhh法蘭西王國最初的憲制就是基於這種騎士文化製造的不成文法。國王是由大諸侯選舉的,大諸侯的會議除了選舉國王以外,還可以仲裁國王和大諸侯之間的糾紛、大諸侯彼此之間的糾紛。選舉人團必須同時包括教俗兩界貴族,最初他們的比例是不確定的,但是最後大家都認為十二人各佔一半比較好。這個機構就是當時所謂法蘭西王國僅有的憲法性機構。而各大領地內部,例如法王的直轄領地根據的就是卡佩家族自己的規矩,佛蘭德伯爵的領地根據的是佛蘭德伯爵領地自己的規矩,諾曼第公爵的領地依據的也是諾曼第公爵領地內部的規矩。除了法蘭西王國這一層面所管理的這極少數的選舉和仲裁事務以外,法蘭西憲法是沒有任何內容的。真正能夠影響實際政務的內容還是各大諸侯領地內部的習慣法。
《羅蘭之歌》畫面
hhh對於最初的卡佩家族的諸王來說,他們真正關心的也不是這個純粹榮譽性質、而且一年也辦不了幾次正式事務的法蘭西王國。法蘭西王國真正的事務就是,他加冕的時候要去一趟蘭斯,讓蘭斯大主教給他加冕,在加冕的典禮上,選舉國王的這九位或者十二位大貴族要參加儀式,向國王表示祝福和效忠,然後回來以後,如果事務比較少的話,這位國王可能一輩子沒有什麼王國的事務,如果事務比較多的話,頂多是幾位大諸侯打官司的時候,國王要以陪審團主持人的方式出來主持一下。但是他對這個大貴族組成的陪審團的影響也是不確定的,看國王個人:國王如果本人德高望重或者英勇善戰,他的影響就會很大,其他大諸侯組成的陪審團就會比較聽他的話;如果不是的話,他也就是象徵性地主持一下會議,實際上發揮不了什麼影響。他一輩子管的事情也就是加冕的時候跟各路諸侯碰一下頭,以及打官司的時候出來主持一下會議。這個官司少的時候可以一次也沒有,多的時候一輩子打上幾次,頂多十幾次,也就差不多了。像聖路易這樣以虔誠和公正而著稱的國王,也就是傳說中打官司打得比較多的。像處理大諸侯的事務,例如阿基坦公爵的那些事務,他一輩子也只打了一次。
蘭斯大教堂
hhh卡佩家族真正關心的還是他自己領地內部的事情,尤其是塞納河上的商路的問題。塞納河的商路是卡佩家族真正能夠起家的最重要的原因。當時的商路是從諾曼第,由魯昂商人從海上開始,沿著塞納河把貨物一直運到香檳伯爵統治的香檳集市,而香檳交易市場在佛蘭德和倫巴第交易市場興起以前是歐洲最大的交易市場,巴黎商人正好位於這個商路的當中。最初在卡佩王朝還沒有統治巴黎的時候,他們的地位是不如魯昂商人或者香檳商人的。他們和卡佩家族的協定是巴黎市自治權的開始,也是法蘭西島取得中樞地位的開始。這個特許權,形式上講是很簡單的。當時在中世紀早期產生的自治城市,其實都是一夥商人覺得我們自己有共同的利益,所以我們自己就組成一個協會,然後向一個強大的領主、國王或者是教皇上書,請求你批准我們這個自治團體的活動,然後送一點禮物給你,諸如此類的。如果他們得到批准了,那麼這個自治市政就算成立了。倫敦也好,漢堡也好,呂貝克也好,都是這樣成立的。巴黎市這個團體成立的時間比起魯昂來說的話還是晚了一步,他們主要是覺得自己與魯昂商人相比處在下風,需要一個更強有力的支持者,才選中卡佩家族的。
重要的商業城市魯昂
