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奧運正名公投」正反兩方攻防不斷。在中華臺北奧委會的努力下,島內諸多體育界人士站出來號召民眾對「公投」說不。與此同時,有關美國「幫不上忙」的態度也受到關注。有臺媒20日警告「正名公投」發起人之一紀政,「一旦因為這次公投而被停權或是除籍,運動員喪失國際舞臺,你將成為臺灣體壇永遠罪人」。
「臺獨」拿別人當祭品
國際奧委會近日第三度來函提醒,禁止外力幹預體育,若違反規定,不排除中止或撤回對該地區奧委會的承認。然而,「臺獨」分子仍在繼續鼓譟,前「考試院長」姚嘉文稱,「中國沒有那麼厲害」,鼓動臺灣人繼續支持「正名公投」。20日,身為「公投」提案方的紀政等人再度向中華臺北奧委會開炮,批評其一再通過公開言論阻撓「公投」。
臺灣中時電子報20日談到「正名公投」的嚴重後果:一旦中華臺北奧委會被停權,島內各單項協會也隨即會被國際單項總會停權,運動員就無法出外比賽;如果被國際奧委會除籍,到時候就是「臺灣體壇的末日」,「中華臺北」就永遠消失,想要復籍是不可能的事情,因為臺灣不是聯合國會員,更不是紅十字組織成員,國際奧委會憲章早有規定,想要入會籍必須有上述兩種資格。
「臺語有一句俗話,『詛咒給別人死』,意思是自己發下毒咒,卻是拿別人當祭品」,臺灣《聯合報》20日刊登此評論稱,「東京奧運正名公投」就是如此,臺灣要靠體育揚名國際,不思投入更多資源與訓練,「反而玩起民進黨早已經老掉牙的『正名』遊戲,還信誓旦旦說不會影響選手權益,真是體育界的悲哀」。
美國態度曖昧
美國在臺協會(AIT)臺北辦事處前處長包道格19日表示,他完全預料到國際奧委會不接受臺灣提議改名。臺灣工商時報網19日披露,蔡英文本月5日曾與AIT主席莫健會面。莫健對「東奧正名公投」一事表示關切,稱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本身比較親大陸,奧委會又有很多親大陸國家,因此對於臺灣「改名」,「美國幫不上忙」。另一方,美國又趁機表態給臺灣面子上的支持。據臺灣《聯合晚報》20日報導,美國國務院官員19日重申,美國政策不變,信守美國的一中政策,基於三個公報以及「與臺灣關係法」之下的義務,「美國支持臺灣在不要求以主權國家為參與資格的國際組織中,成為會員;在須以主權國家才能成為會員的國際組織中,支持臺灣有意義地參與」。
至於蔡英文當局將如何應對,島內有不少猜測。臺灣聯合新聞網20日稱,可靠消息來源透露,臺當局已向國際奧委會表明,「就算公投通過,也不會改變目前以『中華臺北』名義出席各種國際賽事的現狀」。不過「總統府發言人」林鶴明表示這是「假消息」,稱中華臺北奧委會是獨立的民間組織,當局不會幹涉運作。前「立委」蔡正元稱,民進黨認為中華臺北奧委會被取消資格也沒關係,屆時可能援引過去難民參賽的案例,「組成臺灣難民隊,保障選手參賽權」。
體育人士發聲反對「公投」
臺灣的體育界人士相當擔憂。臺灣《聯合報》20日透露,中華臺北奧委會19日晚開會討論後,預計21日在高雄舉行記者會,讓體壇大佬和選手站出來一起發聲。對於一些人對「公投」持「看好戲」的心態,想投同意票看蔡英文怎麼收場,中華臺北奧委會呼籲「不要情緒性投票」,要以運動員為最大考慮。
連日來,不少島內體育協會和個人已經公開對「正名」說不。19日,「中華羽協」理事長張國祚發表聲明稿,是島內第一位站出來反對「東奧正名」的單項協會理事長。他稱,此「公投」將衝擊臺灣國際運動發展空間,影響無數教練與運動員的基本權益,甚而敗壞臺灣整體體育運動發展。同一天,「中華民國縣市體育會聯合總會」與「臺灣體育總會」聯合發函給所有單位,希望會員能在保護運動員的權益下,24日在「東奧正名公投」投下不同意票。
島內多名運動員已經在社交媒體上發聲。像包括楊俊瀚在內的田徑人站出來,表示「自己的參賽權自己顧!東京奧運決賽,我們不能缺席!」今年在雅加達亞運會帶領臺北射箭隊勇奪2金、1銀、1銅,創下史上最佳成績的總教練林政賢,在臉書上寫道,「懇求大家別犧牲運動員的一切努力,他們的所有付出不是三言兩語能形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