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公亶父是古岐周之地上的英明領袖

2021-02-08 天下吳氏網

天下吳氏網 關注有福報

傳遞正能量 有你更精彩

古公亶父是古岐周之地上的英明領袖

發布時間:2019-09-11 07:19 來源:中國報導

岐山縣城禮樂廣場,有一座嶄新的縣檔案館大樓,二樓展演大廳陳列著檔案館保存的過去到現在的縣誌。清乾隆《岐山縣誌》載:「周原在縣東北四十裡箭括山陽,北自岐陽宮,南至雍水,皆曰周原,即詩謂之周原膴膴也。」就是說,古時候的周原,就是現在的北起岐山箭括山陽,南至岐山雍水河區域。縣誌雲,周原早時叫岐周,民國《鳳翔府志》解釋「岐周」為:古公亶父在岐山周原佔有的地方。「邑」是商周時人們落居的地方,岐邑則是周太父落居岐周之地。

我的家鄉在益店鎮,由此斷定益店位置在周原之中。從小到大熱愛家鄉的思鄉之情一直烙印在我的腦中,傳承在家鄉周原的那種根深蒂固的周文化薰陶下的周禮,時時刻刻無不湧現在我的腦海中。發小讓娃給我說,禮儀出自於周室的傑出領袖十三世祖古公亶父,是他奠定了周人禮數文化和滅商的基礎,武王姬發建立周朝後追諡他為「太王」。太王是古岐周之地上的第一位周人領袖,他不僅是周部族翦商興周的第一人,江南吳文化的發起者。更是商朝歷史上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一位古岐周之地上誕生的將人類由荒蠻帶向文明之路的部族英明領袖。發小姓付,從我小時就記得,村子裡的人都叫他讓娃。讓娃的爺爺在村子裡德高望重,從小和清末工部主事、進士張殿元要好,滿肚子知識,是人們公認的最有學問的紳士,啥都知道。他們家輩分大,他在弟兄中位列老大,按輩分和排序,我將讓娃他爺叫大爸爺。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我還是十多歲的小孩時,就聽讓娃他爺講故事,他知道了很多事,連歷史都知道,他給我說,周族是一個農耕文明的部族。早在夏代,農耕文明的始祖后稷,從小就善於種植農作物,更愛好農耕,於是天下人民有了飯吃。帝堯知道後,非常高興,就推舉后稷為農師,主管全國的農業。農業、農耕也就成了周族的家風,治家安邦傳統和生活方式。

大爸爺說,商朝自湯至紂傳30王、17世。祖甲之後,商朝末期的歷代商王稟辛、庚丁、武乙、太丁、帝乙、帝辛,全是些「不知稼穡之艱難,不聞小人之勞,惟耽樂之從」之輩,從而導致商朝的政局不斷地、一次次的衰敗。歷代商王「棄稷不務」而出現在遊牧生活中得來的有限的獸肉野果,只能供應上層和貴族,底層的平民得到的是飢餓和由於飢餓而造成的死亡。大羌人區域內的周族在草莽叢生的豳地居住的300多年中,百姓遊牧生活帶來的忍飢挨餓之苦,使繼承先祖后稷、公劉的農耕大業,積累德行,普遍施行仁義,國人都非常愛戴的周世十三世祖,后稷的十二世孫古公亶父寒心至極,決心必須用始祖后稷的農耕取代遊牧,讓天下的人民通過農耕而有飯吃。於是籌劃了周部族取代殷商的「翦商興周」大志。周太父弘揚周部族的農耕傳統,為了翦商興周拯救百姓,親自實施了翦商興周的第一步,由豳遷岐定居到了可直接東渡黃河殲滅殷商於首都的周原大地。

我們村子過去是裡鄉基層政權的所在地,老城牆包圍著村子,剛一出半圓形城牆的老城牆城門,就有一個高1丈,長和寬各約一丈五尺的平臺,祖祖輩輩人們叫東壇。站在東壇上,白天向東能看到全身的法門寺佛塔,向北一望無際,把北山看的一清二楚。夏季晚上大爸爺和村子裡的幾位老人坐在東壇上,一邊抿著茶壺裡的釅茶,一邊手裡握著扇子,講著岐山古周原的歷史。有一天晚上讓娃的爺爺指著益店西北不到5裡地的姜家溝說,小時候大人們流傳姜家溝就是王季他舅家,周太王的次妃太姜的娘家。古代商周語言中,羌就是姜,周人也是廣義的羌人。后稷之後形成了自己的部族後,才給自己冠以「姬」姓,而把周圍其他部族稱為姜姓。