hhh卡佩家族給他們發的這個特許狀,形式上講沒有什麼特別的,就是第一,準許這些巴黎的布爾喬亞建立自己的市政機構,選舉自己的市政機構,自己給自己徵稅;第二比較重要,就是,凡是經過塞納河的商船,通過巴黎這塊地面的,都必須向巴黎商人交保護費,只有巴黎商人才能在塞納河水面自由貿易,其他人只有通過他們才能搞貿易。由於巴黎人佔據了塞納河水道的要害之地,魯昂人和香檳人相互來往的話,是非要向他們交買路錢不可的。他們得到卡佩家族的武力支持以後,就漸漸地佔了魯昂人和香檳人的上風。但也因為這一點,所以法蘭西人和諾曼第人也就變成了世仇。在中世紀早期,法蘭西人和諾曼第人的世仇,像十九世紀法國人和德國人的世仇一樣漫長而堅強,主要就是因為這個原因。魯昂商人是諾曼第的經濟靈魂,而巴黎商人則是法蘭西島的經濟靈魂。
香檳地區的教皇烏爾班二世塑像
hhh當時人的用詞是很模糊的。「法蘭西」這個詞有的時候可以指法蘭西王國,也就是包括法蘭西公爵領地和擁戴法蘭西公爵當法蘭西國王的這一系列大諸侯所佔有的領土,全都可以算法蘭西王國;但是更多更常見的用法就是,他們說「法蘭西」的時候,就指的是法蘭西島,而不是包括法蘭西王國全境。諾曼第,照封建的選舉方式來講,他們也是在選舉會議上支持法蘭西島公爵當法蘭西國王的,所以也可以算法蘭西王國的土地,但是並不是法蘭西島這個公爵領地的一部分。因此當時的人大多數時候會這麼說:法蘭西人和諾曼第人如何如何,法蘭西人和諾曼第人打仗了,法蘭西人和諾曼第人自古以來不和,諸如此類。「法蘭西」就指的是法蘭西島,「諾曼第」指的是諾曼第公國。儘管這兩個大諸侯同樣屬於理論上的法蘭西王國,但是很少有人把法蘭西王國當作一個政治實體,而是還是覺得諾曼第公國才是政治實體,法蘭西島才是政治實體,它們兩個之間的糾紛才是國際關係的主流。
諾曼第公爵威廉徵服英格蘭,1066年
hhh法蘭西王國的憲法增添了除了選舉、加冕和仲裁以外的其他內容,首先就是由於法蘭西島和諾曼第公國之間持續不斷的糾紛,產生了很多照現在的話說應該是屬於國際條約的內容。諾曼第公爵入主英國,借用英國的力量來對付法蘭西王國,實際上也是這場國際遊戲的一部分。諾曼第公國的憲法和內部的體制比較接近於英格蘭王國,或者說得更正確一點,我們現在所理解的英格蘭王國的憲法,有很多是從諾曼第公國引進的,包括比較完善的等級會議制度。諾曼第公國的等級會議制度跟他們的出身有關,因為諾曼人的蠻族性更強,受羅馬人的影響更少,所以公爵在採取各方面行動的時候更需要得到大小貴族的支持。英格蘭王國可以說是個被徵服地,它的議會制度完善還有待時日,但諾曼第公國的議會早在徵服英格蘭王國以前就已經非常完善了。威廉公爵徵服英格蘭王國那一次,諾曼第的各等級就把話講得很清楚:公爵如果要高興去打仗的話,那是他自己的事情,他可以自己成立一個股份公司,在羅馬教皇和神聖羅馬皇帝的支持下招攬全歐洲的武士和資助者,自己去打這個仗,但是諾曼第公爵自己的稅收仍然是按照過去的習慣法來決定,不會說是因為公爵打了勝仗我們就多給他一些錢,公歸公,私歸私,公爵本人要打自己的仗,公爵自己籌錢去打,諾曼第公國的各個等級為了維持諾曼第公國的日常事務,原來該出多少錢還是出多少錢,原來該怎麼出錢,還是按照過去的方式出錢。
貝葉掛毯上畫的諾曼第騎士
