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廣分治兩千年,本為一體的兩廣與越南是如何分離的?

2021-01-19 國史拾遺

中國的很多地理區域都可以用一個字來簡稱,比如蘇南浙北一帶可稱為「吳」,北京一帶可以稱為「幽」或「燕」,四川稱為「蜀」等。出現這種現象是因為中國最開始的地名通常是單字地名,雖然後來漸漸演化成雙字地名(舉個例子:「徐州」本來「徐」屬於單字地名,「州」是一種建制通稱;但後來變成「徐州市」,「徐州」成了雙字地名,而「市」成了建制通稱),但用單字古稱來稱呼地域的習慣仍然殘留於漢語之中。

那麼,如果稱呼嶺南地區,用哪個字來稱呼呢?沒有任何爭議,就是「廣」,現在「廣東」和「廣西」兩個省名都帶「廣」字,嶺南第一大都會名稱為「廣州」,但在歷史上,最早稱呼這一地域是另一個字:交!

東漢交州刺史部

交,目前現在這個字已經不作為任何地方的稱呼,不過這實際是後世政治原因導致的。但在古代,用這個字來表示某個地區是慣例。在現在中國中學生學的一些古代文章中,我們能看到這一些現象。

「雜彩三百匹,交廣市鮭珍」——《孔雀東南飛》

這其中,交與廣是並稱的,似乎形容的是同一片地方,那麼為何嶺南會出現這種「一地兩稱」的特殊現象呢,「交」與「廣」哪個又才是嶺南地區的「正統」通稱呢?

如果從歷史上來說,「交」比「廣」出現的要早好幾百年。

嶺南一帶,原本並不是中原民族的控制區域,生活在此地的是土著部族,中原漢人稱呼其為「百越」,其中「越」又通「粵」,即現在廣東省簡稱的由來。秦朝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後,南徵北戰開疆拓土,打下百越之地後,設置了三個郡:南海、桂林、象。這是嶺南地區首次被納入版圖。

此時,無論是「交」還是「廣」的稱呼都沒有出現。

秦末漢初天下大亂後,嶺南地方官員趙佗趁機自立為王,建立「南越國」,南越國繼續南徵,將疆域延伸到了今天屬於越南北部的紅河平原地區,擊敗當地酋長安陽王后,趙佗設置了兩個新的建制:交趾郡、九真郡!

「令二使典主交趾、九真二郡人」——《三家注史記》

從此開始,「交」這個地名出現了,「交」實際是「交趾」的簡稱。那「交趾」到底為何意?其實如果就「交趾」這個詞來說,其出現的遠比作為地名要早。早在戰國時期的著作《墨子》中就有「古者堯治天下,南撫交趾,北降幽都,東西之日所出入,莫不賓服」之句,《禮·王制》也曰:南方曰蠻,雕題交趾。

對於中原人來說,南方各地原住民一開始都是「蠻族」

後世的學者對於「交趾」一詞的本意也鬧出不少誤解,唐代杜佑在《通典》認為這是因為當時紅河平原的人「大趾開闊,並立相交」所以稱為「交趾」,這顯然不對,當地人的腳沒這麼奇怪。實際上「交趾」原本是上古漢人形容南方分布在湘粵一帶越人部族生活習慣的形容,「雕題交趾」中「雕題」就是在額頭上紋身。而對於「交趾」,歷代註疏家的理解也都一致:側臥時大腿後彎,雙腳交於身後。

「交趾」本是古代北方中原人在古籍中描述「南蠻」民族風俗的詞。即使中原人用「交趾」形容地方,一開始也是泛指整個中原以來地區,但趙佗設置「交趾郡」後,這裡成為正式的建制名了。

南越國一直延續到漢武帝時期才被漢朝滅亡,漢武帝滅南越國後繼續南徵到越南中部,此外還派水軍控制了海南島,重整嶺南建制,分為九個郡:南海、蒼梧、鬱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珠崖、儋耳。

