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是門好生意,尤其是中國的咖啡市場,競爭激烈程度可謂是一片紅海。
近年來,無論是老牌咖啡巨頭,還是網際網路咖啡品牌,以及網紅咖啡品牌及新創立的咖啡品牌均紛紛開足馬力,力求分得一杯羹。
就在前天(11月16日),麥當勞自有咖啡品牌McCafé(麥咖啡)宣布,未來將投資25億元,加速布局中國內地咖啡市場,預計到2023年,全國將有超過4000家麥咖啡提供的手工咖啡。
前幾日,肯德基旗下咖啡品牌KCOFFEE也宣布涉足速溶咖啡市場了。除了KCOFFEE,百勝中國旗下的咖啡業務還包括獨立精品咖啡店COFFii&JOY,以及與義大利咖啡品牌Lavazza成立的合資公司。
實際上,看好及持續加大投資中國咖啡市場的還遠不止麥當勞和肯德基。
早在今年5月份,加拿大國民咖啡品牌Tim Hortons中國公司獲得騰訊獨家投資,加速在中國市場開店,計劃在中國開1500家店。
另外,星巴克公布的財報數據顯示,第四財季,星巴克全球淨開店480家,其中在中國淨增加259家店,目前星巴克在中國的門店總數已經達到4706家。
除此之外,近年來,進軍咖啡市場的茶飲品牌也不在少數,喜茶、奈雪的茶、茶顏悅色等都或早或晚新增了咖啡產品。
與此同時,令人出乎意料的是,一些和咖啡「八竿子打不著」的品牌和企業也成為入局者。比如老字號藥店同仁堂為了推出咖啡飲品,不但從星巴克引入專業人才,還和全球排名TOP5的咖啡品牌Gloria Jeans達成了合作;2019年9月,中石化旗下的易捷便利店和連咖啡一起,推出了全新的咖啡品牌——易捷咖啡。
甚至不少奢侈品品牌的咖啡店,也陸續進入中國市場。據不完全統計,在疫情之前,Gucci、Tiffany、Burberry、阿瑪尼、香奈兒、FENDI、寶格麗、Ralph Lauren等品牌的咖啡店,均已登陸中國,其中,北上深港是開店的首選熱門地。
這不禁讓人好奇,咖啡究竟有何魅力,在中國真的有那麼多人喝咖啡嗎?你對咖啡又是抱著何種態度?
咖啡的消費場景豐富且多元化,每一個單獨的場景都有不用的產品可以滿足,而某一種類型的產品也可以覆蓋多個咖啡消費場景,這是咖啡行業的最為顯著的特性。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2020年4月發布的報告,中國咖啡消費年均增速達15%,遠高於世界2%的增速。這家機構認為,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對咖啡文化認知程度的增長,加之巨大的人口紅利,都可能刺激國內咖啡消費。預計2025年中國咖啡市場規模將達到2171億元。
在剛剛過去的「雙十一」,線上咖啡迎來現象級爆發。數據顯示,11月1日-3日,咖啡類目同比增長19倍,其中掛耳/咖啡液/膠囊咖啡超5000%增長,3天銷量已全部超越去年雙11。
有調查顯示,消費者對咖啡的核心訴求是補充咖啡因,咖啡因本身能夠提到提神作用,所以對咖啡有一定功能性訴求,以此產生的一些依賴性消費,逐漸會演變為一種非常日常的生活習慣與生活方式。
喝咖啡,已然成為一些學生黨、年輕白領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在中國,正處於百花齊放時期的咖啡,哪家品牌最能夠贏得消費者的認可,你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