hhh魯昂市民在諾曼第公爵兼英格蘭國王面前的地位,比後來的倫敦市民還要更堅強一些;相反,巴黎的布爾喬亞在法蘭西國王面前的位置就不那麼堅強。這是他們自己的選擇,因為在市場地位上,巴黎商人的地位原本是不如魯昂商人的,魯昂商人不大需要諾曼第公爵的支持,但巴黎的布爾喬亞很需要法蘭西國王的支持。因此可以說,具有法國特色的憲政特徵就是:布爾喬亞堅定地支持國王、反對封建貴族這個政治傳統,是在法蘭西島公爵最初當上法蘭西國王的時候就已經確定的。當時巴黎的布爾喬亞也是積極地支持羅貝爾家族,要求羅貝爾家族把他們的統治重心從靠近羅亞爾河流域的地方轉移到塞納河流域來,保護和支持他們,一方面幫助他們跟魯昂人和香檳人競爭,一方面打擊那些經常跟巴黎布爾喬亞有仇的地方小領主。雙方在這方面是有共同利益的,因為國王也希望削弱首都附近這些令人討厭的封建領主的勢力,也希望得到更多的錢,也希望巴黎的錢財越來越多,勢力越來越大,把香檳伯爵和諾曼第公爵壓下去。雙方在未來的幾百年內,甚至是直到路易十四朝,都有巨大的共同利益,因此形成了強有力的政治傳統。
hhh這個政治傳統是後來法蘭西王國的憲政發展不同於諾曼第公國和英格蘭王國的主要原因。因為等於說是,如果你跟一個大人打交道,要改變他的性格和發展模式是很困難的,跟一個四十歲的人打交道,你可以估計出他原來是怎樣,今後可能也就是這樣了;但是如果你跟一個十歲的孩子打交道的話,你可以對他施加很大的影響,你可以鼓勵他去往文科的方向發展、往理科的方向發展、往生意人的方向發展或者往手藝人的方向發展,他的可塑性是非常大的,初始條件的敏感性非常大。中世紀早期就是這個初始條件敏感性非常大的時期。如果像英格蘭和諾曼第這樣的領地,一開始就是各等級會議的權力極大,公爵和國王對各等級會議的依賴性極大,那麼它以後就比較容易走上國會政治的道路;而像法蘭西和巴黎這種情況,一開始布爾喬亞就選擇了強化王權、依靠王權來保護自己的路線,那麼它以後就比較容易走上強化王權的道路了。
籤署大憲章
hhh巴黎布爾喬亞和法蘭西王室這樣一個政治聯盟還有另外一個更重要的影響,就是「布爾喬亞」這個詞。「布爾喬亞」這個詞原來的意思就是市民,後來馬克思主義者把它稱之為資產階級。最經典的布爾喬亞產生於巴黎,他們的商會、行會為布爾喬亞的階級性格下了一個定義;而倫敦和德國的其他那些商人,義大利的那些商人,並不是最經典的布爾喬亞。我們今天要看待十九世紀以後的思想史就要明白,「布爾喬亞」這個詞和泛義的商人、泛義的資產階級有一定區別,它有它的特殊性格,這個特殊性格跟法蘭西性格很難區別。馬克思本人在他的著作中間談論布爾喬亞如何如何、其他各階級如何如何的時候,我們都不能夠隨隨便便把他這個概念擴大到法蘭西以外或者歐洲以外,要明白他所說的「布爾喬亞階級性格」跟法蘭西王國的特殊憲法是有非常密切的聯繫的,不是說所有地方的商人或者有產階級都能夠隨隨便便地稱之為「布爾喬亞」,用「布爾喬亞」這個詞所描繪的種種性格去套在他們頭上。
形形色色的行會紋章
hhh最初的巴黎市議會是由幾個行會組成的,其中有兩個行會在今後的歷史中會發揮特別重要的作用。一個就是「水路商人行會」。①這個行會是諾曼第人尤其是魯昂人的天敵,他們是跑遠程買賣的,非常希望公爵兼國王的勢力能夠儘可能地籠罩到越來越遠的地方,尤其是籠罩到諾曼第和香檳這兩個大競爭對手,這樣受他們庇護的商人也能夠壓倒他們商業上的競爭對手了。另一個行會就是屠宰業行會。這個行會不僅是管殺牛殺羊,而且是管賣肉的,所以他們跟當時普通人的生活關係非常密切。中世紀早期的一般人還是蠻族性格比較濃厚,是以吃肉為主的,所以他們對屠宰業非常依賴。而且屠宰業經常要宰這個宰那個,他們隨時都是帶刀的,所以他們搞軍事訓練也比較好辦。所以日後在巴黎市發生的各種暴動中間,屠宰業行會起了很大的作用。屠夫把他們血淋淋的宰肉刀拿下來衝上街頭,馬上就可以打一場硬仗了。而其他的行會,例如手工業行會、紡織業行會什麼的,要打仗的話就沒有他們那麼容易。所以他們是以好戰著稱,為其他行會,甚至為以武裝為職業的貴族深為忌憚的一個團體。
