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魔雖奪走她做媽媽的資格,但她卻成了130個孤兒的「校長媽媽」

2020-12-23 明話頻道

文 | 梁 新

11月30日中午,新華社記者剛剛踏進雲南麗江華坪女子高中的校門,便看到一位女學生依偎在校長張桂梅懷裡哭泣。「孩子,別哭,有什麼困難跟我說。」這一幕,讓記者看到這不是校長,分明是一位媽媽。只有在媽媽懷裡,孩子才可以這樣有依有靠,才會說出心裡話。

被學生稱為「校長媽媽」的張桂梅,今年63歲。一生無兒無女,卻是華坪兒童之家130多個孤兒的「媽媽」。依偎在校長懷裡哭泣的女孩,是華坪女高畢業生呂娜的妹妹,目前在當地一所初中讀書。張桂梅家訪時認識了她,並一直支持幫助她上學讀書。女孩因為思念去世的父親,好幾天沒有上學。「想爸爸了就到墳上跟他說說話,要好好讀書,不能讓爸爸失望。」

張桂梅話音還未落,便從兜裡掏出一個信封,塞到女孩母親手裡。信封裡裝著的,是教育部給她看病的1萬元慰問金。張桂梅知道女孩母親一個人供兩個孩子讀書,經濟十分困難,家裡的杧果林因為缺水收成也不好,便拿錢給她去修個水窖。通過張桂梅做思想工作,這名學生當天就回到課堂。像這樣關心呵護女孩一樣,張桂梅帶領華坪女高守護著每一位學生的未來;建校12年來,已累計把1804名女孩送入大學,點亮她們的人生夢想。63歲的校長張桂梅,是世間最有資格做「媽媽」的人。可病魔卻奪去她丈夫的生命,又讓她患上絕症。

張桂梅自感上帝留給自己的時間不多了,於是,張桂梅在和時間曬跑。在華坪女高,張桂梅有一個小喇叭,幾乎從不離手,學生雷打不動每天5點30分起床晨讀,晚上12點20分自習結束才上床睡覺,連吃飯時間都被限定在15分鐘。每天,她吃力地從這棟宿舍到那棟宿舍,從這個教室到那個教室,催促著孩子們。「傻丫頭,快點!」在校園裡,有學生稍一磨蹭,就會聽到她的吼聲從小喇叭裡傳出來。聽起來很嚴厲,卻很親切。十幾年來,張桂梅不僅每天陪學生自習到深夜,還一直住在學生宿舍,陪伴學生;像媽媽一樣慈祥,無微不至。

張桂梅對這所學校有很深感情,對這裡每一位孩子更有感情。「我一刻也不能離開學校,老師、學生我都得盯著。」這種「盯著」,是一種母愛,是一種大愛;讓這裡每一位老師和學生隨時都能感受到愛心。2002年春節,張桂梅肺部也有了病灶。她一直帶病堅持工作,兩次大的手術都安排在放假期間去做,沒有因為病耽誤一節課。她的工資除必要的生活開支,全部用來接濟學生。她把一天的生活費控制在三元之內,甚至把藥停了,拿出錢、物資助學生。

2011年夏天,華坪女高首屆畢業生一炮打響,高考百分之百上線,還有幾名學生考上一本。「和學生入學成績相比,華坪女高創造了一個奇蹟。」華坪縣教育局原局長楊文華說。目前,學校有3個年級9個班,在校生464人。張桂梅常年堅持家訪,累計行程11萬多公裡,覆蓋華坪和周邊縣1500多名學生。至今,華坪女高已送走10屆畢業生,1804名學生從這裡考入大學,一本上線率高達40%多,高考成績綜合排名連續多年位居麗江全市第一。

寫到這時,簡訊鈴聲響起。上寫:中宣部近日授予雲南省麗江市華坪縣女子高級中學校長張桂梅「時代楷模」稱號,褒揚她是點亮鄉村女孩人生夢想的優秀人民教師,號召全社會向她學習。張桂梅拖著病體,戰勝千難萬難,創辦了全國第一所全免費女子高中。她是一束光,照亮了大山女孩的夢想,她用知識改變了貧困山區女孩的命運,用教育阻斷了貧困代際傳遞。

張桂梅對大山女孩的愛,我想不出更好的詞。我唯一想到了「母愛」。母愛是人間的大愛,是母親應有的溫柔、熱情或慈愛。張桂梅把母愛化作一種精神,穿越時代,化育人心;化作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行動;化作「只要還有一口氣,我就要站在講臺上」形象。

