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則成語來形容蘇軾再合適不過了,那就是「樹大招風」!給人一種感覺就是整個大宋朝都在被東坡吸引法則所牽引。
其中,王弗、王潤之一對堂姐妹對他生死相隨,侍妾朝雲對他相伴一生,還有更多歷史上沒有記下名字的佳人美眷,都曾在蘇軾身邊衣袖飄飄,對蘇軾的詩詞迷戀到不能自拔!
如果說蘇軾是偏偏少年,自來招花引蝶也算常理,可是已經年過半百,兩鬢斑白,已經60歲高齡的他,身邊卻追隨者一大批粉黛佳人,著實讓人心生羨慕。
「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可以看出蘇軾始終保持初心不變,這也引發了一場悽美的黃昏之戀,還流傳下一首為世人所傳唱的流行金曲!
「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一句詩詞,蘇東坡就概括了自己的一生。
在公元1093年,蘇軾被貶惠州,在宋朝的時候,惠州屬於一個比較荒涼的地區。在惠州待了4年,蘇軾用詩詞把當地的風俗人物都進行了歌詠,在這4年時間裡他寫下了160多個作品!其中最經典的一首應該是為一位16歲少女所寫的悼亡之作了!
用現代的說法,這就是一個忠實的女粉追星的故事,故事是這樣的,在蘇軾來到惠州之後,受到很多詩詞粉絲的追捧,其中還有一位16歲的少女,在當時的年代,女子羞澀,難以在人前直說,於是只能偷偷的跑到蘇軾的住處,躲在窗外偷聽蘇軾吟詩。這個姑娘性格倔強,發誓永不嫁人,一定要陪在蘇軾的身邊。
公元1097年,蘇軾被調到了儋州,這便是「過海」之意,少女知道後,心生絕望,於是就殉情而死。等蘇軾回到惠州知道了這個事情後,情不自禁落下眼淚,並寫下一首詞《卜算子》作為紀念!
《宋十名家詞》有記載:「惠州有溫都監女,頗有色。年十六,不肯嫁人。聞坡至,甚喜。每夜聞坡諷詠,則徘徊窗下,坡覺而推窗,則其女逾牆而去。坡從而物色之曰:「當呼王郎,與之子為姻。未幾,而坡過海,女遂卒,葬於沙灘側。坡回惠,為賦此詞。」
除此之外還有一種說法,說這首詞是蘇軾在黃州所作,理由是蘇軾的《遊定惠院記》一文,在其中並無《卜算子》之內容,所以暫時以《宋十名家詞》中記載的為準!
蘇軾的這首詞寫出了絕塵去俗的感覺,被稱為「不食人間煙火」!就連黃庭堅(黃庭堅,字魯直,號山谷道人、涪翁)都讚嘆道:「語意高妙,似非吃煙火食人語,非胸中有萬卷書,筆下無一點塵俗氣,孰能至此!」
《卜算子》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前半篇詞寫出人無眠踱步,卻看到了孤鴻的姿態,後半篇寫孤鴻無所歸去,道出的滿是人的寂寞孤獨。
詞中蘇軾把少女比作孤鴻,她本可撿一枝暖枝以作棲息,去追求她本應該擁有的幸福生活,可是她卻偏偏墜落沙洲。
《宋十名家詞》所寫的「葬於沙灘側」。其實蘇軾所寫的孤鴻同時也指的是自己,年華虛度,白髮滿頭,身心疲憊的他本可以低頭,與世俗和好,榮華一生。
但是他是蘇軾,只是一隻孤鴻,靠撿寒枝棲息的鴻,自己寧願守護著這一片寂寞寒冷的沙洲,也不願意做違背內心。
在種情景下,對於死亡蘇軾已經坦然,只是為這一幕年輕的凋零而心傷!
正如黃庭堅所言:「孰能至此!」唯有東坡。堪稱為千古絕唱,雖然故事還有待歷史考證,但我們確實看到了那一隻孤鴻,記下它驚起回頭的樣子。
讀《蘇軾詞傳》,可以讓我們讀到他豁達的人生觀,他的人生道出了人間百態,通過他的詩詞我們可以認識一個不一樣的蘇軾,讓我們對生活充滿希望,發現生活中美,我們也會想蘇軾一樣活得更加的輕鬆。
不管是蘇軾的詞,還是其他古人的詞都能給我們帶來一種超凡脫俗的感覺。很多都是他們不如意,失落之時所作,也是對自己處於人生低潮時的一種感情的抒發!
現在的社會節奏如此之快,沒有一片土地是能讓人安靜的,能讓自己的心徹底地放鬆一下。那就不如讀一讀古人的詩詞,陶冶一下自己的情操,讓自己獲得古人的人生智慧。讓自己的情愫也有一個地方可以抒發!
今天小編要推薦的這套書,除了《納蘭容若詞傳》,還有《李清照詞傳》、《蘇軾詞傳》、《李煜詞傳》、《倉央嘉措詩傳》、《辛棄疾詞傳》,全套一共有6本。
6本詞傳,更是6位作者的傳奇一生,讀他們的詩詞,去了解他們的故事,去感悟他們的愛而不得,他們的壯志難酬,他們面對生活的態度,他們對人生的思考等等。
這是一套包裝十分精美,紙質優良,適合每一個年齡段的人閱讀的書籍,成人閱讀後可以領悟出人生的各種道理,增長知識;小孩閱讀,可以讓孩子從小了解中國歷史,還能提高孩子的閱讀能力。
點擊下方商品卡,即可購買包郵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