商小乙二十六年,豳地最後一位首領、周部族遷往周原後的第一任首領古公亶父率姬姓氏族二千乘,由豳地循漆水逾梁山來到「至於岐下」的岐山周原,就是現在的北起岐山箭括山陽,南至岐山雍水河。

《詩經·大雅·綿》開篇:「古公亶父,來朝走馬。率西水滸,至於岐下。愛及美女,聿來胥宇。周原膴膴,堇荼如飴。愛始愛謀,愛契我龜,日止日時,築室於茲。乃慰乃止,乃左乃右,乃疆乃理,乃宣乃畝。自西徂東,周愛執事…柞棫拔矣,行道兌矣。」用現在人的語言是:太王古公亶父來,清早出行趕起馬。沿著河岸直向西,來到岐山山腳下。接著娶了姜氏美女,共察山水和住地。周原土地真肥沃,苦菜甜如麥芽糖。開始謀劃和商量,再刻龜甲看卜象。兆示定居好地方,在此修屋造住房。於是在此安家邦。稱這片美麗又肥沃的土地為周原。「作五官有司,民皆歌樂之。」

「愛及美女,聿來胥宇」。周原之地是姜部落的土地,炎帝族姜女太姜是岐山當地平原民族姜部族的長女,在太父落居周原中,古公亶父娶太姜女為次妃,作為本地民族的統治者之女,太姜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周族與姜族聯姻建立聯盟,聯姻周原,結成羌姬聯盟,壯大周的力量。周族進入姜族平原而佔有土地後定居周原,這不僅意味著古公亶父是被承認為周原的佔有者和統治者,而且古公亶父翦商興周的第一步戰略部署得到了順利實現。

聽村裡人說,讓娃家裡祖祖輩輩都是富農,我只知道讓娃的婆就像今天的女明星,特別好看,非常能幹。有一次過年時村裡娶的媳婦是京當鎮岐陽村的,特別漂亮,讓娃爺爺說,那是周太父給三兒子季歷娶了商朝的美麗公主,從那時侯起,周原的女娃子就一個比一個漂亮。三千多年前,商人實行族內婚,嚴密保護著自己高貴血統的純潔性,絕對不會將王室之女嫁給四方蠻夷或戎狄。為了強化周部族血液的智慧性,給周族上層帶來巨大的變化,古公亶父第一次撇開西方大羌族內的通婚,千方百計想方設法和商貴族通婚,給三子季歷娶商朝大奴隸主任姓摯氏的二女兒、娶太任為兒媳,積極吸收商文化,促進周部族社會的發展,壯大周的力量。結果季歷將商天下有三分之二國土歸周族,被商王封為西伯侯,周部落成為商的一個諸侯國。太任這位東方美麗新娘,儼然是從天界下凡的女神一般,給周族上層帶來了巨大變化,後人將太任和她的婆婆太姜、她的兒媳太姒母儀天下的美德稱為先周「王室三母」。作為母親的太任,以我國歷史上第一位胎教聖母,全面的影響了周族頂層的下一代,果然出生的兒子姬昌,從小時候就絕頂聰明,知書達理,不同於常人,相貌奇偉頗有王者風範,深得古公寵愛,太父喜在心裡,非常高興,認為姬昌不同於常人。太父就經常說:「我們周部族以後要興旺起來,恐怕就在(姬)昌身上吧」。結果姬昌繼位後施行德治,商天下又有三分之二人民歸附周部族,姬昌長大後又娶東方商朝美麗新娘太姒,生子姬考和次子武王姬發,三子姬旦周公等歷史偉人,一舉壯大了周人的智慧,這是周朝擁有八百年江山的基礎。這就是周太父給兒子和商貴族通婚,積極吸收商文化的結果。