相關焦點

  • 女校長呵斥全職媽媽滾,女性一旦成全職媽媽,就毫無價值可言了嗎
    經過很簡單,就是這位張校長培養出來的女學生畢業之後做了全職媽媽,後跟老公抱著一歲的孩子拿著很多現金到母校去捐款,女校長得知她做了全職媽媽,非常氣憤,拒絕接受她的捐款。 不過也有很多人站在張校長這邊,有網友直接說:如果我的女兒做了全職媽媽,我嘴巴子先抽上去。 老人的角度來看這個問題,自然不希望養育了十幾年的女兒,最後成了家庭主婦。
  • 感受「校長媽媽」的榜樣力量
    張桂梅說,如果能培養有文化、有責任的母親,大山裡的孩子就不會輟學,更不會成為孤兒。 63歲的張桂梅,既是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的校長,又是被學生親切稱作的「張媽媽」。「校長媽媽」張桂梅的事跡令人感動,在她身上展現出高度自覺的校長責任和如同媽媽般的溫暖愛心。
  • 大山女孩的「校長媽媽」,63歲高齡被中宣部授予時代楷模稱號
    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這位,被人尊稱為大山女孩的「校長媽媽」,在我們如期打贏這場脫貧攻堅戰勝利之際,被中宣部授予「時代楷模」稱號。那麼,她是誰呢?大山女孩的「校長媽媽」她就是張桂梅張桂梅,出生於1957年,黑龍江省牡丹江市人。
  • 「校長媽媽」張桂梅:她創造了大山裡的「教育奇蹟」!
    12月10日,新華社發布《大山女孩的「校長媽媽」——記雲南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校長張桂梅》,關注張桂梅先進事跡,跟小編一起來看詳細內容。信封裡裝著的,是教育部給她看病的1萬元慰問金。原來,張桂梅知道女孩母親一個人供兩個孩子讀書,經濟十分困難,家裡的芒果林因為缺水收成也不好,便拿錢給她去修個水窖。通過張桂梅做思想工作,這名學生當天就回到了課堂。像關心呵護這位女孩一樣,張桂梅帶領華坪女高,守護著每一位學生的未來。
  • 孩子們的「校長媽媽」
    作文中寫道:「羅燁老師填補了媽媽的愛。」一次偶然的機會,孫瓊看到作文,讀畢已是淚流滿面。孫瓊忘我工作的精神,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到父親的影響。父親是一名軍人,曾兩次作為軍代表登上天安門城樓參加國慶觀禮,父親成了孫瓊心中永遠的豐碑。軍營中長大的她,身上總體現出一種雷厲風行的特質。
  • 她是張老師,也是張媽媽 她為50名孩子撐起一片愛的天空
    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張禹 通訊員 李向 2017年9月,長沙民建市委、寧鄉教育局在老糧倉中學率先創建長沙市首個精準扶貧班——「思源民建長沙班」(簡稱思源班),全班50名學生全部來自寧鄉西部的青山橋鎮、流沙河鎮、老糧倉鎮和灰湯鎮的精準扶貧家庭。
  • 《小姨多鶴》:她為報恩為男人生了三個孩子,卻沒聽過一聲媽媽
    多鶴為張儉生了三個孩子,並養育孩子長大,她卻只能是孩子們的小姨,甚至不曾聽過孩子們叫一聲「媽媽」! 03 之後的多年間,時代各種變遷,他們的一家人也從老家到了另一個地方做了工人,張老漢老兩口相繼離世,而多鶴卻一起與他們一家在一起。 因為時代原因,多鶴的日本女人身份不得不好好隱藏起來,多鶴裝成啞巴,在採石廠做工,休息時間急忙跑回家給孩子餵奶,而這一切必須要掩住所有人的耳目。
  • 校長媽媽:讓盲童「看見」更廣闊的世界
    她,成長在一個盲人家庭,從小到大是父母的「拐杖」;她,矢志獻身特教事業,讓盲童學會自立自強,在學生眼裡,她是「媽媽校長」。她,是蕪湖市盲人學校校長席蔚菁。  席蔚菁的父母都是盲人,父親席蠻僑深知盲人生活的艱辛,於1979年傾其所有創辦了一所民辦盲校,把全部精力投入盲校的工作中。
  • 爸爸意外去世,媽媽又患心臟病,不到十歲的她邊學習邊照顧媽媽
    第2天小明一放學就去買了菜,她明白他們家比不上從前,只挑最便宜的買,但小明卻給媽媽帶了一塊西瓜,懂事的模樣,小明媽很心疼,也不捨得吃西瓜,小明安慰媽媽,她不愛吃西瓜,可能是小時候吃多了,硬是哄著媽媽吃了西瓜才作罷。  隨即小明接過媽媽的活,開始洗衣服,她不到10歲,人小手勁也小,大件的衣服就拴在床頭擰。
  • 《媽媽咪呀》回歸 美食博主分享與病魔抗爭故事
