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爾蘭咖啡
當他第一次為她煮愛爾蘭咖啡時,因為激動而流下眼淚,因為怕被她看到,他用手指將眼淚擦去,然後偷偷用眼淚在愛爾蘭咖啡杯口畫了個圈,所以第一口愛爾蘭咖啡的味道,帶有思念被壓抑許久後所發酵的味道。而她也成了第一位點愛爾蘭咖啡的人,因為只有她點得到。《愛爾蘭咖啡》——痞子蔡
上面這段文字出自於蔡智恆在2000年出版的一篇小說叫做:愛爾蘭咖啡。
這篇小說《愛爾蘭咖啡》講述了相傳酒保為了心儀的女孩,將威士忌融合入熱咖啡,發明了愛爾蘭咖啡。一個四分之一愛爾蘭血統的臺北女孩,就因為聽到這個故事,堅持煮出正統的愛爾蘭咖啡,而且只在晚上十二點後供應。於是,愛情,就在某個雨夜中,迎著咖啡溫柔的香氣,得到誕生的靈感。一間小小的咖啡館,一盞小小的燈,一個異鄉的男子,邂逅了一位女孩。他對她的思念。。。。。。。。
但是很多人把這篇2000年的原創小說當成愛爾蘭咖啡的起源,其實這款雞尾酒真正的起源並非如此。
我在2011年福因斯飛船博物館網站,找到其中一個愛爾蘭威士忌的起源
1943年,Brendan O'Regan在Foynes航站樓開設了一家餐廳和咖啡店。
這一年冬天的一個深夜,一架飛機離開了Foynes前往紐約。惡劣的天氣下飛行了幾個小時後,機長決定返回Foynes等待天氣的好轉。將莫爾斯電碼消息發送到Foynes控制塔,以通知他們返回。工作人員被召回,著陸時將乘客帶到餐廳以獲取更好的食物和飲料,驅散乘客的不滿。
當時喬被要求準備一些東西來溫暖疲倦的乘客時,他受到啟發在他們的咖啡中加入一些優質的愛爾蘭威士忌。一位乘客走近廚師並感謝他提供的精美咖啡,問他是否使用過巴西咖啡。喬開玩笑地回答:「不,那是愛爾蘭咖啡!」
這個起源版本大部分人都挺認可的。因為在當地已經成了固定思維了。
但是你們想過沒有,咖啡裡面加威士忌,或者說加酒精。難道就沒有別人想過嗎?
咖啡雞尾酒的不同版本至少要比現在的愛爾蘭咖啡早100年。
其次我們又在舊金山紀事報裡面,發現另一個起源版本
旅行作家Stanton Delaplane說,他在Shannon Airport機場喝了咖啡之後便把愛爾蘭咖啡帶到了美國。他的說法是,他與1952年11月10日在舊金山的Buena Vista Cafe合作完善愛爾蘭咖啡的調製方法。
其實這款雞尾酒很簡單,也挺複雜的。看個人怎麼做吧
IBA給我們提供的配方如下:
50ml的愛爾蘭威士忌
120ml熱咖啡
50ml鮮奶油
一茶勺糖。
我們將熱咖啡倒入愛爾蘭咖啡杯中,加入威士忌和糖。放在一起攪拌直到徹底溶解和混合。然後將鮮奶油小心的倒入咖啡表面上面分層。但是千萬不要將咖啡和奶油混合了。當然這裡面的糖也可以用糖漿代替。
當然這是比較簡單一點的調製手法,還有一種方法稍微加了那麼一點步驟,把糖和威士忌放在杯中用酒精燈來加熱,或者用微波爐加熱(杯子一定要選好一點,要不然會炸裂的)。再倒入熱咖啡。(有一種溫酒斬華雄既視感)。最後用奶油封頂分層。
附上一篇愛爾蘭咖啡的調製視頻
這款雞尾酒的口感在於它非常適合冬天來喝,飲用的時候醇度的變化可分為清淡到如水到淡薄、中等、高等、脂狀,甚至默寫印尼的愛爾蘭咖啡如糖漿般濃稠。愛爾蘭咖啡的酸度不是酸鹼度中的酸性或酸臭味,也不是進入胃裡讓人不舒服的酸。在衝調愛爾蘭咖啡時,酸度的表現是很重要的,在良好的條件及技巧下,可發展出酸度清爽的特殊口味,是高級愛爾蘭咖啡必備的條件。愛爾蘭咖啡的酸味是形容一種活潑、明亮的風味表現。
「從此再也分不清楚是咖啡的想念,還是對酒精的渴望了」
——雞尾酒那些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