有一年,村子裡為蓋房的地界相鄰兩家親兄弟發生了爭執,讓娃爺爺又在東壇上講起了一個「讓」的故事。為了完成翦商興周的雄心大業,古公亶父認為,要徹底消滅殷商,志在必得的周族還要對殷商形成一個包圍圈,防止作戰時殷商東逃南竄。聰明的周太父看中了位於殷商之東南部的太湖之地古吳。周族兵分兩地圍殲殷商於中心,在周太父胸中已經成了推翻殷商的戰略部署。

古公亶父有三個兒子,長子是泰伯,次子是仲雍,三子是季歷。周太父翦商興周佔領古吳之地和西周形成對位居中心的殷商實施戰略包圍圈的重擔,長子泰伯和次子仲雍決心承擔。

為成全父親的心願,多次私下提前推讓周部族首領位子於三弟季歷,季歷多次不接受。泰伯和二季仲雍趁父親生病之時,託詞去山中採藥,離開家庭奔100多公裡外的陝西寶雞縣和隴縣交界的新街鎮的吳山隱居。當時吳山的遊牧生活,使得泰伯狩獵驅趕動物時口中發出「嗚--」,而被吳山人諧音稱為「吳」族,取姓為吳。泰伯到達吳山後,其父周太王去世,臨終時留下遺言,他死後王位由泰伯繼承。泰伯與仲雍奔喪回到西岐,季歷拿出父親讓泰伯繼位的遺囑,季歷和眾臣求泰伯繼位,泰伯堅決不從。由於他見多次避讓都不行,便只好料理完喪事後直接遠奔江南吳地古吳,並按照當地人習俗,紋身斷髮,以表決心,於是季歷繼承了周部族首領的位子。

季歷繼位後的1193年被心存奸心的商王太丁殺害。泰伯復返岐周奔喪,季歷的兒子姬昌和群臣再次要他接位,他依然不從,辦完喪事立馬回到吳地,周部族首領和西伯侯位子由侄子姬昌繼承,姬昌以德和仁治理天下,商天下又有三分之二人民歸周族,他天下訪賢得姜太公,三子召公、四子周公輔政,次子武王在牧野之戰中一舉滅商建立了周王朝。

讓娃爺爺說,後來的實踐證明,在決定周朝和商朝生死命運的牧野之戰中,由於殷商的主要兵力侯攸在古吳之地的東方作戰,兵力的分散使殷商朝內戰鬥力嚴重不足,武王姬發藉機輕而易舉地贏得了這場戰役的勝利,建立了曾祖父古公亶父「翦商興周」的周王朝,實現了大祖父泰伯、二祖父仲雍奔吳要完成周太父宏大戰略意圖的志向。

泰伯和二弟仲雍來到了南方太湖流域古吳之地,和當地人打成一片,並教授當地人種植莊稼,發展經濟,在泰伯兄弟的帶領下,梅裡這一帶「數年之間,民人殷富」。泰伯紋身斷髮、不當周君王的舉動,感動了當地土著族,荊蠻人紛紛投靠泰伯,擁戴他為首領,尊立他為吳太伯(太湖人之伯),泰伯在古吳所開創的至德吳文化成為中華文明璀璨長河中的重要文化。

讓娃的爺爺是一個80多歲的老頭子,誰家分家說事,都離不開他,由於在他們兄弟五人中,排名老大,家裡地裡的活,都是他領著老二、老三、老四和老五幹的,村裡人說,他父親娶了兩個老婆,他是大婆娘生的,其餘四個兄弟都是二婆娘生的,他是家裡的當家人。讓娃給我說當家人就是家長。讓娃還說,他爺爺當家是源於古代的嫡長子繼承制。商代實行的父死子繼兄終弟及和長子繼承制,商朝末期開始實行嫡長子繼承制。

父死子繼,兄終弟及,父親死後,王位由哥哥繼承,哥哥死後,就要傳給弟弟繼承,傳遞按年齡長幼依次繼承。

夏商兩代是中國王權的初創時代,夏王和商王僅僅是名義上的共主,整個華夏世界的政治格局是各自獨立、各自為政的方國體制。其中宗法制是關於宗族內部人與人關係的準則的統稱,包括姓氏與取名取字制度、建宗與別宗制度、婚姻制度、宗廟制度、繼承制度等,從不同角度規範宗族內部成員的權利和義務。長妻所生為嫡,其餘妻所生為庶。嫡長子繼承父親的爵位,代代相傳大宗;餘子受封建新宗為小宗,在本宗內又是大宗。

