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主對於城市的喧囂以及繁重的日常工作有著無奈,借著這一次選擇新的生活空間鼓起了勇氣嘗試一個全新的生活模式,遠離城市、擁抱自然環境!新生活的基地鄰近高雄山區阿公店水庫旁低密度住宅區,一眼望去儘是果園及丘陵地。基地前為6米私設通路,考慮到生活的私密性及車輛進出的安全性,建築物內退了6.5米,主建築物二樓懸浮牆底下築起了綠色植坡,建築物儘可能的開窗面對南向的丘陵地,在自己的庭院築起了自然草坡呼應丘陵邊坡的綠意,並種植了多株臺灣櫸木,期待隨著四季更迭帶給生活在建築裡的人一個不同的生活氛圍享受。
環境氣候的劇烈變遷已經是全球住民所要面對的首要問題,基地的選擇考慮到亞洲城市普遍發生的熱島效應,靠近水庫的邊坡地明顯的可以感受到與城市中心環境的溫度差,自然環境良好的通風更直接降低建築物空調的耗能。建築物儘可能的南北向開窗讓空氣流通並取得室內通光量,東西向建築外立面採用懸浮式造型,藉以增加遮陰性避免陽光的直射,建築物周圍大量的種植綠樹考慮到基地的碳中和問題,同時取得遮蔭性的優勢及過濾環境空氣品質。
建築物外觀採用透氣的環保塗料搭配原始鍍鋅鋼板,室內設計在建築開窗比例與外在自然環境良好的對應下儘可能得不做多餘的裝修,在地性環保回收材料的大量運用降低了碳排放量,期待為下一代地球的住民保留更多生活上的美好。客廳一直是家裡成員的生活重心,儘可能地降低建築成本,卻希望能夠有一個凝聚家庭成員美好記憶的生活空間。考慮到中國人傳統烹飪的方式設置了熱炒區,同時滿足收納儲藏的功能性。
低反射的室內裝飾材對於光影的滲透做了最好的詮釋,南向丘陵綠坡的植披與庭院延伸了家庭成員生活的公共空間,隨著時間的推移院子裡的植樹光影的移動成為生活的記憶,吧檯區咖啡飲品輕易的遞送,豐富了庭院休閒的時光,享受這一份在城市裡居住不可能擁有的這一切。儘可能的讓自然光隨著大片落地窗進入室內伴隨著少數的人造光源,隨著時光推移讓業主直接感受光線的比差,提醒我們珍惜當下每一刻的美好。
建築師: 橙田建築│室研所
面積: 280.0 m2
攝影師: Qimin W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