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要過好,古人如何看?一句俗語足以堪稱詮釋經典:「人貪三樣,一生白忙」。那這三樣具體又是什麼樣呢?它正是大家經常會提到的「酒色財」此三者話題。
人貪第一樣:貪酒不顧人 一醉卻釀千古恨
酒,原本是中國古代文人雅士作為精神調劑的產物,所謂「小飲怡情」。甚至以酒會友,無酒不成席。而若因貪「大飲」,傷身首為其一害,而且會因喝醉酒後常常理智不清,醜態百出,其極其容易在精神的恍惚中做出為禮法所不容的事。最終,一醉不但不能解千愁,反而一醉卻釀千古恨。
在歷史上,因酒招禍數不勝數,比如,楚恭王因子反醉酒貽誤戰機將其處死,陳後主耽於飲宴而亡陳,淳于瓊貪杯失糧草等等,當然,今代因貪酒釀禍者,比如酒駕,簡直害人害己,貽害無窮。
人貪第二樣:貪色不顧身 暗裡教君骨髓枯
縱觀人生百態,一些人只會拿《禮記.禮運》中的「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這句來做標榜,豈不知,這句乃為前句,是為經典的後句「欲一以窮之,舍禮何以哉?」(大意為:這些要用禮來約束,而不能過度的放縱。)來做鋪墊,因此曲解聖賢章句之原意。
自古以來,男女行周公之禮人之常情,本也是創造美好家庭的根基。但若不遵守基本禮法規則,迷戀,甚至向外亂攀緣,那麼,過多的貪色不顧身,則就轉變為嚴重傷害個人健康、家庭和睦,甚至造成社會痛苦的根源。
在歷史上,貪色致禍者教訓更是一樁一樁的上演。比如,商紂貪色,國破家亡;幽王貪色,身死國喪;董卓貪色,反間被除;唐明皇貪色,唐朝轉衰等等。
為此,呂洞賓曾為了勸誡世人不要縱慾寫下了一首《警世》詩銘世:
二八佳人體似酥,腰間仗劍斬凡夫。
雖然不見人頭落,暗裡教君骨髓枯。
人貪第三樣:貪財不顧親 招惹災禍終難逃
錢財本無錯,創造更多的財富,可以改變我們的生活現狀,帶來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體驗。但是若為求財上升到貪的層面,君子愛財取之無道的時候,這時候,越多的錢財則就逐步轉為招惹災禍的一面,不但因各種利益紛爭使得眾叛親離,而且更加容易因僥倖的違法亂紀終釀大錯,以至留下的悔恨終生無法彌補。
在歷史上,石崇貪財,引禍招災。特別是石崇在臨受刑時,發出了這樣的嘆息:「汝輩利吾家財耳。」但劊子手的回答更經典:「你既知財多害己,何不早散之?」。另外,歷史上還有如和珅貪財,這也屬於歷史的一個典型,當然,儘管在乾隆時期,和珅算是福威盡享,但乾隆之後卻難善終,令人無不為嘆。
結語:
由此來看,「酒色財」這三樣果真不能貪。俗語所說「人貪三樣,一生白忙」,其中內容句句經典,先說因後說果,暗含著人生真正的處事與做事大道。對此三樣,若坦然處之,一生儘是愜意,若貪婪不自醒,那麼,人生便如竹籃打水一場空,儘管為此忙得團團轉,但所有都在白忙活,正如曹雪芹為《紅樓夢》第五回所寫的曲子《聰明累》描述的那樣「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豈不悲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