————
1、11世紀,第一批行會成立,其中以屠宰業行會和航運業公會較大。1141年,路易七世國王把主要港口賣給航運業公會,公會的船形紋章最終被選定為巴黎的紋章。1171年,路易七世頒給航運業公會特許狀,確認其河上貿易壟斷地位的古老權利。
巴黎市徽
hhh巴黎布爾喬亞和法蘭西王室的聯盟就產生了這樣的政治後果:法蘭西島和以後的法蘭西王室領地內部,三級會議不發達;而法蘭西王國本身的三級會議,像大多數封建王國那樣,是發達的。在法蘭西王國這個政治構架上,法蘭西國王最初是不能夠凌駕於教會或者是領主之上而自行其是的;但是在他自己的直轄領地內部,他依靠資產階級的支持,對其他各路小領主的依賴非常之少。他一開始就在領地內部——請注意,不是在法蘭西王國內部,而是在法蘭西王室的直轄領地內部——採取削藩政策,儘可能地打擊那些位於巴黎和奧爾良之間的小領主,很早的就實現了巴黎和奧爾良之間的商務暢通,使法蘭西王室的威望能夠籠罩從巴黎到奧爾良這塊地方。而跟法蘭西國王平起平坐的其他大諸侯,諾曼第公爵、香檳伯爵、佛蘭德伯爵之類的,在他們自己的領地內部能夠行使的權力,比法蘭西王室在法蘭西王室直屬領地內部行使的權力要小得多。
奧爾良
hhh我們要注意,行使權力的大小是看比較的。如果按照近代國家的標準或者按照路易十四的標準,法蘭西王室領地內部仍然是一個充滿了各種習慣法的地方,國王雖然能夠壓制各路的小男爵和城堡主人,但是並不能、也並不想要取消各地的特殊習慣法。因此,按照近代絕對主義國家的觀點來看,即使中世紀早期的法蘭西王室直轄領地,也是一個處於內戰狀態的地方,國王對於不至於直接威脅他本人權力的各種私鬥是睜隻眼閉隻眼的,各地的封建領主仍然實行各地的習慣法,國王沒有統一法制的想法。但是相對於中世紀早期其他各大公國的情況來講,法蘭西國王在直屬領地中間的權力已經很大了。
佛蘭德自由市根特保存至今的行會建築
hhh尤其最重要的不同就是,法蘭西王室直屬領地內部的布爾喬亞堅定地支持法蘭西王室,但是其他各公國就不是這個樣子,尤其是佛蘭德。佛蘭德的自治城市非常之多,他們跟佛蘭德伯爵之間的關係是高度緊張而敵對的,他們不高興佛蘭德伯爵徵稅,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要求英格蘭國王和法蘭西國王來幫助他們反對佛蘭德伯爵,因此佛蘭德伯爵的權力始終成長不起來。諾曼第領地則由於公爵本人和主要的貴族都跑到英國去了,諾曼第本地的貴族約束王權的能力也就大大削弱了。法蘭西的各大公國當中,法蘭西王室的直屬領地相對於其他各公國的優勢就越來越明顯。它最初在財富上講,並不比諾曼第或者是佛蘭德更優越,比香檳尤其不如,但是由於它的資產階級和王室是一條心,內部不容易發生糾紛;而其他各公國領地只要發生了對外糾紛,內部理論上講屬於公爵和伯爵的藩臣就會聯合外來勢力一起對付他,就像最初的卡佩家族會聯合神聖羅馬皇帝來對付朗城國王一樣,因此由於內部不統一,他們在外交上也經常處於不利地位。
· 未完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