這其中,「珠崖、儋耳」在現在的海南島,「交趾、九真、日南」三郡位於今天的越南北部,而「南海、蒼梧、鬱林、合浦」四郡則位於兩廣。

同時,「廣」的地名也正式出現,「廣」實際來自於漢武帝的聖旨,漢武帝滅南越國後對於如何控制其故地做出指示:初開粵地,宜廣布恩信。意思是希望地方官員以懷柔政策控制此地。當時除郡縣外,漢武帝還設置了更上一層的監察區,即「刺史部」,除京師附近三輔、三河及弘農七郡外,將全國一百零幾個郡國分為豫州、兗州、青州、徐州、冀州、幽州、并州、涼州、益州、荊州、揚州與交趾、朔方十三刺史部。

嶺南一帶當時屬於「交趾刺史部」,而同時,地方官員在收到漢武帝「廣布恩信」的旨意後,將刺史部所在地定名為「廣信縣」(蒼梧郡郡治,離水與鬱水的交匯處,今廣西梧州或廣東封開一帶)。

大家是不是有一個疑問:交趾刺史部,統治中心在蒼梧郡的廣信,首郡應該是蒼梧郡,那應該叫「蒼梧刺史部」更合適,怎麼會叫「交趾刺史部」呢?

這實際是「歷史遺留問題」,因為交趾刺史部剛剛成立的時候,刺史部所在地並不在蒼梧郡的廣信縣,而臨時設立在交趾郡的郡治贏婁縣 (今越南河內市西北)。西漢時刺史不常置,且無固定治所,但交趾除外,後來遷到廣信了。

「交州治贏婁縣,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移治蒼梧廣信縣」——西晉王範《交廣春秋》

那另一個疑問就出現了:交趾郡是在現在的越南啊,為何漢代一開始會把刺史部放在越南呢?難道當時整個嶺南之地其重心是在邊緣的越南嗎?這一帶的核心應該是在珠江三角洲才對吧。

這就是問題的關鍵所在了,也許在大家的印象中,最偏遠的地方經濟往往最落後,不過對於嶺南地區而言並不如此,《漢書地理志》記載了各郡人口,交趾刺史部七郡(位於海南島的珠崖、儋耳兩郡後因當地頻繁出現土著反抗而被放棄)人口如下:

交趾刺史部各郡人口

從上表可以看到,交趾郡人口奇多,加上九真、日南兩郡,現今位於越南地帶的3個郡人口竟佔到全部人口的一大半!

封建時代,人口多少基本可以反映繁華程度,交趾為何如此繁華呢?這和其優越的地理環境有關,紅河平原地處熱帶,十分適合農業開發。所以交趾地區長期以來屬於嶺南經濟中心,除紅河平原外,嶺南地區另一個經濟中心則是以如今廣州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這也是舊南越國的核心地區,不過其實力遠遠遜色於交趾。

漢朝人口密度,交趾是南方人口最密集的地區

交趾刺史部是西漢最邊緣的一個監察區,《漢書·地理志》顏師古註:「漢既定南越之地,置交趾刺史,別於諸州,令交趾刺史持節治蒼梧。」,這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說交趾刺史和其它諸州(刺史部的俗稱)刺史不一樣,是常駐蒼梧(廣信)的,有一定行政區的意味,這是為了加強對嶺南統治的需要。

但是,既然交趾刺史部中經濟最發達的地方是交趾,其次是珠江三角洲,為何刺史部所在地即不選擇交趾地區,也不選擇珠江三角洲,卻會遷徙到的蒼梧的廣信縣呢?這完全是政治需要:廣信是嶺南重要的交通樞紐,是嶺南與中原地區的聯絡中心,其「居百粵五嶺之中,連九嶷七澤之勝。北接湖湘,而為唇齒之邦,下通番禺,而有咽喉之勢。」,位於嶺南地區的腹心位置。不過,永和年間(公元136-141年)因交趾南部三郡動亂頻繁,一度將治所再遷至交趾郡龍編縣(今越南河內東)。

