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珊珊三丫頭愛生活、愛攝影、愛旅行、愛美食的駐足點。
珊珊三丫頭最近來到湛江旅行度假,第一站就選擇來到湛江的赤坎。因為赤坎是湛江市歷史最悠久的地域,有許多值得品味的地方。赤坎原是只是個海邊的古商小埠,在宋代開始成雛形。在清康熙年間,解除海禁後,海運商貿迅速發展,赤坎漸漸形成為繁榮的商埠。赤坎除了有中國不同地域文化的混聚外,因為這裡曾經是法國的殖民地,所以又有充滿西方建築風格。可以說,赤坎的建築風格既包容也豐富:有嶺南騎樓、有西方洋樓、有中國古民居,還有中西風格混搭的建築……而所有這些經歷了歲月,被保留下來的建築,非常值得遊客細細品味,除了欣賞建築特色外,還可以了解建築背後隱藏的故事,從而了解赤坎歷史進程、商貿發展、風土人情、民俗文化……等,非常有意思。
在參觀完許愛周舊居後(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翻閱前面的文章《湛江保存一「豪宅」,舊主人出身「農村」,成香港「第一代船王」》)。珊珊三丫頭到旁邊的「廣州灣歷史民俗館」繼續參觀,期間與館內管理員交流,他多次建議珊珊三丫頭要到赤坎南興街看看一座名為「靜園」的建築。因為靜園是一座擁有雙重身份建築,第一重身份:從1926到1937為廣州灣(今湛江)第一名園;第二重身份:從1937到1949為廣州灣第一照相館。
靜園位於赤坎南興街49號,珊珊三丫頭是跟著導航走的,不知為什麼,導航好像對這個地方是「失靈」的,明明顯示靜園距離我很近了,可無論我怎麼走,就是找不到!當時天氣非常熱,我一邊找一邊嘴裡不停的在念叨「靜園,靜園,你在哪裡啊?」,這時,一個在我身邊經過的小夥子似乎聽我在念叨,停下腳步問我是不是要找那靜園。最後,我終於這位熱心的湛江路人的指引下,找到「靜園」。
此時的南興街道路兩旁,都是一些老屋,如果不是有人提醒,真的不可能知道在這一條「不起眼」的小巷中,有一座「雙重」身份的建築。當珊珊三丫頭來到「靜園」的大宅門前,眼前的建築充滿歲月感,牆體不同程度的剝落殘缺,在大門前,掛著了一塊牌子寫著「湛江名址,靜園」,牌子下面是這座建築的介紹,牌子上的字跡顏色已脫落,字體依稀能分辨。
經過牌子,便是通向建築庭院內的走道,這條走道非常有特色,是一條仿巴黎式的拱廊,雖然經歷了歲月,但顯得洋氣十足,氣派依然,依然能感受到這裡昔年的風韻。 靜園是廣州灣時期租界區內的老建築,既是當年廣州灣商會第一任會長的私宅,也是聞名遐邇的「現代照相館」館址,是昔日的「赤坎街」最能見證湛江的歷史變遷的建築,也是當年法國殖民統治廣州灣時期首屈一指的西洋建築。
走過通道,進入庭院,院落內還擺放著摩託車,旁邊的房子還有人在居住,只是主樓已空置。主樓兩側有兩根大圓柱,厚厚的鋼門已被上了鎖,一旁寫著「危房坍塌,請勿靠近」,已無法進入內部參觀。珊珊三丫頭環顧了一下四周,這幢建築的「西式」風格非常明顯,坐西南向東北,佔地面積數百平方米,為三層歐式磚混木結構,樓房全是紅毛泥(法國水泥)、鋼筋兼石米的混凝土建築。從始建築年份算起來,這裡也有快百年的光景,大門有拱形華柵,內有多立式、彩玻、花飾門窗結構建築。昔日的風韻依稀可辨,這些,讓人仿佛回到了昔年的時光:
第一階段:在1926到1937年間,這裡被稱為廣州灣第一名園。
靜園始建於20世紀30年代初期,是廣州灣商會第一任會長陳斯靜所建,建成後,這裡就是他的私人宅院,也因為這樣,人們把這幢建築稱「靜園」。
在1925年廣州灣商會成立,陳斯靜當選首任會長,之後又連任三屆廣州灣商會會長。廣州灣商會是商人組成的民間團體。陳斯靜為保護會員利益、維護商鋪治安、調解商務糾紛、協助商家追討債務、幫助困難商人盤活,做了大量工作,為促進赤坎乃至南路的商業繁榮作出很大貢獻。廣州灣商會屬下的各行業公會有30個,會員共有1057人。到了抗日戰爭期間,陳斯靜領導商會成立救國募捐委員會,籌集錢物,支援抗戰。組織救災隊,攜藥帶物,深入到受日軍濫炸的地區,救濟災民。在赤坎積極參加社會公益慈善活動,為逃難到廣州灣的災民難民,送醫贈藥,施粥不斷,還設法從外地運回大米,用於賑災。
靜園距離廣州灣商會非常近,在那個不平靜的年代,陳斯靜就這樣往來在兩幢建築之間,完成他的事業。當珊珊三丫頭知道這段經歷,對這裡不禁多了一層敬意。
第二階段:從1937到1949為廣州灣第一照相館,所以靜園又稱南興梁氏大院。
廣州灣時期,赤坎人口數量劇增,照相業隨之興旺。1937年,南海人梁顯強、雷劍虹夫婦逃難到廣州灣,以500銀元作為資本,租下了赤坎南興街「靜園」,把大宅改成照相館,開設「現代日夜照相館」,是廣州灣時期第一家採用燈光攝影的照相館。先進的攝影技術,吸引了眾多顧客,既有商人、民眾,也有國民黨高官和駐廣州灣的法國人,一時間,顧客盈門,生意也日漸紅火,名聲鵲起。
「現代日夜照相館」的出現,是赤坎照相業的一個轉折點,也使赤坎的照相業進入一個新的時期。1945年9月21日,中國政府接受駐雷州半島日軍的籤降儀式,梁顯強負責籤降過程的全部拍攝工作,並協助衝曬出版《日本投降影集》一書。
時間匆匆,斑駁的舊牆,快要坍塌的房子,已經很難引起人們的注目。只有在人們腦海中浮現起這裡的記憶時,那些已經遠去的東西,才讓人們感覺到珍貴。當珊珊三丫頭站在靜園,那些歷史的痕跡仿佛在我眼前不斷浮現,這座建築,已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中。
那麼,你有來過湛江旅行嗎?你有來過湛江赤坎老街上尋訪過一座叫「靜園」的老建築?靜園的雙重身份,你又是否知道?如果有機會來湛江旅行,你是否會來這裡看看?歡迎大家留言分享哦!本文是版權作品,未經珊珊三丫頭書面授權,嚴禁搬運、轉載、洗稿。如需轉載,請與作者珊珊三丫頭聯繫,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