宗法制的核心內容是嫡長子繼承制。簡單地說,就是嫡長子繼承父親的宗主地位,庶子分封。天子、諸侯、卿大夫的法定繼承人,首先是嫡子中的長子,庶子即使比嫡子年長,也不能作為繼承者,即「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前者針對嫡子而言,後者則是針對眾子而言的。這就是所謂的嫡長子繼承制。

農耕部落首領古公亶父和正妃大漠蒙古部落首領郡主德姬所生的長子泰伯,應該是周部族的法定傳承人。於是,在泰伯主動奔吳讓賢后,太父逝前首先想到的就是自己逝後必須由嫡長子泰伯繼位,並要將嫡長子繼承制在周族鞏固傳承下來。正是有了太父的這一遺囑,嫡長子繼承制在西周開國天子武王姬發繼位後就一直傳承了下來,從而保證了周朝的八百年江山的代代相傳。周原大地上的老人們說,古公亶父是嫡長子繼承制文化的追隨者。

讓娃的爺爺活到89歲的那一年,好好地卻突然要分家,家裡兩個老院子,八孔窯洞,十二間廈房,兄弟五人坐在一起,吃過「散鍋飯」後,讓娃爺爺給他和兒子只要了東邊院子的兩孔窯洞,其餘都分給了四個弟弟。讓娃說他的爺爺在分家的前一天晚上給他爸就說,我們家的家風就是要有德,還要有讓,連讓娃都給我講周太王「讓」的的故事。《史記·周本紀》記載,古公在遷居周原後,繼續施行仁義,民「亦多歸之」。又「營築城郭室屋」、「作五官有司」,民「皆歌樂之,頌其德」。周太王古公亶父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施行「仁政」的歷史偉人,他不忍心用民眾的戰死,來換取自己的君主地位和統治。豳地旁邊的戎狄薰育族經常來侵略周部族,要奪取財物,古公亶父就主動送給他們。後來又來侵撓,要奪取土地和人口,人民很憤怒,拿起刀槍要奮起反擊。古公亶父勸解他們說:「民眾擁立君主,是想讓他給大家謀利益,現在戎狄族前來侵犯我們,目的是為了奪取我們的土地和民眾。民眾跟著我這個首領或跟著他們的首領,同樣都是生活,有什麼區別呢?如果民眾為了我的緣故去打仗,犧牲民眾的父子兄弟,卻讓我做你們的君主,我實在不忍心幹這樣的事情」。於是,古公亶父帶領著族人離開豳地,度過添水、沮水,翻越梁山,一直遷徙到岐山之下膴膴周原。幽地的人扶老攜幼,跟著亶父來到了岐下,附近邦國聞聽此事,認為古公仁厚,紛紛歸附。在泰伯三讓天下的第一讓中,泰伯仲雍藉故出走吳山後,父親古公亶父派人尋找,因未找見而喪命於秦嶺太白山,同泰伯仲雍一道,將三人座位太白山山上山下泰伯廟。

文化大革命中,出現了「領袖」二字後,讓娃的爺爺就在東壇上又說啦,古公亶父是我們古岐周之地上的英明領袖,他在岐周創建了千年不可磨滅的精神家園。古公亶父,由豳遷岐時攜帶長子泰伯、次子仲雍來岐山。泰伯仲雍年輕時是在岐山古周原之地上,在父親的教誨下生長的,泰伯是由岐山遷居古吳,成為吳國第一代君主、吳文化的始祖、孔子稱讚的「泰伯至德無及」,泰伯至德文化思想是在陝西省岐山縣古岐周之地上孕育的,周吳良好的家風也起源於古公亶父經營的古老的「泰伯故裡」岐周--今天的陝西省岐山縣。