《漢書·地理志》與《後漢書·郡國志》記載的兩漢嶺南各郡人口變化情況,可以看到蒼梧郡人口增長最快,這與其出於政治中心的地位有很大關係。

西漢設置的十三刺史部中,交趾和朔方還有一個特殊的地方就是其不稱州,這是因其「非《禹貢》九州之域,又非《周禮》職方之限」,所以不稱州,這兩個漢帝國最南和最北的刺史部只稱「交趾」和「朔方」,此時「交趾」一般不能簡稱為「交」。

東漢末年,刺史部改為州,建安八年(公元203年)交趾刺史部改交州,此時「交」才是整個嶺南地區的通稱。然而之後嶺南地區卻發生一件影響極為深遠的事情:交廣分治!

大家知道,東漢時期軍閥混戰,之後演變成了三國的局面,那麼「交州」是屬於哪一方呢?交州很特殊,大家想想《三國演義》吧,東漢十三州中十二個都有出場,但大家能想到有關「交州」的劇情嗎?想不到吧,因為交州在這亂世是世外桃源一樣的存在,這不得不說一個人:士燮。

士燮,東漢末年出生於交州廣信,他是官宦子弟,父親士賜曾於漢桓帝時期出任日南太守一職。公元187年,士燮被漢朝任命為交趾太守。東漢亂局中,士燮也成為割據嶺南的軍閥,士氏的親族多出任交州的要職,如士燮的三個弟弟士壹、士、士武,分別擔任合浦太守、九真太守和南海太守。交州遠離中原,基本不受戰亂波及,士燮「體器寬厚,謙虛下士」,使「中國(指中原)士人往依避難者以百數」。

從士燮的發家也能看出交趾的實力強大,士燮是蒼梧人,但其權力根基卻是在交趾,其以一郡之地席捲交州。建安八年(公元203年),因「張津為刺史,士燮為交趾太守,共表立為州,乃拜津為交州牧」,至此交趾刺史部始稱交州。

註:從趙佗到士燮可以看出,嶺南當時是十分適合割據的

在士燮的治理下,交州是相對平穩的,但交州到底歸屬誰呢?名義上其是東吳地盤,建安十五年(210年),孫權遣步騭為交州刺史。但士燮仍然是交趾土皇帝,其和兄弟一起臣服孫權,將兒子收至東吳為人質,並每年貢獻當地寶物以維持其政權。直至孫吳黃武五年(226年),士燮在郡四十餘載,年九十卒。

對於孫權來說,士燮的死無疑是一個好消息,這意味著他能把交州控制的更牢固,為削弱士氏家族在交州的勢力,孫權決定將交州一分為二:

「權以交趾懸遠, 乃分合浦以北為廣州,呂岱為刺史;交趾以南為交州, 戴良為刺史。」——《三國志》

交廣分治

當然,士家殘餘勢力猛烈反抗,士燮之子士徽自署交趾太守,發兵拒之,但被誅除。

按照孫權的分法,廣州管理南海、蒼梧、鬱林、合浦四郡,基本是現在的兩廣之地;而交州轄交趾、九真、日南三郡,基本是現在的越南。

雖然孫權的目的是分權,但這種分法實際是很合理的,大家可以看下圖。

此圖將東漢末年已經開發的區域標了出來,大家看交州地區明顯能發現中間有一個斷層,廣東地區大部分已經開發,越南地區也已經得到開發,但中間的廣西則還是荒地。所以交州實際是有兩個重心的,現在將其分治也符合地緣規則。

所以,之後的歷史出現一種「不可逆」的現象,本來因為士家勢力被剷除,孫權認為再分廣州已經沒有必要,所以分治計劃取消(於是除廣州, 復為交州如故——《三國志》),交州分而又合。

但30年之後,交廣再度分治。

永安六年(263年)五月,交趾、九真、日南這南交州三郡再度爆發反亂,交趾郡吏呂興殺太守而反,並遣使至魏請求內附。剛剛滅蜀的魏國很快進行了回應,而吳國也迅速平叛,而且東吳再次作出了「復分交州置廣州」的決定,以割斷叛亂的交阯、九真、日南三郡與合浦等海東諸郡的聯繫,防止叛亂蔓延而無法收拾。雖然吳一度收復交州, 但最終晉滅亡了東吳 (280年),而交廣並立的局面也固定了下來。