    中新網4月17日電 記者從東方衛視獲悉,第七季情感真人秀《媽媽咪呀》於17日起每周五22:00回歸,這一季中,寧靜驚喜加盟。首期節目中,有漫畫家萌媽秀恩愛、「美食博主」病魔纏身卻依舊笑對生活,更有單親媽媽現場勇敢徵愛、母女合體大跳防疫舞等。  第一期節目中,首先出場的是36歲的漫畫家媽媽——「C醬醬」李娟。
  • 媽媽寫給初二女兒的一封信:是手機奪走了你對媽媽的愛
    一個初二女生跟媽媽發生的「手機大戰」後,媽媽選擇記錄這一切,然後做了最重要的決定……於是你哭得昏天黑地……,半小時後我再次爆發,告訴你,趕緊寫作業去,你沒有資格委屈,今天不努力玩手機,未來你追悔莫及,手機已經成為你生活中最重要的「人」,你眼中只有「它」,沒有對媽媽的愛,對家人的愛,對生活的愛了。
  • 陳彥然媽媽給竇賢康校長回信啦!
    昨天凌晨,陳彥然的媽媽周國紅在結束了一天的忙碌工作後通過「學習強國」平臺看到了這封信她激動得「淚流滿面」也有很多話想對大家說……得知這個消息,武漢大學校長竇賢康院士第一時間寫了一封信,隔空「喊話」陳彥然同學,鼓勵她刻苦學習,未來能夠如願「常駐」珞珈山。△ 竇賢康校長致信陳彥然同學周國紅沒有想到自己向孩子的「隔空」喊話引來這麼多人關注,她更沒有想到,武漢大學校長竟然親自給孩子寫了鼓勵的信。
  • 曾經感動全中國的″愛心媽媽″李利娟被刑拘,她到底幹了什麼?
    變了味的「愛心媽媽」李利娟,真實姓名李豔霞,在武安人稱「四霞的」。熟悉李利娟的人都知道,在經歷家庭變故之後,1996年李利娟開始收養第一個四川籍孤兒。不可否認,這些年來,李利娟為收養的孤殘兒童的成長做了一些努力,有的得到了治療,有的已經撫養成人。但隨著收養人數越來越多,名氣越來越大,接受捐款也越來越多。
  • 給媽媽當媽媽,在她生命最後12年
    從55歲到60歲,陸曉婭創辦了關注農村寄宿留守兒童成長教育問題的NGO「歌路營」;60歲以後,她選擇了第二次「退休」,因為媽媽的病程已經到了中晚期,需要她投入更多時間和精力。陸曉婭在書中講到一個故事,有一天,她突然不想留在媽媽家了,心裡有一種強烈的逃離衝動。「這其實也是一個平衡的問題,不要把無私奉獻當成一個滿分的追求。
  • 母犀牛遭獵殺小犀牛成孤兒 把褐色汽車當媽媽(圖)
    原標題:母犀牛遭獵殺小犀牛成孤兒 把褐色汽車當媽媽(圖)   痛失媽媽的小犀牛唐尼(Donnie),在一輛與自己膚色差不多的褐色車輛前不斷徘徊,不時以鼻頭蹭車尾及車胎,將汽車誤當「媽媽」。   中新網8月7日電 據外媒7日報導,南非克魯格國家公園一隻小犀牛,因母親遭獵殺而慘成孤兒。它走上公路跟隨一輛褐色的汽車不斷用鼻頭輕蹭,好像是把汽車當「媽媽」。這只可憐的小犀牛引起人們的注意,它隨後也被人類收養。   據報導,一名獸醫學4年級生英格利希在克魯格國家公園拍下該系列的照片並上載網際網路,引起大批網民關注。
  • 大山女孩的「校長媽媽」:記雲南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校長張桂梅
    信封裡裝著的,是教育部給她看病的1萬元慰問金。  原來,張桂梅知道女孩母親一個人供兩個孩子讀書,經濟十分困難,家裡的杧果林因為缺水收成也不好,便拿錢給她去修個水窖。通過張桂梅做思想工作,這名學生當天就回到了課堂。  像關心呵護這位女孩一樣,張桂梅帶領華坪女高守護著每一位學生的未來,建校12年來已累計把1804名女孩送入大學,點亮她們的人生夢想。
  • 當她拿著獎盃、證書和那束玫瑰回到媽媽的病房時
    在絢麗多彩的顏色裡,她獨愛紅色。每當她看見紅色,她便想起了那個母親節,那束耀眼的紅玫瑰,想起了她的母親。那是一個熱的不能再熱的下午,一向學習優秀的她被推選為學生會會長。第二天校長找到了她,說是讓她去北京參加她夢寐以求的全國數學奧賽。
  • 我的雙面校長張桂梅:兩個考來杭州的華坪女生說,她是「張媽媽」和...
    徐玉珂知道,經歷喪偶、癌症,和十幾種病痛之後,「張媽媽」的這口氣,撐在她們這群姑娘身上。7月25日,徐玉珂選了一家貓咖館和我們會面。她講述了自己的華坪記憶,以及她眼裡,那個與許多描述有所不同的校長張桂梅。
  • 陪媽媽去見她的網戀男友
    我那時忙著找工作,忙著想辦法提升自己,忙著賺錢去過我想要的生活,根本無暇顧及媽媽的想法和心態。每次我回家時,她總是會跟我說,這個家她是遲早要搬出去的,房子又不是她的。她買了一個行李箱,卻裝不下她的衣服。她不想再做手風琴校音的工作了,說想去外面打工。
  • 留學生怕媽媽思念就做了個紙板人送她,結果後悔死了
    美國有個逗比小哥叫多爾頓(Dalton Ross),22歲,剛從美國的田納西搬到倫敦。他要在倫敦留學整整一年。