岐山是華夏文明的重要源頭,從「太陽之神」炎帝岐山神龍山生息到黃帝太醫岐伯嘗百草;從周太王古公亶父「至於岐下」建立周原到泰伯仲雍三讓天下;從周文王羑裡演《易》到周公制禮作樂、隆禮重儀;從鳳鳴岡鳳凰鳴岐到西域龜茲高僧佛教大師鳩摩羅什崛山譯經;從諸葛亮褒斜棧道六出祁山到五丈秋風,岐山自古就是耕耘桑田、啟迪文明的肇始之地。「鳳鳴岐山」「泰伯三讓天下」「先周三母母儀天下」「太任胎教」「畫地為牢」「道不拾遺、夜不閉戶」「建敬老堂」「孝母得金」「甘棠遺愛」「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等膾炙人口的歷史典故就發生在這裡。周文化積澱而成的禮儀道德、民風民俗和民間文化藝術,孕育出的岐山臊子麵、岐山掛麵、岐山擀麵皮、岐山酥餃、岐山鍋盔、岐山農家醋馳名省內外,岐山轉鼓、岐山剪紙、岐山刺繡、岐山曲子、岐山皮影深受國人喜愛。

一九七零年農曆三月十二那天,讓娃的爺爺在89歲時去世了。我記得那天讓娃哭的很傷心,簡直就成了一個淚人兒。不知咋的,我也一直站在讓娃旁邊不肯離開,也不知道怎樣安慰讓娃,腦子裡懵懵懂懂的,只記下了讓娃爺爺在東壇上過去說過的一句話:古周原岐山之地上的先人中,有一位英明領袖叫古公亶父,他的子孫們派生出的姓氏目前有百個,海內外的華夏兒女中今天有幾億後生,他們的根在岐山。

【作者簡介】徐丹,女,岐山縣中醫院退休職工,古周原益店人。論文《略談繼承和發揚「三讓」家風》入選到了由中國文化出版社出版、浙江省吳文化研究會、浙江省吳文化高峰論壇組委會編籑的《浙江省吳文化高峰論壇論文集粹》。


……

 


友情提示】天下吳氏網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堅持客觀真實報導,堅持不站隊,保持正確的主觀立場,以弘揚至德精神!傳播吳文化為主旋律!只要你姓吳,只要你是正能量的來稿,我們都歡迎!

相約天下吳氏網》主題歌 

作詞∶吳蜀豐 

作曲演唱∶吳仕長

吳氏文化正能量,

至德精神在弘揚。

開拓進取創輝煌,

譜寫時代新篇章。

三讓高風孔聖贊,

第一世家史記傳。

天上有口遍天下,

家風傳承樹典範。

我是吳氏好兒郎,

仁愛謙讓傳萬代。

相約天下吳氏網,

因為有你更精彩!