五代十國時期,交趾成功從南漢獨立

自此,「廣」成為兩廣地區的通稱,而「交」則單指交趾地方了。

然而,交州和廣州分離後卻走向了不同的發展道路,廣州地區與內地的聯繫越來越緊密;但交州由於地處偏遠,漸漸出現了分離主義傾向,而且由於沒有廣州節制,交州的分離卻愈演愈烈。到五代十國亂世,交州擊敗南漢後分離出去,後形成了今天的越南。

不過,交州被中國統治1000年,至唐朝已經徹底漢化,所以本地人當時基本都認為自己為漢人,和漢人屬於同一民族,並沒有「越族」的說法,其趁著唐末亂世割據自立但並不否認自身是「中國政權」,其認為自己屬於中國內部的割據政權而不是外國。然後後期由於宋元不爭氣沒有打下越南,而越南本身又沒有實力統一中國,這才漸漸形成「漢越分離」的局面。

於是,用「交」字來稱呼此地的習慣仍然殘留很久,越南地區有些少數民族至今仍然習慣稱呼越南主體民族京族為「交人」(Keo)。

作者:雲帆

相關焦點

  • 越南人嘆息:要是當年兩廣沒失守,如今越南將會很強盛
    中國近代著名歷史學家呂思勉曾說過:「自江以南則曰越」,在我國長江以南,至少在秦朝建立以前,這裡還生活著諸多土著民族,它們的數量眾多,文明璀璨,被統稱為百越,其具體範圍包括了現如今的蘇南、上海、浙江、福建、廣東、廣西、越南、海南等地,範圍達到了驚人的七八千裡。
  • 越南曾被中國管轄上千年時間,為什麼越南人卻不會說漢語?
    事實上,朝鮮文化雖然與我國相似,卻並不是最相似的國家,越南才是,這個國家曾經可是中國的直屬領土。讓人感到奇怪的是,中國曾經管轄過越南上千年的時間,越南國的人卻不會說漢語。到底是因為漢語太難學,越南人學不會,還是有其他原因呢?
  • 到過廣東的越南人感嘆:如果兩廣沒失守,越南將會多麼強盛啊!
    他們將神話傳說歸為正史,甚至還多次在聯合國中搶奪我國的歷史文化遺產,這也使得他在我國民間成為了一個笑柄。而越南也和韓國一樣,是一個有著「妄想症」的國家,並且如今的越南人們還常常感嘆,如果兩廣此時還在越南手中,那麼它的國力將會如何的昌盛。
  • 越南想改名「南越」,嘉慶把名字首尾顛倒,斷了越南對兩廣的野心
    在古代,越南有多個國號,而古代的中國、朝鮮、日本、琉球四國,在史書中一般都將越南稱之為「安南」或「交趾」。在近代,越南阮氏統一越南後,請求清朝賜名,當時他們希望能得到「南越」這個國號。清朝的大學士們認為,歷史上越南一直沿用的國號「安南」很為合適,如今他們突然要改名為「南越」,一定有陰謀在裡面。所以最初清朝對越南的改名請求,一直置之不理。越南在古代作為中國的朝貢國,一個王朝需要獲得中國的肯定,才能是合法的王朝。
  • 從祖先到入侵者:越南人眼中的南越
    相信應該很多人都知道「越南」這個國名的由來。1802年,阮福映建立阮朝,上書請求嘉慶皇帝同意其「南越」為國號,然而嘉慶皇帝認為歷史上南越包含了今兩廣之地,於是將「南越」兩字顛倒,賜其「越南」為國號,越南人便沿用至今。
  • 【微評】越南「北屬千年」 更焦慮了千年 如今反而想取代中國?
    如何逆虜來侵犯,汝等行看取敗虛」。按照詩詞鑑賞的角度,這幾句的水平,完全不敢恭維。用語太過直白,殊乏詩味,更象是順口溜。然而,它在咱們那個著名的鄰居越南那裡卻有著崇高的地位:被選入初中語文課本,要求學生背誦;某些場合還要配上音樂,讓歌手來演唱。為什麼呢?因為它背後的歷史,對越南來說非常重要。時值北宋神宗當政,這是位一心想富國強兵的皇帝。