來稿要求圖文分開打包,〔因人力有限不接受微信圖文供稿〕

投稿公共郵箱:txws4006935168@163.com

聯繫人吳蜀豐 電話: 18883313913 

傳承吳文化 有你更精彩

分享轉發 也是傳遞正能量

遼寧吳氏文化發展公司三周年迎來八方宗親

遼寧吳氏宗親聯誼會組團考察瀋撫新區

泰伯基金會致遼寧吳氏宗親聯誼會賀信

《詩經》中的文王之父——王季

曹氏廣東建安文化促進會獎勵優秀大學生

淺談吳氏宗親社團建設與管理

第二屆《夫差論壇》論文徵集活動通知

吳泰伯無後人?閻氏就是泰伯公之後裔

至德企業文化發展中心組團赴溫州調研

海南屯昌吳氏基金會崇文興教尚德育賢樹典範

解讀中國古代八大姓起源

海口翰香書院為24名高考學子發放獎學金

海南萬寧市和樂鎮西坡村八萬元圓夢助學

黔皖二地吳氏宗親七月半祭祀天地間

岐山宮裡村 周文王他娘住過的地方

無錫市吳文化研究會賀信

遼寧瀋撫新區中外企業家項目對接會即將開幕

無錫吳文化研究會組團參加九華山吳村祠堂大典

福建省安溪縣304名吳氏高考學子獲助學獎

聖地岐山歌

至德企業文化發展中心吳錫偉上猶調研扶貧

中國報導走進人文典範安徽至德傳統文化研究院

貴州老吳臺走進花溪開展助力脫貧攻堅活動

重慶百家姓文委會弘揚傳統文化樹典範

百度一下吳家名人 肯定會有你我他

中國名家名作十支筆評選吳風平教授獲殊榮

論西周政治家周召公姬奭的歷史文化定位

從大山裡走出的中華名醫吳風平-央視專訪

天下吳氏網重慶吳氏文化發展促進會賀信

廣東珠三角吳氏宗親會致馬來西亞吳氏宗親會

周文化專家鄭鼎文解讀元朝國號來源《周易》

陝西漢陰吳氏宗親組團赴湖南長沙尋根問祖

世界至德總會主席吳希民慰問受傷宗親吳蘭堅

民建遼寧省委常委吳熙雨禮訪重慶吳氏文促會

中國傳統山水畫程式化構圖探尋之風水觀念

吳熙雨 聆聽春天的故事

廣西第一灣出席東蘭縣政府項目推進座談會

福建安溪吳氏宗親組團畢節考察交流學習

鳳鳴廣場 呈祥兆瑞之地

責任編輯:吳蜀豐

相關焦點

  • 扶風遠古始祖——古公亶父
    加我微信:g15389323000◎圖為周太王陵,周人先祖古公亶父的陵寢。  延伸閱讀:扶風千年風雲簡史:從后稷教稼到中華民國我們曾經緬懷、歌頌過扶風遠古始祖——姜嫄聖母和后稷,也懷念、歌頌過周臣召公,漢將馬援……其實,還有一位重要的始祖,他就是古公亶父。
  • 華夏史溯源之古公亶父
    居岐之陽,實始翦商。」遷周部落於岐山之陽的周原和開始翦商的事業,是公亶父兩項最大的功績。公亶父,姬姓,名亶(dǎn),又稱周太王,豳人。公亶父,古代周部落首領,為后稷第十二代孫,周文王的祖父。公亶父是使周部落興盛的一位重要人物,後武王有天下,追尊古公為周太王,太吳姓族譜中,尊古公為先祖。
  • 周人祖先不窋、公劉、古公亶父簡史
    周朝人的祖先是后稷,后稷的兒子是不窋(zhú 或kū),不窋的孫子是公劉,公劉的九世孫是古公亶父。《詩經》見證了不窋、公劉和古公亶父開國的艱難歷史。一、不窋時代不窋是后稷的兒子,當時已經是夏朝了。彬縣也稱為古豳州,但是仍然沒有脫離開戎狄,與戎狄相鄰而居。公劉時代,基本上處於半農半牧狀態,馴化出了家豬。《詩經·公劉》記述了公劉帶領族人發展農業生產的史實。公劉以後的子孫八代都居住在豳州,與戎狄之間摩擦不斷。三、古公亶父時代古公亶父是公劉的第九世孫。古公亶父的時候,部落的生活條件仍然是十分艱苦。
  • 周人為什麼由邠遷岐?古公亶父在什麼情況下建立了周?
    《史記●周本紀》把周人由那遷岐的情況作了概括,說:「公叔祖類卒,子古公壹父立,古公壹父復修后稷、公劉之業,積德行義,國人皆戴之。薰育戎狄攻之,欲得財物,予之。已復攻,欲得地與民。民皆怒,欲戰。古公曰:『有民立君,將以利之,今戎狄所為攻戰,以吾地與民,民之在我,與其在彼,何異?
  • 古代周族的開國英雄 ——公劉和古公亶父