  • 越南是如何一步步脫離中國的?
    除此之外,如今位於我國南方的近鄰越南也曾經有一大部分地區是中原王朝的領地。如今,越南是中南半島乃至整個東南亞範圍內最重要的國家之一,也擁有在法國殖民者的影響下已經拼音化的文字"國語字"。不過,歷史上的越南曾經長期使用漢字和脫胎於漢字的"喃字",可見其受到漢文化的影響之深。那麼,曾經是中國一部分的越南,到底是如何一步步走向獨立,慢慢地成為了如今的"外國"呢?
  • 越南人感嘆:要是廣西廣東「沒失守」,越南國家將會十分強盛
    當人們了解了南越國的歷史之後,可以發現古代時的南越國的版圖,不僅包括了兩廣,並且還延伸到了如今越南領地的北部! 也正是因為這一層緣故,讓許多的越南人便認為,南越國表示越南的歷史的一部分,整個南越國所擁有的領土,都應該算作越南的歷史領土,而這也就是越南人會將兩廣視為其丟失的領土的緣故。
  •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易旭東 ‖ 越南開國之王原來是「古成都...
    越南開國之王原來是「古成都人」系列之十四奠定漢代中國南疆規模易旭東前205年,趙佗迅速「擊並桂林、象郡」。南徵百越。嶺南三郡併為一體,政治上歸於一統。滅安陽國後,趙佗為了便於統治,劃分為交趾、九真兩郡,設立戶籍官,清查二郡的戶口,制定封建的政治制度、賦稅制度,傳播漢族文化,使二郡開始有了文字、文字記載的歷史。由奴隸制社會初期,躍進到封建制社會。古蜀文化對越南的歷史影響巨大。
  • 為何越南人會認為廣東和廣西是它們的呢?
    從世界歷史來看,越南是東南亞地區一個強悍的國家,這個國家雖然真正建國時間只有一千多年,但是因為深受中華文化影響,所以表現出強悍的發展力和爆發力。尤其是二戰後,越南在越南戰爭打敗了美國,讓世界都為之敬佩。而且越南此後更是掀起了東南亞的大戰,差點建立了大越南,最終在我國的反擊下夢碎。而直到現在,越南都是一個不安分的國家。
  •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兩廣總督府設在梧州
    ●永樂四年(1406年)大將黃福出使安南(今越南),經梧州至邕寧。●永樂五年(1407年)解縉被貶為廣西布政使司參議。出發後,尚書李至剛以私怨陷害他,改貶交趾。他在梧州有「八景」詩等佳作。●天順五年(1461年)以都督僉事顏彪為「徵夷將軍」充總兵,鎮壓兩廣瑤軍。初設潯梧參將府。是年大水災。●天順六年(1462年)總督都御史葉盛請設帥府於梧州(總鎮)。
  • 《千年蒙醫藥》天成一體 千年一脈
    蒙醫藥宛若盛開在科爾沁草原上的一朵奇葩,經風雨而不衰,歷千年而愈盛,追逐華夏文明的腳步,傳承著耀眼的輝煌。 《千年 蒙 醫 藥 》 天成一體 千年一脈 蒙醫藥學,是在遊牧文化基礎上產生和發展起來的傳統醫學,是蒙古民族長期以來同疾病鬥爭的經驗總結,是東方傳統醫學的重要部分。
  • 越南在上千年的時間裡都屬於中國,為何在今天卻不是中國的一部分
    同樣是在漢武帝時期,漢朝軍隊消滅南越國後在今天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中北部設置了交趾、九真、日南三郡。而再往前追溯,其實秦始皇就已經在越南北部一帶設置過象郡。從象郡到九真、日南,再到其最終獨立建國,藩屬於中央王朝,越南中北部曾經在歷史上長期歸屬於中國,其前後跨度足足千年。
  • 千年漢地漢唐舊疆
    從上圖就能得知,為啥偌大的交州七郡就是因交趾郡得名,而控制了交趾郡就能控制交州。因為在漢代嶺南的交州漢人主要就集中在交趾郡,這是因為前朝將軍割據交州自立南粵。鼎盛時現在越南兩廣福建雲貴都有部分臣屬於其,而且因為在境內宣揚漢化等一系列因素,所以漢代嶺南漢人人口主要就在交趾郡和南海郡(現在的廣州)。
  • 交州的前世今生,寧海軍節度使.千年漢地漢唐舊疆
    從上圖就能得知,為啥偌大的交州七郡就是因交趾郡得名,而控制了交趾郡就能控制交州。因為在漢代嶺南的交州漢人主要就集中在交趾郡,這是因為前朝將軍割據交州自立南粵。鼎盛時現在越南兩廣福建雲貴都有部分臣屬於其,而且因為在境內宣揚漢化等一系列因素,所以漢代嶺南漢人人口主要就在交趾郡和南海郡(現在的廣州)。以下是南越王趙佗在面對漢文帝使者陸賈的回文書中部分內容:「……老夫身定百邑之地,東西南北數千萬裡,帶甲百萬有餘,然北面而臣事漢,何也?不敢背先人之故。老夫處粵四十九年,於今抱孫焉!
  • 兩廣專家學者齊聚一堂!第八屆廣府文化論壇在梧州市開幕
    朱東指出,自治區社科聯積極推動兩廣社科文化交流與合作,梧州市委宣傳部、梧州市社科聯充分發揮「聯」的功能,奮力突破地域界限,以西江文化為緣、廣府文化為媒,主動聯姻廣東各地市的宣傳部門和社科文化系統,力促已在廣東成功舉辦了七屆的廣府文化論壇在「十三五」收官之年沿著西江流域走進廣西,開啟了「西江緣·廣府情」兩廣社科文化交流之旅。
  • 追慕與拒斥——越南邦交詩的文化認同與民族共同體的建構
    968年,丁部領削平國內十二使君之亂,完成一統越南的重任,建立大瞿越國,擺脫了長達千年的中國郡縣統治,開啟了獨立自主的安南王朝。975年,宋太祖封丁部領為檢校太尉、交趾郡王。至此,安南王朝得到了中國北宋政府的承認,兩國之間正式建立起長達近千年的宗藩關係。在這近千年的歲月長河中,越南連續不斷地派遣使臣到中國求封、進貢等,中越文化交流在頻繁的外交活動中獲得了長足的發展。
  • 越南人說兩廣本來就是越南領土,是中國強佔他們土地的
    在我們學習歷史中知道秦朝南徵百越俯首系頸,意思就是捉住百越之君讓秦朝下級官員處置他,而百越之地也包括了中國很多領土,比如廣東、廣西、浙江、福建、海南及越南北部領土。現在有些越南人認為中國廣西和廣東是越南領土,甚至叫囂說凡是木棉花開過的地方都是越南的領土。
  • 義和團運動時兩廣總督李鴻章曾有讓兩廣獨立的打算,後又為何放棄
    目前掌握的資料來看,談判的結果是「若兩廣成功獨立,李鴻章將與革命黨人共同執政 ,革命黨人將推舉李為總統或皇帝」。而李鴻章之所以如此是因為:(1)因時局動蕩不明,想未雨綢繆以圖自保;(2)當時香港的英國勢力的斡旋勸說,當然後期英國方面出於維護在華利益,改變了策略沒有繼續堅持;(3)做為洋務派領軍人物的李鴻章,不滿頑固派在清廷中樞當權。
  • 明朝時期的兩廣地區,最高領導層級究竟是誰
    兩廣地區,又稱粵桂地區,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關鍵地帶。先秦兩漢時代屬百越區域。當地民族統治對中央統治者虎視眈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