    公劉之後九傳到古公亶(dǎn)父。他繼位時,北方的遊牧部族常來侵擾,特別是獫狁,對周人威脅很大。周人十分憤怒,要和獫狁決一死戰。古公亶父說:「你們為了我而與敵人交戰,殺人父老兄弟,我不忍心這樣。」於是率眾離開豳地,沿莫水(即今陝西乾縣西漠西河、大北溝、漠峪河)南下,涉杜水(今陝西渭河支流漆水河),又溯雍水(源出陝西鳳翔縣西北)西行,長途跋涉,來到岐山腳下的周原。
  • 仁義傳千古 孝道興家邦 ---古公亶父傳奇
    在周祖大殿門前廣場,管理局領導在「周代世系圖碑」前向他們介紹了大周王朝的奠基人和締造先驅,一位使周邦興盛的關鍵人物,歷史上著名的賢王—古公亶父。我有幸能夠身臨其境,臨聽和傳頌其偉大德業功績,一位遠古人文領袖緩緩向我們走來。古公亶父,姬姓,陝西旬邑人,他是軒轅黃帝35代孫,周祖后稷32代孫。
  • 古代的西岐和朝歌是當今的什麼地方?
    這裡我們就來看看朝歌和西岐這兩個商周時期著名的政治中心到底在現在的什麼地方。相對來說,西岐還是比較好判斷的,它位於現在的陝西省岐山縣,並沒有什麼異議。周人與西岐扯上關係始於古公亶父時期。當時戎狄部落經常攻打周部落,而古公亶父不願意和戎狄對上,因此古公帶著周部落中的親近重要之人離開了居住的地方,而遷到了岐山腳下,這裡就是著名的西岐,《史記·周本紀》記載:「(古公)乃與私屬遂去豳,度漆、沮,逾梁山,止於岐下。」而《詩經·大雅·綿》詳細記載了古公在西岐帶領周人建造宮室房屋的過程。
  • 陸春祥:【名家】從西岐出發
    他是周文王的爺爺,正是古公亶父的英明決策,率領族人在岐山定居,並選擇了姬昌繼位,才使周朝有了八百年的基業。周朝起初的一百餘年裡,岐山就是中國的名山,西岐,是周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周族由一個地方性部落逐步上升到統治全國的天子地位。我去京當鎮的宮裡村。為什麼叫宮裡?這裡就是周朝的宮殿邊上嘛,王宮邊上的村莊。宮裡人笑著介紹:我們這裡是周文王的出生地,這是中國胎教開始最早的地方。是的。
  • 慶陽:古為陝西名邑、今為隴上名花
    三皇五帝時代就是黃帝、岐伯生活、活動的核心區域。以農耕生產為代表的周文化,是周祖不窋失去夏朝農官的身份後率族人來到慶陽,以慶陽古城的獨特地形為依靠,取得農耕生產的基本條件,歷經三代建立最早的「周舊邦國」,是周道肇興的地方。具體聯繫頗多,不再贅述。另外,現在的慶陽與平涼習稱隴東,從地理位置上講它們確在隴山之東,但隴山之東也有遠近之分。隸屬於陝西省寶雞市的隴縣,古稱隴州、隴東。
  • 古法熅灸傳承譜系
    古法熅灸源宗佛門密修法[三脈七輪]及傳統中醫經典《黃帝內經》等
  • 方舟生存進化古神翼龍怎麼抓 古神翼龍馴服方法
    在我抓到第一隻古神之前,這兩個東西雷打不動在我的快捷欄裡。隨時準備著。 在天上的古神翼龍你基本就可以看看然後跟她說聲拜拜了。 我跟蹤了無數隻飛在天上的古神,基本就不會下來。感覺它永遠不用吃東西沒耐力。野生的古神和風神一直都是這麼傳奇。 所以,我們的目標必須是,那些降落在地上休息的古神。 古神很好分辨,翅膀呼啦啦賊大,走路起來十分傲嬌。
  • 古有西周姜太公 今有西岐太公醋——東西方醋文化和西岐太公醋莊大...
    西岐太公醋:西周醋的傳承者開發者 古有西周姜太公,今有西岐太公醋。說的就是企業家潘增岐創辦的陝西西岐太公醋莊有限責任公司。西岐太公醋莊位於周原聖地陝西省岐山縣。西岐太公醋全部是以純糧釀造,主要有高粱、小麥、大米、大麥、碗豆等。
  • 克蘇魯神話中的古神
    上一篇裡介紹了巴斯特,她是古神的一員,在這之前,我也介紹過古神諾登斯。古神也是克蘇魯神話體系的一部分,但對於古神的具體描述大多是後來的作品,資料相對較少,所以,本篇只會介紹一些資料相對較多的古神以及與它們相關的一些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